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 被引量:349
1
作者 崔功豪 马润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确实存在着二元城市化模式,而农村城市化在中国整个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和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在肯定了小城镇为主体的农村城市化的作用下,从城市化启动力的角度指出,这种发生在农村地域,由地方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确实存在着二元城市化模式,而农村城市化在中国整个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和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在肯定了小城镇为主体的农村城市化的作用下,从城市化启动力的角度指出,这种发生在农村地域,由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体力量推动的城市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文章并由此分析了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探讨了其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影响和政府、农民、外部(内资、外资)力量共同作用下的运行机制。最终对其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未来地位和作用作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发展 城市化 农村城市化 小城镇
下载PDF
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 被引量:204
2
作者 马晓冬 马荣华 徐建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48-1057,共10页
基于ESDA-GIS的空间分析框架,利用江苏省1346个小城镇的统计数据,对其城镇群体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概括性因子分析,抽取的规模与经济因子值的频率分布都是偏态的,且两因子之间不存在规模-效益的正相关性。随后,对... 基于ESDA-GIS的空间分析框架,利用江苏省1346个小城镇的统计数据,对其城镇群体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了概括性因子分析,抽取的规模与经济因子值的频率分布都是偏态的,且两因子之间不存在规模-效益的正相关性。随后,对小城镇群体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由密度图显示:小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其密度由东南部的沿长江、环太湖地区向西和向北递减。通过空间自相关测度分析得出:小城镇的经济因子的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特征;规模因子的空间相关特征不明显。最后,将小城镇的局域空间自相关系数按县(市、区)行政单元进行聚类,利用方差图的结论修正聚类结果,得出江苏省小城镇经济发展类型分区:三区、一环(带)、一片,即苏北中部地区、苏中及宁镇区、苏锡常地区、苏北边缘环带、睢宁片区,对应的经济发展类型分别为:弥漫发展型、极核发展型、集群发展型、过渡发展型、持续贫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经济发展 规模 城镇群体 发展型 正相关性 集群发展 发展类型 江苏省 结论
下载PDF
关于小城镇作为中国农村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思考 被引量:115
3
作者 吕树庭 裴立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10,共4页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 ,阐述了以小城镇为重点推进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是寻求农村体育发展突破口的需要 ;二是发挥小城镇中介地位的需要 ;三是城市化的需要。提出了做好规划 ,以东部、中部、西部模式向前推进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 中国 农村体育 发展战略 小城镇 城市化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制度变迁·小城镇发展·中国城市化 被引量:95
4
作者 赵燕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7-57,共11页
从制度的层次分析中国城市政策和小城镇战略的背景、依据和局限。提出通过改进以土地流转制度为核心的城市化思路 ,将传统的围绕城市等级规模作文章的学术方向 ,转向如何最大限度改进微观经济要素 (土地、人员 )
关键词 小城镇 城市化 土地制度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与相关制度问题 被引量:77
5
作者 温铁军 《开放导报》 2000年第5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相关制度 农村 小城镇 工业化
下载PDF
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4
6
作者 李崇明 丁烈云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4-139,144,共7页
 在明确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方法分析小城镇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化,给出了两者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并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
关键词 小城镇 资源环境 社会经济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地区城市化过程 被引量:97
7
作者 何春阳 李景刚 +5 位作者 陈晋 史培军 潘耀忠 李京 卓莉 一之瀬俊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9-417,共9页
利用1992年、1996年和1998年的三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区域尺度的环渤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群空间信息,建立了城市群地区面状、线状和点状城市化空间模式,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化过程。基本结论如下:... 利用1992年、1996年和1998年的三期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区域尺度的环渤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群空间信息,建立了城市群地区面状、线状和点状城市化空间模式,分析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化过程。基本结论如下:①20世纪90年代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斑块数量增长较快,城市化过程明显,但小斑块所占比重较大,城市斑块破碎度增加。同时,区域内城市重心基本维持在经度117.93o和纬度38.49o附近,整体上表现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②20世纪90年代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过程基本上可以从空间上概括为在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周围的面状城市化过程、沿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城市化过程和广大区域内以新兴小城市或小城镇出现为特征的点状城市化过程三种基本过程。其中,面状城市化过程一直居于优势地位,但面状城市化过程的基本有效范围主要局限在面状城市斑块周围3 ̄4km范围。线状城市化过程和点状城市过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但表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在区域内的影响范围正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过程 环渤海地区 20世纪90年代 数据 灯光 夜间 1992年 1998年 1996年 城市群 DMSP 空间信息 区域尺度 空间模式 中心城市 基本过程 交通干线 有效范围 影响范围 斑块 OLS 线状 破碎度 小城镇 小城 大区域 趋势
下载PDF
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 被引量:84
8
作者 费孝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14,127,共12页
作者怀抱“志在富民”的崇高理想,从农村调查,小城镇研究,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中,总结了60年来社区研究的历程,并愿与同仁一起,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下,联系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为把祖国建设成经济强国而竭尽全力。
关键词 农村 小城镇 区域发展 模式
原文传递
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 被引量:85
9
作者 邵晓梅 王静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81,共7页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仅1处属于II级土地利用较集约,其余均属于III级土地利用基本集约和IV级土地利用不集约;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级别开发区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持续状况差异显著,不同产业类型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显著。由此可见,政策因素对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起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 开发区 小城镇
下载PDF
小城镇人居环境的研究——以上海市郊区三个小城镇为例 被引量:53
10
作者 宁越敏 项鼎 魏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1-35,共5页
首先讨论了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内涵和特征 ,而后构建了小城镇人居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此为基础 ,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上海郊区的 3个小城镇进行了案例研究 ,在剖析了小城镇存在居住条件有待改进、公共设施与服务普遍滞后、... 首先讨论了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内涵和特征 ,而后构建了小城镇人居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此为基础 ,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上海郊区的 3个小城镇进行了案例研究 ,在剖析了小城镇存在居住条件有待改进、公共设施与服务普遍滞后、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社区人文环境亟需完善等主要问题后 ,归纳出小城镇人居环境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小城镇人居环境的优劣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城市化进程与小城镇人居环境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耦合的过程。加快小城镇的发展 ,不仅可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人居环境 上海 市郊 城市化 公共设施
下载PDF
农村体育的根基:村落 被引量:65
11
作者 虞重干 郭修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共5页
村落是农村的主体,村落体育是农村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以小城镇为重点面临诸多困惑:小城镇体育内容远离村落农民实际,带动、辐射作用并不明显。村落是农民生活的现实场景,村落农民最需要体育的意境,村落应是农村体育的根基。... 村落是农村的主体,村落体育是农村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以小城镇为重点面临诸多困惑:小城镇体育内容远离村落农民实际,带动、辐射作用并不明显。村落是农民生活的现实场景,村落农民最需要体育的意境,村落应是农村体育的根基。发展农村体育,工作重心应下沉,因地、因时、更应因人,积极发挥村落带头人的作用,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体育 村落 小城镇 新农村
下载PDF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探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被引量:38
12
作者 薛俊菲 邱道持 +1 位作者 卫欣 刘明皓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2年第4期46-50,共5页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直接反映小城镇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文章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构建了一套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 ,得到集约利用综...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直接反映小城镇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文章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构建了一套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 ,得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F ,并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 ,从而达到定量衡量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目的。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的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综合评价 小城镇 北碚区 土地承载力 重庆
下载PDF
小小城镇 大大问题——苏南小城镇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调查报告 被引量:56
13
作者 刘志民 丁燕华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研究了苏南小城镇的体育和健身设施、设备,发现发达的经济是建造体育和健身设施的前提,苏南小城镇初步拥有了较好的体育和健身活动的设施和设备;体育和健身设施、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与小城镇的经济、人口成... 以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研究了苏南小城镇的体育和健身设施、设备,发现发达的经济是建造体育和健身设施的前提,苏南小城镇初步拥有了较好的体育和健身活动的设施和设备;体育和健身设施、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与小城镇的经济、人口成低度正相关;小城镇体育和健身设施、设备的规划和建造还取决于小城镇领导对小城镇居民体育和健身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体育场地设施 调查
下载PDF
以小城镇为重点的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被引量:56
14
作者 吕树庭 裴立新 +5 位作者 王垒 王铮 张宏 陈小英 周兰君 王菁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在概述广东小城镇体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小城镇为重点推进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三点依据(寻求农村体育发展突破口的需要、城市化的需要和凭借小城镇中介地位优势的需要)和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农村体育发展必须获得政府的体制和经费保障以及... 在概述广东小城镇体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小城镇为重点推进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三点依据(寻求农村体育发展突破口的需要、城市化的需要和凭借小城镇中介地位优势的需要)和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农村体育发展必须获得政府的体制和经费保障以及不平衡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城市化 小城镇 农村体育
下载PDF
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的适用技术 被引量:64
15
作者 齐瑶 常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4-27,共4页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在过去的10年中提高了30%,但是小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还尚未开展。在比较分析国内外现有的分散处理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讨论其适用性,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为今...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在过去的10年中提高了30%,但是小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还尚未开展。在比较分析国内外现有的分散处理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讨论其适用性,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为今后在全国推广分散处理设施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农村 生活污水 分散处理 技术选择
下载PDF
社会发展、城市化和食物消费 被引量:60
16
作者 黄季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2-116,206-207,共1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住户调查数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论证了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是影响食物消费的重要因素。文章指出,由城市化导致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偏好的变化以及市场发育和职业变动等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因素对中国食物需求结构的... 本文通过对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住户调查数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论证了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是影响食物消费的重要因素。文章指出,由城市化导致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偏好的变化以及市场发育和职业变动等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因素对中国食物需求结构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将继续影响未来中国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在预测未来食物消费趋势时,如果只考虑收入和价格变动对食物消费的影响而忽视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食物消费模式 消费支出弹性 社会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 价格弹性 食物需求 中国大陆 小城镇 收入弹性
原文传递
“民工潮”的形成、趋势与对策 被引量:48
17
作者 宋林飞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8-91,共14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工潮”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发展趋势,指出今后10年内“民工潮”继续扩张的风险有可能增大。为此,作者提出了“民工潮”源头降压的对策性建议,并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民工潮” 农业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农民工” 小城镇 城市化 劳动力市场
原文传递
小城镇发展若干问题 被引量:43
18
作者 石忆邵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2000年第1期30-32,共3页
笔者认为,未来农村城镇化的政策导向应当是降低农民进镇的门槛条件而非降低设镇的标准;农村城镇化的主旋律是小城镇升级;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制度创新来保证;在小城镇开发建设中,要注意塑造和运用土地级差调节机制。
关键词 小城镇 农村城镇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对策 被引量:50
19
作者 宋林飞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5-117,共13页
本文指出,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形成两条主要途径:一是离土不离乡,二是离土又离乡。80年代,第一条途径由于转移成本偏低而吸纳了千百万贫困农民,推动了乡村工业与小城镇的发展。90年代,第二条途径以其比较利益更优而引发了大规模... 本文指出,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形成两条主要途径:一是离土不离乡,二是离土又离乡。80年代,第一条途径由于转移成本偏低而吸纳了千百万贫困农民,推动了乡村工业与小城镇的发展。90年代,第二条途径以其比较利益更优而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今后十年内,“民工潮”及其转移风险均呈上升趋势,从而是一个摆在中国人面前的跨世纪难题。 “民工潮”的源泉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动因是产业与地区比较利益,主要形成方式是连锁迁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首先选择了离土不离乡的低成本转移渠道,跨社区流动需支付较高的社会成本,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形成梯度转移模式;“民工潮”源头的体制性失控正在加剧;农村第二步改革旨在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民工潮”源头降压的主要途径是乡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为“民工潮”构筑第一级“蓄水池”;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 “民工潮”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小城镇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转移 家庭承包制
原文传递
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结构——关于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 被引量:53
20
作者 陆学艺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11,共9页
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结构、区域结构诸方面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预测,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量化依据。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21世纪 小城镇 独生子女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结构 现代化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