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3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中国喜剧电影的艺术变迁 被引量:24
1
作者 周星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0-25,共6页
题记:关于喜剧的现实话题进入90年代,电影市场的检验标尺冠冕堂皇地横立于创作的警戒线前,票房的无情箍咒约束着电影人趔趄彷徨,踏踏实实的利益规矩逼使曾端着“社会效益”的架子、无畏浪费下拨经费拍片的导演们审慎掂量自己的家... 题记:关于喜剧的现实话题进入90年代,电影市场的检验标尺冠冕堂皇地横立于创作的警戒线前,票房的无情箍咒约束着电影人趔趄彷徨,踏踏实实的利益规矩逼使曾端着“社会效益”的架子、无畏浪费下拨经费拍片的导演们审慎掂量自己的家底,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法则真正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艺术 喜剧电影 喜剧片 讽刺喜剧 中国电影 小人物 导演 喜剧创作 表现方式 艺术创新
原文传递
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3
2
作者 老舍 《文艺研究》 1979年第2期34-35,共2页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次重演老舍同志的话剧《茶馆》,深受广大观众欢迎。许多青年同志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受到旧中国的黑暗、腐朽和必然灭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这是革命现实主义的胜利。本刊特约请“人...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第三次重演老舍同志的话剧《茶馆》,深受广大观众欢迎。许多青年同志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受到旧中国的黑暗、腐朽和必然灭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这是革命现实主义的胜利。本刊特约请“人艺”的同志座谈,并发表这组文章,以期对提高我们文艺创作、演出的质量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艺术风格 革命现实主义 形象感受 观众 旧中国 社会主义 小人物 文艺创作 话剧
下载PDF
漫评刘震云的小说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晓明 《文艺争鸣》 CSSCI 1992年第1期69-72,共4页
最近一段时期,关于刘震云的评论有如这深秋季节的落叶:纷纷扬扬堆向了文学的谷底,而我也不能免俗,卷进这堆落叶之中。或许我能找到理由勉强为自己辩护,使我在扮演一个跟着起哄的角色时不至于那么拙劣?尽管这样我又不得不承担自以为是的... 最近一段时期,关于刘震云的评论有如这深秋季节的落叶:纷纷扬扬堆向了文学的谷底,而我也不能免俗,卷进这堆落叶之中。或许我能找到理由勉强为自己辩护,使我在扮演一个跟着起哄的角色时不至于那么拙劣?尽管这样我又不得不承担自以为是的风险,我还是要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反讽 笔记小说 日常生活 小人物 庸俗化 黑色幽默 社会角色 文学写作 评论
原文传递
寻觅莱茵河底的“宝物”——伯尔小说的神话原型蠡测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明嘉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6,共7页
寻觅莱茵河底的“宝物”———伯尔小说的神话原型蠡测黄明嘉自本世纪30年代始,在西方文学批评领域,兴起了一个神话与原型的批评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文学批评家弗莱(NorthropFrye)。他认为,神话是“文学的结... 寻觅莱茵河底的“宝物”———伯尔小说的神话原型蠡测黄明嘉自本世纪30年代始,在西方文学批评领域,兴起了一个神话与原型的批评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文学批评家弗莱(NorthropFrye)。他认为,神话是“文学的结构因素,因为文学总的说来是‘移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 《尼伯龙根之歌》 莱茵河 伯尔 长篇小说 童男童女 德国人 民族主义 小人物 丧失名誉
原文传递
以精神穿越写作——关于广西的青年作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燕玲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3,共4页
  作为广西的文学评论工作者,我首先是一位读者,在对广西作家作品的大量阅读中,寻找那些让我心灵为之一热、一动或一亮的作品时,我发现了许多热爱文学的年轻作家的笔,从人出发,穿越心灵,又以人为归宿,以精神穿越写作,真切地书写着发...   作为广西的文学评论工作者,我首先是一位读者,在对广西作家作品的大量阅读中,寻找那些让我心灵为之一热、一动或一亮的作品时,我发现了许多热爱文学的年轻作家的笔,从人出发,穿越心灵,又以人为归宿,以精神穿越写作,真切地书写着发自他们生命深处的感受和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山坡 乡村伦理 文学 李约热 小说 作家 小人物 中国文坛 田螺姑娘 螺蛳姑娘的故事 广西
原文传递
道德重建与制度安排 被引量:5
6
作者 徐西胜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61-64,共4页
道德滑坡,原因何在近些年来,关于“道德滑坡”的问题不断引起热烈的讨论和争论。有人认为,近些年来道德的滑坡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中一些人将这种道德滑坡现象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市场经济造成了道德的倒退。另外一些... 道德滑坡,原因何在近些年来,关于“道德滑坡”的问题不断引起热烈的讨论和争论。有人认为,近些年来道德的滑坡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中一些人将这种道德滑坡现象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市场经济造成了道德的倒退。另外一些人则坚决否认所谓“道德滑坡”现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重建 制度安排 公共物品 公平与正义 “道德滑坡” 社会秩序 不道德行为 小人物 社会生活 道德秩序
下载PDF
阿瑟·米勒与《推销员之死》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耘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5-92,共8页
阿瑟·米勒与《推销员之死》张耘阿瑟·米勒于1915年出生于纽约市的曼哈顿,他成长的阶段正值美国的大萧条时期。这个时期的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持久的影响。他曾经说过:“在那样一个时期长大是件好事。”确... 阿瑟·米勒与《推销员之死》张耘阿瑟·米勒于1915年出生于纽约市的曼哈顿,他成长的阶段正值美国的大萧条时期。这个时期的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持久的影响。他曾经说过:“在那样一个时期长大是件好事。”确实大萧条时期的一切使他深刻认识到生活在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 威利·洛曼 “美国梦” 观众 小人物 推销商品 悲剧 伯纳德 自言自语
原文传递
乐声与市声的交响——《绝响》观后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园 《当代电影》 1986年第5期49-53,共5页
城市与电影文化这影片令我久久回味的,是那极浓极酽的“市井生活味”。在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诸种艺术样式中,也许电影是最“城市化”的艺术,最具“城市文化”标记的艺术。电影文化作为最“现代”的文化,本是依赖于城市环境,依赖大都会... 城市与电影文化这影片令我久久回味的,是那极浓极酽的“市井生活味”。在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诸种艺术样式中,也许电影是最“城市化”的艺术,最具“城市文化”标记的艺术。电影文化作为最“现代”的文化,本是依赖于城市环境,依赖大都会所特有的物质与观众条件发展起来的。中国的电影文化当其初兴之时,就把其所赖以存活的都会环境带上了银幕,——当然也连同都会的商业气和小市民趣味,以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文人雅士所鄙薄。但纵然极“俗”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化 影片 电影制作 艺术样式 生活形态 镜头 观众 小人物 艺术家 人性
下载PDF
灰色小人物的灰色理想的幻灭——《我的叔叔于勒》的另外一种读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君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2期42-44,共3页
“在我们前面.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每一次读到这个地方,我总是一声叹息。哲尔赛岛是“穷人们的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是“我们的心事”和“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我们的哲尔赛之行是... “在我们前面.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每一次读到这个地方,我总是一声叹息。哲尔赛岛是“穷人们的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是“我们的心事”和“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我们的哲尔赛之行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但是,“远处”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幸福,从海里“钻”出来的哲尔赛岛只是一片紫色的“阴影”——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就这样变成了阴影。我们的“快活而骄傲”竟然如此短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理想 小人物 灰色 读法 幻灭 阴影 大理石
下载PDF
《苔丝》的魅力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之鹤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常常以爱情为主题。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苔丝》,同样描述了一个失身少女的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却给故事情节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全书读来,兴味盎然。不仅书中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人物谈吐的家乡方言让... 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常常以爱情为主题。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苔丝》,同样描述了一个失身少女的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却给故事情节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全书读来,兴味盎然。不仅书中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人物谈吐的家乡方言让人感到朴素真切,,而且书中的大小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尤其是女主人公苔丝,叫人倾倒、热爱,为她的悲剧性归宿而深深痛惜。有些痴情的读者认为哈代不该对苔丝如此“残忍”,应该给她安排一个大团圆的喜剧结局。一部小说能让读者如此痴迷,可见作品感人的力量多么强大,作家的艺术描写多么成功了! 小说中的人物各具个性、栩栩如生。其中苔丝的形象尤为出色。作家除从正面细致描写了她的外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丝 女主人公 长篇小说 作家 悲剧性 爱情故事 艺术描写 故事情节 小人物 自然风光
下载PDF
以喜为正的人物形象美学——谈谈《我和我的家乡》中的喜剧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一川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36,共5页
就影片主人公形象刻画和整体上的美学特性看,《我和我的家乡》(以下简称《家乡》)讲述了一群普通小人物(或有缺点人物)在日常生活中令人捧腹的趣事,让观众在发笑的同时感受到小康时代日常生活的温馨和安宁氛围。影片呈现出喜剧性风格,... 就影片主人公形象刻画和整体上的美学特性看,《我和我的家乡》(以下简称《家乡》)讲述了一群普通小人物(或有缺点人物)在日常生活中令人捧腹的趣事,让观众在发笑的同时感受到小康时代日常生活的温馨和安宁氛围。影片呈现出喜剧性风格,可以说是以喜剧方式展现中式大片的一道新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性 中式大片 主人公形象 美学特性 新景观 日常生活 小人物
原文传递
有喜剧精神的悲剧——读东西的《篡改的命》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有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43,共7页
说到对底层及小人物的书写,小说家们往往有两副截然不同的笔墨:一是沉重的悲剧氛围,黑暗时局及枷锁制度,不可知或无法抗争的命运,主人公做着各样的努力及挣扎,仍然逃不出宿命的结局,作者试图通过揭示和批判不合理的现状,来建构... 说到对底层及小人物的书写,小说家们往往有两副截然不同的笔墨:一是沉重的悲剧氛围,黑暗时局及枷锁制度,不可知或无法抗争的命运,主人公做着各样的努力及挣扎,仍然逃不出宿命的结局,作者试图通过揭示和批判不合理的现状,来建构理想的生活及精神;二是谐谑的喜剧色彩,主人公既有可能是对自身的处境并不自知的蒙昧者,也有可能是看清时世的游戏者,一切的价值及理念都有着被拆解、嘲讽的可能,重建的无望,传达出来的也就是一种无奈、绝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精神 悲剧氛围 篡改 喜剧色彩 主人公 小人物 小说家 时局
下载PDF
试论契诃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静萍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21,共4页
在俄国文学史上,契诃夫是第一个以丰富的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不靠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而是通过反映深藏在日常牛活中的悲剧来揭露社会的丑恶,说明变革的必要,激励人们... 在俄国文学史上,契诃夫是第一个以丰富的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不靠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而是通过反映深藏在日常牛活中的悲剧来揭露社会的丑恶,说明变革的必要,激励人们憧憬未来,追求美好生活。作者笔下的“小人物”,个性鲜明,作品语言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本文就契诃夫小说的主题、人物及艺术风格作一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小说 独特的艺术风格 别里科夫 人物形象 艺术技巧 小说创作 小人物 作家 艺术特色 个性鲜明
下载PDF
论新历史主义小说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声雷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6-68,共3页
时下被划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作家群仍在继续膨胀。当人们关注到有一群优秀作家,将笔锋转到历史题材,并写出一些“不三不四”的历史小说后,由于缺乏批评力,只好暂且冠以“新”字了事,仿佛“新”是一个万能的代数符号,可以随意取用,无所... 时下被划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作家群仍在继续膨胀。当人们关注到有一群优秀作家,将笔锋转到历史题材,并写出一些“不三不四”的历史小说后,由于缺乏批评力,只好暂且冠以“新”字了事,仿佛“新”是一个万能的代数符号,可以随意取用,无所不能地用在新写实、新言情、新乡土、新改革、新文化、新军旅以至新历史等一切小说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小说 刘震云 “天窗” 现代主义 历史小说 叶兆言 历史与现实 杨争光 “新历史主义” 小人物
下载PDF
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现代意识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春红 《日本研究》 2004年第1期85-89,共5页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历史小说 现代意识 文学评论 小人物
下载PDF
毛泽东论《红楼梦》(1954-1964年) 被引量:8
16
作者 边彦军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3-29,共17页
毛泽东同志生前对小说《红楼梦》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不断提倡人们阅读《红楼梦》.在各种会议上及与一些国家领导人谈话中,也多次引用过《红楼梦》中的一些情节,同时发表他在当时特定环境中的一些看法.过去,有人曾传抄或私下传讲这些谈话... 毛泽东同志生前对小说《红楼梦》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不断提倡人们阅读《红楼梦》.在各种会议上及与一些国家领导人谈话中,也多次引用过《红楼梦》中的一些情节,同时发表他在当时特定环境中的一些看法.过去,有人曾传抄或私下传讲这些谈话,因无文献资料根据,纷说不一,有时弄得很混乱.人们知道,毛泽东做为一个伟大革命家和人民的领袖,确实也很重视我国古典文学,特别与《红楼梦》这部小说有很密切的关系.当此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特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研究组边彦军同志,将毛泽东有关《红楼梦》的谈话、批文等整理成文.这里发表的是毛泽东自1954-1964年的一些有关《红楼梦》的谈话及批文.这些材料已经编在《毛泽东手稿》一书中,并已出版.我们这里发表这些资料,也仅是一种纪念性的回顾.关于毛泽东对《红楼梦》的批文或谈话中许多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精神已做过许多讨论,并且发表了不少好的看法.如何评价和认识这些批文及讲话,也是和中央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精神是一致的.红学,最终是一门学术研究,它有自己的课题,也有自己独特的规律.我们既不应忘记伟大人物历史的贡献,也不会去重复以往的过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红楼梦研究 中央文献研究室 陆定一 国家领导 读书生活 小人物 革命家 手稿 古典文学
原文传递
从《大卫·科波菲尔》看狄更斯的创作思想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苏彬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54-55,53,共3页
狄更斯试图以“善”与“爱”作为疗救社会问题的药方,津津乐道于用小人物的温情和感伤的眼泪达到阶级间的谅解与妥协,正是作者创作思想的局限所在。
关键词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创作思想 资本主义 小资产阶级 小人物 现实主义 感情教育 工人阶级 道德基础
下载PDF
笑的重量与长度——中国电视晚会小品的流变与前瞻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子扬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0-57,共8页
观众对舞台戏剧小品一直怀有浓厚的观赏兴趣和近乎挑剔的审美期待。一台喜庆晚会如若没有一两个出色的小品,在观众的眼里就会成色大减。这种“兴趣”与“期待”对编导演无异于挑战。《小品的长度与重量》全面叙述和分析了晚会小品的发... 观众对舞台戏剧小品一直怀有浓厚的观赏兴趣和近乎挑剔的审美期待。一台喜庆晚会如若没有一两个出色的小品,在观众的眼里就会成色大减。这种“兴趣”与“期待”对编导演无异于挑战。《小品的长度与重量》全面叙述和分析了晚会小品的发展历程、艺术风格流变以及一些著名演员的表演特色,并对如何增加小品的思想含量提出了思考。该文学术性的梳理,有助于人们温故求新,提高创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电视文艺晚会 小品 喜剧 小人物 形式演变 主题 人物形象 表演艺术
原文传递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风格”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文博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39-40,共2页
本文从近年来国内对欧·亨利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欧.亨利小说的主题和创作特点。欧.亨利的作品之所以精彩,不是因为他对于创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熟练驾驭,而在于他洞悉社会弱势群体的喜怒哀乐,真实而深... 本文从近年来国内对欧·亨利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欧.亨利小说的主题和创作特点。欧.亨利的作品之所以精彩,不是因为他对于创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熟练驾驭,而在于他洞悉社会弱势群体的喜怒哀乐,真实而深刻地刻画出美国社会"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真实性才是欧.亨利小说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比 小人物 真实性 欧·亨利风格
下载PDF
沉重的现实与活着的文学——为当前现实主义文学一辩 被引量:7
20
作者 熊元义 《南方文坛》 1998年第4期28-30,共3页
当前现实主义文学在遭到肆意歪曲的同时,又遭到异乎寻常的否定。有人认为:“在所谓的现实主义文学冲击波中,我们既未看到当代中国现实的真相,又未看到现实后面的文学,从这些众多的文本中,看到的只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泡沫和碎片。”在... 当前现实主义文学在遭到肆意歪曲的同时,又遭到异乎寻常的否定。有人认为:“在所谓的现实主义文学冲击波中,我们既未看到当代中国现实的真相,又未看到现实后面的文学,从这些众多的文本中,看到的只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泡沫和碎片。”在这个基础上,有人甚至认为:“只有等到1996年现实主义的白沫满地流淌之后,中国文学才真正开始进入了昏迷和弥留的状态,”面对这种彻底的否定,我们不得不为当前现实主义文学一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文学 “新写实”小说 现实主义精神 实用主义 改革文学 小人物 《学习微笑》 中国文学 现实生活 道德理想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