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小肠肿瘤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向昱 郑志强 李春明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9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96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肿瘤占 72 .9% ;术前确诊率为 5 6 .3% ;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肠出血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首选检... 目的 探讨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9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96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肿瘤占 72 .9% ;术前确诊率为 5 6 .3% ;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肠出血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首选检查方法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 ,内镜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是提高其诊断率的主要方法 ;良性肿瘤行局部肠段切除 ,恶性肿瘤中 39例行根治性切除 ,1 5例行姑息性切除术 ,1 6例行各种未切除的手术。结论 小肠肿瘤术前诊断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肠肿瘤 影像学诊断 小肠双重造影 内镜检查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与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智发朝 《腹部外科》 2006年第6期326-328,共3页
关键词 小肠疾病 小肠双重造影 全消化道 选择性动脉造影 查方 感染性炎症 寄生虫感染 克罗恩病
下载PDF
胶囊内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莹 何向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磁共振小肠造影3种检查方法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6例怀疑为小肠病变的就诊者,采用胶囊内镜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4例加做磁共振小肠造影,同时选取13例排除小肠疾病的就诊者作为...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磁共振小肠造影3种检查方法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6例怀疑为小肠病变的就诊者,采用胶囊内镜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4例加做磁共振小肠造影,同时选取13例排除小肠疾病的就诊者作为对照。分别计算3种检查方法诊断小肠疾病病因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胶囊内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磁共振小肠造影,对病因诊断三者的符合率分别为87.18%、64.10%、51.85%,灵敏度分别为84.62%、57.69%、42.86;符合率、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8,P=0.006;χ2=8.040,P=0.018;χ2=8.739,P=0.012)。结论:胶囊内镜的诊断效果优于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及小肠磁共振造影检查,值得推广使用,后两者的诊断效果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胶囊内镜 小肠双重造影 磁共振小肠造影
下载PDF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潘锦敦 王根生 乔瑞玲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17期2426-2427,共2页
小肠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复合肠襻,导致传统检查技术受到很大局限,如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腹部CT、小肠镜、放射性核素扫描及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一般无法提供全部或多数小肠实景图像,具有诊断阳性率低、定位不... 小肠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复合肠襻,导致传统检查技术受到很大局限,如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腹部CT、小肠镜、放射性核素扫描及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一般无法提供全部或多数小肠实景图像,具有诊断阳性率低、定位不准确、属有创性检查、患者痛苦大或伴有并发症等诸多弊端。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的GivenImaging公司研制开发出胶囊内镜(capsuleendoscopy,CE)并应用于临床,使小肠疾病的诊断有了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诊断价值 胶囊内镜 小肠双重造影 放射性核素扫描 动脉血管造影 检查技术 腹部CT
原文传递
口服阳性 中性小肠造影剂经多排螺旋CT扫描效果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岳滔 乔英 《实用医技杂志》 2014年第5期482-483,共2页
小肠是消化与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盘踞于腹腔内,离消化道两端距离最大。小肠疾病主要见于小肠梗阻、缺血、炎性肠病、肿瘤、非特异性疾病等。小肠疾病的检查手段少,目前主要有口服钡剂小肠造影、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胶囊内镜、双气... 小肠是消化与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盘踞于腹腔内,离消化道两端距离最大。小肠疾病主要见于小肠梗阻、缺血、炎性肠病、肿瘤、非特异性疾病等。小肠疾病的检查手段少,目前主要有口服钡剂小肠造影、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CT小肠造影、磁共振成像(MRI)小肠造影等。由于小肠的解剖特点,临床缺乏简便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扫描 小肠梗阻 口服 造影 小肠双重造影 阳性 中性 小肠疾病
下载PDF
小肠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6
作者 智发朝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3期27-29,共3页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其疾病种类也很多,如感染性炎症(细菌、寄生虫等)、克罗恩病、肿瘤、肠管或血管畸形等。对其检查手段虽然很多,如全消化道钡餐、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核素扫描、选择性动脉造影、B超、CT、MRI、PET等,这些... 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其疾病种类也很多,如感染性炎症(细菌、寄生虫等)、克罗恩病、肿瘤、肠管或血管畸形等。对其检查手段虽然很多,如全消化道钡餐、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核素扫描、选择性动脉造影、B超、CT、MRI、PET等,这些方法解决了临床部分问题,但都有其局限性。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的应用,目前已成为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并越来越呈现出其卓越的功能。对小肠疾病的诊疗,常用的内镜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内镜诊断 治疗 小肠双重造影 全消化道 选择性动脉造影 内镜技术 感染性炎症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张正攀 钟勇 刘昕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73-674,共2页
长期以来.受检查方法所限,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一直较为困难。传统的检查方法包括螺旋CT、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血管造影等,诊断阳性率均不高。近年来,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DBE)等检查方法的应用,使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长期以来.受检查方法所限,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一直较为困难。传统的检查方法包括螺旋CT、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血管造影等,诊断阳性率均不高。近年来,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DBE)等检查方法的应用,使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肠镜检查的整体检出率可达75%,因肠管较长、扭曲,常常推进困难而失败,并且发现病灶后不能同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技术诊断 临床效果 腹腔镜 小肠双重造影 治疗 小肠 小肠镜检查
下载PDF
经胃镜引导小肠气钡双重造影12例的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培宁 廖加忠 杜洁贞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923-924,共2页
关键词 小肠双重造影 胃镜 导管
下载PDF
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艳芳 胡艳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6期218-219,共2页
目的探讨小肠疾病的X线征象,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发现的并经病理证实的11例小肠病变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例小肠病变中,小肠克罗恩病1例(9.09... 目的探讨小肠疾病的X线征象,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发现的并经病理证实的11例小肠病变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例小肠病变中,小肠克罗恩病1例(9.09%),小肠腺瘤3例(27.27%),小肠腺癌5例(45.46%),小肠淋巴瘤1例(9.09%),小肠间质瘤1例(9.09%)。结论掌握小肠病变的X线征象,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提高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双重造影 数字胃肠机 X线诊断
下载PDF
胃镜引导下插管行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10
作者 王晓东 陈文杰 宋红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S4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小肠插管行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胃镜直视下沿导丝下鼻胆引流管于十二指肠远端,留置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49例小肠造影插管成功率100%。检查时间约30~40 min。检出小肠疾病11...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小肠插管行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胃镜直视下沿导丝下鼻胆引流管于十二指肠远端,留置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49例小肠造影插管成功率100%。检查时间约30~40 min。检出小肠疾病11例,阳性率22.4%。在回盲部及升结肠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该方法插管及造影时,患者痛苦小,检查时间短,适应证广。内镜与造影检查结合,互为补充,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小肠双重造影 鼻胆引流管 斑马导丝
下载PDF
反复腹痛、消瘦、大便潜血——查房选录(362)
11
作者 陈少杰 于钟 +1 位作者 王凌云 黄开红 《新医学》 2012年第8期528-530,共3页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2岁,因反复腹痛、消瘦1年余收入我院.患者于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腹痛,以脐周为主,呈持续性胀痛,可忍受,腹痛多于进食后30 min开始,3~4 h后可自行缓解,排便后稍缓解,与体位无明显关系,无发热、腹泻、黑便等症...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2岁,因反复腹痛、消瘦1年余收入我院.患者于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腹痛,以脐周为主,呈持续性胀痛,可忍受,腹痛多于进食后30 min开始,3~4 h后可自行缓解,排便后稍缓解,与体位无明显关系,无发热、腹泻、黑便等症状.患者曾多次到我院门诊就诊,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伴糜烂,肠镜未发现结、直肠病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未见异常;粪潜血试验呈间歇阳性.予抑酸、解痉等对症处理后,腹痛加重,呈持续性,体质量逐渐减轻(共约下降15 kg).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患者起病以来,精神好,食欲差,睡眠一般,小便正常,大便1~2次/日,多为黄色糊状便.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18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近期有服用降压药治疗;否认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重大外伤、手术、药物过敏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有遗传性疾病及肿瘤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腹痛 大便潜血 查房选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消瘦 小肠双重造影 高血压病史 持续性胀痛
下载PDF
以排黑红色血便为主述的消化道出血患者3例
12
作者 徐存美 栗鹏 王秀莲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8-18,22,共2页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一类病情较重、起病急、死亡率高的疾病,因此在临床上很受重视。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内窥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术、选择性血管造影术的发展,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变得及时、简化,这对于及时正确治疗疾病、...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一类病情较重、起病急、死亡率高的疾病,因此在临床上很受重视。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内窥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术、选择性血管造影术的发展,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变得及时、简化,这对于及时正确治疗疾病、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出血患者 小肠双重造影 选择性血管造影 血便 医疗水平 生活质量 死亡率
下载PDF
CT小肠造影检查诊断小肠肿瘤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可乐 张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3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及本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小肠肿瘤患者67例为观察对象,患者所用检测方式包括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将内镜及... 目的:分析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滨州医学院及本院接受诊治的疑似小肠肿瘤患者67例为观察对象,患者所用检测方式包括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将内镜及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两种检查方式在小肠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检查与传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平滑肌肉瘤、小肠癌、间质瘤、淋巴瘤、平滑肌瘤及腺瘤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效能较高,有助于临床对小肠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CT小肠造影 小肠双重对比造影 定性诊断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采用新型带金属头导管行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徐宏臣 张泗英 《吉林医学情报》 1990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小肠低张双重造影 金属头导管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小肠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附16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向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362-363,共2页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小肠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0年-2009年经X线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滑肌肉瘤8例,小肠腺癌4例,小肠淋巴瘤3例,小肠类癌1例。
关键词 小肠恶性肿瘤 低张小肠双重对比造影 平滑肌肉瘤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引导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术的诊断观察
16
作者 梁浓亮 桑林毅 +1 位作者 黄妙英 李杏莲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0年第4期22-22,共1页
由于解剖上的原因,小肠疾病的诊断颇为困难。我们于99年4月开展的“十二指肠镜引导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术”,至99年12月成功地进行了25例患者的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如下。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 小肠双重造影 X线摄像术 图像质量 小肠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