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贝克特小说三部曲与德勒兹诗学 被引量:5
1
作者 麦永雄 《长江学术》 CSSCI 2008年第2期59-65,共7页
贝克特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最具原创性的作家之一。这位以荒诞剧《等待戈多》名世的作家富于先锋实验精神的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和《无法称呼的人》,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后现代叙事风格与特色,甚至具有超越其戏剧的丰赡内涵... 贝克特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最具原创性的作家之一。这位以荒诞剧《等待戈多》名世的作家富于先锋实验精神的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和《无法称呼的人》,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后现代叙事风格与特色,甚至具有超越其戏剧的丰赡内涵与重要性,并且与德勒兹美学旨趣密切相关。贝克特小说三部曲与后结构主义诗学观念互渗交叠,互阐互证,共同构成了当代离散性美学的"居间性"和气象万千、变化生成的千面平台,具有理解与诠释上的丰富可能性。贝克特的小说不仅仅是属于文学,它们还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触媒与诗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诗学 贝克特 小说三部曲 后结构主义思潮
下载PDF
林语堂小说三部曲:中华民族共同体形塑与文化记忆展演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江云 《东吴学术》 CSSCI 2019年第5期51-57,共7页
林语堂透过小说三部曲不仅成功地向西方言说了中国文化,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他小说救国的意图。三部曲能畅销西方,其成功之处在于展示了大量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战争记忆。本文主要从文化记忆理论视域来研究林语堂在三部曲中对中... 林语堂透过小说三部曲不仅成功地向西方言说了中国文化,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他小说救国的意图。三部曲能畅销西方,其成功之处在于展示了大量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战争记忆。本文主要从文化记忆理论视域来研究林语堂在三部曲中对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构建与展演:以小说人物为文化记忆承载者的方式解释并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以仪式现时化展演了中华民族风俗文化、以文学图像记忆再现了抗日战争历史和重建家园的愿望。在向西方读者展演民族文化记忆的同时,林语堂也达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塑与构建,并且解构了当时盛行于西方的负面的中国形象,对西方读者了解真实的中国具有独特的历史贡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文化记忆 共同体 小说三部曲 展演
原文传递
论贝克特小说三部曲的多重声音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可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78-81,86,共5页
《语法学》探讨了经典之书和当代文本的区别,区分了写作传统模式和现代文本创新。具有边界缺失、非线性秩序和多元性等特征的文本旨在解构经典之书。贝克特小说三部曲揭示传统再现的虚幻,强调了小说叙述者、写作过程、作品结尾的不确定... 《语法学》探讨了经典之书和当代文本的区别,区分了写作传统模式和现代文本创新。具有边界缺失、非线性秩序和多元性等特征的文本旨在解构经典之书。贝克特小说三部曲揭示传统再现的虚幻,强调了小说叙述者、写作过程、作品结尾的不确定性,彰显了多重声音。没有稳定中心,写作的多元性依靠重复存在,文本的自我创造在于不断地重复过去的语言,文本创作不是个人的产物,而是多重声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声音 不确定性 贝克特 小说三部曲
下载PDF
艾丽丝·沃克小说的女性创伤书写——以小说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慧丽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9-70,78,共3页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三部曲展现了黑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种种创伤。她们所受的创伤不仅来自于社会,还来自于家庭;不仅是身体,而且心灵也饱受创伤。创伤叙事、回归传统文化和族裔身份,以及与周围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三部曲展现了黑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种种创伤。她们所受的创伤不仅来自于社会,还来自于家庭;不仅是身体,而且心灵也饱受创伤。创伤叙事、回归传统文化和族裔身份,以及与周围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黑人女性走出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小说三部曲 黑人女性 创伤
下载PDF
中国故事对外译介的“中国味道”——林语堂小说三部曲中的中国英语之多维解读
5
作者 冯智强 李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16-123,共8页
中国文化对外译介是实现"走出去"目标的必然途径,而中国英语越来越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语言与有效途径。只要是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著译都会带有浓重的"中国味道"。林语堂作为中西文化... 中国文化对外译介是实现"走出去"目标的必然途径,而中国英语越来越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语言与有效途径。只要是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著译都会带有浓重的"中国味道"。林语堂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在中国文化对外译介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小说三部曲在海内外都颇有影响。文章从词汇、句子以及篇章等三个层面探讨了林语堂小说三部曲中中国英语的表现形式,并解读了其中的"中国味道",进而揭示了带有"中国味道"的中国英语在中国故事对外译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小说三部曲 中国味道 中国英语
下载PDF
论李劼人晚期的西方理想
6
作者 谭光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9,共5页
李劼人"大河小说"三部曲虽经改写,却无法遮掩作者试图建构的西方理想。李劼人在这三部小说中建构的西方理想包括西方文化理想和西方政治理想。西方文化理想主要表现在对"帝国主义"物质文明艳羡之后产生的文化认同,... 李劼人"大河小说"三部曲虽经改写,却无法遮掩作者试图建构的西方理想。李劼人在这三部小说中建构的西方理想包括西方文化理想和西方政治理想。西方文化理想主要表现在对"帝国主义"物质文明艳羡之后产生的文化认同,西方政治理想表现为对西方政治体制与民主精神的认同。李劼人用历史表达理想的写作方式是一种高明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劼人 “大河小说三部曲 西方文化理想 西方政治理想
下载PDF
伊丽莎白·乔利的创作世界与审美意象——评《伊丽莎白·乔利小说三部曲的多维阐释》
7
作者 程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23-I0023,共1页
伊丽莎白·乔利是19世纪英国的著名女作家,其文学作品涉及社会、人性和家庭生活等多个领域,内容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社会意义,被视为早期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刘宏伟编著的《伊丽莎白·乔利小说三部曲的多维阐... 伊丽莎白·乔利是19世纪英国的著名女作家,其文学作品涉及社会、人性和家庭生活等多个领域,内容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社会意义,被视为早期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刘宏伟编著的《伊丽莎白·乔利小说三部曲的多维阐释》集合了语言学、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方法,以欣赏文学作品为着眼点,深入分析乔利三部曲的语言特色。书中尤其关注伊丽莎白·乔利在表达人物内心思想、展示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方面所运用的不同表达模式,并通过这种方式探究了澳大利亚的社会文化现象与三部曲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维多利亚时代 小说三部曲 文学作品 欣赏文学 刘宏伟 情感色彩 语言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