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化缘的道具——明代寺院图像的一个功能
- 1
-
-
作者
蔡春旭
-
机构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117,共16页
-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晚明时期苏州书画创作活动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SJYB14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明代僧人在化缘时往往使用道具,在通行本《清明上河图》中,僧人举着描绘寺院、佛塔、佛像的立轴在街头募捐,辅以跪拜仪式、乐器表演,而针对士绅阶层进行化缘时,僧人借助卷册形式的化缘疏文、题跋与寺院图像。本文通过相关图像和文献材料,讨论这两类情况,还原寺院图像在化缘活动中的使用情境和作用,展现僧俗互动的细节,钩沉图像背后的社会脉络。明代江南的佛教活动颇为兴盛,并且日益世俗化,寺院成了文人居住、游览的空间,成为多种图像的表现对象,寺院图像被赋予多重社会意义。江南社会对图像有着广泛而高涨的需求,祝寿、送别、雅集等活动中都有画家参与,这是促使当时视觉文化日趋绚烂的推动力,寺院图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关键词
寺院图像
化缘
清明上河图
视觉文化
-
Keywords
Temple images
alms collecting
Life along the Bian River at the Qingming Festival
visual culture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J212
[历史地理—中国史]
B947
[艺术—美术]
-
-
题名《仇英款寺院图》初探
- 2
-
-
作者
沈芳漪
-
机构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
-
出处
《东方博物》
2023年第2期43-52,共10页
-
文摘
《仇英款寺院图》为宁波阿育王寺旧藏,画中描绘了一处寺院,同时展现了寺院周围的山水环境和其他景物。通过分析图像内容,发现其所绘非宁波阿育王寺,而为普陀山普济禅寺。结合明清以来各版《普陀山志》对普济禅寺的记载、文人游记及志中《寺殿图》等图像材料,依据各建筑兴建情况判断,此图可能绘于清康熙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间(1697—1702)。虽为后人托名之作,但此图相对写实具体,是反映普济禅寺清初建筑布局的重要早期图像。
-
关键词
普陀山普济禅寺
寺院图像
建筑布局
《普陀山志》
-
分类号
J219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