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枕融合与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发生机制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段光明 李重先 +1 位作者 李庆林 迭风云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利用寰-枕融合有限元模型,探讨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的发生机制。方法在枕-寰-枢复合体有限元模型的寰椎和枕骨之间添加单元模拟先天性寰-枕融合的力学状态,计算生理载荷、过度载荷和韧带损伤情况下生物力学的改变。结果寰-枕融合在生... 目的利用寰-枕融合有限元模型,探讨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的发生机制。方法在枕-寰-枢复合体有限元模型的寰椎和枕骨之间添加单元模拟先天性寰-枕融合的力学状态,计算生理载荷、过度载荷和韧带损伤情况下生物力学的改变。结果寰-枕融合在生理载荷下并不直接导致寰-枢椎脱位,但是却可以造成寰-枢复合关节的应力发生复杂的改变,同时韧带受力增大。随载荷的增大,这些改变更为明显。单纯韧带损伤虽不足以导致寰-枢椎脱位的发生,但也会改变寰-枢关节的应力环境。结论寰-枕融合后寰-枢关节的应力环境改变和韧带受力增大是两个重要的生物力学特征,二者在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的发生中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枢椎脱位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寰椎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诚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8,共4页
寰椎位于人类脊柱的最上段,因其结构特点而具有特殊的功能。寰椎骨折最早由Cooper报道于1822年,在其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虽然寰椎骨折发现较早,但对其较深入的研究只有100年左右的时间。长期以来,对于寰椎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一... 寰椎位于人类脊柱的最上段,因其结构特点而具有特殊的功能。寰椎骨折最早由Cooper报道于1822年,在其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虽然寰椎骨折发现较早,但对其较深入的研究只有100年左右的时间。长期以来,对于寰椎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一直存在争议。准确的分型与对骨折机制的把握有助于寰椎骨折的诊断,故笔者首先对寰椎骨折的分型以及致伤机制进行了复习归纳,着重对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折 横韧带断裂 致伤机制 后弓 融合 枢椎 枢关节 上颈椎 内固定系统 不稳定性
下载PDF
Goel技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12
3
作者 乔广宇 张远征 +3 位作者 余新光 佟怀宇 周定标 许百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4-88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Goel技术(即应用C1侧块-C2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器械行C1-2侧块关节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 目的探讨应用Goel技术(即应用C1侧块-C2椎弓峡部螺钉~棒内固定器械行C1-2侧块关节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手术的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1例,女77例;年龄7~65岁,平均37.3岁。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峡部螺钉或下关节突螺钉棒内固定系统行C。侧块关节复位固定,于髂后上嵴取松质骨颗粒植骨融合。结果138例中136例获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根据出院前颈椎3D—CT结果评判,54例完全复位,83例部分复位。87例得到3个月以上时间随访,未出现断钉、断棒现象,其中85例内固定稳固,植骨愈合,2例随访时发现内固定松动做了翻修手术,重新植骨融合。87例随访患者功能评价(Odom评级):优35例,良50例,可2例,差0例。结论应用Goel内固定技术对寰枢椎侧块关节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畸形寰枢椎脱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融合 枢椎脱位 Goel技术
原文传递
经口咽前路寰椎侧块置钉固定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畸形颅底凹陷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4 位作者 尹庆水 艾福志 吴增晖 马向阳 章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椎侧块置钉固定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畸形颅底凹陷症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5例合并寰枕融合畸形的颅底凹陷症患者,行颅底和颈椎薄层CT扫描,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椎侧块置钉固定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畸形颅底凹陷症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55例合并寰枕融合畸形的颅底凹陷症患者,行颅底和颈椎薄层CT扫描,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重建,同期我院影像数据库中55例无枕颈畸形患者上颈椎CT资料作为对照。在PACS图像系统上测量寰椎侧块的前高Ha、后高Hp、外侧高度Ho、内侧高度Hi、侧块的矢径A和横径B,观察并测量硬腭后缘投影点到寰椎侧块下缘的高度d等参数。并以寰椎侧块中下1/3的水平线与内中1/3垂线的交点作为侧块螺钉的模拟进钉点,在PACS图像工作站上寻找最合适的钉道方向,测量钉道的外倾角α和上倾角β,螺钉理论钉道长度L等。按照上述设计方案,所有患者接受了经口咽前路寰枢椎脱位松解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TARP)。术后CT扫描观察钉道情况,测量螺钉的实际外倾角α2和上倾角β2,螺钉长度L2等,并与影像学测量数据对比。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脊髓功能进行评分,测量术前、术后脑干脊髓角评价脊髓压迫改善情况。结果:寰枕融合组寰椎切面的形态与对照组形状相似,测量寰椎侧块的横径为14.5±3.4mm,纵径为19.3±2.6mm,均小于对照组(P〈0.05)。侧块前、后、外、内高度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后高差别尤为明显(P〈0.05)。寰枕融合组的硬腭投影点明显偏下,投影点与侧块下缘的距离均值为4.7±1.7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7.6±2.4mm(P〈0.05)。该组病例手术顺利,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110枚,其中2枚螺钉偏外指向椎动脉孔,3枚螺钉偏内部分穿破侧块内侧缘,并呈切线进入椎管内,但未引起神经症状,其余均位于侧块内。术后患者肢体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颅底凹陷症 椎侧块螺钉 经口咽入路
下载PDF
寰枕融合畸形患者寰枢侧块关节形态变化与寰枢椎脱位的三维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策 周定标 余新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时侧块关节的形态学变化与脱位的三维特征。方法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患者36例行螺旋CT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传送至三维可视化工作站,重建颅颈交界区三维模型,按照骨性畸形、寰齿关节、侧块... 目的分析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时侧块关节的形态学变化与脱位的三维特征。方法寰枕融合畸形伴寰枢椎脱位患者36例行螺旋CT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传送至三维可视化工作站,重建颅颈交界区三维模型,按照骨性畸形、寰齿关节、侧块关节的次序观察骨性畸形及寰枢椎脱位的三维特征。结果寰枢侧块关节呈关节滑脱者57侧(79%)、关节整体变形前倾者61侧(85%)和关节面分离者11侧(15%)。对照两侧对称或不对称侧块关节的形态变化与脱位时寰椎与枢椎的三维位置关系,本组寰枢椎脱位的三维分型可归纳为三种:对称型(14/36例,39%),为两侧寰枢椎侧块关节呈大致对称的关节滑脱和关节整体变形前倾;旋转型(13/36例,36%),为两侧寰枢侧块关节呈显著不对称的关节滑脱和关节整体变形前倾;分离型(9/36例,25%),为至少一侧侧块关节出现关节面的完全分离。结论寰枕融合畸形时先天性的关节发育异常、继发的关节变形以及韧带的疲劳拉伸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是寰枢椎脱位发生的根本原因。采用三维可视化方法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寰枢椎脱位及寰枢侧块关节形态.对于手术决策和内固定方案选择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畸形 脱位 三维可视化
原文传递
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固定融合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廖文胜 刘玉峰 +1 位作者 鲍恒 王利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8-661,共4页
目的:研制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固定融合器,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基于解剖学观察,设计和制作该融合器。取7例成年颈椎标本,先采用固定融合器固定,然后用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记录30、50和70 N载荷下的轴向位移... 目的:研制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固定融合器,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基于解剖学观察,设计和制作该融合器。取7例成年颈椎标本,先采用固定融合器固定,然后用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记录30、50和70 N载荷下的轴向位移。拆卸器械,用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后,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30、50和70 N载荷下,前路固定融合器固定后标本轴向位移分别为(0.39±0.07)、(0.76±0.05)、(1.15±0.09)mm,后路钉棒固定后的轴向位移分别为(1.06±0.09)、(1.53±0.11)和(1.99±0.10)mm。相同载荷下,前路固定融合器固定的轴向位移均小于后路钉棒固定方式(t=11.130,17.120和16.150,P<0.001)。结论:设计的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固定融合器具有更好的轴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融合 经口咽入路 关节融合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寰枕融合的形态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策 周定标 +2 位作者 余新光 乔广宇 孟祥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寰枕融合患者寰椎下关节面几何形态学特征。方法35例寰枕融合患者CT扫描后,CT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软件(Amira4.0)重建寰椎下关节面和相关颅颈交界结构的几何形态。基于由Frankfort水平平面(FHP)、垂直于FHP的矢状平面和冠状平面... 目的研究寰枕融合患者寰椎下关节面几何形态学特征。方法35例寰枕融合患者CT扫描后,CT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软件(Amira4.0)重建寰椎下关节面和相关颅颈交界结构的几何形态。基于由Frankfort水平平面(FHP)、垂直于FHP的矢状平面和冠状平面构成的三维参考平面,测量关节面前后方向和侧方向空间成角。结果35例中28例双侧、3例单侧寰椎下关节面前倾角大于10°,均表现为前后脱位、旋转脱位和颅骨下沉等不同类型的脱位。4例双侧关节面前倾角小于10°,除1例外均无明显寰枢关节无脱位。两侧关节面的空间成角呈现不对称者常见。结论寰枕融合时寰枢椎之间承重关节常呈现不同程度的前倾和不对称,这种几何形态变化导致的关节生物力学变化有可能是寰枢椎脱位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畸形 融合 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寰枕融合对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苏春海 菅凤增 +2 位作者 陈赞 吴浩 凌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8-910,共3页
目的 研究寰枕融合(C1A)对枢椎(C2)椎弓根大小的影响及不同C2螺钉植入技术.方法 C1A患者17例,其中合并寰枢椎脱位14例,合并颅底凹陷、Chiari畸形3例 非寰枕融合(non-C1A)患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薄层扫描,导航... 目的 研究寰枕融合(C1A)对枢椎(C2)椎弓根大小的影响及不同C2螺钉植入技术.方法 C1A患者17例,其中合并寰枢椎脱位14例,合并颅底凹陷、Chiari畸形3例 非寰枕融合(non-C1A)患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薄层扫描,导航系统中模拟植入C2椎弓根螺钉,以不破坏椎弓根骨皮质为准,分别测量两组患者C2椎弓根所能容纳的最大椎弓根螺钉直径(MPSD).结果 C1A组17例,34侧C2椎弓根平均MPSD为(5.8±1.4)mm,其中5侧小于4 mm(15%) non-C1A组25例,50侧C2椎弓根平均MPSD为(6.5±1.4)mm,4侧小于4 mm(8%).二组平均MP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适合C2椎弓根螺钉植入的患者,延长固定节段至C3侧块2例,C2椎弓根峡部螺钉2例,椎板间螺钉1例.结论 C1A患者C2椎弓根较正常相对狭小,螺钉植入时应更加小心或选用其他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枢椎椎弓根 螺钉植入
原文传递
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5
9
作者 周英杰 柴旭斌 +4 位作者 刘玉峰 赵蕾 郑怀亮 赵刚 李立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351-1356,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34例先天性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纯经后路枕骨螺钉和C_2椎弓...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34例先天性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纯经后路枕骨螺钉和C_2椎弓根内固定,应用提拉撑开复位技术治疗此类畸形,术前及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颈椎X线、枕颈区3D-CT、MRI检查,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价影像和临床效果。[结果]随访9~38个月,平均16.5个月。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感染、死亡病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复位满意,减压充分,且形成良好骨性融合。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和影像数据,结果示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影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枕骨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拉撑开复位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寰枕融合并寰枢椎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固定 枢椎脱位 骨钉 枢椎椎弓根螺钉 融合
原文传递
减压并内固定治疗复杂性Chiari畸形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谦生 宋来君 +2 位作者 孙红卫 郭付有 宋振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4-726,共3页
Amold—Chiari畸形(Arnold—Chiarimalformation,ACM)是以小脑扁桃体下疝入枕骨大孔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此畸形又可合并寰枕融合、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扁平颅底等复杂颅颈连接畸形。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共手术治疗Chiari... Amold—Chiari畸形(Arnold—Chiarimalformation,ACM)是以小脑扁桃体下疝入枕骨大孔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此畸形又可合并寰枕融合、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扁平颅底等复杂颅颈连接畸形。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共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不稳定性颅颈连接畸形者24例,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固定治疗 复杂性 小脑扁桃体下疝 先天性畸形 枢椎脱位 骨大孔 融合
原文传递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其林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753-754,共2页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1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8例经MRI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行后路枕下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3例经MRI与颅骨X线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患者行后路...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1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8例经MRI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行后路枕下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3例经MRI与颅骨X线证实的chiari畸形合并颅底凹陷患者行后路枕下减压及寰枕融合术并评定其疗效。结果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改善者27例,无改善但病情稳定者4例。随访26例患者,复查MRI脊髓空洞消失或基本消失20例,缩小3例,无变化3例。结论后颅凹减压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寰枕融合术及其不同组合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小脑扁桃体切除 融合
下载PDF
颅骨牵引联合短节段枕颈固定颗粒状植骨融合治疗寰枕融合畸形并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必如 严坚强 +2 位作者 孙奎 李大刚 吴俊哲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5期472-473,共2页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联合短节段枕颈固定颗粒状植骨融合治疗寰枕融合畸形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6-07—2012-03收治的13例寰枕融合畸形并寰枢椎脱位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中维持颅骨牵引,固定后行颗粒状植骨。结果...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联合短节段枕颈固定颗粒状植骨融合治疗寰枕融合畸形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6-07—2012-03收治的13例寰枕融合畸形并寰枢椎脱位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中维持颅骨牵引,固定后行颗粒状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较好复位,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影像学显示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术后神经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颅骨牵引联合短节段枕颈融合治疗寰枕融合畸形并寰枢椎脱位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颗粒状植骨可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畸形 枢椎脱位 颅骨牵引 融合 植骨
原文传递
寰枕融合伴寰枢椎脱位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崇喜 唐彬 +2 位作者 曾夕航 黄思庆 马骏鹏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使用有限元技术建立正常寰枕枢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及寰枕融合伴寰枢椎脱位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为上颈椎临床研究提供生物力学方法。方法对1例27岁男性志愿者CT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正常寰枕枢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正常... 目的使用有限元技术建立正常寰枕枢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及寰枕融合伴寰枢椎脱位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为上颈椎临床研究提供生物力学方法。方法对1例27岁男性志愿者CT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正常寰枕枢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正常模型)。对1例35岁寰枕融合伴寰枢椎脱位男性患者CT数据进行有限元分析,使用计算机模拟其在高载荷下单纯韧带断裂的理想状态,建立寰枕融合伴寰枢椎脱位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寰枕融合伴寰枢椎脱位模型)。两种模型均在枕骨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上的1.5 N·m的扭矩,通过对两种模型在应力下前屈、后伸、侧弯、旋转活动度(ROM)数据做对比分析,以及在1.5 N·m扭矩下的应力与变形分析,验证两种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研究建立的正常模型在1.5 N·m扭矩载荷下各单元前屈、后伸、旋转运动的最大运动范围与人体力学实验测量结果接近,显示出良好的仿真性,模型应力与变形结果符合力学基本原理,模型的扭矩-角位移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寰枕融合伴寰枢椎脱位脱位模型在1.5 N·m扭矩下其寰枕关节活动度与本次正常模型相比,寰枕关节活动度降低,而C1~C2关节活动度在4种情况(屈曲、后伸、侧弯、旋转)加载载荷后,除了旋转运动外,其余活动度均较正常模型有大幅度增加,符合患者临床实际表现。结论通过有限元技术成功建立了寰枕融合伴寰枢椎脱位模型及正常寰枕枢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型仿真性良好,运动学特征可靠,可以作为一种可靠工具模拟临床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枢椎脱位 畸形 有限元模型
原文传递
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报道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惠 贾程森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974-977,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生长发育不良15年,伴四肢无力、麻木2年'于2017年9月5日入我院神经外科。患者诉15年前开始出现消瘦、生长发育较同龄孩子迟滞的表现,不能剧烈运动,但能维持一般的日常活动,患者及家属一直未予以重视... 1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生长发育不良15年,伴四肢无力、麻木2年'于2017年9月5日入我院神经外科。患者诉15年前开始出现消瘦、生长发育较同龄孩子迟滞的表现,不能剧烈运动,但能维持一般的日常活动,患者及家属一直未予以重视。2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走路左侧肢体拖曳症状,伴有右侧足背的麻木。辅助检查:住院检查:头颈胸段磁共振平扫阅片示:寰枕融合,颅底凹陷,寰枢关节脱位,枕骨大孔平面延髓明显受压狭窄,内见斑片影,水肿或软化灶?请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枢椎与颈3椎部分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枢关节脱位 早期康复治疗 融合
下载PDF
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在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挺 王飞 +4 位作者 廖毓芝 袁磊 王兆伟 潘虹 张保中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23例2012年1月—2016年8月间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1~62岁。其中4例...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23例2012年1月—2016年8月间火箭军总医院收治的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1~62岁。其中4例采用寰枢侧块螺钉棒系统行寰枢复位内固定,19例采用枕颈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取髂后上棘自体骨植骨融合。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及神经功能损伤,术后CT示19/23例达到了水平方向的完全复位,18/23例获得了垂直方向的完全复位。21例完成了5~16个月的随访,随访CT示所有患者均达到了骨性愈合,MR示脑干所受的压迫均得到了解除。术后JOA评分提高至了15.3,与术前的11.9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枕颈复位内固定技术及寰枢侧块复位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合并寰枕融合的寰枢椎脱位的有效且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脱位 融合 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寰枕融合伴寰枢关节脱位椎动脉V3段走行48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天金 陈艳琼 +4 位作者 刘烨 温友信 韩向东 李秀全 王耀彬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150-1151,共2页
寰枕融合,又称寰椎枕化,是寰椎的某一部分或整体与枕骨大孔底部存在先天性骨性连接,并使寰枕关节活动完全丧失[1]。寰椎侧块固定是治疗该病常用的手术方法,但寰枕融合伴寰枢关节脱位常伴有椎动脉走行异常,同时颅颈交界位置深、解剖复杂... 寰枕融合,又称寰椎枕化,是寰椎的某一部分或整体与枕骨大孔底部存在先天性骨性连接,并使寰枕关节活动完全丧失[1]。寰椎侧块固定是治疗该病常用的手术方法,但寰枕融合伴寰枢关节脱位常伴有椎动脉走行异常,同时颅颈交界位置深、解剖复杂,普通X线片和常规CT、MRI常常不能很好地观察病变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笔者收集2009-03至2012-12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治疗寰枕融合伴寰枢关节脱位48例,重点探讨椎动脉V3段的走行、与变异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手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枢关节脱位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椎动脉
下载PDF
寰枕融合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忠培 王利民 +2 位作者 刘屹林 王卫东 孙文星 《医药论坛杂志》 2012年第2期F0003-F0004,共2页
寰枕融合即寰椎枕骨化,指寰椎和枕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如期分离形成的解剖形态,包括寰椎前弓、后弓、侧块部分或全部与枕骨骨性或纤维性融合,常合并颅底凹陷、寰枢关节脱位、枕骨发育不良、Kleipper-Feil综合症等畸形,为临床上... 寰枕融合即寰椎枕骨化,指寰椎和枕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如期分离形成的解剖形态,包括寰椎前弓、后弓、侧块部分或全部与枕骨骨性或纤维性融合,常合并颅底凹陷、寰枢关节脱位、枕骨发育不良、Kleipper-Feil综合症等畸形,为临床上常见的颅颈交界区畸形之一,发生率0.08%~2.79%。大家对此病的认识逐渐加深,但此病具有手术危险性大、治疗效果欠佳等特点,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颅颈交界区畸形 骨化 胚胎发育过程 枢关节脱位 骨发育不良 手术危险性 解剖形态
原文传递
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前路寰枕复合体螺钉固定的影像学评估
18
作者 鲍铭贵 杨进城 +6 位作者 季伟 林少毅 邹小宝 葛苏 朱思远 马向阳 陈建庭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1年第1期5-13,共9页
目的对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寰枕复合体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影像学评估,明确前路寰枕复合体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钉角度和长度。方法纳入7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的颈椎CT数据,测量舌下神经管高度、所处象限以及寰枕复合体矢状面... 目的对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寰枕复合体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影像学评估,明确前路寰枕复合体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钉角度和长度。方法纳入7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的颈椎CT数据,测量舌下神经管高度、所处象限以及寰枕复合体矢状面侧块上底、下底、高度和冠状面上底、下底。以舌下神经管及椎动脉切迹为标识,将寰枕复合体划分为6部分,测量各部分进钉角度及所对应的进钉长度。比较上述参数的性别及侧别差异,分析前路寰枕复合体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钉范围。结果71例患者共获取112侧寰枕复合体数据(双侧41例,单侧30例)。患者左右两侧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矢状面侧块上底及下底较女性大(P<0.05),其余参数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舌下神经管主要位于第二象限(101/112)。男女患者进钉角度差异不大(P>0.05),但男性患者进钉长度较女性长约2 mm(P<0.05)。结论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融合患者前路寰枕复合体螺钉固定的安全进钉角度为41.93°~66.74°,进钉长度为20.96~22.3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大孔 颅底凹陷 融合 复合体 前路螺钉固定
下载PDF
Klippel–Feil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丽娜 陈泽峰 王洪新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 syndrme,KFS)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KF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因渐进性双上肢麻木半年入院,经颈椎MRI检查诊断为KFS,嘱其减少颈部活动,给予... 目的探讨Klippel–Feil综合征(Klippel—Feil syndrme,KFS)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KF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因渐进性双上肢麻木半年入院,经颈椎MRI检查诊断为KFS,嘱其减少颈部活动,给予局部颈托固定及牵引治疗,以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者双上肢麻木较前有所减轻,好转出院。结论 KF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容易误诊为颈椎病,确诊依赖于颈部X光、CT或MRI检查,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ippel–Feil综合征 融合 先天性畸形
下载PDF
寰枕融合患者枢椎椎弓根形态及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胜利 程岗 +1 位作者 张剑宁 乔广宇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89-191,196,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枕融合患者枢椎椎弓根形态及其对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寰枕融合患者49例作为病例组,无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颅颈交界区薄层CT扫描三维重建,采用Mimics软件测量... 目的探讨寰枕融合患者枢椎椎弓根形态及其对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寰枕融合患者49例作为病例组,无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颅颈交界区薄层CT扫描三维重建,采用Mimics软件测量患者枢椎椎弓根宽度、高度及内倾角和上倾角。病例组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钉棒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结果病例组枢椎椎弓根高度为(4.62±1.39)mm,宽度为(4.13±1.45)mm,对照组枢椎椎弓根高度为(5.54±1.83)mm,宽度为(4.88±1.22)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33、3.59,P<0.05)。对于枢椎椎弓根发育狭小,无法植入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患者,11例植入颈2下关节突螺钉治疗,3例植入颈3下关节突治疗,6例植入颈3椎弓根螺钉治疗。结论寰枕融合患者枢椎椎弓根较正常狭小,植入螺钉难度更大,无法安全植钉时应采用备选方案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枢椎椎弓根 解剖学 局部 椎弓根钉 假体植入 MIMICS软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