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恶性成分的腮腺区多形性腺瘤癌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兰芳 及昕 +5 位作者 史册 韩茹钰 张宁 韩明林 李明贺 韩成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探讨1例含有3种恶性成分的腮腺区多形性腺瘤癌变(CXPA)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者因左腮腺区肿物30年余伴疼痛1个月入院,经腮腺区彩超检查后行左腮腺区肿物切除术。结果:该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1例含有3种恶性成分的腮腺区多形性腺瘤癌变(CXPA)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患者因左腮腺区肿物30年余伴疼痛1个月入院,经腮腺区彩超检查后行左腮腺区肿物切除术。结果:该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CXPA,包含非特异性腺癌、导管癌和肌上皮癌3种恶性成分。结论:同时含有多种恶性成分的CXPA临床罕见,诊断困难,预后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癌变 多形性腺瘤 非特异性腺癌 导管肿瘤 肌上皮肿瘤
下载PDF
P120 catenin和E-Cadherin联合标记对乳腺小叶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玲莉 旷乐辉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3期49-50,52,共3页
目的:采用P120 catenin和E-Cadherin联合标记,以鉴别乳腺小叶肿瘤和导管肿瘤。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乳腺肿瘤性病变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P120 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表达及其意义进行分析。结果:P120 catenin... 目的:采用P120 catenin和E-Cadherin联合标记,以鉴别乳腺小叶肿瘤和导管肿瘤。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乳腺肿瘤性病变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P120 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表达及其意义进行分析。结果:P120 catenin在小叶原位癌及小叶浸润癌显示异位的胞浆表达,而在正常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却显示胞膜的高表达;E-Cadherin在小叶原位癌及小叶浸润癌表达弱甚至不表达,而在导管原位癌和导管癌却高表达。结论:用P120catenin和E-Cadherin联合标记对于鉴别小叶和导管病变很有帮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0 CATENIN E-CADHERIN 乳腺 小叶肿瘤 导管肿瘤
原文传递
刘家义治疗汗管瘤验案1则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修阳 刘家义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11期87-88,共2页
刘家义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院津贴的名老中医专家,医术精湛,临床治病经验丰富。汗管瘤是一种表皮内的小汗腺导管肿瘤,又称“汗管囊瘤”,是皮肤科常见的良性痣样肿瘤,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多认... 刘家义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院津贴的名老中医专家,医术精湛,临床治病经验丰富。汗管瘤是一种表皮内的小汗腺导管肿瘤,又称“汗管囊瘤”,是皮肤科常见的良性痣样肿瘤,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多认为是汗管末端汗腺的异常分化形成的。有研究表明,女性青春期、妊娠期或使用激素类药物时可加重,与女性内分泌有很大相关性。汗管瘤好发于面部、上下眼睑、颈肩等处,皮疹颜色多呈皮色或褐色,数目不一,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夏季或出汗时可有瘙痒或烧灼感。目前临床通常将其分为3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管瘤 刘家义 山东中医药大学 女性青春期 治疗 导管肿瘤 博士研究生 激素类药物
原文传递
选择性乳导管造影在乳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附70例报告)
4
作者 袁俊萍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4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乳导管造影在乳管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选择性乳导管造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疾病影像表现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45/70)发病主要在一、二级导管内,肿块较小(1.0cm以下),呈单发或多发圆形... 目的探讨选择性乳导管造影在乳管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选择性乳导管造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疾病影像表现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45/70)发病主要在一、二级导管内,肿块较小(1.0cm以下),呈单发或多发圆形、结节状充盈缺损,无断续征、潭湖征及导管壁的破坏;导管癌(5/70)主要发生在二级分支以下,侵及多支导管,导管内见数个不规则充盈缺损,导管近瘤体处突然中断形成断续征、截断征改变,导管内造影剂外溢形成潭湖征,被侵及导管呈锯齿样改变,周围合并肿块或恶性钙化影;导管扩张症(20/70)表现为大、中、小导管同时呈粗细不均的扩张,其逐级分支失去正常规则的树支样外形,以大导管扩张为主,扩张导管内无充盈缺损。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导管炎性疾病的诊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造影 充盈缺损 潭湖征 导管肿瘤
下载PDF
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马文浩 韩玉贞 桑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30例,采用机械分离法将乳腺癌组织块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免疫磁珠两步...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30例,采用机械分离法将乳腺癌组织块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免疫磁珠两步法从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CD44+/CD24-细胞)和分化细胞(CD24+、CD44-、CD24-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V6000两步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干细胞所占比例平均为2.96%,乳腺癌干细胞BRCA1阴性组与阳性组相比,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中的比例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在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53.3%(16/30)8、3.3%(25/3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RCA1能够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某些乳腺癌的癌干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中出现BRCA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浸润性导管肿瘤 BRCA1 免疫磁珠分选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系统中声像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朱丽 邱林 +2 位作者 张小林 韩英 郑笑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5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ABVS)系统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患者4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C病灶在ABVS中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47个IDC病灶中毛刺征47个(100%),恶性晕40个(85.1%),汇聚征31个...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ABVS)系统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患者4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DC病灶在ABVS中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47个IDC病灶中毛刺征47个(100%),恶性晕40个(85.1%),汇聚征31个(66.0%),导管征30个(63.8%),微小钙化29个(61.7%),脂肪组织改变35个(74.5%),Cooper's韧带改变30个(63.8%),乳房后间隙及筋膜改变25个(53.2%),声衰减18个(38.3%)。不同直径的病灶在汇聚征、恶性晕、导管征、脂肪组织改变及Cooper's韧带改变5项声像图特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VS对IDC病灶的恶性声像图征象的检出有一定优势,有助于ID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浸润性导管肿瘤 容积成像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国江 谭敏华 +3 位作者 林萍 陈维林 江泽良 姚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7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间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与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两种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特点与病理情况的差异。结...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间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与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两种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特点与病理情况的差异。结果两种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大小、形状、血流信号、病灶周边毛刺与边界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上有差异明显,有助于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肿瘤 乳腺浸润性导管肿瘤 超声特征 病理情况
原文传递
三维超声成像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郭乐杭 吴蓉 +2 位作者 马方 邢春燕 姚明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三维超声声像特征、三维能量重建及各常见恶性征象的出现频率。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的三维超声声像图,分别在肿块的边界、形态、内部分布、钙化...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三维超声声像特征、三维能量重建及各常见恶性征象的出现频率。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的三维超声声像图,分别在肿块的边界、形态、内部分布、钙化征、纵横比、后方回声、血流密度、血管走形、汇聚征等方面有着特征性的表现,但这些征象出现频率各不相同,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有着不同的敏感性。结论浸润性导管癌在三维超声成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浸润性导管肿瘤 敏感性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肿瘤间质特征与肿瘤细胞PIN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卢梅 蔡夕倩 +2 位作者 张声 陈余朋 陈林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7-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肿瘤间质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肿瘤细胞脯氨酸顺反异构酶PIN1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16年PDAC临床样本120例,评价组织切片肿瘤间质特征,构建组织芯片,行肿瘤细胞P...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肿瘤间质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肿瘤细胞脯氨酸顺反异构酶PIN1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16年PDAC临床样本120例,评价组织切片肿瘤间质特征,构建组织芯片,行肿瘤细胞PIN1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PDAC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20例PDAC患者中,肿瘤间质成熟型33例,不成熟型53例,中间型34例;低肿瘤间质容量85例,高肿瘤间质容量35例;肿瘤细胞PIN1低表达48例,高表达72例。肿瘤间质成熟度与PDAC组织学分级(P=0. 029)、淋巴结转移(P=0. 027)有相关性,肿瘤间质容量与PDAC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 000 1)。肿瘤间质成熟度与肿瘤间质容量(P <0. 000 1)和肿瘤细胞PIN1表达有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DAC中具有肿瘤间质成熟型(Log-rank=6. 03,HR=1. 83,95%CI=1. 13~2. 98,P=0. 014)和高肿瘤间质容量(Log-rank=15. 23,HR=2. 72,95%CI=1. 74~4. 27,P <0. 000 1)的患者预后较好。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间质容量是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PDAC肿瘤间质特征与PDAC预后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细胞PIN1表达有关。PIN1可能参与PDAC肿瘤间质微环境的重塑,有望成为其靶向治疗的潜在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肿瘤 肿瘤间质特征 临床病理特征 PIN1
下载PDF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殷小勇 杨丽丽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194-1195,共2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无痛、安全、有效并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路,但二者在临床应用时各有优劣,就二种置管方式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主要并发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无痛、安全、有效并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路,但二者在临床应用时各有优劣,就二种置管方式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 化学治疗
原文传递
纹理分析联合TIC曲线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亮 梅海清 +2 位作者 彭红芬 张东友 韩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纹理分析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学证实的75例女性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8例,乳腺纤维腺瘤27例)的MRI图像,分别绘制TIC... 目的研究纹理分析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学证实的75例女性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8例,乳腺纤维腺瘤27例)的MRI图像,分别绘制TIC及使用纹理分析软件中的直方图、绝对梯度、游程矩阵、共生矩阵和自回归模型共5种分析方法,对增强图像上的乳腺病灶进行纹理特征提取,共获得306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Fisher相关系数(Fisher coefficient,Fisher)、最小分类误判率+平均相关系数(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and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及互信系数(mutu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三种统计学方法,分别筛选出区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纤维腺瘤的10个最佳纹理特征参数。使用B11程序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鉴别分析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非线性鉴别分析法(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对这10个最佳纹理参数进行降维和分类,计算最佳纹理特征参数下病灶的最小误判率。统计TIC方法、纹理分析方法及两种方法联合下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纹理分析方法以Fisher+NDA或POE+ACC+NDA组合的最小误判率最低(4%),其筛选出用于建模的10个最佳纹理参数分别为:Fisher+NDA为GeoW1、熵S(5,-5)、相关性S(5,5)、熵S(4,-4)、熵S(5,0)、熵S(5,5)、Teta2、熵S(4,0)、Teta3、熵S(3,-3)。POE+ACC+NDA为GeoYo、Vertl_Fraction、GeoW5b、GeoW4、相关性S(5,5)、Teta1、Vertl_ShrtREmp、GeoNx、GeoAox、GeoX。TIC方法、纹理分析方法及两种方法联合下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87.5%、93.8%、97.9%;特异度为29.6%、11.1%、14.8%;准确度为66.7%、64.0%、68.0%。结论常规MRI平扫与增强的基础上,采用TIC与MRI纹理参数分析可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其对乳腺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浸润性导管肿瘤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下载PDF
乳腺小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NY-BR-1表达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璐 房新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化抗原NY-BR-1在乳腺小管癌中的表达,并与其在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进行对比。方法收集29例小管癌和101例浸润性导管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PV-9000通用型两步法分别进行NY-BR-1、ER、PR、Her-2、Ki-67、nm23、MDR-1及LR... 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化抗原NY-BR-1在乳腺小管癌中的表达,并与其在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进行对比。方法收集29例小管癌和101例浸润性导管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PV-9000通用型两步法分别进行NY-BR-1、ER、PR、Her-2、Ki-67、nm23、MDR-1及LRP的研究。结果 NY-BR-1在乳腺小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1.7%、49.5%。NY-BR-1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其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Ⅰ~Ⅲ级的阳性率逐渐降低分别为60%、52%、17%。NY-BR-1在小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学Ⅲ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BR-1在小管癌和Luminal A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无差异,在小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Ⅰ、Ⅱ级中的表达无差异。NY-BR-1与ER(rs=0.286,P=0.004)、PR(rs=0.252,P=0.010)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作为分化抗原的一种,NY-BR-1在低分化的高级别癌中的表达率低,而在高分化的低级别癌中的表达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NY-BR-1在小管癌和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率相似,提示小管癌与低级别l、uminal型乳腺癌之间具有相似的组织学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小管肿瘤 浸润性导管肿瘤 NY-BR-1
下载PDF
真皮导管瘤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树青 陈健 +1 位作者 郭瑞峰 刘艺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8-548,556,共2页
患者男性,58岁。发现左小腿皮肤肿物1月余。肿物稍高于皮肤表面,无溃烂、疼痛,无发热、贫血等不适,临床诊断为肿物性质待查。完整切除肿物送检。
关键词 真皮导管肿瘤 汗孔瘤 诊断
下载PDF
涎腺导管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艳芬 丁永玲 +2 位作者 周洁 李家驭 刘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DC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结果 (1)SDC好发于老年男性,平均发病年龄64.6岁,主要见于腮腺...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DC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结果 (1)SDC好发于老年男性,平均发病年龄64.6岁,主要见于腮腺,生长迅速,易侵犯神经,常发生转移。(2)组织学特点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肿瘤细胞向导管内生长,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并可形成粉刺样坏死,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是其显著特征。(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K、EMA、CEA、GCDFP-15、c-erbB-2、p53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高,ER、PR在部分病例呈散在阳性表达,而PSA、CD117、p63、S-100、CD10、GFAP均阴性。(4)随访资料显示SDC具有较差的预后。该组5例中,3例复发,1例转移。结论 SD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涎腺肿瘤,组织形态类似乳腺导管癌。对该肿瘤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形态特征与免疫组化结果相结合,且需要和其他肿瘤如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黏液表皮样癌、实性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乳头状囊腺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导管肿瘤 病理学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腮腺肉瘤样导管癌1例
15
作者 张左华 苏金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615-616,共2页
关键词 腮腺导管肿瘤 肉瘤样肿瘤
原文传递
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病变中PCNA表达及其与导管癌的关系
16
作者 仇晓菲 马鸿达 +2 位作者 赵天如 卢杨菁 张乃鑫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7期426-428,共3页
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具有恶变潜能,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IDH)比单纯导管上皮增生(IDH)恶变潜能更大,但从病理形态上区分AIDH与IDH和导管内癌有时比较困难。细胞的失控性增殖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胞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有助于了解一系... 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具有恶变潜能,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IDH)比单纯导管上皮增生(IDH)恶变潜能更大,但从病理形态上区分AIDH与IDH和导管内癌有时比较困难。细胞的失控性增殖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胞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有助于了解一系列非肿瘤状态。近年来,乳腺癌的细胞动力学研究报道较多,但有关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研究报道不多见。本文用原位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状态的探针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30例导管上皮增生和40例导管癌(DCa)标本进行免疫组化观测,以了解乳腺癌癌前病变PCNA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PCNA 表达 乳腺导管肿瘤
下载PDF
乳腺癌mTOR基因和蛋白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17
作者 刘清华 孙磊 +1 位作者 李小龙 刘雨清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71-174,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mTORmRNA及编码蛋白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PV-9000)法分别检测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3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TOR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mTORmR... 目的探讨mTORmRNA及编码蛋白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PV-9000)法分别检测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3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TOR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mTORmR 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69%,45/65)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1%,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OR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68%,44/65)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5%,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mTOR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呈显著关联(P<0.05)。结论 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和异常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且检测mTO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mRNA 乳腺浸润性导管肿瘤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侵袭转移
下载PDF
超细纤维乳管镜引导下乳管内肿瘤切除术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戎 王先明 伍建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超细纤维乳管镜引导下乳管内肿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2例乳头溢液进行乳管镜检查,其中乳管内发现肿瘤者行手术治疗。利用乳管镜冷光源的皮肤透照点定象限,乳管扩张器探针定乳管走行方向,亚甲蓝染色定乳管末梢的分布... 目的探讨超细纤维乳管镜引导下乳管内肿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2例乳头溢液进行乳管镜检查,其中乳管内发现肿瘤者行手术治疗。利用乳管镜冷光源的皮肤透照点定象限,乳管扩张器探针定乳管走行方向,亚甲蓝染色定乳管末梢的分布。结果78例导管内发现肿瘤:单发性乳头状瘤68例,乳头状瘤病5例,导管内癌5例。28.2%(22/78)的病灶位于总导管,48.7%(38/78)位于导管Ⅰ级分支,17.9%(14/78)位于Ⅱ级分支,位于Ⅲ级和Ⅳ级分支病灶仅占3.8%(3/78)和1.3%(1/78)。病灶距乳头开口的平均距离为2.5cm(1~5cm)。7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证实:65例乳头状瘤,8例乳头状瘤病,5例为导管内癌。乳管镜诊断符合率:乳头状瘤96%(65/68),乳头状瘤病100%(5/5),导管内癌100%(5/5)。单纯导管切除术65例,区段切除术8例,保乳根治术3例,改良根治术2例。结论通过光、针、色三位一体的方法定位以最小的切除范围达到最准确的切除目的,实现乳管内肿瘤的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镜 乳腺导管肿瘤 乳头状瘤 乳头溢液 乳头状瘤病
下载PDF
纤维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病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9
作者 单鸣 汪成 +3 位作者 余燕民 陆永伟 徐明 包家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0-713,共4页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 427例纤维乳管镜诊断和其中1 789例行手术治疗后的病理诊断。结果 3 427例乳头溢液病例接受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新生物(良、恶性)2 051例;接受手术良性新生物者1 53...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 427例纤维乳管镜诊断和其中1 789例行手术治疗后的病理诊断。结果 3 427例乳头溢液病例接受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新生物(良、恶性)2 051例;接受手术良性新生物者1 532例,病理诊断为中央型和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者1 176例;接受手术恶性新生物者80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者52例。纤维乳管镜对中央型和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符合率为76.76%,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87%。结论纤维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病因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作为临床对乳头溢液患者较好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乳管镜 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肿瘤
下载PDF
纤维乳管镜对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虎霞 陈楠 +5 位作者 宋张骏 谭敏 杨晓民 邓智平 王晓燕 韩丕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窥镜(简称"纤维乳管镜")对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单侧单孔血性乳头溢液的患者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均同时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及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术前检查诊断与病理符合情况。结果:66例...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窥镜(简称"纤维乳管镜")对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单侧单孔血性乳头溢液的患者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均同时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及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术前检查诊断与病理符合情况。结果:66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肿瘤59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4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4例,导管内癌8例),导管内肿瘤发生率89.39%(59/66),导管内肿瘤伴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及导管内癌发生率18.18%(12/66);单纯导管扩张症7例,发生率10.61%(7/66)。59例病理所示导管内肿瘤的患者乳管镜检查阳性57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4例,导管内癌8例),阴性2例,导管内肿瘤诊断率96.61%(57/59)。超声检查阳性30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1例,导管内癌3例),阴性29例,导管内肿瘤诊断率50.85%(30/59),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性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内肿瘤发生率较高,纤维乳管镜检查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肿瘤(包括导管内癌)的诊断率,对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性乳头溢液 纤维乳管镜 超声 导管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