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要求谈人权
1
作者 钱亚妮 《改革与开放》 2014年第12期37-37,39,共2页
人权是公民更高层次的政治要求,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关注重视人权就要提上日程,这是历史的潮流,世界的趋势。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要求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也应当且必须受到重视。本文从我国当前... 人权是公民更高层次的政治要求,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关注重视人权就要提上日程,这是历史的潮流,世界的趋势。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要求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也应当且必须受到重视。本文从我国当前环境出发,分析我国当前国内客观环境、人们的心理要求及人权的具体现状问题,从考虑国家发展、政治稳定及政治民主化发展角度,来谈保障实现人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将保障实现人权的思想一以贯之,不仅做到位而且要做好,常抓不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政治权利和要求 政治参与 尊重保障
下载PDF
论警察法修改的基本理念 被引量:4
2
作者 齐小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81,共6页
人民警察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治安形势和执法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民警察法的修改应提上议事日程,法律的修改过程实际上是法律理念的更新过程,人民警察法的修改首先应解决的是坚持什么理念的问题,因此,修改人民警察法应树立"尊... 人民警察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治安形势和执法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民警察法的修改应提上议事日程,法律的修改过程实际上是法律理念的更新过程,人民警察法的修改首先应解决的是坚持什么理念的问题,因此,修改人民警察法应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法治及全球化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法修改 理念 尊重保障人权 法治 全球化
下载PDF
轻案快办程序刍议
3
作者 陈静骅 《知识经济》 2015年第6期54-55,57,共3页
轻案快办机制是当前中国刑事案件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产物。尽管尚处于试行阶段,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其都有存在的充分合理性及全面推行的必要性。虽然在试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对于轻案快办定位困惑、轻案范围界定... 轻案快办机制是当前中国刑事案件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产物。尽管尚处于试行阶段,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其都有存在的充分合理性及全面推行的必要性。虽然在试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对于轻案快办定位困惑、轻案范围界定宽严不一、机制启动与退出设置模糊等瓶颈,但通过对试行情况的总结反思与进一步探索,定能使其顺利运行发挥积极作用并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刑事案件 快速办理 尊重保障人权 启动与退出机制
下载PDF
跨世纪的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步云 张志铭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8-25,共8页
跨世纪的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李步云张志铭“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目标。本文对“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这一宏伟目标的意义从若干方面进行了阐发。作者认... 跨世纪的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李步云张志铭“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目标。本文对“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这一宏伟目标的意义从若干方面进行了阐发。作者认为,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法治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民主法制建设 “三大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跨世纪 法律制度 尊重保障人权
原文传递
比例原则的中国宪法依据新释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8,共11页
比例原则已被全球法治实践反复证明属于人权保障的利剑,必将成为中国合宪性审查的基本标准。为了更好地推进合宪性审查,并消除对比例原则适用范围与功能的误解,有必要探寻比例原则在中国的宪法依据。通过解释我国《宪法》中“权利义务... 比例原则已被全球法治实践反复证明属于人权保障的利剑,必将成为中国合宪性审查的基本标准。为了更好地推进合宪性审查,并消除对比例原则适用范围与功能的误解,有必要探寻比例原则在中国的宪法依据。通过解释我国《宪法》中“权利义务一致性”“基本权利”“人格尊严”“法治国”“征收征用”等条款的尝试,均不能很好或完全地推导出比例原则。比例原则的本质在于调整权力与权利、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关系,其功能在于合理确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比例原则内置于权利和权力之中。通过解释我国《宪法》第51条的“权利的限度”条款和第33条第3款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可以得出比例原则在中国具有宪法依据,属于宪法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合宪性审查 权利的限度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下载PDF
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程序的正当化 被引量:22
6
作者 吴光升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8-62,共5页
财产权不仅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权其他方面得以实现的保障。美国著名政治家杰斐逊就曾言,只要权力没有节制,财产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人的思想、身体、才能以及其他所拥有的东西都不会有保障。我国宪法不仅在第13条明确规定... 财产权不仅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权其他方面得以实现的保障。美国著名政治家杰斐逊就曾言,只要权力没有节制,财产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人的思想、身体、才能以及其他所拥有的东西都不会有保障。我国宪法不仅在第13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而且还在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将包括财产权在内的人权保护问题纳入宪法范围。另外在刑法的有关章节也将严重侵犯公民财产权的行为作为犯罪处理,以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从这些规定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程序 涉案财物 尊重保障人权 正当化 私有财产权 公民财产权 刑事 保护问题
原文传递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被引量:22
7
作者 韩大元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2,共4页
《决定》在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重申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保障人权则有赖于国家司法体制的建立及其运作。如何发挥司法在人权... 《决定》在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重申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保障人权则有赖于国家司法体制的建立及其运作。如何发挥司法在人权保障中的功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保障人权 司法保障制度 法治中国 宪法原则 司法体制 人权保障 国家
原文传递
民生呼唤良法善治——法治视野内的民生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文显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14,共3页
关注民生、提高民生质量、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法治范畴内,民生问题本质上属于人权问题,是包括生存权、生活权、发展权等在内的综合性人权。保障民生必然呼唤法治,因为法治的真谛... 关注民生、提高民生质量、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法治范畴内,民生问题本质上属于人权问题,是包括生存权、生活权、发展权等在内的综合性人权。保障民生必然呼唤法治,因为法治的真谛乃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以法治和人权的意识来处理民生问题,就要把民生问题真正作为人权问题来对待,民生问题不只是一个福利问题,保障民生不是谁的仁慈恩惠,而是执政党和政府的宪法责任,是全社会的法律义务。关注民生、保障人权的法治,就是良法善治。良法善治表现为“三个善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视野 关注民生 善治 良法 尊重保障人权 人权问题 民生问题 执政为民
原文传递
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之比较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淑芳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14,共3页
自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迄今已逾1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栽入了宪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 自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迄今已逾1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栽入了宪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我们不应把法律体系的“形成”,简单地理解为法律体系建设“已经完成”,今后的立法任务还很艰巨、繁重,只能加强,不可削弱。而且,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但法治建设的任务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民主法治建设 法治体系 社会转型期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现代化 尊重保障人权 法律体系建设
原文传递
体面劳动:当前国际劳工界关注的焦点——钱大东研究员访谈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本刊记者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8,共5页
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组织于1999年提出的。2005年联合国大会确定了把体面劳动作为联合国系统推动实现的千年发展目标之一。胡锦涛主席去年在"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的致辞中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 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组织于1999年提出的。2005年联合国大会确定了把体面劳动作为联合国系统推动实现的千年发展目标之一。胡锦涛主席去年在"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的致辞中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采访了国际共运史学会顾问钱大东研究员,他向我们介绍了体面劳动计划的战略目标和实施原则,国际劳工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体面劳动冲击所采取的措施,以及体面劳动在我国实现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劳工组织 体面劳动 研究员 “五一”国际劳动节 尊重保障人权 焦点 千年发展目标 国际金融危机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的核心人权理念 被引量:10
11
作者 莫纪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5,共11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作为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总结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特点和基本要求,这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作为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总结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特点和基本要求,这与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系列论述中所蕴含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基本特征的核心人权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相关论述指出了习近平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独特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价值基础、保障形式、保护重点、保护范围、保护特色以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初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框架,并与习近平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道,共同构成了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对于不断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护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建构和实践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习近平关于尊重保障人权论述 生存权 发展权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罗国良 刘静坤 朱晶晶 《人民司法》 2014年第5期21-26,共6页
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依法准确惩治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0月9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法发[2013]11... 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依法准确惩治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0月9日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法发[2013]11号,以下简称《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冤假错案 工作机制 刑事 防范 尊重保障人权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公正 委员会
原文传递
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豪才 《人权》 2009年第6期4-6,共3页
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人权保障问题。“人权”是个伟大的名词,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和追求。61年前,《世界人权宣言》公开发表,宣称要“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 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人权保障问题。“人权”是个伟大的名词,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和追求。61年前,《世界人权宣言》公开发表,宣称要“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中国模式 《世界人权宣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尊重保障人权 共同愿望 人权事业 公开
原文传递
侦查监督、公诉工作如何实施修改后刑诉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孝清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5-14,共10页
修改后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法律,对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等都作了修改完善,还新规定了四个特别程序,这些都对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和公诉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它既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更带来了... 修改后刑诉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法律,对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等都作了修改完善,还新规定了四个特别程序,这些都对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和公诉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它既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更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本文试就侦查监督、公诉工作如何应对修改后刑诉法带来的挑战,实施好该部法律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改完善 侦查监督 公诉工作 刑诉法 尊重保障人权 证据制度 强制措施 辩护制度
原文传递
被害人视野中的刑诉法变迁:1979-2018年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卫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0,共4页
作为“宪法测震仪”“应用宪法”的刑诉法,历来是人权保障的晴雨表,一部刑诉法变迁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权保障不断提升的历史,“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我国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就是证明。被害人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参与方,保障被害人权... 作为“宪法测震仪”“应用宪法”的刑诉法,历来是人权保障的晴雨表,一部刑诉法变迁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权保障不断提升的历史,“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我国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就是证明。被害人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参与方,保障被害人权利历来是刑诉法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基于这样的理论预设与实践认知,从赋能被害人角度检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刑诉法之变迁,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权利 刑诉法 变迁 尊重保障人权 人权保障 实践价值 学理意义 刑事诉讼
下载PDF
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及其转型正义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勋克 《中国民政》 2008年第4期24-26,共3页
社会救助是指对因各种原因造成家庭困难、不能维持基本生活,或者遭受急难事故、自然灾害的公民,由国家和社会给予一定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 社会救助是指对因各种原因造成家庭困难、不能维持基本生活,或者遭受急难事故、自然灾害的公民,由国家和社会给予一定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健全收入分配秩序、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尊重保障人权 正义 社会保障制度 收入分配秩序 科学发展观 自然灾害
下载PDF
从两项《中国人权行动计划》看人权实践在中国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树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2,共4页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第4修正案》,我国首次将"人权"上升为一项宪法原则。随后,2005年8月28日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第2款明文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第4修正案》,我国首次将"人权"上升为一项宪法原则。随后,2005年8月28日通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第2款明文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实践 中国人权 《治安管理处罚法》 尊重保障人权 宪法原则 人格尊严 修正案 国家
下载PDF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诉讼制度——中国刑事诉讼立法历程回顾和再修改前瞻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永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2,共10页
刑事诉讼法在规范刑事诉讼活动,惩罚犯罪,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刑事诉讼立法和历次修改,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体系,在理念、制度和公民权利保障等方面充分发展。新时代对刑事诉讼制度提出了... 刑事诉讼法在规范刑事诉讼活动,惩罚犯罪,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刑事诉讼立法和历次修改,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体系,在理念、制度和公民权利保障等方面充分发展。新时代对刑事诉讼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对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作了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刑事诉讼法列入立法规划。新一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应准确把握修改的方向、基本依据和价值理念,采取适当的立法形式,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具体制度与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立法 公正高效权威 方向、理念与制度 尊重保障人权
原文传递
尊重和保障人权与诉讼法律监督 被引量:8
19
作者 樊崇义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59,共3页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刑事诉讼的法定任务之一后,检察机关应相应地对法律监督职能做出调整。首先应当调整法律监督的理念,实现法律监督的多元性、双向性;其次应当调整法律监督的任务,强化对公民私权利的保障;再次应当调整法律监督的手段,...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刑事诉讼的法定任务之一后,检察机关应相应地对法律监督职能做出调整。首先应当调整法律监督的理念,实现法律监督的多元性、双向性;其次应当调整法律监督的任务,强化对公民私权利的保障;再次应当调整法律监督的手段,做好羁押必要性审查等工作;最后要调整法律监督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确保法律监督能够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保障人权 法律监督 新刑事诉讼法 羁押必要性审查
原文传递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党建》 CSSCI 2022年第3期4-5,24,共3页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5日下午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5日下午就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人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事业 中共中央总书记 人权发展道路 深刻认识 尊重保障人权 集体学习 尊重人权 奋斗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