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理想的挫折面前——生命晚景中的尉天骢、刘大任、陈映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98,共18页
尉天骢、刘大任、陈映真是战后台湾重要的知识分子,早年他们因共同的左翼理想结下生死友谊,但理想受挫后,不同的人生价值和态度选择,使他们走向了殊途异路。围绕他们生命晚景中的表现和文字,本文试图寻绎他们对待挫折和理想的不同态度,... 尉天骢、刘大任、陈映真是战后台湾重要的知识分子,早年他们因共同的左翼理想结下生死友谊,但理想受挫后,不同的人生价值和态度选择,使他们走向了殊途异路。围绕他们生命晚景中的表现和文字,本文试图寻绎他们对待挫折和理想的不同态度,并勾勒出他们之间复杂的精神关联和图谱,呈现出理想主义时代终结对一代左翼知识分子心灵的冲撞。而他们或转向,或游移,或坚守的不同精神姿态,也发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主义 陈映真 刘大任
原文传递
试析1950—60年代台湾青年的“虚无”,重新理解“现代主义与左翼”——以陈映真、王尚义为线索
2
作者 李娜 《中国文学年鉴》 2018年第1期864-866,共3页
一、作为启蒙的虚无陈映真早期创作中,受到最多关注的无疑是《我的弟弟康雄》。康雄这个“少年虚无者”,铭刻了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台湾知识青年一种挣扎于困顿中的精神状态。陈映真自认此一时期的作品是“忧悒、哀伤、苍白而苦闷”... 一、作为启蒙的虚无陈映真早期创作中,受到最多关注的无疑是《我的弟弟康雄》。康雄这个“少年虚无者”,铭刻了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台湾知识青年一种挣扎于困顿中的精神状态。陈映真自认此一时期的作品是“忧悒、哀伤、苍白而苦闷”,而与他一同度过这段“惨绿”时期的小伙伴尉天骢说,当是时,“陈映真的虚无是一种启蒙”。心有不甘探寻出路的几代青年对康雄的钟情,尽管总不免投射着小布尔乔亚的顾影自怜,却打开了1950年代白色恐怖截断的青年反叛者的精神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反叛者 精神谱系 小伙伴 虚无 王尚义 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历史记忆·乡野传奇·生命体认——论尉天骢散文集《枣与石榴》
3
作者 方忠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5,共5页
尉天骢散文集《枣与石榴》中的历史记忆聚焦于乡土社会平凡的人事,他在生动的叙述和具体的描写中传达着自己对过往历史的记忆,营造出一个个带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乡野传奇。他通过笔下的故乡人事,立体地呈现了三四十年代黄淮平原的历史风... 尉天骢散文集《枣与石榴》中的历史记忆聚焦于乡土社会平凡的人事,他在生动的叙述和具体的描写中传达着自己对过往历史的记忆,营造出一个个带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乡野传奇。他通过笔下的故乡人事,立体地呈现了三四十年代黄淮平原的历史风貌和乡情民风,表现了对人生的思索和生命意义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与石榴》 历史记忆 乡野传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