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承与发展:简论稷下学宫与我国尊师重道传统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捷 《管子学刊》 2001年第3期17-22,共6页
稷下学宫是我国战国时期惟一的一所“官办”大学堂。作为当时东方文化教育与学术的中心,它既弘扬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又综合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长处,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尊师重道教育传统的丰富和传承,产生了深... 稷下学宫是我国战国时期惟一的一所“官办”大学堂。作为当时东方文化教育与学术的中心,它既弘扬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又综合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长处,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尊师重道教育传统的丰富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礼士 兼容并包 不治而议论 官师一体 师重道
下载PDF
晏婴散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杰 《管子学刊》 1999年第2期26-29,共4页
晏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其卒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生年不详。他历事灵、庄、景三朝,为一代名相。晏婴智慧超人,品德高尚,治国有方。孔子对弟子赞晏婴道:“救民之姓而不夸,... 晏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其卒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生年不详。他历事灵、庄、景三朝,为一代名相。晏婴智慧超人,品德高尚,治国有方。孔子对弟子赞晏婴道:“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婴 《晏子春秋》 齐景公 “重民” 内篇 君王 陈氏代齐 实用主义 春秋战国时期 礼士
下载PDF
论李自成的用人政策及其得失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兴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40,共6页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大顺开国皇帝。他在领导起义农民进行反抗明王朝黑暗统治的斗争中,为了实现“取天下”的斗争目标,推行农民军所提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主张,不仅把“尊贤礼士”作为自己的用人方针,还采取了一系列...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大顺开国皇帝。他在领导起义农民进行反抗明王朝黑暗统治的斗争中,为了实现“取天下”的斗争目标,推行农民军所提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主张,不仅把“尊贤礼士”作为自己的用人方针,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广集人才,量才擢用,曾以“能尽用人所长”著称,从而建立了大顺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起义 用人政策 改革考试 明朝 礼士 大顺军 山西 明王朝 知识分子 起义领袖
下载PDF
稷下学宫的教师管理及其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4
作者 刘卷 《科技资讯》 2013年第21期181-182,共2页
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唯一的官办高等学府,其许多思想对今天的高等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本文从尊贤礼士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兼容并包尊重教师学术自由、来去自由保证高校生机活力等几个方面论述稷下学宫对于教师的管... 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唯一的官办高等学府,其许多思想对今天的高等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本文从尊贤礼士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兼容并包尊重教师学术自由、来去自由保证高校生机活力等几个方面论述稷下学宫对于教师的管理,并指出,当前的教育,仍需借鉴这种管理思想,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礼士 兼容并包 来去自由
下载PDF
燕昭王到底是谁?——与杨宽先生商榷
5
作者 尹湘豪 赵树贵 《晋阳学刊》 1985年第5期88-89,共2页
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在我国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他尊贤礼士,发奋图强,经过二十余年的时间,使残破的燕国改变面貌,并且一举击败强大的齐国,实现复仇雪耻的宿愿,因而赢得人们的赞扬和历史的好评。唐代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有“昭王白骨萦蔓... 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在我国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他尊贤礼士,发奋图强,经过二十余年的时间,使残破的燕国改变面貌,并且一举击败强大的齐国,实现复仇雪耻的宿愿,因而赢得人们的赞扬和历史的好评。唐代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有“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的诗句,就是赞许他的。可是他究竟是谁,现在却还没有弄清。《史记》的《燕召公世家》说:“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昭王 礼士 竹书纪年 战国时期 召公 燕国 政治改革 赵武灵王 齐国 赵世家
下载PDF
读《论李岩》——与孟凡人同志商榷
6
作者 郭厚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2期47-60,共14页
孟凡人同志在其所撰《论李岩》①一文中,对李岩作了全面否定。认为李岩参加农民起义是为了实现个人政治野心,为将来投降明王朝作准备;参加起义队伍后提出的一系列主张,都是挂羊头卖狗肉,都是顽固地站在官僚地主阶级立场上,为维护旧秩序... 孟凡人同志在其所撰《论李岩》①一文中,对李岩作了全面否定。认为李岩参加农民起义是为了实现个人政治野心,为将来投降明王朝作准备;参加起义队伍后提出的一系列主张,都是挂羊头卖狗肉,都是顽固地站在官僚地主阶级立场上,为维护旧秩序,为实现个人政治野心而干扰、破坏、篡改起义军革命路线;他的被杀,是与李自成在立场、思想和路线上存在深刻分歧的必然结果,是罪有应得。因此,“李岩绝不应该被同情或歌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农民起义 政治野心 封建士大夫 地主阶级 明王朝 农民革命 官僚地主 明朝 礼士
下载PDF
论李岩
7
作者 孟凡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4期50-56,共7页
李岩,原名信,河南杞县举人①。他于明崇祯十三年底参加李自成起义之后,遂成为自成部下的重要人物。三百多年来,这个人不但在史籍中大都得到同情的记述,而且在解放以后,也有很多文章给李岩以较高的评价,并对李岩被杀深为痛惜。但是,翻开... 李岩,原名信,河南杞县举人①。他于明崇祯十三年底参加李自成起义之后,遂成为自成部下的重要人物。三百多年来,这个人不但在史籍中大都得到同情的记述,而且在解放以后,也有很多文章给李岩以较高的评价,并对李岩被杀深为痛惜。但是,翻开李岩的历史,用阶级分析的观点认真剖析,就会发现李岩绝不应该被同情或歌颂,而应予以彻底揭露,坚决批判。因此,必须撕去李岩的面纱,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起义 起义军 地主阶级 农民起义 明朝 政治野心 官僚地主 反动本质 社会基础 礼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