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1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 被引量:249
1
作者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张京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7-59,共13页
杰姆逊的这篇文章对西方电影理论影响很大,很多民族的电影理论工作者都注意到了这篇文章。中国作为第三世界,作为东方的一个大国,如何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如何确定自己的电影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等等,值得我们大家来关心、讨论。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化 第三世界文学 资本主义 知识分子 第一世界 民族主义 现实主义 寓言性 后现代主义 小说
下载PDF
畅饮“天河之水”——迟子建访谈录 被引量:165
2
作者 文能 迟子建 《花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十多年前,一位来自大兴岭的自然的女儿,带着“北极村”的梦想与童话,带着古老的民间传说和大自然的清新,闯入了中国文坛。就像有了福克纳才得以使更多的人知道了美国的南方小镇牛津城一样,我们也可以说,因为有了迟子建,我们才走入了中... 十多年前,一位来自大兴岭的自然的女儿,带着“北极村”的梦想与童话,带着古老的民间传说和大自然的清新,闯入了中国文坛。就像有了福克纳才得以使更多的人知道了美国的南方小镇牛津城一样,我们也可以说,因为有了迟子建,我们才走入了中国北疆那人迹罕至,常年被冰雪覆盖着的“北极村”和“白银那”。十多年来,迟子建虽然在文学创作上已是成绩蜚然,但她仍然很难被归入某个文学流派或创作群体,她总是那么执着和深情地注视着故乡的大地和底层的人民,畅饮着“天河之水”,唱着一首温情而略带忧伤的歌,独自走在北国的原野上。于是,她卓尔不群的身影,她别具一格的创作,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一道奇异的“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作品 写作 北极村 创作态度 小说 福克纳 大兴安岭 女作家 文学创作
原文传递
叙述的极限——论莫言 被引量:115
3
作者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9-74,共16页
关键词 莫言 文学评论 小说 《红高梁家族》
下载PDF
视角 被引量:123
4
作者 申丹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61,共10页
“视角”或“叙述视角”( Focalization, Point ofView, Viewpoint, Angle of Vision, Seeing Eye, Fil-ter, Focus of Narration, Narrative Perspective①)指数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自西方现代小说理论诞生以来,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视角”或“叙述视角”( Focalization, Point ofView, Viewpoint, Angle of Vision, Seeing Eye, Fil-ter, Focus of Narration, Narrative Perspective①)指数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自西方现代小说理论诞生以来,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一直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随着历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视角 小说 后现代叙事理论 感知者 叙述者 话语层 故事层 分类 人物塑造
原文传递
叙事学 被引量:101
5
作者 申丹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5,共6页
关键词 叙事学 结构主义 形式主义 叙事结构 小说 历史主义 叙事语法 叙述诗学
原文传递
文学的第三地 被引量:108
6
作者 迟子建 周景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0,共9页
关键词 文学 民间文化 和谐统一 小说 内在美 散文 含蓄
下载PDF
“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 被引量:98
7
作者 徐德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当下小说叙述中“乡下人进城”的书写关涉到中国现代化语境中最广大的个体生命的诸般复杂因素。它对农村与都市之间人的命运的表现 ,已成为当下小说叙述的亚主流表现方式。小说叙述者代乡下人传达心音 ,体现其在城市现代化的各种权力关... 当下小说叙述中“乡下人进城”的书写关涉到中国现代化语境中最广大的个体生命的诸般复杂因素。它对农村与都市之间人的命运的表现 ,已成为当下小说叙述的亚主流表现方式。小说叙述者代乡下人传达心音 ,体现其在城市现代化的各种权力关系中挣扎的生存方式。叙述主体的多样性是不同地缘的乡下人进城之差异的表现。这种叙述与 2 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乡下人进城的书写构成的对话 ,将会对重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书写发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下人 叙述者 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 个体生命 叙述主体 历史书写 中国现代化 地缘 权力关系
原文传递
“物质过程”的评价价值——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为例 被引量:77
8
作者 王振华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47,共7页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物质过程”和“评价系统”的观点为视角,在物质过程及其成分的评价价值的框架中,研究小说中“事件”对人物形象形成的作用,首先讨论小说及其人物的分析维度,提出三维分析维度,即作者视角、语篇视角和读者视角...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物质过程”和“评价系统”的观点为视角,在物质过程及其成分的评价价值的框架中,研究小说中“事件”对人物形象形成的作用,首先讨论小说及其人物的分析维度,提出三维分析维度,即作者视角、语篇视角和读者视角,接着讨论语言实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方法,然后用物质过程及其成分的评价价值框架反观人物形象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小说 人物形象 语言评价系统
原文传递
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我读迟子建的小说 被引量:89
9
作者 谢有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6-71,共6页
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我读迟子建的小说谢有顺在我对迟于建小说的有限阅读中,使我获知了一些女性作家的写作秘密。我一直以为,女作家要将小说写得有特色不难,但要将小说写得大气就显得不容易,这需要作家具备有节制的情感、深刻的... 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我读迟子建的小说谢有顺在我对迟于建小说的有限阅读中,使我获知了一些女性作家的写作秘密。我一直以为,女作家要将小说写得有特色不难,但要将小说写得大气就显得不容易,这需要作家具备有节制的情感、深刻的理性洞察力和坚持良知的勇气。女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小说 人性思想 女性作家 现代性 《秧歌》 女作家 现实主义 原始风景 王安忆
下载PDF
语言的宿命 被引量:87
10
作者 毕飞宇 汪政 《南方文坛》 2002年第4期26-33,共8页
关键词 作家 毕飞宇 宿命 文学观 小说
原文传递
躯体修辞学:肖像与性 被引量:72
11
作者 南帆 《文艺争鸣》 CSSCI 1996年第4期30-39,共10页
躯体修辞学:肖像与性南帆一躯体是个人的物质构成。躯体的存在保证了自我拥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实体、任何人都存活于独一无二的躯体之中,不可替代。如果说."自我"概念的形成包括了一系列语言秩序内部的复杂定位,那么,躯体将成为"... 躯体修辞学:肖像与性南帆一躯体是个人的物质构成。躯体的存在保证了自我拥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实体、任何人都存活于独一无二的躯体之中,不可替代。如果说."自我"概念的形成包括了一系列语言秩序内部的复杂定位,那么,躯体将成为"自我"涵义之中最为明确的部分。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修辞 女性形象 《世说新语》 男性话语 女性主义 小说 社会形象 男性叙事 独身女人 《庄子》
原文传递
词语、对话和小说 被引量:89
12
作者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 祝克懿(译) +1 位作者 宋姝锦(译) 黄蓓(校)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48,共16页
在"人文"领域内进行科学操作的有效性总是受到质疑。然而引人注目的是,头一次,此种质疑产生于被研究结构的内部,而该种结构从属于不同于科学逻辑的一种逻辑。这里涉及的是语言逻辑(尤其是诗性语言的逻辑);
关键词 科学逻辑 词语 小说 对话 诗性语言 语言逻辑 有效性 质疑
原文传递
关于“都/全”所总括的对象的位置 被引量:70
13
作者 马真 《汉语学习》 1983年第1期27-34,共8页
“都”(du)和“全” (以下写作“都/全”)作为范围副词,表示总括。一般认为,“都/全” 所总括的对象在它们之前,如“我们都去”“全家都在社里干活”“他无论干什么都很带劲儿”。《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注意到“都”... “都”(du)和“全” (以下写作“都/全”)作为范围副词,表示总括。一般认为,“都/全” 所总括的对象在它们之前,如“我们都去”“全家都在社里干活”“他无论干什么都很带劲儿”。《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注意到“都”所总括的对象有时也可以放在“都”之后,条件是:(a)只限于问话,(b)总括的对象为疑问代词。例如:“你都去过哪儿?”“老王刚才都说了些什么?”不过,《八百词》只注意到了上述情况,事实上不限于此,特别是在口语中。本文试描写“都/全”所总括的对象在后的种种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 疑问代词 代字 “的”字 左传 宾语 “动” 王刚 小说 范围副词
下载PDF
石黑一雄访谈录 被引量:77
14
作者 李春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4-138,共5页
石黑一雄曾有多部小说获奖,包括《山影淡淡》(1982)、《浮世绘大师》(1986)、《长日留痕》(1989)以及《不能安慰的人》(1995)。其2000年最新力作《上海孤儿》也已被列入布克奖的候选名单。此次访谈是在纽约亚洲协会举办的一次活动中,继... 石黑一雄曾有多部小说获奖,包括《山影淡淡》(1982)、《浮世绘大师》(1986)、《长日留痕》(1989)以及《不能安慰的人》(1995)。其2000年最新力作《上海孤儿》也已被列入布克奖的候选名单。此次访谈是在纽约亚洲协会举办的一次活动中,继与《纽约客》杂志琼·阿柯塞拉谈话之后进行的,访谈由NermeenShaikh主持。在访谈中,石黑一雄谈论了在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些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人物访谈 小说 文学创作 主题
原文传递
卡森·麦卡勒斯20世纪四十年代小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66
15
作者 林斌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关键词 卡森·麦卡勒斯 20世纪四十年代 小说 文学研究 美国
下载PDF
扭曲的人性,殖民的悲歌——评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 被引量:72
16
作者 夏琼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多丽丝·莱辛的反殖民主义小说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向世人展示了殖民主义的真正面目,发人深思,令人深省。她的小说《野草在歌唱》通过描写其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和白人殖民者在南非大陆的斗争,无情地揭示了在西方殖民主义... 多丽丝·莱辛的反殖民主义小说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向世人展示了殖民主义的真正面目,发人深思,令人深省。她的小说《野草在歌唱》通过描写其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和白人殖民者在南非大陆的斗争,无情地揭示了在西方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被扭曲的人性,让人们听到了一曲刺耳的殖民主义的悲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歌 多丽丝·莱辛 小说 无情 主人公 野草 悲剧性命运 歌唱 笔触 人性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中的文化寻根意识 被引量:68
17
作者 陈思和 《文学评论》 1986年第6期24-33,共10页
一从1926年“北京人”的发现以来,中华文明的起源已经不再是神话了。但是从南方的元谋人到北方的蓝田人,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尚为有限,还不足以为科学结论提供更多的新证据。然而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是无可置疑的。
关键词 寻根意识 当代文学 文化寻根 民族文化 文化起源 张承志 作家 寻根文学 新文学 小说
原文传递
叙事文本与意识形态——对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的重新评价 被引量:76
18
作者 申丹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被学界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名篇之一。女性主义叙事学的领军人物苏珊·兰瑟在《叙事行为》一书中对这一作品进行了详细探讨,意在说明文本的形式结构如何表达出“单一的”、“特别清晰”的反抗男权... 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被学界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名篇之一。女性主义叙事学的领军人物苏珊·兰瑟在《叙事行为》一书中对这一作品进行了详细探讨,意在说明文本的形式结构如何表达出“单一的”、“特别清晰”的反抗男权压迫的女性意识。然而,本文认为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并非“单一的”女性主义的作品,文中的意识形态涉及的并非性别政治而是婚姻枷锁与单身自由之间的关系,作者对女主人公既有所同情,又不无反讽,对独立自由也态度矛盾。本文以肖邦的日记和其他作品为参照,详细剖析了《一小时的故事》隐含的多重反讽和深层意义,分析了兰瑟只看表面意义的浅读和牵强附会的硬读,并指出了造成这些偏误的三种交互作用的因素:对作者的定论、采用的理论框架和文化大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邦 女性主义文学 苏珊·兰瑟 小说 意识形态 叙事文本
原文传递
《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 被引量:74
19
作者 任晓晋 魏玲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深受清教意识、超验哲学和神秘主义三种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往往十分隐晦 ,表现出一种困惑、犹疑和彷徨的心态。《红字》最好地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本文从探讨《红字》中的象...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深受清教意识、超验哲学和神秘主义三种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往往十分隐晦 ,表现出一种困惑、犹疑和彷徨的心态。《红字》最好地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本文从探讨《红字》中的象征与原型入手 ,重点剖析了红字“A”、成年礼仪式和母亲主题的模糊的、矛盾的多重意义 ,指出作家在创作时的复杂情感和客观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象征 原型 美国 小说 霍桑 文学研究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67
20
作者 王富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6,共36页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叙事艺术 文学研究 第三人称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