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9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西北部新开岭-科洛杂岩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154
1
作者 苗来成 范蔚茗 +5 位作者 张福勤 刘敦一 简平 施光海 陶华 石玉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2315-2323,共9页
兴蒙造山带东段小兴安岭西北部出露的新开岭-科洛杂岩主要由变质岩、构造片岩和花岗岩类组成.前人依据变质程度将该杂岩划归为前寒武纪变质岩.本文报道了科洛杂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新开岭群构造片岩、新开岭杂岩中的门鹿河顶子含黑云... 兴蒙造山带东段小兴安岭西北部出露的新开岭-科洛杂岩主要由变质岩、构造片岩和花岗岩类组成.前人依据变质程度将该杂岩划归为前寒武纪变质岩.本文报道了科洛杂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新开岭群构造片岩、新开岭杂岩中的门鹿河顶子含黑云二长花岗岩和冷川花岗闪长岩的铁石SHRIMP U-Pb年龄.研究表明:(1)科洛杂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变质年龄为216±3 Ma(2σ),原岩年龄为337±7Ma(2σ).(2)新开岭群构造片岩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喷发年龄为292±6 Ma(2σ);(3)门鹿河顶子含黑云二长花岗岩侵位于167±4 Ma(2σ);(4)冷川花岗闪长岩164±4 Ma(2σ).这表明新开岭-科洛变质岩并不是前寒武纪变质岩,以前认为的本区古陆块可能并不存在.结合研究区及区域资料,新开岭-科洛杂岩可能代表了与印支期碰撞有关的变质杂岩,在碰撞造山后或非造山伸展背景下,新开岭-科洛杂岩中的主要花岗岩类于中侏罗世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新开-科洛杂岩 锆石 SHRIMP 年代学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西北部造山后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与索伦山-贺根山-扎赉特碰撞拼合带东延的关系 被引量:137
2
作者 孙德有 吴福元 +1 位作者 李惠民 林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0期2217-2222,共6页
小兴安岭西北部的黑河-嫩江一带发育大量的碱长-碱性花岗岩岩体,由于缺乏可靠的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这些碱长-碱性花岗岩形成于290~260Ma的晚古生代晚... 小兴安岭西北部的黑河-嫩江一带发育大量的碱长-碱性花岗岩岩体,由于缺乏可靠的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这些碱长-碱性花岗岩形成于290~260Ma的晚古生代晚期.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属于造山后A型花钢岩,是我国新疆北部-蒙古东南部-我国内蒙古中部巨型晚古生代A型花岗岩带的东北延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A型花岗岩 碰撞拼合带 造山作用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风景道旅游景观评价 被引量:118
3
作者 吴必虎 李咪咪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4-222,共9页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进行国内第一条驾车旅游观光风景道规划设计过程中 ,从旅游者体验风景道品质的特定要求出发 ,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科学经济的旅游景观评价方法 ,即称之为“等距离专家组目视评测法” (EDVAET)。在实地观测评价基础上 ,...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进行国内第一条驾车旅游观光风景道规划设计过程中 ,从旅游者体验风景道品质的特定要求出发 ,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科学经济的旅游景观评价方法 ,即称之为“等距离专家组目视评测法” (EDVAET)。在实地观测评价基础上 ,建立由地形、视觉质量、视域、景观被及沿途典型景观照片构成的景观数据库。并分别对景观被分类分段评价、视质评价、视域评价进行分析。不仅提供了一种线性旅游景观评价的适用技术 ,也为风景道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车旅游观光风景道 地质 视域 等距离专家组目视评测法 小兴安岭 旅游景观 黑龙江
下载PDF
小兴安岭森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13
4
作者 殷秀琴 吴东辉 韩晓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次生白桦林、云冷杉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云冷杉林和赤杨林 6种生境中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阔叶红松林生境中 ,无论大型土壤动物还是中小型土壤动物 ,多样性都较高 ,表明其生境条件比... 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次生白桦林、云冷杉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云冷杉林和赤杨林 6种生境中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阔叶红松林生境中 ,无论大型土壤动物还是中小型土壤动物 ,多样性都较高 ,表明其生境条件比其它 5种生境优越。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均匀度呈正相关 ,与优势度呈负相关 ,与个体数没有直接相关关系。土壤动物的垂直多样性分布 ,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 ,但递减速率不同 ,中小型土壤动物表聚性要比大型土壤动物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土壤动物 多样性
下载PDF
小兴安岭地区野猪冬季卧息地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高中信 张明海 胡瑞滨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5-30,共6页
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小兴安岭地区野猪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其影响的主要因子是人为干扰、坡向和隐蔽条件。其次是植被类型、食物丰盛度、坡度和水源。坡位和海拔也有一定影响。其最适卧息地生坑条件的选择依次为... 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小兴安岭地区野猪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其影响的主要因子是人为干扰、坡向和隐蔽条件。其次是植被类型、食物丰盛度、坡度和水源。坡位和海拔也有一定影响。其最适卧息地生坑条件的选择依次为:草甸沟塘或阔叶林植被,食物丰盛度中等以上,隐蔽级≥0.5.阳坡,卧息地距人为干扰源>1000m和距水源<1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卧息地 冬季 小兴安岭 资源 生态
下载PDF
小兴安岭森林落叶分解与土壤动物的作用 被引量:44
6
作者 殷秀琴 仲伟彦 +1 位作者 王海霞 陈鹏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9-699,共11页
在小兴安岭地区对 12种落叶分解过程和土壤动物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网孔分解样袋 ,排出不同类别土壤动物作用的方法。结果表明 ,落叶分解消耗率 :大孔 >小孔 >对照 ,即大型、中小型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 >中小型土... 在小兴安岭地区对 12种落叶分解过程和土壤动物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网孔分解样袋 ,排出不同类别土壤动物作用的方法。结果表明 ,落叶分解消耗率 :大孔 >小孔 >对照 ,即大型、中小型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 >中小型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 >只微生物的作用。三年平均分解消耗率分别是 2 8.9% (大孔 )、 2 8.2 % (小孔 )和 2 6.2 % (对照 ) ,到第三年末 ,三种样袋 12种落叶平均分解程度分别达到 86.7% (大孔 )、 84 .6% (小孔 )和 78.7% (对照 )。分解初期土壤动物的作用逐渐增大 ,到第二年 10月土壤动物的作用达到了最大值 ,随后土壤动物的作用逐渐降低 ,大型土壤动物的作用小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作用。落叶种类不同 ,分解时间不同 ,土壤动物作用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落叶 分解 消耗 土壤动物 小兴安岭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小兴安岭6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60
7
作者 刘纯 刘延坤 金光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1-459,共9页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者和分解者,其微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小兴安岭6种森林类型不同季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并分析了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根系去...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者和分解者,其微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小兴安岭6种森林类型不同季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并分析了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根系去除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BC和MBN的季节变化因森林类型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最高值多发生在8月中旬;MBC和MBN在根系去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MBC和MBN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MBN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显然,研究区的土壤微生物量受土壤温度、湿度及土壤有效养分综合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季节变化 根系去除
下载PDF
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N、P、K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50
8
作者 殷秀琴 宋博 邱丽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根据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土壤动物和土壤2a的连续采样及测定主要营养元素N、P、K的含量,研究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主要营养元素在各分室的动态变化,并通过比较主要营养元素在不同分室中的分异... 根据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土壤动物和土壤2a的连续采样及测定主要营养元素N、P、K的含量,研究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主要营养元素在各分室的动态变化,并通过比较主要营养元素在不同分室中的分异,进而分析了土壤动物在该系统营养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不同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复杂,阔叶落叶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大于针叶落叶,但不同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的元素损失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研究时段,腐殖土层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高于土壤层;蚯蚓、蜈蚣和马陆大型土壤动物体内的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差别较大,其中蚯蚓体内全N含量最高,而马陆体内全P含量最高,蜈蚣则全K含量最高。土壤动物和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和凋落叶中的变化趋势不同。N和P在土壤动物分室中表现出一定的富集,而K的富集不明显。土壤动物可以通过其新陈代谢活动加速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不同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含量变化复杂可能是由于不同凋落物种类特性差异造成的。土壤动物在营养元素循环,尤其是N、P元素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凋落物 土壤 养分动态 小兴安岭
下载PDF
东北主要林区针叶林下外生菌根真菌及生态分布 被引量:40
9
作者 孟繁荣 邵景文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3-419,共7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林内,对岳桦-云杉林等12个主要针叶林型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经对采集标本整理鉴定,计有19科43属163种外生菌根真菌。其中长白山18科39属135...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林内,对岳桦-云杉林等12个主要针叶林型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经对采集标本整理鉴定,计有19科43属163种外生菌根真菌。其中长白山18科39属135种;小兴安岭16科35属116种;大兴岭11科22属50余种。它们在各林型下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种群组成和分布的多度与林木的组成、土壤和地形条件,如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针叶林 长白山 小兴安岭 兴安岭 东北地区 生态分布 林区
下载PDF
林隙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树种更新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2
10
作者 刘少冲 段文标 +1 位作者 冯静 韩生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1-1388,共8页
研究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林隙梯度(林隙中心、林隙近中心、林隙边缘)中主要树种的数量特征,以及林隙大小对树种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梯度林隙内灌木树种的密度均明显高于非林隙,同种灌木密度的比值在1.08~18.15之间;随林隙... 研究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不同林隙梯度(林隙中心、林隙近中心、林隙边缘)中主要树种的数量特征,以及林隙大小对树种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梯度林隙内灌木树种的密度均明显高于非林隙,同种灌木密度的比值在1.08~18.15之间;随林隙面积增加,乔木幼苗更新密度逐渐增大,幼树Ⅰ(高度H≥1 m,胸径DBH≤2 cm)和幼树Ⅱ(H≥1 m,2 cm〈DBH≤5 cm)的更新密度呈多峰曲线.林隙灌木总体更新密度主要随幼苗和幼树Ⅰ数量而变化.林隙内不同位置幼苗的平均树高、平均基径、种密度和个体密度有所差异.从林隙中心到非林隙,更新层乔木幼苗重要值的大小顺序为:林隙中心〉林隙近中心〉林隙边缘〉非林隙;物种均匀度呈高-低-高的变化,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为早期林隙〉中期林隙〉晚期林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阔叶红松林 林隙 更新 林隙梯度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7种典型林型林分生物量碳密度与固碳能力 被引量:51
11
作者 胡海清 罗碧珍 +4 位作者 魏书精 魏书威 孙龙 罗斯生 马洪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58,共19页
森林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小兴安岭7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样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尺度对林分生物量与碳密度进行计量,分析了林分生物碳储量的... 森林生物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小兴安岭7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样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尺度对林分生物量与碳密度进行计量,分析了林分生物碳储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并对林分年固碳能力与碳汇潜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兴安岭不同林型从幼龄林到成熟林的乔木层碳密度增长速率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云冷杉(Picea-Abies)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7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林分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红松林31.4、74.7、118.4和130.2 t·hm–2;兴安落叶松林28.9、44.3、74.2和113.3 t·hm–2;樟子松林22.8、52.0、71.1和92.6 t·hm–2;云冷杉林23.1、44.1、77.6和130.3 t·hm–2;白桦林18.8、35.3、66.6和88.5 t·hm–2;蒙古栎林25.0、20.0、47.5和68.9 t·hm–2;山杨林19.8、28.7、43.7和76.6 t·hm–2。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蒙古栎林在幼龄林时林分年固碳量较高,其他林型在成熟林时林分年固碳量较高。7种典型林型不同龄组的林分生物量碳密度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但不同林型的碳汇功能存在差异,同一林型不同林龄的生物量碳密度增幅差异也较大。林分年固碳量在0.4–2.8 t·hm–2之间,碳汇能力较强、碳汇潜力较大。尤其是小兴安岭目前林分质量较差,幼龄林和中龄林所占的比重较大,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经营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生物量 碳密度 固碳能力 年固碳量 碳汇管理路径 小兴安岭
原文传递
不同林龄白桦次生林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李文影 满秀玲 张阳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5期63-69,共7页
以小兴安岭地区4个林龄的白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特性、土壤贮水性能、凋落物持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凋落物的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均以38 a为最大,70 a相对较低,凋落物蓄积量与最大持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非... 以小兴安岭地区4个林龄的白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特性、土壤贮水性能、凋落物持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次生林凋落物的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均以38 a为最大,70 a相对较低,凋落物蓄积量与最大持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随林龄变化呈波动性变化,38 a白桦次生林0-3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最大,有利于降水的下渗,而25 a白桦次生林0-3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最小,不利于水分下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排序为70 a(3 628.445 t/hm^2)〉56 a(3 524.015 t/hm^2)〉25 a(3 433.626 t/hm^2)〉38 a(3 275.82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土壤孔隙度 土壤通透性 水源涵养 小兴安岭
下载PDF
黑龙江省铜山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武广 刘军 +3 位作者 钟伟 朱明田 糜梅 万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95-3006,共12页
铜山大型铜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著名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铜山铜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 铜山大型铜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著名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铜山铜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早、中、晚3个阶段的演化。成矿早阶段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420℃~>550℃之间,流体盐度介于13.72 wt%~59.76 wt%NaCl eqv之间;中阶段为铜山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1℃~417℃,流体盐度介于2.96 wt%~14.04 wt%NaCl eqv之间,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总体上属H_2O-CO_2-NaCl体系;晚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2℃~218℃,盐度介于3.71 wt%~15.96 wt%NaCl eqv之间,表明晚阶段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早、中阶段的流体均为不混溶流体,流体沸腾作用是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的主要机制。铜山矿床形成于陆缘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沸腾作用 铜山斑岩铜矿床 黑龙江省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典型草丛沼泽湿地CO_2、CH_4和N_2O的排放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4
作者 牟长城 石兰英 孙晓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7-623,共7页
2007年6~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同步研究了小兴安岭典型修氏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湿地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估算了CO2、CH4和N2O的生长季排放量,探讨了沼泽湿地碳与氮的源汇关系。结果表明... 2007年6~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同步研究了小兴安岭典型修氏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湿地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估算了CO2、CH4和N2O的生长季排放量,探讨了沼泽湿地碳与氮的源汇关系。结果表明:草丛沼泽生长季节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占绝对优势(99.61%),CH4的排放量次之(0.39%),N2O的排放量最低(0.0007%),且为碳、氮的吸收汇(分别为固定量的53.93%和0.04%);CO2、CH4和N2O生长季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487.89、1.88和0.004mg·m–2·h–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CO2和N2O的最高排放量均出现在夏季(6月24日至8月14日和7月14日至8月14日),CH4的最高排放量出现在夏秋季(8月24日至9月24日),其中,CO2季节变化与空气温度和0~20cm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H4与空气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N2O与水位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沼泽 温室气体排放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主要树种热值与碳含量 被引量:37
15
作者 王立海 孙墨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3-959,共7页
对小兴安岭林区15种主要树种(红松、落叶松、鱼鳞云杉、臭冷杉、紫杉、蒙古栎、白桦、枫桦、紫椴、黄檗、水曲柳、胡桃楸、山杨、五角枫和春榆)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碳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快速灰化法测定灰分含量,量热法... 对小兴安岭林区15种主要树种(红松、落叶松、鱼鳞云杉、臭冷杉、紫杉、蒙古栎、白桦、枫桦、紫椴、黄檗、水曲柳、胡桃楸、山杨、五角枫和春榆)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和碳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快速灰化法测定灰分含量,量热法测定热值含量,吸收质量法测定碳含量。15种主要树种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质量分数)为:树叶0.60%~1.28%;树枝1.00%~2.98%;树干0.16%~1.22%;树皮2.15%~6.36%。15种主要树种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树皮、树枝、树叶、树干;不同器官的灰分含量(质量分数)具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1)。15种主要树种平均灰分含量(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春榆、山杨、蒙古栎、紫椴、黄檗、枫桦、水曲柳、鱼鳞云杉、五角枫、胡桃楸、红松、臭冷杉、紫杉、落叶松、白桦。15种主要树种不同器官的去灰分热值为:树叶20.85~22.85kJ/g;树枝19.92~21.95kJ/g;树干19.66~21.98kJ/g;树皮18.58~21.74kJ/g。15种主要树种不同器官的去灰分热值基本从高到低依次为树叶、树枝、树干、树皮;不同器官的去灰分热值具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1)。15种主要树种平均去灰分热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落叶松、红松、紫杉、鱼鳞云杉、胡桃楸、臭冷杉、山杨、五角枫、白桦、黄檗、水曲柳、紫椴、蒙古栎、枫桦、春榆。15种主要树种不同器官的碳含量(质量分数)为:树叶43.11%~45.08%;树枝44.31%~46.06%;树干46.30%~47.46%;树皮44.31%~45.46%。15种主要树种不同器官的去灰分热值基本从高到低依次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不同器官的碳含量(质量分数)具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1)。15种主要树种平均碳含量(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落叶松、臭冷杉、鱼鳞云杉、红松、黄檗、紫杉、紫椴、山杨、白桦、枫桦、水曲柳、胡桃楸、五角枫、蒙古栎、春榆。针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主要树种 灰分含量 去灰分热值 碳含量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36
16
作者 刘军 武广 +1 位作者 钟伟 朱明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50-1464,共15页
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绢英岩化关系密切,而钼矿化主要产于钾硅化带中。矿区内脉... 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绢英岩化关系密切,而钼矿化主要产于钾硅化带中。矿区内脉体广泛发育,从早到晚依次为:石英+钾长石脉、早阶段石英+辉钼矿脉、晚阶段石英+辉钼矿脉、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脉、石英+黄铁矿脉和方解石+石英脉。脉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包括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气相包裹体(G型)、含CO2三相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石英+钾长石脉中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550℃、盐度为16.2%~18.1%NaCleqv;早阶段石英+辉钼矿脉中发育大量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并见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50~450℃、盐度变化于1.1%~﹥65.3%NaCleqv;晚阶段石英+辉钼矿脉体发育大量含CO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另有少量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70~350℃、盐度为0.8%~42.4%NaCleqv;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脉中发育丰富的气液两相包裹体,见少量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在230~330℃、盐度为0.8%~42.4%NaCleqv;石英+黄铁矿脉和方解石+石英脉中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10~200℃、盐度为3.9%~8.4%NaCleqv。成矿流体在古深度4.1km左右,温度在230~450℃之间、压力在10~41MPa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大量CO2等气体从流体中释放出来,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钼矿等巨量沉淀下来,形成了铜(钼)矿体。成矿流体总体上属H2O-CO2-NaCl体系,多期次的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沸腾作用 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 黑龙江省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鹿鸣大型钼矿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17
作者 谭红艳 舒广龙 +3 位作者 吕骏超 韩仁萍 张森 寇林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7-1770,共14页
鹿鸣钼矿是小兴安岭地区于近年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为探讨研究区成岩成矿关系及其地质意义,在对矿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A-ICP-MS锆石U-Pb技术对鹿鸣地区含矿二长花岗岩测年,获得成岩年龄为(187.1±1.2)Ma(n=15,MSWD=0.70)... 鹿鸣钼矿是小兴安岭地区于近年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为探讨研究区成岩成矿关系及其地质意义,在对矿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A-ICP-MS锆石U-Pb技术对鹿鸣地区含矿二长花岗岩测年,获得成岩年龄为(187.1±1.2)Ma(n=15,MSWD=0.70)。通过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等值线年龄为(177.4±3.5)Ma(n=11,MSWD=0.71),加权平均年龄为(178.08±0.79)Ma(n=11,MSWD=0.46)。两种方法获得的年龄大致相近,表明它们形成于同一成岩成矿系统。鹿鸣钼矿成岩成矿年龄,与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兰家沟钼矿和杨家杖子钼矿等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相近,表明包括小兴安岭地区在内的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存在早侏罗世岩浆-成矿作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指纹显示,鹿鸣钼矿形成于地壳挤压向拉伸转换的构造环境,成矿物质为壳幔混合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U-Pb测年 富碱质二长花岗岩 RE-OS同位素测年 钼矿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物种组成及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4
18
作者 侯红亚 王立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43-3049,共7页
研究了黑龙江省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的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并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其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阔叶红松林中胸径≥1cm的乔木共有16种,种群密度差异性很大,针叶... 研究了黑龙江省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的物种组成和径级结构,并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其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阔叶红松林中胸径≥1cm的乔木共有16种,种群密度差异性很大,针叶树种红松和冷杉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种群的径级结构近似倒“J”形,林分更新良好;主要种群的分布格局多呈聚集分布,只有红松在19—21m和44m尺度上以及青楷槭在接近所研究的最大尺度上时才呈现出随机分布.其中,红松在所研究尺度上一直都接近于随机分布,聚集强度也最小,冷杉、紫椴和青楷槭的分布格局都呈现出随机分布的趋势;除红松和冷杉在2~3m的小尺度上,以及冷杉和青楷槭在37~81m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种群的空间关联性均不显著.所有树种的总体联结关系均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阔叶红松林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点格局分析 种间关联
原文传递
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和林隙内位置对小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31
19
作者 冯静 段文标 陈立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58-1766,共9页
在阔叶红松混交林的大、中、小林隙的中心和通过林隙中心的南、北、东、西冠空隙边缘共5个观测点安装HOBO自动气象站,测定2010年6—9月的气温、相对湿度、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以及林隙中心的总辐射和降水量,并在郁闭林分和空旷地设对照... 在阔叶红松混交林的大、中、小林隙的中心和通过林隙中心的南、北、东、西冠空隙边缘共5个观测点安装HOBO自动气象站,测定2010年6—9月的气温、相对湿度、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以及林隙中心的总辐射和降水量,并在郁闭林分和空旷地设对照,分析了不同大小林隙之间以及林隙中心与林隙边缘之间小气候的差异及其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比较了晴天和阴天对林隙小气候因子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PFD依照大林隙、中林隙和小林隙的次序依次降低;对于同一林隙,林隙中心的PPFD大于边缘处;林隙中心的月均气温和月均总辐射均为7月>6月>8月>9月,并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和郁闭林分的次序依次递减;月均相对湿度为8月>7月>9月>6月,并按照郁闭林分、小林隙、中林隙、大林隙和空旷地的次序依次递减;不同大小林隙和空旷地观测期间降水总量和各月降水量基本上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和小林隙的次序依次减少.晴天,大林隙PPFD、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大于小林隙,阴天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阔叶红松混交林 林隙大 林隙内位置 气候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草本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氮和磷分布特征 被引量:28
20
作者 满秀玲 刘斌 李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3,共6页
对小兴安岭草本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和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漂筏苔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有机碳平均含量为438.40g/kg,平均碳密度为88.99kg/m3,碳储量为35.40kt/km2,且10~20cm碳含量高于其他土层。修氏苔草湿... 对小兴安岭草本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和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漂筏苔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有机碳平均含量为438.40g/kg,平均碳密度为88.99kg/m3,碳储量为35.40kt/km2,且10~20cm碳含量高于其他土层。修氏苔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平均碳含量为98.74g/kg,碳密度为56.27kg/m3,碳储量为20.03kt/km2。2类湿地土壤全氮、水解氮和速效磷垂直变化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漂筏苔草湿地土壤全氮、水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修氏苔草湿地,分别是修氏苔草湿地的271%、548%、132%和216%。漂筏苔草湿地40cm土层氮、磷储量分别是修氏苔草湿地的4.40和1.33倍。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水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氮、磷均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草本泥炭沼泽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