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数紫外光谱法研究pH诱导牛血清蛋白构象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彭钢 刘白玲 +1 位作者 赵春霞 江正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8,共7页
采用二阶导数紫外光谱,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中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3种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精细吸收谱带,并结合其肽键的吸收谱带综合分析了BSA pH值在2.3~12区间的构象变化.研究结果表明,BSA在等电点(pH值4.7)附... 采用二阶导数紫外光谱,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中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3种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精细吸收谱带,并结合其肽键的吸收谱带综合分析了BSA pH值在2.3~12区间的构象变化.研究结果表明,BSA在等电点(pH值4.7)附近时构象变化较大;而在pH值5.7~10区间,构象变化较小;在强酸(pH值2.3)和强碱(pH值12)环境中,BSA构象变化非常明显.同时还发现,BSA质量浓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蛋白 构象变化 导数紫外光
下载PDF
导数紫外光谱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宁爱民 侯大年 +2 位作者 陈俊强 孟磊 郑先福 《河南科学》 2012年第10期1430-1434,共5页
利用导数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在pH=7.40,离子强度I=0.013 1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浓度为1.5×10-5mo.lL-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当SDS浓度... 利用导数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在pH=7.40,离子强度I=0.013 1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浓度为1.5×10-5mo.lL-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当SDS浓度小于5×10-4mol.L-1时,三种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极性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当SDS浓度大于5×10-4mol.L-1时,苯丙氨酸(Phe)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稍有增强,而酪氨酸(Tyr)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增强后稍有减弱,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根据这些氨基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的变化,可以判断BSA构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BSA)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导数紫外光 微环境 极性
下载PDF
新型聚合物分析方法导数紫外光谱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军 周达飞 《四川化工》 CAS 1997年第2期 38-41,共4页
本文介绍了导数紫外光谱的发展和工作原理,以及目前在聚合物分析中应用,此法可鉴别结构相似的聚合物。
关键词 导数紫外光 高聚物 分析方法
下载PDF
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导数紫外光谱 被引量:2
4
作者 宁爱民 孟磊 +2 位作者 金显春 赵士举 宛新生 《光谱实验室》 CAS 2013年第5期2688-2691,共4页
利用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在pH=7.40,离子强度I=0.0131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浓度为1.0g·L-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 S)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随着SDS... 利用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在pH=7.40,离子强度I=0.0131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浓度为1.0g·L-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 S)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随着SDS浓度的不断增大,三种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从而可以判断BSA与SDS相互作用过程中BSA构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数紫外光 微环境 极性
原文传递
导数紫外光谱法测定疏水缔合聚合物浓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优 叶仲斌 +2 位作者 张智 何益萍 王文婧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年第2期39-42,82-83,共4页
针对原有聚合物浓度测定方法不再能满足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注入、产出液的浓度测定,从而影响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分析。经过资料调研,发现导数光谱法在进行物质分析方面优势明显,特别在消除背景干扰方面优势突出。为此... 针对原有聚合物浓度测定方法不再能满足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注入、产出液的浓度测定,从而影响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分析。经过资料调研,发现导数光谱法在进行物质分析方面优势明显,特别在消除背景干扰方面优势突出。为此,将紫外分光光度仪中的导数功能应用于疏水缔合聚合物注入、产出液的浓度测定。对其测定技术参数(波长范围、导数阶数、取样间隔)进行了优选实验,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导数紫外光谱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无毒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导数紫外光 波长 取样间隔 加标回收率
下载PDF
固液萃取-导数紫外光谱法测定血中敌鼠钠
6
作者 谭家镒 姜兆林 《刑事技术》 1994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报道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测定血中ppm级含量的敌鼠钠。40~2μg/ml已知量的敌鼠钠填加于血中,本法测定回收率为75%以上,变异系数为3%以下。本法中进行了灌服敌鼠钠兔血中敌鼠钠含量的测定,报道了不同时间血含量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敌鼠钠 导数紫外光 固液萃取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与十二烷基硫酸钠作用的机理 被引量:6
7
作者 宁爱民 孟磊 +2 位作者 赵仲麟 郑先福 宛新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39-2646,共8页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SDS在BSA上的平均...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ν)逐渐增大,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结果表明,当ν由0增大到14时,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IIA开始逐渐展开.此后,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结合,ν急剧增大.当ν约为302时,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势 四阶导数紫外光 芳香族氨基酸残基 微环境 极性 结合位点
下载PDF
中药鉴别导数紫外光谱谱线组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袁久荣 张子忠 +1 位作者 韩相永 高鲁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0年第6期56-59,71,共5页
在中药鉴別紫外谱线组法基础上对几十种中药进行了导数紫外光谱谱线组法测试研究,发现其四溶剂一阶导数谱线各异,且具有较好的特征性、重现性和较高灵敏性,直接读数,准确、快速、直观。据此首次提出鉴别中药的导数紫外光谱谱线组法,提... 在中药鉴別紫外谱线组法基础上对几十种中药进行了导数紫外光谱谱线组法测试研究,发现其四溶剂一阶导数谱线各异,且具有较好的特征性、重现性和较高灵敏性,直接读数,准确、快速、直观。据此首次提出鉴别中药的导数紫外光谱谱线组法,提高了鉴别中药的可靠性和方法本身的选择性,并且用该法对部分不同产地基原相近及常用中药材进行了测试鉴别,取得了满意效果,为中药鉴別工作提供了一种高灵敏性、快速、简便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数紫外光线组法 中药鉴别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与十二烷基硫酸钠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9
作者 宁爱民 郑先福 +1 位作者 孟磊 宛新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2-595,612,共5页
利用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H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逐渐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利用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H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逐渐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保持基本不变,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结果表明,初始阶段SDS主要结合在HSA的Trp-214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从而诱导HSA由结构域ⅡA开始逐渐展开,直到SDS在H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HSA的构象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阶导数紫外光 芳香族氨基酸残基 微环境 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