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 被引量:370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黄从新 张澍 华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5-88,共74页
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心房颤动相关指南/共识重点内容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经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64名专家对《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与治疗建议(20... 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心房颤动相关指南/共识重点内容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经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64名专家对《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与治疗建议(2018)》进行修订,专家们在充分讨论、提炼、升华的基础上,形成该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专家共识 治疗 抗凝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被引量:140
2
作者 曹克将 +18 位作者 陈柯萍 陈明龙 洪葵 华伟 黄从新 黄德嘉 江洪 李学斌 李毅刚 汤宝鹏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薛玉梅 杨新春 杨艳敏 姚焰 张凤祥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3期189-253,共65页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指南 综述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被引量:121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17 位作者 马长生 吴书林 刘少稳 韩雅玲 王伟 白英 刘念 刘晓霞 汤日波 李松南 李昌义 赵欣 桑才华 夏时俊 郭雪原 郭琦 蒋超 蒋晨曦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2-618,共47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 节律控制 导管消融 综合管理
原文传递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被引量:122
4
作者 曹克将 +17 位作者 黄德嘉 张澍 黄从新 陈柯萍 陈明龙 华伟 江洪 李学斌 李毅刚 汤宝鹏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薛玉梅 杨新春 杨艳敏 姚焰 张凤祥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88-258,共71页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短QT综合征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机理与消融治疗 被引量:50
5
作者 郭成军 张英川 +5 位作者 方冬平 刘冰 郝蓬 李庆祥 何东方 李果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23-28,共6页
 报道 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患者男性, 2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矇 14年,有猝死家族史,体格、仪器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器质性...  报道 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患者男性, 2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矇 14年,有猝死家族史,体格、仪器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遂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心电图QT间期≤280ms,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自发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短和多变,且自发多频率室速和室颤。窦性心律时左室后乳头肌与室间隔的相交处标测到心室波前、后的多个Purkinje电位。室速时以心室波前Purkinje电位为靶点, 30W、60℃温控消融,多个电位逐一传出阻滞,室速频率逐渐减慢后终止。消融 720s直至多电位消失,不再诱发室速和室颤。随访 23个月,无症状发生。以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可解释该病例的发病机制。结论:短QT间期、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增加室颤与心脏猝死的危险。经导管局灶消融可成功消除短QT综合征的多频率室速和室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短QT综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及术后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6
作者 原强 靳勇 +3 位作者 白旭明 程龙 顾星石 荆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目的比较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初发性及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18例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间的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安全性,选择可... 目的比较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初发性及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18例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间的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安全性,选择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肝癌初发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20%、81.70%、67.10%,复发组为93.30%、81.70%、65.80%;初发组1、2、3年无瘤生存率为74.00%、49.10%、35.00%,复发组为57.40%、28.40%、14.20%,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无瘤生存率显著低于初发组(P=0.015)。血清甲胎蛋白(AFP)、Child-Pugh分级、总胆红素和合并门静脉侧支循环是影响消融后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AFP和合并门静脉侧支还是影响无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复发性肝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肿瘤复发。总胆红素、AFP、Child-Pugh分级和合并门静脉侧支循环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显著性预后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肝细胞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室性早搏诱发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被引量:41
7
作者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0,共2页
长期频发的室性早搏(PVC)可引起心肌病,其心脏征象和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一致,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临床案例和不太多的病例研究证实射频消融PVC可逆转TCM。关于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类似于长期快速性右室心尖部起搏导... 长期频发的室性早搏(PVC)可引起心肌病,其心脏征象和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一致,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临床案例和不太多的病例研究证实射频消融PVC可逆转TCM。关于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类似于长期快速性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目前诊断PVC诱发的TCM,多是回顾性诊断,消除PVC逆传TCM即能确诊。因此,对于每天PVC≥5%的人,即使没有任何症状,需要跟踪随访,以防PVC诱发TCM;如果左室功能已经降低,而没有其他的心力衰竭病因,应考虑PVC诱发的TCM,并采用射频消融PVC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肌病 综述 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消融治疗 被引量:39
8
作者 鲁志兵 江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6,共5页
室性早搏(VPB)可通过简单的听诊发现,VPB的心电图特点有助于初步确定VPB的起源部位和性质。VPB的80%起源于右室,20%起源于左室。VPB常见的部位有右室流出道、肺动脉、三尖瓣、主动脉根部、左室流出道、二尖瓣、传导分支、心外膜及其他... 室性早搏(VPB)可通过简单的听诊发现,VPB的心电图特点有助于初步确定VPB的起源部位和性质。VPB的80%起源于右室,20%起源于左室。VPB常见的部位有右室流出道、肺动脉、三尖瓣、主动脉根部、左室流出道、二尖瓣、传导分支、心外膜及其他部位。根据胸导联移行特点以及所有导联中的QRS波形态即可初步确定起源。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可进一步精确定位VPB。常见起源部位的VPB的消融成功率可达80%以上。少见部位的VPB需耐心细标,并采用适当的措施,避免损伤冠状静脉窦及冠状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室性早搏 综述 心电图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起源于主动脉窦内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36
9
作者 杨平珍 吴书林 +3 位作者 陈纯波 詹贤章 李海杰 薛玉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38-340,共3页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简称左冠窦)的30例、无冠状动脉窦3例和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2例.左冠窦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rS或QS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2或V3导联,V5、V6导联为高振幅R波,无S波;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1.29±0.36.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起源的心电图特点:和左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基本相同,但V5、V6导联有S波.无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或R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3导联.34例消融成功,手术操作时间65~120 min,X光曝露时间12~30 min.1例出现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随访2~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室速和/或频发室早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与单导管消融治疗 被引量:30
10
作者 郭成军 吕树铮 +2 位作者 张英川 方冬平 王天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19-423,共5页
报道 33例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与单导管消融治疗。 3例仅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发作 ,30例室早与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或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并存。其中室早合并短阵单形室速 17例 ,合并持续单形室速 6例 ,合并多形室速 4... 报道 33例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与单导管消融治疗。 3例仅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发作 ,30例室早与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或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并存。其中室早合并短阵单形室速 17例 ,合并持续单形室速 6例 ,合并多形室速 4例 ,合并快速室速或心室扑动 2例 ,合并室颤 1例。单点穿刺股静脉后 ,行右房或心室造影 ,将单根多枚电极导管按需放置于右室心尖部或流出道 ,行电生理检查、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治疗。结果 :消融成功 30例 ,成功率 91%。靶点电图较体表QRS波始点早 38± 12 .4ms。 12例成功靶点位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9例位于间隔部、5例在游离壁和间隔部作多点片状消融、3例位于肺动脉瓣上、1例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左室间隔部消融成功。操作时间 5 2± 2 2 .2min ,X线透照时间 2 6± 18.0min ,放电时间 373± 111.7s。术中 1例未诱发心律失常 ,未行消融。 3例发生并发症 ,2例终止消融。 1例右室流出道穿孔 ,心包压塞。 1例多形室速 ,消融中室早多次触发室颤。 1例剧烈胸痛 ,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端 5 0 %局限狭窄。随访 14± 4 .5个月 ,无死亡病例 ,3例复发 ,1例消融 3次均复发 ,复发率 10 %。住院总花费人均 9133± 12 0 0元。结论 :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发病形式多种多样 ,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律失常 右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导管技术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24
11
作者 马长生 刘兴鹏 +9 位作者 颜红兵 王勇 周玉杰 刘旭 董建增 张晓 刁鸿英 李霄 郑知刚 柯元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年第4期197-200,共4页
报道19例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其中药物治疗无效且发作频繁(>1次/日)的阵发性房颤17例、慢性房颤2例。17例患者尚同时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动态心电图显示>700个/日)。同步记录高位有房... 报道19例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其中药物治疗无效且发作频繁(>1次/日)的阵发性房颤17例、慢性房颤2例。17例患者尚同时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动态心电图显示>700个/日)。同步记录高位有房、冠状静脉窦及左、右上肺静脉电图。根据房早或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房激动顺序确定异位兴奋灶部位,以局部双极电图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成功标准为消融后6Omin内房早/房颤消失及随访期内可以无须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结果:92.6%(25/27)的异位兴奋灶位于肺静脉,其中尤以双上肺静脉居多(21/25)。随访2.4±3.7个月后有13例患者(68.4%)达上述成功标准,其房早数目由术前的3720±2741个/日降至216±139个/日,除1例发生心房穿孔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颤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中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注册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10 位作者 马长生 曹克将 杨延宗 刘旭 刘少稳 马坚 吴书林 江洪 黄德嘉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68-474,共7页
目的分析截止2005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2006年3月向全国开展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医院发出注册登记表,6月收回并汇总。根据各家医院提供的资料,对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截止2005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2006年3月向全国开展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医院发出注册登记表,6月收回并汇总。根据各家医院提供的资料,对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40家医院自1998年以来共3 196例注册登记资料,其中男性2 193例,女性1 003例,平均年龄(54.77±5.98)岁。阵发性房颤占85.67%,持续性房颤占11.51%,永久性房颤占2.82%。45.93%的患者合并1种或1种以上的基础心脏疾病,伴左心房血栓的患者占0.9%。左心房直径(37.02±3.98)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6.81±4.05)mm,左心室射血分数0.59±0.06。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术式主要有5种: (1)局灶消融术;(2)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3)环肺静脉消融术;(4)左心房基质改良术;(5)肺静脉前庭改良术。消融能源中,射频占95.96%,超声占3.00%,冷冻占1.22%。5种术式的终点不尽相同,各术式亦无统一终点。影响成功率和复发率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脏结构与功能、术者经验、房颤类型、房颤病程、消融术式、消融能源等。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明显减少,但抗凝治疗有所加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8%,严重并发症如心脏压塞和肺静脉狭窄3.19%。结论建议在相关条件较好的医院,可将经导管消融作为无基础心脏疾病的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注册
原文传递
中国心律失常现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30
13
作者 陈璇 王雨锋 +1 位作者 张筑欣 马长生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0年第1期75-78,198-201,共8页
中国是心律失常大国,疾病负担沉重。诊疗理念创新和技术进步正在改变我国心律失常诊疗现状,本文简要分析近期我国心律失常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期望为促进疾病诊疗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提供可参考的切入点。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诊疗现状 药物治疗 植入性器械 导管消融
下载PDF
射频消融对室性早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梁锦军 黄从新 +4 位作者 杨波 江洪 唐其柱 刘秀娟 万为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观察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探讨射频消融对室早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58例,男27例、女31例,年龄30±34(17-67)岁,其中51例右室流出道室早,5例左室流出道室早,2例左室流人道... 目的 观察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探讨射频消融对室早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58例,男27例、女31例,年龄30±34(17-67)岁,其中51例右室流出道室早,5例左室流出道室早,2例左室流人道室早,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填写SF-36调查表,由患者本人在半小时内完成,观察一般健康状况(GH)、生理功能、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指标,量表采用标准分法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射频消融,术后1周至1个月内,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不同年龄段生活质量改变无显著差异;但对女性的改变程度的GH、RP、RE3个指标较男性更显著,P〈0.05。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室早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生活质量 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心房颤动消融术后三个月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与远期成功率的关系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俊 方丕华 +6 位作者 刘悦 李晓枫 候煜 王玉山 马坚 浦介麟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术后3个月内("空白期")发生的房性心律失常,探讨其与远期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 92例房颤患者在接受同一术者初次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内接受远程心电图(TTECG)监测,... 目的通过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术后3个月内("空白期")发生的房性心律失常,探讨其与远期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 92例房颤患者在接受同一术者初次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内接受远程心电图(TTECG)监测,同时开始进行规律定期临床随访(24 h-Holter和门诊/电话询问)12个月。房颤消融复发的定义为随访期间TTECG或动态心电图记录到房颤和/或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和/或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发作持续时间≥30 s。根据术后第12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结果共收到18 969份TTECG,其中严重干扰TTECG 733份,有效率为96.1%。所有TTECG中诊断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占25.7%(其中房颤为17.7%、房扑为5.6%、房速为2.4%),房性早搏为21.1%,窦性心动过缓为7.1%。采用TTECG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房颤复发率高于定期临床随访结果(42.4%vs 29.3%,P=0.03)。术后第12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房颤复发率为35.9%(33/92)。与无复发组相比,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房颤发生率较高(中位数:22.6%vs 11.3%,P<0.01),且维持在较高水平(术后3个月分别为23.3%、22.2%、28.1%,P=0.65)。无复发组术后3个月亦可出现房颤,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房颤发生率降低(术后3个月分别为18.8%、11.3%、4.0%,P<0.01)。结论无论远期随访房颤是否复发,术后"空白期"内均可以出现各种房性心律失常。TTECG监测系统用于房颤消融术后随访优于常规心电图和24 h-Holter。"空白期"内出现的房颤复发并不能等于远期复发,但是房颤发作频率无明显下降者远期随访具有较高复发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远程心电图 早期复发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方法及近期疗效 被引量:28
16
作者 隋洋 吴凤林 +1 位作者 胡洁 刘丽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风险及近期疗效。方法对78例108个甲状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节毗邻颈部重要结构时,术中注射液体隔离带,将其与周边组织分离。术后采用CEUS评价消融效果;常规超声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风险及近期疗效。方法对78例108个甲状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节毗邻颈部重要结构时,术中注射液体隔离带,将其与周边组织分离。术后采用CEUS评价消融效果;常规超声随访结节大小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转归。结果术中81个结节注射液体隔离带;术后超声造影显示101个结节无造影剂灌注,一次完全消融率93.52%(101/108);术后1、3、6、12及18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22.22%、50.83%、83.76%、91.45%和93.16%;33个结节(33/108,30.56%)在术后6~12个月完全消失。喉返神经损伤2例,药物治疗1.0~1.5个月后恢复。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效果好,并发症少,治疗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导管消融 甲状腺结节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与再手术治疗单个直径≤3 cm的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7
17
作者 梁惠宏 彭振维 +5 位作者 陈敏山 邵子力 彭和平 张耀军 张亚奇 李锦清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射频消融(PRFA)与再手术切除治疗单个直径≤3 cm的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51例复发性肝癌(单个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9例患者行PRFA(PRFA... 目的 比较经皮射频消融(PRFA)与再手术切除治疗单个直径≤3 cm的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51例复发性肝癌(单个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9例患者行PRFA(PRFA组),72例行肿瘤再手术切除(再手术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PRFA组和再手术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0/79)和36%(26/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11,P<0.05).PRFA组和再手术切除组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7%、75.2%、67.1%、61.5%、56.6%和86.0%、67.6%、53.6%、44.1%、40.2%,两组总体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10,P>0.05).PRFA组4、5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再手术切除组(x^2=4.682,4.196,P<0.05).PRFA组肿瘤局部复发率为5%(4/79),再手术切除组切缘复发率为3%(2/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65,P>0.05).结论 PRFA治疗单个直径≤3 cm的复发性肝癌的长期疗效优于再手术切除,且具有微创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导管消融 射频 肝切除术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心房颤动(附二例报告) 被引量:21
18
作者 马长生 刘兴鹏 +3 位作者 董建增 颜红兵 王勇 周玉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年第3期134-136,共3页
报道 2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起源点位于肺静脉的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均伴有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的阵发性房颤。电生理检查时行两次房间隔穿刺 ,将两根 10极标测导管通过长鞘送入左、右上肺静脉 ,选择性肺静脉造影证实肺静脉... 报道 2例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起源点位于肺静脉的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 ,均伴有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的阵发性房颤。电生理检查时行两次房间隔穿刺 ,将两根 10极标测导管通过长鞘送入左、右上肺静脉 ,选择性肺静脉造影证实肺静脉开口部位。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 1例诱发出频发房早 ,另 1例诱发出频发房早及房颤 ,且房早及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内电图均显示最早心房激动点位于右上肺静脉内 ,其局部电位分别较体表心电图异位 P波的起点提前 61和 96ms。在最早心房激动点处以 15~ 2 0 W的输出功率消融 60~ 180 s后房早及房颤消失 ,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亦未再诱发房颤。术后随访 8~ 12个月 ,房颤无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肺静脉的房颤效果较好且相对安全 ;在这类患者应用两根多极导管同步标测双上肺静脉是一种有效的标测和消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下载PDF
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概要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凤祥 曹克将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2010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召开之际,公布了新的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指南(新指南),新指南是在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与2007年房颤导管消融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一些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而制定。与既往房颤治疗指南相比... 2010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召开之际,公布了新的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指南(新指南),新指南是在2006年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与2007年房颤导管消融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一些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而制定。与既往房颤治疗指南相比,新指南的主要变化体现在规范了房颤抗凝治疗、提升了导管?肖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以及肯定了房颤上游药物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心脏病学会 心房颤动 治疗指南 ACC/AHA 导管消融 新指南 临床研究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雄彪 唐闽 +5 位作者 方丕华 刘铮 刘俊 马坚 牛国栋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 CBCA)行初次肺静脉电隔离( PVI)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学习曲线、即刻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12月11日至2014年2月28日由单一术者利用CBCA行初次PVI治疗的连续20例房颤患者的资料。将... 目的:探讨应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 CBCA)行初次肺静脉电隔离( PVI)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学习曲线、即刻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12月11日至2014年2月28日由单一术者利用CBCA行初次PVI治疗的连续20例房颤患者的资料。将病例按手术先后编号,观察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变化。并将病例分为2组(前10例:A组,后10例: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及即刻PVI的成功率的差异。结果20例患者[男12例,平均年龄(55.4±11.6)岁,阵发性房颤19例、持续性房颤1例)房颤病程的中位数为24个月。 A、B两组平均冷冻次数[(10.5±2.1)次对(9.3±1.7)次,P=0.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平均冷冻时间[(46.5±11.4)min 对(36.7±4.4)min, P=0.021]、手术时间[(150.0±27.6)min对(123.4±19.8)min, P=0.023]及X线透视时间[(62.5±15.7)min对(47.2±9.7)min, P=0.018]均减少。单纯行CBCA治疗,B组在患者水平及肺静脉水平上达到即刻PVI的成功率较A组高( P<0.05)。围术期出现1例(5%)主要并发症为膈神经麻痹( PNP)。结论应用CBCA行PVI治疗房颤具有近期安全性和即刻有效性。术者可以通过较少病例很快完成学习曲线。 PNP作为主要并发症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球囊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