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6
1
作者 王宁利 吴河坪 +3 位作者 叶天才 陈秀琦 曾明兵 范志刚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9-334,共6页
目的 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 8例 (2 5 8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按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匹配后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 (14 ... 目的 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和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 8例 (2 5 8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按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匹配后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 (14 2只眼 ) ,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 (116只眼 )。非穿透小梁手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 (31 85± 4 83)mmHg(1mmHg =0 133kPa)和 (32 5 9± 4 6 2 )mmHg。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及术中、术后 3个月内的并发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眼压 :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患者术后 7、14d ,1、3、6个月时 ,平均眼压分别为 (6 6 7± 2 4 3)mmHg、(11 4 2± 2 89)mmHg、(12 5 9± 2 2 4 )mmHg、(15 4 5± 1 82 )mmHg、(17 99± 1 80 )mmHg ;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眼压分别为 (4 87± 1 6 5 )mmHg、(10 4 8± 2 38)mmHg、(12 0 1± 2 83)mmHg、(15 0 1± 2 6 6 )mmHg、(17 4 8± 2 97)mmHg。术前、后 1~ 6个月 ,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t=1 2 8、1 78、1 5 5、1 6 0 ,P =0 2 0 2、0 0 77、0 12 4、0 112 )。术后 7d及 14d ,小梁切除术组平均眼压低于非穿透小梁手术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t=7 0 3、2 89,P <0 0 0 0 1、P =0 0 0 4 )。 (2 )视力 :两组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中并发症 后并发症 显微镜检查
原文传递
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0
2
作者 才瑜 李美玉 +1 位作者 沈亚云 刘丽娜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33-736,共4页
目的 评价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 (33只眼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首次行小梁切开术的远期疗效。手术成功的判定标准 :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 ,眼压≤ 2 1mmHg(1mmHg =0 133kPa... 目的 评价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 (33只眼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首次行小梁切开术的远期疗效。手术成功的判定标准 :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 ,眼压≤ 2 1mmHg(1mmHg =0 133kPa) ,且角膜清亮 ,角膜横径和杯 /盘比值减小或未进展者。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均在 1年以上 ,平均随访 (5 4 2± 33 2 )个月 ,随访 3年以上者占 72 7%。术后平均眼压 (16 1± 6 2 )mmHg ,较术前眼压 (2 9 9± 11 7)mmHg明显降低(P <0 0 0 1) ;术后平均角膜横径 (12 9± 1 0 )mm较术前 (13 7± 1 4 )mm明显减少 (P =0 0 0 2 ) ,手术前后平均杯 /盘比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14 8)。手术成功者其杯 /盘比值明显减小 (术前 0 7± 0 2 ,术后 0 6± 0 3,P =0 0 0 7)。根据上述手术成功标准 ,手术成功率 1、3、5年分别为 97 0 %、93 2 %及74 5 %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 )。接受 1次手术者 2 0只眼 ,手术成功率为 70 0 % ;接受 2次以上手术者 13只眼 (39 6 % ) ,再手术成功率为 6 9 2 %。矫正视力≥ 0 4者占 4 1 6 % ,0 1~ 0 3者占 2 9 2 % ,<0 1者占 2 9 2 %。杯 /盘比值 >0 8者是造成低视力的危险因素 (线性回归分析 ,P =0 0 13)。本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小梁切开术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远期疗效 成功率 并发症 结论 比值 中华
原文传递
外路小梁切开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晋瑛 郭文毅 孙兴怀 《中华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比较外路小梁切开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1992年1月至1996年6月间分别实施这两种术式的年龄基本匹配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外路小梁切开术组30例(51只眼),小梁切除术组... 目的比较外路小梁切开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1992年1月至1996年6月间分别实施这两种术式的年龄基本匹配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外路小梁切开术组30例(51只眼),小梁切除术组26例(46只眼)。结果外路小梁切开术组出院时成功率为92.2%,平均随访26.3个月,成功率为87.5%。小梁切除术组出院时成功率为73.9%,平均随访28.1个月,成功率为6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路小梁切开术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小梁切除术组有2只眼发生玻璃体脱出。结论外路小梁切开术以其高成功率和少而轻的并发症,明显优于小梁切除术,应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小梁切除 原发性
原文传递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4
4
作者 钱韶红 孙兴怀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对63例(85眼)药物控制眼压不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 SLT 治疗,采用532 nm 波长、Q 开关、Nd:YAG 激光在下方180°范... 目的研究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对63例(85眼)药物控制眼压不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 SLT 治疗,采用532 nm 波长、Q 开关、Nd:YAG 激光在下方180°范围的小梁网上做(50±5)个相邻但不重叠的激光斑,能量0.6~1.8 mJ。治疗前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保持不变。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h、2 h、1 d、7 d、14 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眼部检查。结果 SLT 治疗前平均眼压为(25±4)mm Hg(1 mm Hg=0.133 kPa),与基线值相比,治疗后1 d平均眼压下降8.1 mm Hg(32.0%),7 d 下降5.6 mm Hg(22.1%),14 d 下降4.7 mm Hg(18.6%),1个月下降5.5 mm Hg(21.7%),2个月下降5.1 mm Hg(20.2%),3个月下降5.9 mm Hg(23.3%),6个月下降5.2 mm Hg(20.6%),9个月下降4.0 mm Hg(15.8%),12个月下降4.2 mm Hg(16.6%),18个月下降3.8 mm Hg(15.0%),24个月下降3.3 mm Hg(13.O%)(P<0.01或0.05)。不良反应轻微,包括结膜充血、轻度前房反应和短暂眼压升高。结论 SLT 可以有效、安全地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小梁切开术 开角型青光眼
原文传递
我国微导管辅助的360°小梁切开术专家共识(2017年) 被引量:13
5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0-171,共2页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为儿童青光眼的主要类型,是胚胎期和发育期内眼球房角组织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一类青光眼.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外路的小梁切开术.然而,该手术存在切开部位不明确、切开范围小...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为儿童青光眼的主要类型,是胚胎期和发育期内眼球房角组织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一类青光眼.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外路的小梁切开术.然而,该手术存在切开部位不明确、切开范围小(120°)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开术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微导管 专家 方式 治疗方式 发育异常 房角组织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胜甫 贾烨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41-2243,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01/2017-03间收治的21例2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上...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01/2017-03间收治的21例2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上均先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后行5-氟尿嘧啶联合下的小梁切除术及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随访6mo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视力、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术后的并发症等。结果:患者随访至少6mo。21例患者术后眼压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53. 17±10. 52mmHg,术后6mo复查平均眼压为18. 50±3. 51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术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3眼出现前房出血及玻璃体出血情况,予保守治疗后消退。患者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明显消退。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中期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全视网膜光凝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乔智 李维宁 +1 位作者 李淑卿 胡萍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9-370,共2页
目的 评价外路小梁切开术(Luntz 法) 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方法 随访29例(47 只眼) 行外路小梁切开术的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达5 年以上。结果 应用寿命表法分析1 次手术成功率:术后6 、12 、18 及24 个... 目的 评价外路小梁切开术(Luntz 法) 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方法 随访29例(47 只眼) 行外路小梁切开术的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达5 年以上。结果 应用寿命表法分析1 次手术成功率:术后6 、12 、18 及24 个月分别为70 .2 % 、63 .8 % 、57 .5 % 及55 .3% 。眼压再次升高均发生在术后2 年之内。14 只眼行2 次小梁切开术,成功率为50 .0 % ,总成功率为70 .2 % ,成功者中只有12 只眼(36 .0 % ) 裸眼视力≥0 .5 。全部患眼的屈光状态均为近视,屈光度- 0.50 ~- 25.00D。结论 小梁切开术后随访重点应在术后2 年之内。术后应及时纠正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先天性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景华 蒋克菲 +1 位作者 刘兴红 唐憬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改进常规小梁切除术 ,减少术后滤过道阻塞。方法 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 ,对拟切除的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巩膜组织 (4 0mm× 1 5mm)不完全切除 ,而是保留一端 ,将其垂直扭转反折缝于其后方的深层巩膜组织之上 ,利用其隆... 目的 改进常规小梁切除术 ,减少术后滤过道阻塞。方法 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 ,对拟切除的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巩膜组织 (4 0mm× 1 5mm)不完全切除 ,而是保留一端 ,将其垂直扭转反折缝于其后方的深层巩膜组织之上 ,利用其隆起特点防止术后滤过道阻塞。结果 术后随访 12~ 36个月 ,平均 2 3 5个月。治疗组 33例 (38只眼 ) ,眼压从术前 (2 5 41± 2 41)mmHg(1mmHg =0 133kPa)降至术后 (14 74± 0 90 )mmHg。对照组 33例 (4 0只眼 ) ,眼压从术前 (2 4 96± 1 35 )mmHg降至术后 (19 40± 1 43)mmHg,治疗组手术成功率 94 7% ,对照组手术成功率 77 5 %。结论 采用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能有效减轻术后滤过道阻塞 ,从而有效控制眼压 ,减少复发 ,该术式易操作 ,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眼睛
原文传递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罗红 戴汉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7期5151-5153,共3页
目的比较非穿透性小梁联合小梁切开手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患者32例(32只眼)为A组,同期小梁切除术患者28例(28只眼)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视野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 目的比较非穿透性小梁联合小梁切开手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后患者32例(32只眼)为A组,同期小梁切除术患者28例(28只眼)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视野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术后结膜滤过泡消失率和视野改变等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眼压:手术后1个月至5年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滤过泡:术后A、B组患者均形成明显的功能性滤过泡;(3)视野:两组视野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术后随访5年,B组并发白内障13只眼(46.4%),A组并发白内障4只眼(1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手术与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与小梁切除术相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手术安全性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小梁切除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 小梁切开术
原文传递
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潇远 王怀洲 +3 位作者 高传文 王博 李海军 董仰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观察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6例22眼儿童青光眼患者,其中男9例12眼,女7例10眼;年龄... 目的观察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6例22眼儿童青光眼患者,其中男9例12眼,女7例10眼;年龄6个月~8岁,中位数年龄为4岁。所有患儿均接受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分别于术前,术后7 d、1个月、6个月观察并比较患儿眼压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眼中成功完成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14例20眼,成功率为90.91%,其中行全切开(切开范围为360°)手术12眼,行次全切开(切开范围为180°~330°)手术8眼,2眼因微导管通过不到90°,术中改行传统Harms刀小梁切开+切除术。完成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的20眼术前,术后7 d、1个月和6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26.55±4.38)、(20.48±3.62)、(13.71±6.35)和(12.67±5.37)mmHg(1mmHg=0.133 kP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771,P<0.001)。末次随访18眼眼压得到控制,其中16眼眼压完全控制,2眼使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降至正常;2眼术后眼压再次升高,联合应用降眼压药物,眼压仍不能控制至正常水平。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16眼在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均在术后l周内吸收。结论微导管引导下小梁切开术治疗儿童青光眼患者降眼压效果良好,并且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开术 儿童青光眼 微导管 眼压
下载PDF
缝线引导GATT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珊 杨卉 +1 位作者 何诗 何文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缝线引导GATT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01/2022-07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的POAG患者84例84眼,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组43例43眼行缝线引导GATT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单... 目的:探讨缝线引导GATT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01/2022-07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的POAG患者84例84眼,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组43例43眼行缝线引导GATT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单纯组41例41眼行缝线引导GATT术。随访3mo,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眼压、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mo,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手术总成功率无显著差异(88%vs 85%,P>0.05)。两组患者术后1wk, 1、3mo眼压水平、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术后1wk, 1、3mo联合组患者视力均显著优于单纯组(P<0.01)。随访期间,联合组患者前房出血、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缝线引导GATT手术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可有效治疗POAG,但缝线引导GATT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出血、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开术 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 缝线 联合手
下载PDF
注重儿童抗青光眼手术方式及适应证的选择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宁利 王怀洲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1-324,共4页
儿童青光眼致盲率高,手术难度大,手术成功率低,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目前对于儿童抗青光眼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的标准和共识。房角手术和小梁切开术,尤其微导管引导的全周小梁切开术,对儿童青光眼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 儿童青光眼致盲率高,手术难度大,手术成功率低,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目前对于儿童抗青光眼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的标准和共识。房角手术和小梁切开术,尤其微导管引导的全周小梁切开术,对儿童青光眼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临床儿童抗青光眼手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强调统一儿童抗青光眼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必要性,提出应制定共识,推广普及新手术新技术,提高儿童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选择性外科手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青光眼小梁切开术及小梁切除术的适应{和手术要点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秀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手术是治疗儿童青光眼的重要方法之一。儿童青光眼手术较成人手术更具有挑战性,其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成人高。由于第1次手术往往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时机,因此选择最佳手术方法至关重要。
关键词 青光眼手 要点 小梁切除 小梁切开术 儿童 方法 发生率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 被引量:5
14
作者 柯秀峰 刘虹 朱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7-758,共2页
目的 :探讨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14例 ( 2 0只眼 )先天性青光眼行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随访 2 4~ 3 6个月平均... 目的 :探讨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14例 ( 2 0只眼 )先天性青光眼行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随访 2 4~ 3 6个月平均 2 6 2 0± 6 0 2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3 2 5 0± 7 3 2mmHg ,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平均眼压 14 60± 4 3 2mmHg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t =6 2 4,P <0 0 1) ,手术成功率为 95 % (IOP <2 1mmHg)。术后 15只眼有功能性滤过泡。所有病例角膜横径和杯盘比值稳定。无玻璃体脱出 ,浅前房 ,虹膜粘连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开术 小梁切除 先天性青光眼 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180°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5
作者 徐智科 王玲 魏欣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2-766,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镜辅助下的180°小梁切开术(gonioscopy-assisted trabeculotomy,GT)与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GFS)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镜辅助下的180°小梁切开术(gonioscopy-assisted trabeculotomy,GT)与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GFS)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2年3月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3例(77只眼)。按手术方式分为GT组和GFS组。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logMAR、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GT组27例(43只眼),GFS组26例(34只眼)。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GT组BCVA logMAR低于GF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T组较GFS组术后IOP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总有效率、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GT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小梁切开术 小梁切除
原文传递
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对PPV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16
作者 杨潇远 王怀洲 +4 位作者 金鑫 马聪慧 崔红培 刘茜 李海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0-526,共7页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PPV)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接受PPV且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其中接受PP...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PPV)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接受PPV且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其中接受PPV的原发病包括视网膜脱离13眼,玻璃体积血3眼,眼内炎1眼。所有患者均行激光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包括房角镜下内路小梁切开术6眼、经巩膜瓣途径微导管引导下外路小梁切开术11眼。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范围均≥300°,其中360°者11眼,330°者4眼,300°者2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标准视力表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记录术后用药数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的主要结局指标为眼压和手术成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用药数量、BCVA变化和并发症。手术成功定义为术后使用或不使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34.41±5.11)、(21.88±11.72)、(20.77±7.67)、(19.50±7.01)、(16.32±4.68)mmHg,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79,P<0.001),其中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2个月,14眼眼压较术前降低40%以上。术后6、12个月手术成功率均为76.5%。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80,P<0.001)。术后6个月,术眼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1,P=0.190)。术眼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治疗PPV术后继发青光眼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微导管辅助 玻璃体切割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晓云 高晓唯 +1 位作者 王瑞夫 马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37眼)先天性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病例随访12~24mo。结果:术前平...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37眼)先天性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病例随访12~24mo。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8.5±6.5mmHg,最后一次随访时眼压15.2±5.5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成功率94%(IOP<21mmHg)。术后28眼有功能性滤过泡,所有病例角膜横径和杯盘比值稳定,无浅前房,玻璃体脱出,虹膜粘连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先天性 非穿透小梁切除 小梁切开术
下载PDF
术中Schlemm管内荧光素钠造影术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8
作者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王宁利 王怀洲 《眼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78,共2页
近年来,旨在恢复房水生理引流功能的青光眼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ies,MIGS)蓬勃发展,应用越来越广。在MIGS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房水的节段性外流特点以及远端房水外流阻力与MIGS术后效果密切相关。
关键词 荧光素钠 SCHLEMM管 房水外流 glaucoma 青光眼手 造影 专家共识 微导管 小梁切开术 开角型青光眼
原文传递
眼内窥镜辅助下的睫状体光凝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文君 陈霄雅 +2 位作者 卢亚楠 王瑞雪 李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眼内窥镜辅助下的睫状体光凝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接受眼内窥镜辅助的睫状体光凝联合小梁切开术的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探讨眼内窥镜辅助下的睫状体光凝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接受眼内窥镜辅助的睫状体光凝联合小梁切开术的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病历资料。记录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眼压、局部降眼压药物数量;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眼压及局部降眼压药物用量;术后并发症;条件成功例数及完全成功例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1年。术后1年时最佳矫正视力26眼提高一行以上;3眼维持术前视力;1眼视力下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眼压及局部降眼压药物数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时治疗条件成功8例,完全成功17例。早期前房积血30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睫状体脱离0眼,角膜水肿9眼,前房渗出8眼(26.7%)。结论随访12个月的小样本量研究结果显示,眼内窥镜辅助下的睫状体光凝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晚期开角型青光眼初步疗效和安全性较好,但仍需要大样本病例进一步研究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内窥镜 睫状体光凝 小梁切开术
原文传递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雅楠 吴荷玉 《全科护理》 2018年第27期3337-333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收治的21例(2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治疗上均先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后...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收治的21例(2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治疗上均先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后行丝裂霉素联合下的小梁切除术,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人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7.8个月)。病人术前眼压为53.17mmHg±4.29mmHg(1mmHg=0.133kPa),术后6月复查眼压为18.00mmHg±1.31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明显降低(P<0.01)。术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3例术眼出现前房出血及玻璃体出血情况,予保守治疗后消退。病人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大部分消退,小梁切开术手术后成功率约90.17%。[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中期内疗效稳定,通过加强对特殊环节的手术护理配合,保证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雷珠单抗 全视网膜光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