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 被引量:220
1
作者 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协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判定在与西方人群相比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国冠心病患者中,通过血脂康调整血脂能否降低各种冠心病相关事件的危险性,并判定对各种原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长期随访临床试验,研究时间从1... 目的判定在与西方人群相比血清胆固醇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国冠心病患者中,通过血脂康调整血脂能否降低各种冠心病相关事件的危险性,并判定对各种原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长期随访临床试验,研究时间从1996年5月至2003年12月,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65家临床协作医疗中心,对4870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4.40~6.47 mmol/L(170~250 mg/dl)之间、年龄在18~75岁,有明确心肌梗死史的中国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平均4年的随访观察,以比较血脂康胶囊0.6 g,2次/d与安慰剂的作用.主要终点为冠心病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次要目标为能否减少非心血管病事件如肿瘤、脑卒中、自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需求以及总死亡.结果主要终点在血脂康治疗组的发生率为5.72%,安慰剂对照组为10.41%,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45.1%(P=0.0000),其中冠心病死亡治疗组为3.79%,对照组为5.49%,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31.0%(P=0.0048),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治疗组为1.93%,对照组为4.92%,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60.8%(P=0.0000).次要终点(脑卒中、肿瘤、PCI/CABG的需求)的发生率治疗组为69.2例次/1000人,对照组为100.4例次/1000人,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31.1%(P=0.0004),其中PCI和(或)CABG的需求,治疗组为30.1例次/1000人,对照组为45.1例次/1000人,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33.3%(P=0.0097).各种原因的死亡在治疗组为5.19%,对照组为7.74%,治疗组相对危险降低33.0%(P=0.0003),其中肿瘤死亡在治疗组降低54.7%(P=0.0138).在临床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安慰剂比较,血脂康胶囊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的发生率.能显著减少对PCI和(或)CABG的需求,能显著减少肿瘤死亡和各种原因的总死亡.表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对照组 肿瘤 冠心病 死亡 安慰剂 CABG 人群 水平 血清胆固醇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54
2
作者 邵义明 张良清 +1 位作者 邓烈华 姚华国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3项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n=3 0 )和对照组( n=3 0 ) ,并选取1 5名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试...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3项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n=3 0 )和对照组( n=3 0 ) ,并选取1 5名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试验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试验组用药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 0 0 k U,8h1次,连用5d。常规监测患者心率( HR)、呼吸频率( RR)、体温( T)、白细胞计数( WBC)、SIRS症状改善时间和病死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 6)、IL 1 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 CRP)水平。正常组于体检时抽血检测的结果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试验组T、RR、HR及WBC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或P<0 .0 1 )。SIRS患者入院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均<0 .0 1 ) ;两组患者治疗后5d的CRP、IL 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 .0 5或P<0 .0 1 ) ,但试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试验组治疗后5d的IL 1 0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对照组治疗后5d的IL 1 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另外,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IRS炎性指标超过3 d无明显改善者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治疗作用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C反应蛋白(CRP) 肿瘤坏死因子-α IL-10 血清白细胞介素 心率(HR) 炎性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过程 0.05 MODS 对照组 治疗后 正常体检者 抗感染治疗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2
3
作者 高聪 蒲蜀湘 朱德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并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并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 2 4h及治疗后 6— 8周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 (FMA)测评 ,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 6— 8周治疗后 ,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 ,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为高 ,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残损水平分析 ,经过康复治疗后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障碍的恢复程度在病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 治疗后 对照组 急性脑卒中 自我锻炼 结论 最大
下载PDF
活血中药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6
4
作者 文川 徐浩 +1 位作者 黄启福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观察6种常用活血中药(赤芍、丹参、川芎、三七、桃仁和酒大黄) ,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和血脂的影响。方法90只6~8周龄小鼠随机分成8组:赤芍组、丹参组、川芎组、三七组、桃仁组、酒大黄组、模型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6种常用活血中药(赤芍、丹参、川芎、三七、桃仁和酒大黄) ,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和血脂的影响。方法90只6~8周龄小鼠随机分成8组:赤芍组、丹参组、川芎组、三七组、桃仁组、酒大黄组、模型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予西方类型膳食喂养13周,待其形成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给予药物治疗13周。检测小鼠血脂,处死动物并取出心脏及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CD6 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表达。结果中药各组均有一定的调脂作用;模型组CD6 8表达最为活跃,而丹参组、川芎组、三七组和对照组的CD6 8阳性表达细胞较少(P <0. 0 5 ) ;酒大黄组和对照组AS斑块内炎症因子MCP- 1、TNF -α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0 . 0 5 )。结论上述活血中药能够干预ApoE基因缺陷小鼠成熟斑块的进展,有一定稳定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不同活血药在常规剂量下其作用环节和强度上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基因缺陷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血脂 中药对 免疫织化学染色法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CD68 抑制炎症反应 主动脉根部 MCP-1 酒大黄 对照组 活血中药 辛伐他汀 膳食喂养 药物治疗 调脂作用 表达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 被引量:131
5
作者 李亚玲 王耕 +1 位作者 王明华 冯晓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80例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医嘱行乳腺癌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再进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应用简易疲乏... 目的 探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80例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医嘱行乳腺癌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再进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应用简易疲乏评估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EORTC QLQ C30)和卡氏功能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5d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评估。结果 干预前两组病人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u=0.9893 ,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的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0411,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53、0.90、1.25、0.60、0.63、1.10、0.50,P均>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4、6.98、4.11、6.83、3.02、2.24、2.74,P均<0.05)。结论 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指导病人写疲乏日记,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有氧运动,提供药膳饮食,可以消除疲乏或缓解疲乏程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护理干预 病人 系统化 生活质量 功能状况 传统护理方法 干预方法 常规护理 乳腺癌术后 显著性 干预前 功能量表 癌症治疗 心理疏导 健康教育 有氧运动 药膳饮食 消除疲乏 对照组 观察 干预后 评估表 QLQ
原文传递
简式简明心境问卷在癌症病人应用中的信、效度 被引量:116
6
作者 王建平 陈海勇 +1 位作者 苏文亮 蔺秀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 :了解简式简明心境问卷 (POMS- SF)在癌症病人中的适用情况和心理测量学指标。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 2 89名癌症病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 ,分别在治疗前中后测查三次 POMS- SF,同时测查 385名正常被试。结果 :POMS- SF项目与... 目的 :了解简式简明心境问卷 (POMS- SF)在癌症病人中的适用情况和心理测量学指标。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 2 89名癌症病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 ,分别在治疗前中后测查三次 POMS- SF,同时测查 385名正常被试。结果 :POMS- SF项目与总分的相关为 0 .36~ 0 .81(P<0 .0 1) ,α系数为 0 .5 9~ 0 .93。效度分析显示 ,治疗后干预组情绪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P<0 .0 1) ,早期病人情绪状况要好于晚期病人 ,POMS- SF各量表与 POMS相应量表间相关为 0 .95~ 0 .99(P<0 .0 1)。因素分析显示 ,按照特征根大于 1的标准 ,提取出 6个公因子 ,与原量表的构想一致。结论 :POMS- SF在癌症病人使用中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指标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适合于临床上癌症病人情绪状况的测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病人 SF 测查 问卷 对照组 干预 简式 简明 效度 区分度
下载PDF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8
7
作者 朱蕾 戎卫海 +1 位作者 钮善福 蔡映云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 研究经面罩机械通气(FMMV)对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34例肺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给予FMMV,观察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FMMV后... 目的 研究经面罩机械通气(FMMV)对急性肺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34例肺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给予FMMV,观察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FMMV后30min内,91%的患者能较好耐受,所有患者呼吸困难皆明显改善,呼吸频率由(37±7)次/min降至(26±5)次/min(P<0.05),心率由(122±21)次/min降至(94±27)次/min(P<0.05),4例(18%)低血压患者血压迅速回升。77%的患者24h内咳嗽、咳痰和肺部湿啰音基本缓解。临床症状的总体好转速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吸氧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1h后PaO_2由(62±10)mm Hg升至(78±18)mm Hg(P<0.05),2~6h后升至(96±22)mm Hg(P<0.05),PaO_2升高的速度和幅度皆较对照组显著;脱机时,治疗组在吸空气条件下PaO_2维持在(79±8)mm Hg(P<0.05),PaCO_2和pH也逐渐恢复正常。95%的患者在24~48h内脱离呼吸机。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FMMV可迅速改善心功能,并更快改善肺水肿和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治疗 常规治疗 PAO2 对照组 经面罩机械通气 急性肺水肿 疗效观察 咳痰 胸部X线片
下载PDF
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00
8
作者 刘建丰 袁隆平 +2 位作者 邓启云 陈立云 蔡义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8-264,共7页
对7个冠层形态性状具有一定差异但又具有较高产量水平的杂交稻组合与对照组合汕优63的光合形态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比对照显著增产的4个组合具有以下光合作用优势:在每穗粒数增加、库容扩大的基础上,剑叶长度增加、叶角较... 对7个冠层形态性状具有一定差异但又具有较高产量水平的杂交稻组合与对照组合汕优63的光合形态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比对照显著增产的4个组合具有以下光合作用优势:在每穗粒数增加、库容扩大的基础上,剑叶长度增加、叶角较小,冠层各部光的分布比较均匀(消光系数小);在孕穗末期、抽穗后10d和抽穗后30d的光饱和光合速率及抽穗后10d的群体光合速率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抽穗前茎鞘中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并能有效运转至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杂交稻 抽穗 冠层 光合特性 茎鞘 每穗粒数 群体光合速率 对照组 增加 比对
下载PDF
术中保温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101
9
作者 许力 赵晶 +1 位作者 黄宇光 罗爱伦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术中保温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加温组 ,各 2 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不采用任何升温装置 ,加温组患者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及充气升温毯加温。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 目的 探讨术中保温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加温组 ,各 2 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不采用任何升温装置 ,加温组患者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及充气升温毯加温。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失血量和输血量、拔管时间及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 术毕核心温度 ,加温组为 ( 36 4± 0 4 )℃ ,对照组为 ( 35 3± 0 5 )℃ (t =7 5 4 7,P <0 0 1)。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加温组拔管时间为 ( 18± 6 )min ,短于对照组的 ( 2 6± 10 )min(t=- 3 36 4 ,P =0 0 0 2 )。对照组有 6例患者发生术后寒战 ( 30 % ) ,加温组无术后寒战发生 ( 0 % ,χ2 =7 0 5 9,P =0 0 0 8)。结论 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和温毯 ,可有效地维持患者正常体温 ( 36 0℃~ 37 0℃ ) ,从而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寒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术中 对照组 寒战 体温 加温 术后 维持 显著性
原文传递
密闭式吸痰器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00
10
作者 杨霞 范学朋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器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气管内出血发生率、吸痰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吸痰耗材费用的影响,以及护理人员使用密闭式吸痰器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 183 例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7d的病人...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器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气管内出血发生率、吸痰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吸痰耗材费用的影响,以及护理人员使用密闭式吸痰器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 183 例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7d的病人,按照疾病危重度评分(APACHEⅡ),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2组。第1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器,其中实际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7d的病人58例组成试验组;第2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实际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 7d的病人 58 例组成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呼吸机治疗开始即刻、治疗后1d、3d、7d痰培养结果、气管内出血发生率、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吸痰耗材费用。结果 试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SpO2 下降及吸痰耗材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密闭式吸痰器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减少吸痰过程中 SpO2 下降、降低治疗费用,但会增加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治疗 吸痰器 密闭式 气管内出血 SPO2下降 感染发生率 经皮血氧饱和度 APACHEⅡ 耗材费用 治疗时间 一次性吸痰管 危重度评分 呼吸道 对照组 护理人员 培养结果 治疗费用 病人 意事项 治疗后 试验
原文传递
血液灌流对有机磷农药清除的作用 被引量:98
11
作者 于笑霞 王立新 +2 位作者 田俊阁 马金荣 胡春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动物模型有机磷农药(OP)的清除作用及血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模型,应用炭肾对该模型进行HP2h,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色谱分析HP前、HP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有机磷浓度及血胆碱酯酶...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动物模型有机磷农药(OP)的清除作用及血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模型,应用炭肾对该模型进行HP2h,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色谱分析HP前、HP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有机磷浓度及血胆碱酯酶活性动态变化。结果①HP2h时血浆有机磷浓度从(1.62±0.61)μg/ml降至(0.12±0.07)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于HP后36h再次升高达(0.28±0.18)μg/ml,高于HP结束时(P<0.05)。②HP后血胆碱酯酶活性逐渐上升,20h时达到(16.00±4.18)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于HP后36h胆碱酯酶活性再度下降至(11.6±2.7)U。结论HP可显著降低血中有机磷浓度,并使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胆碱酯酶活性 急性有机磷农药 固相萃取技术 清除作用 动物模型 中毒模型 方法建立 色谱分析 动态变化 不同时间 对照组 HP 浓度 ML 血浆 上升
原文传递
易化技术治疗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0
12
作者 周惠嫦 张盘德 张薇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易化技术对延髓性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延髓梗死和放射性脑病所致的延髓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1)接受吞咽训练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n=22)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以饮水试验和临床评定来评价疗效。结... 目的:探讨易化技术对延髓性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延髓梗死和放射性脑病所致的延髓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1)接受吞咽训练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n=22)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以饮水试验和临床评定来评价疗效。结果:吞咽训练前治疗组饮水试验评分5分12例、4分9例,即无正常及可疑,100%异常,治疗后4分1例、3分4例、2分10例、1分6例,即正常6例(28.6%),可疑10例(48.6%),异常5例(23.8%),吞咽功能好转非常显著(P<0.001)。对照组初次评分为5分12例、4分10例,即无正常及可疑,100%异常,常规治疗后5分7例,4分9例、3分5例、2分1例,即异常21例(95.5%),可疑1例,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比较P<0.001。临床评定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0.5%和40.9%(P<0.01),治疗组的吞咽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吞咽训练能显著提高延髓性麻痹患者的吞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性麻痹 易化技术 临床观察 吞咽障碍 常规药物治疗 吞咽训练 临床评定 饮水试验 吞咽能力 对照组 治疗 治疗效果 延髓梗死 吞咽功能 差异显著 治疗后 异常 放射性 有效率 患者 接受 评分
下载PDF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91
13
作者 李英 刘爱书 张守臣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降低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学生92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人,分成4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48人接受心理卫生知识讲座,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降低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学生92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人,分成4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48人接受心理卫生知识讲座,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ShynessScale)、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4个量表进行前后测,运用协方差分析对比实验效果。结果27.2%的大学生被试处于高交往焦虑,18.5%的被试非常羞怯,14.1%存在高度交流恐惧,最困扰大学生的主要是小组讨论、会议交流和2人交谈。接受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实验组被试IAS分、ShyS、PRCA总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其中小组讨论恐惧、会议交流恐惧也显著下降,另女生EPQ-E分数较实验前明显上升。但本实验中,2人交谈恐惧和公开演讲恐惧方面没有显著改善。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比心理卫生讲座更能有效地降低大学生交往焦虑和羞怯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大学生 艾森克人格问卷 交往焦虑量表 交流恐惧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卫生 讨论 协方差分析 对照组 实验 影响效果 焦虑程度 人际交往 知识讲座 羞怯量表 自陈量表 对比实验 PRCA IAS 实验前 接受 交谈
下载PDF
复方聚乙二醇用于内镜检查前结肠准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96
14
作者 周丽雅 杨云生 +3 位作者 袁耀宗 李兆申 胡品津 林三仁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 验证评价复方聚乙二醇进行结肠准备的清肠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06例服用聚乙二醇4000口服溶液用粉(研究组)及105例甘露醇(对照组)作为结肠镜前准备的患者进行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整体结肠准备质量为主要疗效评... 目的 验证评价复方聚乙二醇进行结肠准备的清肠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06例服用聚乙二醇4000口服溶液用粉(研究组)及105例甘露醇(对照组)作为结肠镜前准备的患者进行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整体结肠准备质量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研究组结肠整体准备的总有效率为92.4%(98/106),对照组为80.0%(84/1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6)。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5%(9/106),6例为恶心呕吐,3例为用药后实验室检查异常,均在短时间内自然缓解,对肠镜检查无影响,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15/105),4例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例为胸闷,10例为用药后实验室检查异常,并出现1例严重不良事件。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4000口服溶液用粉是用于各种临床检查肠道准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事件 结肠 对照组 准备 复方 发生率 多中心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95
15
作者 吴超英 任利容 王泽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行0.1%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硬膜外阻滞的190例健康、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为镇痛组。另选择同期222例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自然...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行0.1%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硬膜外阻滞的190例健康、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为镇痛组。另选择同期222例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自然临产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结果(1)产程时间比较:镇痛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分别为(426±161)min、(54±27)min、(489±166)min;对照组分别为(364±167)min、(37±22)min、(409±170)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分娩方式比较:镇痛组阴道器械助产率为20.0%(38/1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4/2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组剖宫产率及阴道顺产率分别为20.0%(38/190)、60.5%(115/190),对照组分别为28.4%(63/222)、65.8%(146/22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pgar评分比较:镇痛组新生儿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7分者分别为7.9%(15/190)、2.6%(5/190),对照组分别为4.5%(10/222)、0.5%(1/22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有延长作用及增加阴道器械助产率,但对新生儿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分娩镇痛 Apgar评分 器械助产率 产妇产程 1%罗哌卡因 回顾性分析 硬膜外阻滞 总产程时间 阴道顺产率 统计学 新生儿 足月临产 临产产妇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方式比较 剖宫产率 评分比较 出生结局 对照组 芬太尼
原文传递
黔岭藿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6
16
作者 陈坤 于世风 +1 位作者 史凤芹 庞淑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59-61,T002,共4页
从新生兔四肢长骨中分离的破骨细胞与牛骨片在体外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黔岭霍注射液再培养,并设立对照,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黔岭霍对破骨细胞形成骨吸收陷窝的影响。结果显示黔岭著3个浓度组(0.15mg/ml、1.5mg/m... 从新生兔四肢长骨中分离的破骨细胞与牛骨片在体外培养后,加入不同浓度黔岭霍注射液再培养,并设立对照,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黔岭霍对破骨细胞形成骨吸收陷窝的影响。结果显示黔岭著3个浓度组(0.15mg/ml、1.5mg/ml、15mg/ml)与对照组比较均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的数量,增加药物浓度抑制作用亦趋增强(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体外培养 成骨 长骨 对照组 新生兔 骨吸收 四肢 注射液 药物浓度
下载PDF
双重差分模型介绍及其应用 被引量:94
17
作者 叶芳 王燕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近年来多用于计量经济学中对于公共政策或项目实施效果的定量评估。通常大范围的公共政策有别于普通科研性研究,难以保证对于政策实施组和对照组在样本分配上的完全随机。非随机分配政... 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近年来多用于计量经济学中对于公共政策或项目实施效果的定量评估。通常大范围的公共政策有别于普通科研性研究,难以保证对于政策实施组和对照组在样本分配上的完全随机。非随机分配政策实施组和对照组的试验称为自然试验(natural t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差分 应用 公共政策 分配政策 计量经济学 定量评估 对照组
下载PDF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91
18
作者 上海市泌特临床协作组 《胃肠病学》 2005年第2期83-87,共5页
背景: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商品名:泌特)含阿嗪米特和多种消化酶,国外用于治疗慢性消化不良已有多年,但迄今为止在国内尚无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目的:评价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依... 背景: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商品名:泌特)含阿嗪米特和多种消化酶,国外用于治疗慢性消化不良已有多年,但迄今为止在国内尚无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目的:评价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上海市11个临床中心共纳入消化不良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两组,资料完整并纳入统计分析者191例,治疗组86例,对照组105例。餐后分别立即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或安慰剂2片,每日3次,疗程2周。治疗前后和治疗期间每天分别评估各消化不良症状的积分、药物副作用和患者的依从情况。结果:两组消化不良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和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均有较好的匹配性,且均完成了研究规定的疗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1周后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均小于对照组,腹胀、嘈杂和总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2周后,除便秘症状(P=0.214)外,治疗组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嗳气、恶心、嘈杂、腹泻症状和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周和2周后,治疗组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各种病因相关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依从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临床研究 平行对照 肠溶片 安慰剂 多中心 复方 随机 双盲 症状积分 严重不良反应 对照组 药物副作用 治疗 临床疗效 对照研究 统计分析 不良症状 治疗期间 治疗前后 疾病类别 便秘症状 食欲不振 腹泻症状 依从性
下载PDF
自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87
19
作者 曹碧兰 郭瑞珍 +2 位作者 肖庆邦 陈晓红 晏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5-527,共3页
目的应用自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研究患者T细胞亚群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以及疣体脱落的病理和免疫学特征。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对反应期疣体组织... 目的应用自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研究患者T细胞亚群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以及疣体脱落的病理和免疫学特征。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对反应期疣体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外周血CD4+细胞数、CD4+/CD8+比值及IL-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反应期疣体组织中见淋巴细胞浸润,伴棘细胞水肿、溶解。免疫组化显示,反应区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呈CD45RO+、CD6+、CD4+、CD8+、CD20-和Mac387-;在表皮基底层及反应区可见S-100蛋白阳性的朗格汉斯细胞。结论自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通过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使CD8+亚群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导致疣体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治疗 自体 扁平疣 IL-2 相关机制 对照组 疣体
原文传递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双盲随机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86
20
作者 胡大伟 鲍春德 +5 位作者 陈顺乐 古洁若 栗占国 孙凌云 韩星海 倪立青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64-668,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周1次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MTX),同时接受rhTNF...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周1次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MTX),同时接受rhTNFR:Fc皮下注射治疗,每周2次,每次25mg;对照组每周1次口服定量MTX(每周7.5mg起,8周内增至15mg),同时每周2次皮下注射空白模拟rhTNFR:Fc。疗程24周。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2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35.59%,MTX组为2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rhTNFR:Fc组和MTX组的ACR20、ACR50和ACR7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66.10%,MTX组是51.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rhTNFR:Fc组ACR20有效率为75.42%,且ACR70有效率优于MTX组(P<0.05),显示rhTNFR:Fc疗效强于MTX。两组药物之间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hTNFR:Fc用于治疗中、重度R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在前12周治疗期间,rhTNFR:Fc较MTX起效快、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类 融合蛋白质类 甲氨蝶呤 关节炎 类风湿 临床试验 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皮下注射治疗 抗体融合蛋白 双盲随机 对照组 人Ⅱ型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