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小剂量超短波对大鼠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帅 董洪选 +5 位作者 陈丹莹 苏浩 孙师 赵丽娜 高健 张立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9-656,共8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n=6)、对照组(n=21)、小剂量超短波(ultrashort wave,USW)治疗组(n=21)、人脐带间充质细胞...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n=6)、对照组(n=21)、小剂量超短波(ultrashort wave,USW)治疗组(n=21)、人脐带间充质细胞移植组(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n=21)、USW治疗+hUCMSCs移植组(n=21)。hUCMSCs移植组、USW治疗+hUCMSCs移植组在损伤后立即使用微量注射器刺破硬脊膜垂直缓慢注入5μl含细胞密度为1×106/μl的细胞悬液;USW治疗组、USW治疗+hUCMSCs移植组大鼠在SCI后1d起采用对置法接受每天1次、每次7min的小剂量USW治疗。大鼠的运动功能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BBB评分)进行评定,SCI大鼠取材后分别对组织进行纵向切片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后hUCMSCs细胞存活及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损伤区域附近内源性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及SCI后4周时纤维化形成的情况。结果:①SCI大鼠造模后1—2周内损伤周围组织附近,由内源性干细胞分化的星型胶质细胞形成胶质屏障,发挥保护作用。②SCI14d,移入hUCMSCs细胞位于损伤区域内,部分移入的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去分化。损伤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多由内源性干细胞分化而来,人源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MAB1281在此区域不表达。③USW+hUCMSCs移植组,USW协同hUCMSCs通过旁分泌作用改善损伤区域微环境,从而促进更多内源性干细胞聚集损伤处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并阻碍坏死物质及炎症扩散(P<0.01 vs对照组、小剂量USW组、hUCMSCs移植组)。④USW+hUCMSCs移植抑制SCI后巨噬细胞等细胞产生的不利于轴突生长的纤维瘢痕,hUCMSCs移植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作用(P<0.01 vs对照组、小剂量USW组)。⑤USW+hUCMSCs移植更好促进SCI后大鼠运动恢复(P<0.01vs对照组、小剂量USW组、hUCMSCs移植组)。结论:小剂量USW治疗协同急性期人脐带间充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内源性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细胞移植 小剂量超短波治疗
下载PDF
小剂量超短波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王帅 段家玉 +4 位作者 陈丹莹 冯思宁 苏浩 田雨鑫 张立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58-1165,共8页
目的:研究超短波治疗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早期A1型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仅暴露T10脊髓并不打击,其他操作同其他实验组;对照组,暴露胸10(T10)脊髓后给予Allen打击制备SCI模... 目的:研究超短波治疗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早期A1型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仅暴露T10脊髓并不打击,其他操作同其他实验组;对照组,暴露胸10(T10)脊髓后给予Allen打击制备SCI模型,并不给予任何治疗;干预组,给予Allen法打击致SCI,并在损伤后24h开始给予小剂量超短波干预,每日1次,每周5次,每次7min,直至取材前。大鼠的运动功能用BBB评分及大鼠脊髓损伤联合行为评价方法(combined behavioral evalu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CBS)评分进行评定,SCI大鼠取材后分别对组织进行纵向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3/GFAP、IBA-1/P65在组织内的表达部位和表达量。结果:①BBB评分显示,SCI后大鼠运动功能逐渐改善,7d时治疗组BBB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SCI后5d、7d时,干预组CB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干预组大鼠的功能恢复强于对照组(P<0.05,P<0.01);②SCI后1d、3d、7d小胶质数量逐渐增多,SCI后3d、7d,干预组IBA-1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SCI后1d、3d、7d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P65蛋白的细胞逐渐增多。SCI后3d,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SCI大鼠的受损脊髓组织IBA-1/P65共染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此外,干预组P65阳性细胞入核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SCI后A1型促炎性星形胶质细胞逐渐出现,相比SCI后1d、7d,SCI后3d大鼠受损脊髓当中的A1型星型胶质细胞(C3/GFAP阳性细胞之比)达峰值(P<0.01)。SCI后3d、7d时,干预组A1型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SCI后早期小剂量USW治疗可以抑制损伤周围小胶质细胞数量及炎症因子释放,进而抑制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成,促进运动功能恢复,这一现象与NF-κB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炎症微环境 IBA-1 A1型星形胶质细胞 小剂量超短波治疗 NF-ΚB通路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比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创口不愈疗较高
3
作者 吴晓梅 《科技园地》 1995年第2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疗效 短波紫外线治疗 小剂量超短波治疗 创口不愈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