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1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 被引量:69
1
作者 金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40-42,共3页
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金生一在教学论中关于教学关系的理论,不论是主体与客体,还是主导与主体、双主体等观点,都没有脱离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就是主体与客体对立的模式。虽然教学论把教与学作为不同的过程严格地区分了,... 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金生一在教学论中关于教学关系的理论,不论是主体与客体,还是主导与主体、双主体等观点,都没有脱离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就是主体与客体对立的模式。虽然教学论把教与学作为不同的过程严格地区分了,但同时把师生之间的真实关系也给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 教学活动 主客体 二元对立 教师和学生 思维方式 对象性 教学论 完整的人
下载PDF
狄尔泰的体验概念 被引量:36
2
作者 安延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7-55,共9页
体验(Das Erlebnis)是德国思想家们在几百年的艰苦工作中,合力铸造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以观念的形态成功地概括了人们的某种特殊的,随时可感的生活经验。现在,它已经进入了各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成为世界的财富。在这个铸造过程中,威廉... 体验(Das Erlebnis)是德国思想家们在几百年的艰苦工作中,合力铸造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以观念的形态成功地概括了人们的某种特殊的,随时可感的生活经验。现在,它已经进入了各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成为世界的财富。在这个铸造过程中,威廉·狄尔泰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他使这个概念最终定型,并且将其做成他的生命哲学的基石之一。本文将着手一项很小的工作,或者说回答一个很小的问题,即体验概念在狄尔泰那里究竟具有怎样的含义。顺带地,我也打算在开首处粗略检查一下前狄尔泰时期有关体验概念的观念发展史,在结尾处,简单提示一下某些与体验概念相关的,更为广泛的哲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尔泰 生命哲学 统一体 概念相关 哲学问题 精神科学 发展史 费希特 直接 对象性
下载PDF
运动学习: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身与心如何走向统一 被引量:20
3
作者 贾齐 李捷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39,48,共5页
运动学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运动学习领域中 ,身体既是认识工具又是认识对象。学习者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与其他类型的认识一样 ,都是为了实现主体与世界之间统一关系的建立 ,并且成为这一关系的存在者。运动学习的过程是主... 运动学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运动学习领域中 ,身体既是认识工具又是认识对象。学习者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与其他类型的认识一样 ,都是为了实现主体与世界之间统一关系的建立 ,并且成为这一关系的存在者。运动学习的过程是主体 (=心 )与客体 (=身 )由分离走向统一的认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习 主体 客体 体育课程 工具 对象性 体育教育
下载PDF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与实践辩证法——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贵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具有双重涵义 :它包括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与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立根源于“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异化 ,其异化的扬弃及人与自然统一的必要前提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调整 ,社会交往关系的...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具有双重涵义 :它包括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与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立根源于“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异化 ,其异化的扬弃及人与自然统一的必要前提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调整 ,社会交往关系的普遍发展与调整。人与自然统一的深刻的现实基础在于实践的辩证否定性、其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 对象性 实践辩证法 辩证否定
下载PDF
素养时代课程内容的概念重建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刚平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7,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内容的概念理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双基”为本的学科内容观,二是“三维”整合的教学内容观,三是“素养”为纲的育人内容观。其中,“素养”为纲的育人内容观才现雏形,很不成熟,当务之急是研究视角和认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内容的概念理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双基”为本的学科内容观,二是“三维”整合的教学内容观,三是“素养”为纲的育人内容观。其中,“素养”为纲的育人内容观才现雏形,很不成熟,当务之急是研究视角和认识基础的突破与充实。从学生学习经验维度来看,可以把课程内容分为对象性内容、过程性内容和结果性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叠加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重建 育人内容 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概念理解 学科内容 对象性 素养
原文传递
知识与行动:结构化凝视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强 《社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38,共21页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oci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knowledge-behavior relations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ction meanings, action knowledge, speech and behavior. There is a socio-h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oci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knowledge-behavior relations through research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ction meanings, action knowledge, speech and behavior. There is a socio-historical hypothes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ction meanings. The content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s is the structure for an agent’s speech and behavior,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following relations: presentation field social rationality and expression space & time meanings social construction. In the structure of action and action knowledge, its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at the macroscopic level include habitus procedure morality norm and at the microscopic level, it could be formulated as: individual reality presence absence. The meaning field of agent is rooted in the relations within presencer self-comtemplation mundane; at the same time, the meaning field that sociologists are gazing at depends on the following: others disembedding re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hen an agent reflects his or her action, when a sociologist studies the action, and when the action actually happens, the time and space are different to the agent and the researcher (gazer). Without studying such structural relations between action and knowledge, social and sociological theories might lose their subsistent b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化 知识 社会行动 对象性
下载PDF
否定辩证法:探寻主体外化、对象性异化及其扬弃--马克思《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摘要》解读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一兵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2-77,205,共27页
马克思1844年写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摘要》,是他在第一次经济学研究进程的最后,通过重温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这部特殊的文本,在这个重要的专题性思想实验中完成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从而深刻掌握了黑格尔以劳动外化-对... 马克思1844年写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摘要》,是他在第一次经济学研究进程的最后,通过重温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这部特殊的文本,在这个重要的专题性思想实验中完成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从而深刻掌握了黑格尔以劳动外化-对象性的物性存在的异化及其扬弃的否定辩证法和证伪物性表象的批判认识论理论。这构成了整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异化理论的内里逻辑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摘要》 劳动外化 对象性 扬弃异化
原文传递
电视与农村发展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黎虹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在市场化和商业化进程中的电视行业中,农村遭遇冷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村需要电视,期待电视,电视却冷落农村甚至背离农村。两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一是市场因素的制约,二是电视... 在市场化和商业化进程中的电视行业中,农村遭遇冷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村需要电视,期待电视,电视却冷落农村甚至背离农村。两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一是市场因素的制约,二是电视从业者观念的局限,三是对于收视事实的误读。办好农村电视节目要重点突出,突出特色,加强联合,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还要抓住主要受众群,突出节目的对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农村发展 互动 农村电视节目 互动 对象性 参与感 受众群
下载PDF
需要的多样性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牙韩高 王华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20-22,共3页
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多样性需要的存在决定了需要的满足过程即人的发展具有多维度、全面性。全面发展是人们参与生产、社会活动的内在指向及合理要求 ,但是由于私有制和不合理的社会分工 ,这种合理要求被异化了。消除... 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多样性需要的存在决定了需要的满足过程即人的发展具有多维度、全面性。全面发展是人们参与生产、社会活动的内在指向及合理要求 ,但是由于私有制和不合理的社会分工 ,这种合理要求被异化了。消除不合理的社会分工并最终消灭私有制 ,已成为把需要作为人的本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 对象性 自我生成 '需要的异化' '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究竟什么是“不可说”的——对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扩展性解读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红 韩东晖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4-68,共5页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自然科学 对象性 语言形式
原文传递
话说人文素质及其教育 被引量:9
11
作者 石亚军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3-146,共4页
关键词 人文素质 “认识你自己” 社会本质 原则 社会和谐 对象性 后天 卢梭 哲学 普遍
原文传递
论篮球运动的技术对抗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晓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66,70,共4页
从对抗性规律的角度去分析篮球技术,认识它在对抗中的形式、功能、要求以及属性和技巧,为篮球运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 技术对抗 间接对抗 直接对抗 对象性 集约
下载PDF
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芮田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7-79,116,共4页
建筑是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相关的建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景区旅游资源的建筑,另一类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相关建筑。要使景区建筑物与旅游景区融为一体,则建筑设计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即旅游景区建筑设计要注意... 建筑是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相关的建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景区旅游资源的建筑,另一类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相关建筑。要使景区建筑物与旅游景区融为一体,则建筑设计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即旅游景区建筑设计要注意对象性、合理性、和谐性和艺术性,使旅游景区建筑物更符合游客的审美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建筑设计 对象性 合理 和谐 艺术
下载PDF
“需要”概念的重新界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科天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6-14,共9页
“需要”范畴极为重要,它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范畴,更是一个哲学范畴。在忽视主体性的旧教科书体系中,“需要”范畴被漠视,现在必须着力予以探讨。本文对各学科的“需要”范畴界定作了评论,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需要”范畴极为重要,它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范畴,更是一个哲学范畴。在忽视主体性的旧教科书体系中,“需要”范畴被漠视,现在必须着力予以探讨。本文对各学科的“需要”范畴界定作了评论,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认为:需要首先是人的生存状态。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只有通过劳动获得物质生存条件和精神生存条件得到肯定。人的生命的基础就奠定在这种取得和消耗物质资料的过程之中。这一过程就是人的需要之所在。其次,需要也是人的一种矛盾状态。需要是人的机体内生的方面与死的方面的矛盾状态;是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与其对象的矛盾状态;是人获得满足同时又激发不满足的矛盾状态。第三,需要又是一种物质变换状态。需要是人向对象世界的索取,同时又是自己作为对象的付出。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是一种典型的支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状态 人的需要 人的生存状态 生命体 自然存在物 生存条件 对象性 黑格尔 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
下载PDF
“身体”辩证 被引量:7
15
作者 复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1,共7页
在当代 ,“身体”这一原本属于每个人且似乎不必言说的在体 ,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 ,进入公共话语。生活中的健身、美身以及与之相伴的伤身、殉身 ;文学艺术上身体写作的种种花样翻新以及一些人的身体变为公共消费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在当代 ,“身体”这一原本属于每个人且似乎不必言说的在体 ,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 ,进入公共话语。生活中的健身、美身以及与之相伴的伤身、殉身 ;文学艺术上身体写作的种种花样翻新以及一些人的身体变为公共消费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人体器官移植和克隆的现实可能 ;属于性别范畴的诸多两性和同性问题 ;特别是人们处身的社会位置的急剧变化所导致的心理失衡和行为失当 ;不时地出现在电视传媒上的那些自杀杀人的“人体炸弹”……都直接或间接地重塑着人类的生活世界 ,改变着人们内在的文化心理秩序。哲学要真正进入“生活世界” ,就不能不关注当代人类的身体现象 ,在新的语境下重新思考身心、形神、体用、群己、我你、主客、生死、同异等关系。本文即是对当代人类身体现象的一个论纲式的探讨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辩证 对象性 身体写作 问题 社会心理 文化心理秩序 个体 自我
下载PDF
試論会計核算这門科学的对象和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葛家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2期31-55,共25页
苏联会計学界自1953年4月起在“会計什誌”上展開了会計核算对象与方法問題的討論。問题首先是由列昂捷夫和沙洛莫維奇兩教授提出的。以他們的論文“論会計核算的对象与方法問题”为起點,陸續發表了好几篇文章。(一)从已發表的文章看來... 苏联会計学界自1953年4月起在“会計什誌”上展開了会計核算对象与方法問題的討論。問题首先是由列昂捷夫和沙洛莫維奇兩教授提出的。以他們的論文“論会計核算的对象与方法問题”为起點,陸續發表了好几篇文章。(一)从已發表的文章看來,意見相当分歧。就对象問題來說,几乎每一位参加討論的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討論核算方法的文章虽然不多,但意見也不统一。这表明:要正確解决以上兩个問題,还需要進行深刻的研究和討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 会计核算方法 核算对象 社会主义社会 再生炭 科学对象 对象与方法 研究方法 资本主义 对象性
下载PDF
“人类本性”的生态蕴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界定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英姿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7,共4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人是对象性存在物、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的层层递进,界定、揭示了"人类本性"的生态蕴涵,同时指出了"人类本性"实现的社会条件:废除私有制,扬弃异化劳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人是对象性存在物、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的层层递进,界定、揭示了"人类本性"的生态蕴涵,同时指出了"人类本性"实现的社会条件:废除私有制,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性的复归和自然界的复活。马克思对"人类本性"的生态性界定,对于全球性资源环境生态危机境况下生态人性的形塑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本 对象性 类存在物 自然 生态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形成:寻求一种新的理解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建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3-18,共6页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为了澄清这一概念的含义 ,有必要重新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从《巴黎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思想经历了一个转折 ,在这一转折中 ,他提...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为了澄清这一概念的含义 ,有必要重新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过程。从《巴黎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思想经历了一个转折 ,在这一转折中 ,他提出了自己的实践概念。马克思所谓的实践并非是对象性的活动 ,不是对象化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 对象 主体的活动 实践
下载PDF
“伦理转向”还是“技术转向” 被引量:4
19
作者 颜青山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认识论转向 是非 《哲学研究》 缺乏 对象性 有限 “语言学转向” 先生 吴国盛 技术
原文传递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人本生态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永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17,共7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次论及的“自然界的人的本质”这个命题,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极其深刻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本体论和人本生态观中极其重要的观点。基于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对于这个命题的具体...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次论及的“自然界的人的本质”这个命题,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极其深刻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本体论和人本生态观中极其重要的观点。基于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对于这个命题的具体内涵可以从构成元素、结构动力和整体生态三个层面来理解。正确阐释这个命题的内涵和意义,不仅有助于回答一系列重要的相关问题,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更有助于认识审美活动的生态本性、自然美的人性本原、自然界之所以是人的生命和精神家园以及自然性成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的根本原因。这个命题实际上是人本生态美学的一块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 生成本体论 对象性 自然美 自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