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检验在诊断小儿发热疾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黄立堂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9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检验在诊断小儿发热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8例发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最终的诊断结果将这168例患儿分为细菌性感染组,其... 目的 :探讨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检验在诊断小儿发热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8例发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最终的诊断结果将这168例患儿分为细菌性感染组,其他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其中,细菌性感染组有63例患儿,其他感染组有55例患儿,非感染组有50例患儿。我院对这三组患儿均进行PCT、CRP及ESR等炎症标志物的检验,然后对比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 :细菌性感染组患儿PCT、CPR、WBC的水平以及ESR值均明显高于其他感染组的患儿,其PCT的水平及ESR值也高于非感染组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根据患儿血清WBC、PCT,CRP以及ESR的检验结果判断其是否发生细菌感染性发热的敏感度为100%。结论 :对发热患儿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检验有利于提高小儿发热疾病的诊断率,并帮助临床医师有效地判断导致患儿发热的原因,比如细菌性感染,非细菌性感染以及非感染性因素等。该检验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小儿发热疾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温热推拿穴位“三关穴”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筱婷 柳丽华 周宜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第5期28-29,共2页
小儿发热是儿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及症状,正常小儿腋温在36.137.0℃波动,口温比腋温高0.20.4℃,肛温比腋温高0.50.9℃,腋温如超过37℃可认为是发热[1]。临床上较常见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发热、食积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小儿推拿疗... 小儿发热是儿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及症状,正常小儿腋温在36.137.0℃波动,口温比腋温高0.20.4℃,肛温比腋温高0.50.9℃,腋温如超过37℃可认为是发热[1]。临床上较常见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发热、食积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小儿推拿疗法副作用少,因此近年小儿推拿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然而在面对小儿发热时,大多数从业者往往单一操作寒凉手法,效果欠佳。为了提高临床疗效,经过理论探索及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疾病 三关穴 推拿
下载PDF
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PCT、CRP及EsR检验的作用
3
作者 陈旭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64-66,共3页
分析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检验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150例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分组(细菌性感染组,61例... 分析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检验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150例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分组(细菌性感染组,61例;其他感染组,54例;非感染组,35例)。均实施PCT、CRP及EsR检验,对比3组的检测结果,并阐述上述指标的检验对诊断小儿发热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 细菌性感染组的PCT、CRP及EsR水平均相比其他感染组、非感染组较高;其他感染组的CRP水平相比非感染组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PCT及EsR水平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EsR的AUC依次为0.973、0.632、0.808、1.000;灵敏度依次为97.80%、94.40%、69.70%、100.00%;特异度依次为95.10%、34.40%、80.30%、100.00%。结论 PCT、CRP及EsR检验均可用于小儿发热疾病的诊断中,且以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疾病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水平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冯一川 康雯 康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635-16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水平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发热性疾病患儿90例,依据病原体检查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8例),测定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水平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发热性疾病患儿90例,依据病原体检查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8例),测定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WBC水平,并分析CRP、WBC单独及联合诊断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CRP、WBC水平均较非细菌感染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CRP、WBC及CRP+WBC阳性检出率均较非细菌感染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WBC联合检测在寻找小儿发热性疾病病因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临床鉴别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提供重要依据,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疾病 血清C反应蛋白 白细胞
下载PDF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理论钩玄
5
作者 张孟娇 徐丽 +5 位作者 李卓 王雨轩 索兰芳 王凯伦 甘地 王玉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97-101,共5页
基于中国古代哲学(哲)、中国传统医学(医)及古代相术学(术)等理论,试从四缝本身穴位特性和外治法针刺特性两个方向入手,系统性地进行归纳与分析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的中医学原理与相关作用机制。因小儿四缝穴所处位置的关键性... 基于中国古代哲学(哲)、中国传统医学(医)及古代相术学(术)等理论,试从四缝本身穴位特性和外治法针刺特性两个方向入手,系统性地进行归纳与分析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的中医学原理与相关作用机制。因小儿四缝穴所处位置的关键性和其所具有穴性特征的特殊性与兼具性,以传统手诊学及其新解、经络腧穴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全息理论等中国传统医、哲、术理论学说为基础,分别探讨分析后发现:四缝穴具有通调脏腑、疏通百脉的功能,故四缝穴可退小儿热。研究发现小儿针刺法又有驱邪调卫、泄浊和营、治神复元的功效。因此,对四缝穴施以针刺操作能够达到行经通络、标本同调的效果,使患儿正气加速恢复而邪气能尽快祛除,对诸种急慢性小儿发热性疾病能迅速收效。从而为临床使用针刺四缝穴治疗多系统、多病因导致的小儿发热及发热性疾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缝穴 针刺 小儿发热疾病 小儿发热 理论探讨 手诊学新解 奇穴
下载PDF
热性惊厥及相关癫痫综合征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涂林修 廖丛 +1 位作者 张晨美 叶盛 《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第7期838-840,共3页
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s,FS)是指发生在小儿发热性疾病(体温〉38℃)时的惊厥,但不包括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以及脑部其他器质性疾病合并发热的惊厥[1],
关键词 热性惊厥 癫痫综合征 小儿发热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基因 器质性疾病 脑膜炎
下载PDF
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发热20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从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7期154-155,共2页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小儿新陈代谢较高,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所以体温比成人略高。一般小儿正常肛温为36.9~37.5℃,比口温约高0.5℃,而腋温比口温低0...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小儿新陈代谢较高,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所以体温比成人略高。一般小儿正常肛温为36.9~37.5℃,比口温约高0.5℃,而腋温比口温低0.5℃。小儿发热是婴幼儿常见症状,常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胃肠炎、惊风及出疹性疾病所致,病程长短,病情轻重不一,有部分呈长期低热,缠绵难愈的特点,病情持续数天或者数月,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我院2009年1月至今,应用儿童回春颗粒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20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疾病 临床治疗 儿童 体温调节中枢 上呼吸道感染 体温升高 全身性反应 致病因子
下载PDF
家族性热性惊厥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延民 唐北沙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1-473,共3页
关键词 家族性热性惊厥 分子遗传学 小儿发热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癫痫发作 相关疾病 器质性疾病 全身性癫痫
下载PDF
小儿川崎病相关因素探讨
9
作者 李丽红 韩云坤 +1 位作者 刘迎新 赵宏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7-398,共2页
关键词 小儿发热疾病 川崎病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全身小血管炎 早期诊断 临床症状 变态反应性 心脏并发症 急性发热 病理改变
下载PDF
小儿发热性疾病误诊5例
10
作者 庄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6期177-178,共2页
发热是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症状之一,但发热性疾病很多,当面对一个以发热就诊的患儿时,我们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起病时间、伴随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做出相应诊断。但是由于一些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疾病本身的多样性,... 发热是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症状之一,但发热性疾病很多,当面对一个以发热就诊的患儿时,我们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起病时间、伴随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做出相应诊断。但是由于一些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疾病本身的多样性,还有患儿自身因素,如频繁更换就诊医院,因经济条件有限或者其他情况而拒绝相应合理的检查,还有医源性因素:如医院条件所限一些检查项目不全,医师对疾病本身认识不足,导致误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疾病 误诊 临床表现不典型 就诊医院 辅助检查 医源性因素 常见症状 儿科疾病
下载PDF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1例
11
作者 张琪琛 谢晓丽 《四川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766-767,共2页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首发症状 并发 腹泻 小儿发热疾病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后天性心脏病 早期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21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李选侠 郑娜 侯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4-625,共2页
关键词 非典型川崎病 临床分析 disease 小儿发热疾病 后天性心脏病 早期诊断 全身血管炎 症状不典型 回顾性分析 病理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出现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刘渝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5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小儿发热性疾病患者86例,将64例感染性患儿作为甲组,将22例非感染性患儿作为乙组,另选同时期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C反应蛋白、白...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小儿发热性疾病患者86例,将64例感染性患儿作为甲组,将22例非感染性患儿作为乙组,另选同时期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C反应蛋白、白细胞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3组受试儿童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比较,甲组>乙组>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患儿C反应蛋白阳性率76.74%,明显高于白细胞阳性率(30.23%)(P<0.05);患儿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程度大于白细胞计数。结论: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C反应蛋白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疾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下载PDF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彩银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成2组,5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应用布洛芬治疗,另外50例患儿则纳入观察组在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成2组,5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应用布洛芬治疗,另外50例患儿则纳入观察组在基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统计比对两组的疗效、用药前后体温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出对照组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前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药后观察组患儿用药后30min、1、2、3、4h的体温都要比对照组患儿体温更低,数据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CPR、IL-6、TNF-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CPR、IL-6、TNF-α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可有效促进患儿体温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的运用效果评估分析
15
作者 杨金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50-153,共4页
探索感染性发热患儿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是2023.01-2024.03时间内患有感染性发热并治疗的患儿,共88例。随机划分44例/组,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增加药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更高... 探索感染性发热患儿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是2023.01-2024.03时间内患有感染性发热并治疗的患儿,共88例。随机划分44例/组,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增加药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更高的总疗效占比,且在治疗后有更低的中医证候积分,(P<0.05),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P>0.05)。结论 针对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可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以提升临床疗效,并保障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感染性发热疾病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浅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刁娟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1-721,共1页
针对儿科多用寒凉畏用温热之弊,探讨柴胡桂枝汤在儿科热病中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以期扩大该方应用。
关键词 柴胡桂枝汤 小儿发热疾病 《伤寒论》
下载PDF
小儿发热性疾病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蓉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小儿发热的疾病种类多,许多病因都可引起发热,大多数可根据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但是个别发热疾病很难查出发热的原因,所以易造成误诊。临床上应该考虑周全,综合判断,避免误诊率。因为小儿发热疾病甚多,不可能一一列举,仅就... 小儿发热的疾病种类多,许多病因都可引起发热,大多数可根据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但是个别发热疾病很难查出发热的原因,所以易造成误诊。临床上应该考虑周全,综合判断,避免误诊率。因为小儿发热疾病甚多,不可能一一列举,仅就有关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作如下介绍。关键词:小儿;发热;误诊中图分类号:R767文献标识码:B1.长期发热的常见疾病反复发作或迁延的高热或低热,往往成为诊断难题,仔细调查原发病时,应首先考虑常见病。一般以2周以上的体温升高为长期发热。此时应该考虑常见的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中耳感染,肝胆感染,结核感染(特别要注意粟粒性肺结核可致顽固性高热而缺少胸部体征),风湿热,肠道病毒所致感染,败血症,以及霉菌病,兔热病等,幼儿长期发热可能是神经母细胞瘤。在流行地区,应该考虑伤寒,副伤寒,血吸虫病等。长期发热的少见疾病应想到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病,变应性亚败血症等。此外应要考虑几种血液系统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等以及其他恶性肿瘤;其他迁延性发热的原因,还有骨髓炎,婴儿性骨皮质增生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疾病 误诊分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变应性亚败血症 婴儿性骨皮质增生症 泌尿道感染 顽固性高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川崎病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根丽 裘惠萱 《中国乡村医药》 2009年第11期13-13,共1页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小儿发热性疾病。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所以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为了解其临床特征,笔者将我院2000年至2007年收治的2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急性小儿发热性疾病。因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所以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为了解其临床特征,笔者将我院2000年至2007年收治的2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临床分析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全身血管炎性病变 小儿发热疾病 病理表现 临床症状 误诊误治
下载PDF
感染引起小儿发热性疾病误诊分析
19
作者 李茹慧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33期145-145,共1页
关键词 小儿发热疾病 误诊分析 感染性 实验室检查 常见症状 儿科疾病 疾病分析 多病因
下载PDF
消食导滞法在小儿发热性疾病中的应用
20
作者 吕丽霞 张青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小儿发热疾病 消食导滞法 免疫系统功能 儿科临床 中西医结合 感染后 未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