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文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8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氨基酚混悬剂治疗。于首次用药后定时记录患儿体温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 目的观察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氨基酚混悬剂治疗。于首次用药后定时记录患儿体温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退热评分为(28.5±0.12)分低于对照组的(2.63±0.38)分,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温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布洛芬混悬液具有退热作用强、持续时间长、退热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和口服方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高热 婴幼儿 儿科
下载PDF
用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对高热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雪琼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2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对高热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2例患儿分为布洛芬组(n=31)和对乙酰氨基酚组(n=31... 目的:探讨用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对高热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2例患儿分为布洛芬组(n=31)和对乙酰氨基酚组(n=31)。为布洛芬组患儿使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为对乙酰氨基酚组患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在治疗前、治疗1 h时、治疗2 h时、治疗3 h时其体温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乙酰氨基酚组患儿相比,布洛芬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0794)。与对乙酰氨基酚组患儿相比,布洛芬组患儿在治疗1 h时、治疗后2 h时及治疗3 h时其体温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相比,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高热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高热
下载PDF
自拟桂枝葛根方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风寒束表型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信洪利 张艳芝 《四川中医》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研究自拟桂枝葛根方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风寒束表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风寒束表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组(拟桂枝葛根方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和对照组(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目的:研究自拟桂枝葛根方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风寒束表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风寒束表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组(拟桂枝葛根方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和对照组(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d后中医症候积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比较两组患者退热效果,统计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d后,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两组患者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咳痰症候积分,TNF-α,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退热起效时间、退热完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桂枝葛根方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治疗风寒束表型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桂枝葛根方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 风寒束表型 外感发热
下载PDF
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中有关物质 被引量:5
4
作者 余俊玲 钟瑜 徐伟斌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0期5-7,共3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梯度洗脱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中有关物质含量。方法:用Inertsustain 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0.05mol·L-1醋酸铵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5nm,流速为...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梯度洗脱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中有关物质含量。方法:用Inertsustain C18(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0.05mol·L-1醋酸铵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5nm,流速为1.0m L·min-1,柱温为25℃。结果:各峰间能完全分离;对乙酰氨基酚和对氨基酚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7μg·m L-1和0.093μg·m L-1;对乙酰氨基酚在0.037~0.33μg·m 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氨基酚在0.26~3.09μg·m 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中间精密度试验对氨基酚RSD为13.7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结果准确,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的有关物质含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相色谱法 梯度洗脱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 氨基酚 有关物质
下载PDF
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儿童发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寒梅 陈凤干 +1 位作者 王艳玲 赵路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2775-2781,共7页
目的分析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儿童发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对比试验方法,病例来源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滕州市妇幼保健院、牡丹江妇幼保健院门... 目的分析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儿童发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对比试验方法,病例来源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滕州市妇幼保健院、牡丹江妇幼保健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及招募的外感发热患儿240例,利用SAS统计软件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1组(80例)、对照2组(80例)、治疗组(80例)。对照1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1~3岁,体质量12~15 kg,3 mL/次;4~6岁,体质量16~21 kg,5 mL/次;7~9岁,体质量22~27 kg,8 mL/次;10~12岁,体质量28~32 kg,10 mL/次。若持续发热或疼痛,每隔4~6 h重复用药1次,24 h不可超过4次。同时服用小儿热速清糖浆模拟剂,服用方法同对照2组。对照2组口服小儿热速清糖浆,1~3岁,5~10 mL/次;4~6岁:10~15 mL/次;7~12岁,15~20 mL/次;3~4次/d。同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模拟剂,其方法同对照1组。治疗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联合小儿热速清糖浆,服用方法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同。1个疗程72 h,3组均连续用药1个疗程。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体温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3组患儿退热反复、高热惊厥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75%,显著高于对照1组88.75%、对照2组9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30 min、6 h、24 h、48 h、72 h患儿体温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30 min、6 h、24 h时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2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RP、IL-6、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患儿C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热速清糖浆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 儿童发热 退热起效时间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布洛芬口服混悬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永志 《海峡药学》 2012年第6期154-155,共2页
目的观察布洛芬口服混悬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有高热症状的患儿128例,随机分成布洛芬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其中布洛芬组有患儿64例,给予布洛芬口服混悬液治疗;对乙酰氨基酚组有患儿64例,给予... 目的观察布洛芬口服混悬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有高热症状的患儿128例,随机分成布洛芬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其中布洛芬组有患儿64例,给予布洛芬口服混悬液治疗;对乙酰氨基酚组有患儿64例,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治疗。记录患儿接受治疗后的体温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并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洛芬组(A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B组)均有效降低患儿的体温,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布洛芬组能迅速降低患儿的体温,并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内;相对于布洛芬组,对乙酰氨基酚组降低患儿体温缓慢;两组间比较,布洛芬组的降温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组降温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口服混悬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高热患儿退热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口服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中有关物质及防腐剂 被引量:1
7
作者 范保瑞 张悦 +1 位作者 张成志 王正中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8期176-180,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中有关物质及防腐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0.1%三氟乙酸溶液,流动相B为0.1%三氟乙酸的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每分钟1.0ml,柱温3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中有关物质及防腐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0.1%三氟乙酸溶液,流动相B为0.1%三氟乙酸的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每分钟1.0ml,柱温35℃,检测波长为245nm,进样量20μl.结果有关物质杂质A(对乙酰氨基酚二聚体)、杂质B(对氯乙酰苯胺)以及7个未知杂质,防腐剂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均能与主成分及各种辅料完全分离;杂质A、杂质B以及防腐剂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检测质量浓度分别在0.016μg/ml~6.4μg/ml、0.032μg/ml~0.384μg/ml、0.85μg/ml~16.95μg/ml、0.125μg/ml~2.4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1、0.9999、1),检测限分别为0.065ng、0.14ng、0.34ng、0.10ng,定量限分别为0.32ng、0.67ng、1.71ng、0.26n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5.4%、99.8%、100.0%.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对乙酰胺基酚口服混悬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 高效相色谱法 有关物质 基因毒性 防腐剂
原文传递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致血尿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谭祥权 于发敏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口服 对乙酰氨基酚滴剂 血尿 药物副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