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祝福》:儒道释“吃人”的寓言 被引量:40
1
作者 高远东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2期18-24,共7页
要对作品进行价值评判,首先需要证明确实存在能够支持其判断的东西,这样,结论才会具有起码的可信性,即使还达不到科学性。在《祝福》的文本与这则札记的题目——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之间,一种逻辑和事实的对应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关键词 《祝福》 “吃人” 儒道释 中国传统文化 寓言 价值评判 鲁迅 札记 对应关系 祥林嫂
下载PDF
当下喜剧电影创作的类型化与寓言性 被引量:39
2
作者 陈旭光 李雨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62,共12页
中国当下颇为繁盛的喜剧电影创作与中国社会现实的关系暨喜剧电影的现实性与现实主义精神等问题无疑值得深入探析。以电影的"寓言性"为研究视角,以"现实文本化"和"主题寄寓性"这两个"寓言性"... 中国当下颇为繁盛的喜剧电影创作与中国社会现实的关系暨喜剧电影的现实性与现实主义精神等问题无疑值得深入探析。以电影的"寓言性"为研究视角,以"现实文本化"和"主题寄寓性"这两个"寓言性"特点为切入点,对当下中国喜剧电影中有代表性的三种喜剧亚类型的艺术特点、寓言性以及与现实的关系等进行分析阐释可知:喜剧是当下电影与现实发生关系,即"接地气"的重要电影类型,这也是喜剧得到受众喜爱,票房屡创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类型的喜剧对现实的折射或"寓言化"各有不同,甚至也有歪曲和扭曲,但无论是黑色喜剧的价值解构和社会缝合,还是都市爱情轻喜剧的中产阶级超现实梦幻,抑或是冯氏喜剧的世俗关怀,都是当下中国现实某一方面的影像化、寓言化呈现。通过分析喜剧电影对现实的寓言化表意以及对社会中人的造梦治愈和心灵抚慰等功能,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喜剧在精神文化层面上与我们这个"娱乐化"的"大喜剧时代"产生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电影 寓言 意识形态 寓言 类型 现实
下载PDF
悲悯与慨叹——重读《古船》与初读《九月寓言》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彬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7-62,共6页
数年前,读张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古船》,我有了一次读文学作品时并不常有的体验。这部作品给我以强烈的震撼。那时,我私下以为,《古船》不但是近数十年中国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几部之一,而且也是七十多年新文学史上的长篇佳作。昨天,我... 数年前,读张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古船》,我有了一次读文学作品时并不常有的体验。这部作品给我以强烈的震撼。那时,我私下以为,《古船》不但是近数十年中国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几部之一,而且也是七十多年新文学史上的长篇佳作。昨天,我重读完《古船》。时隔近六年之后重读,虽不再像初读时那样激动不已,但仍然对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重读之后,我觉得我当初对它的估价并不算过高。我仍然坚持我的估价。现在把它写在这里。我相信,时间将会证明我的估价出入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者 寓言 长篇小说 文学作品 内心独白 初读 生存状况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叙述对象 古船
下载PDF
《庄子》的卮言与先秦祝酒辞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炳海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1-196,共6页
《庄子》一书有两篇论文提到卮言,分别是《寓言》和《天下》.该书作者把卮言概括为《庄子》这部著作语言表述的基本特点之一,和重言、寓言相提并论.卮言是《庄子》书中首先出现的重要术语,在后代经常被袭用,成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词,如:《... 《庄子》一书有两篇论文提到卮言,分别是《寓言》和《天下》.该书作者把卮言概括为《庄子》这部著作语言表述的基本特点之一,和重言、寓言相提并论.卮言是《庄子》书中首先出现的重要术语,在后代经常被袭用,成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词,如:《艺苑卮言》、《诸子卮言》、《经学卮言》等.对于重言、寓言,《庄子》一书及古今学者都有比较明确的解释,看法趋于一致.至于卮言究竟指的是什么,学术界至今尚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没有达成共识,有必要进一步加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祝酒辞 寓言 先秦时期 寓庄于谐 卮言 战国时期 晋文公 介子推 《淮南子》
原文传递
消逝的诗学:贾樟柯的电影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旭东 王钦译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1期52-59,共8页
针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重新唤起去历史化场景和幻想式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统一,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选择将破碎而无序的现实的种种寓言搬上电影银幕。以"县城"作为电影视角的焦点,以DV技术为拍摄媒介,贾樟柯的电影刻画了中国快... 针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重新唤起去历史化场景和幻想式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统一,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选择将破碎而无序的现实的种种寓言搬上电影银幕。以"县城"作为电影视角的焦点,以DV技术为拍摄媒介,贾樟柯的电影刻画了中国快速的社会和经济转型。本文通过考察贾樟柯电影中的"消失"、"拆除"和"移动性"等母题,探讨其对于现实的记录和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第六代”导演 “县城” 寓言
下载PDF
《动物庄园》的叙事策略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倩如 《汉字文化》 2020年第3期88-89,共2页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动物庄园》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政治寓意小说,是集政治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经典之作,在政治文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小说选取了新式寓言的文学体裁,采用诙谐幽默、极具讽刺的叙述方式,塑造了典型的"领...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动物庄园》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政治寓意小说,是集政治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经典之作,在政治文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小说选取了新式寓言的文学体裁,采用诙谐幽默、极具讽刺的叙述方式,塑造了典型的"领导猪"形象,展现了极权统治下的话语生态,生动讲述了动物"乌托邦"理想幻灭的故事,引人入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庄园》 寓言 动物理想 阶级统治
原文传递
寓言和符号:莱辛对人类后现代状况的诠释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丽丽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9-145,共7页
如果说利奥塔、德里达、福柯等后现代大师们从理论上阐述了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后现代状况,那么在《第五个孩子》中,莱辛就从文本上对人类后现代状况作了寓言式的符码解读:在后现代,总体性是个不合时宜的怪胎,上帝的儿子已转化成上帝的骗... 如果说利奥塔、德里达、福柯等后现代大师们从理论上阐述了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后现代状况,那么在《第五个孩子》中,莱辛就从文本上对人类后现代状况作了寓言式的符码解读:在后现代,总体性是个不合时宜的怪胎,上帝的儿子已转化成上帝的骗子,而人物的符码化使宏大叙事在新时期的"合法"走向更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第五个孩子》 后现代 寓言 总体性 符码化 小说
原文传递
一个捏着生命痛处的寓言──解读卡夫卡 被引量:13
8
作者 曾艳兵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6,共6页
卡夫卡,这位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虽然一直都是文坛关注和评论的热点,但对于这位“怪才”如何理解、阐释和评价,却一直众说纷纭。存在主义认为,是卡夫卡首先看到了追求自由存在的痛苦和孤独;荒诞派... 卡夫卡,这位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虽然一直都是文坛关注和评论的热点,但对于这位“怪才”如何理解、阐释和评价,却一直众说纷纭。存在主义认为,是卡夫卡首先看到了追求自由存在的痛苦和孤独;荒诞派在卡夫卡那里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反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寓言 本雅明 《城堡》 《卡夫卡传》 “城堡” 波德莱尔 《变形记》 西方现代派文学 博尔赫斯
原文传递
本雅明的寓言理论 被引量:7
9
作者 曹雷雨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雅明通过对德国巴罗克悲悼剧的研究和与波德莱尔相关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揭示了寓言的两个基本美学特征 :对美的表象的破坏和对忧郁的艺术表现。在此基础上 ,他又在自己的写作和思想实践中对美学中的寓言同时进行批判和正名 ,使寓言形... 本雅明通过对德国巴罗克悲悼剧的研究和与波德莱尔相关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揭示了寓言的两个基本美学特征 :对美的表象的破坏和对忧郁的艺术表现。在此基础上 ,他又在自己的写作和思想实践中对美学中的寓言同时进行批判和正名 ,使寓言形式具备了真正的哲学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 象征 巴罗克 悲悼剧 忧郁 商品 寓言意象
原文传递
精神接力与叙事蜕变──论“新生代”写作的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清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0,共7页
关键词 “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小说 先锋小说 性叙事 邱华栋 解构主义 环境戏剧 寓言 写作姿态 文本特征
下载PDF
西方寓言理论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良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寓言是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通过对西方寓言发展轨迹的描述,说明西方寓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意义内涵,对文学阅读、社会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寓言 寓言阐释 发展轨迹
下载PDF
异化的国族,错位的寓言——黎紫书《野菩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德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黎紫书对中国大陆读者也许仍然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海外她早已名满华语创作圈。黎紫书崛起于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奖,过去十多年来也不断得到台湾、香港的各项文学奖项肯定。《野菩萨》是黎紫书近年的新作结集出版,因此特别值得有心读... 黎紫书对中国大陆读者也许仍然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海外她早已名满华语创作圈。黎紫书崛起于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奖,过去十多年来也不断得到台湾、香港的各项文学奖项肯定。《野菩萨》是黎紫书近年的新作结集出版,因此特别值得有心读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 国族 异化 寓言 中国大陆 马来西亚 文学奖 读者
下载PDF
《毕司瓦斯先生的房子》:一个自我反讽的后殖民寓言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志明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2,共11页
外表看上去很传统的《毕司瓦斯先生的房子》 ,实际上是个后殖民文化的寓言。它通过鲜明的形象 ,说明第三世界民族的后殖民状态开始于殖民时期 ,其基本特征是身份的不确定性、本土 西方的紧张性和永远的暂时性。小说的反讽性其实就是作... 外表看上去很传统的《毕司瓦斯先生的房子》 ,实际上是个后殖民文化的寓言。它通过鲜明的形象 ,说明第三世界民族的后殖民状态开始于殖民时期 ,其基本特征是身份的不确定性、本土 西方的紧张性和永远的暂时性。小说的反讽性其实就是作家自我反讽的人生态度的具体体现 ,这往往也是后殖民状态中的作家无奈中普遍采取的一种生存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毕司瓦斯先生的房子》 寓言 后殖民 自我反讽
原文传递
“自我”诞生的寓言——重读《十八岁出门远行》 被引量:15
14
作者 金理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101,共8页
在余华自己的解释中,《十八岁出门远行》(以下简称《远行》)曾被理解为源自一则新闻报道的灵感触发…,也被追认为获得先锋性质的“真实观”之后的创作起点。自然,任何权威阐释者(比如文学史家、批评家)乃至原作者本人都无法“封... 在余华自己的解释中,《十八岁出门远行》(以下简称《远行》)曾被理解为源自一则新闻报道的灵感触发…,也被追认为获得先锋性质的“真实观”之后的创作起点。自然,任何权威阐释者(比如文学史家、批评家)乃至原作者本人都无法“封锁”一部作品的题旨。诚如萨义德所言“作者并不是机械地为意识形态、阶级或经济历史所驱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岁出门远行》 重读 寓言 新闻报道 文学史家 意识形态 经济历史 原作者
原文传递
身份的寓言——《富兰克林自传》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白生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90,共6页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身份的寓言。它主要叙述了“印刷人”和“公益人”这两个身份“四大工程”的故事 ,但又不限于此 ,还同时揭示这些身份背后的“寓意”。富兰克林在自传结构上有效地运用身份认同 ,把个人身份渗透到民族身份之中 。
关键词 富兰克林 自传 身份 寓言
原文传递
原始思维与活物论神话 被引量:12
16
作者 袁珂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7-104,共8页
作者认为:神话的起源与宗教的起源同步,应定为旧石器中期。原始社会早期产生的神话不同于后来万物有灵时期的神话,可暂名为活物论神话。这类神话与原始思维尤其是与互渗律(混沌律)关系尤为密切,具有物我混同和原逻辑思维等特点,它和当... 作者认为:神话的起源与宗教的起源同步,应定为旧石器中期。原始社会早期产生的神话不同于后来万物有灵时期的神话,可暂名为活物论神话。这类神话与原始思维尤其是与互渗律(混沌律)关系尤为密切,具有物我混同和原逻辑思维等特点,它和当时人群的生活状况相通——以狩猎为主,采集、渔业为副,故多数是自然神话,少数是植物神话。活物论神话与童话、寓言原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因此对待后世流传的童话和寓言,要耐心仔细地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论 原始思维 混沌律 原逻辑思维 万物有灵论 宗教 互渗律 起源 寓言 童话
下载PDF
探索人性的寓言世界——论勒克莱齐奥的作品 被引量:9
17
作者 袁筱一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5,共5页
2008年10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勒克莱齐奥可能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人们开始对这位在法国当代文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并且早在几十年前就陆陆续续被翻译到世界各地的作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在相当一部分读者看来,他... 2008年10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勒克莱齐奥可能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人们开始对这位在法国当代文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并且早在几十年前就陆陆续续被翻译到世界各地的作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在相当一部分读者看来,他的获奖或许仍然属于诺贝尔奖喜欢"冷门"的怪癖表现,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词——"擅长表现断裂、诗意的遭遇和感官的迷醉"也停留在令人无从感触的抽象层面。本文试图从勒克莱齐奥作品整体的内在统一性、主题和叙事风格三个层面论述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价值,指出勒克莱齐奥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克莱齐奥 寓言 叙事风格
原文传递
哪吒之死:镜像、幻想与缝合——近年中国少女电影的文化症候 被引量:15
18
作者 白惠元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34,共10页
近年来,中国少女电影频繁使用"双女主"设定,并以"少女之死"作结,这种叙事策略是极具症候性的。本文以《少女哪吒》、《左耳》、《七月与安生》三部电影为例,讨论其文化症候及意识形态运作。少女电影的镜像结构是一... 近年来,中国少女电影频繁使用"双女主"设定,并以"少女之死"作结,这种叙事策略是极具症候性的。本文以《少女哪吒》、《左耳》、《七月与安生》三部电影为例,讨论其文化症候及意识形态运作。少女电影的镜像结构是一种关于主体性的精神分析寓言,也是一个可供多元阐释的话语空间。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少女电影中的"影子"制造了诸多双主体场景,这种场景询唤出"理想观众"的观看位置。但是,青春片需要完成观影者主体认同的缝合,因此,叛逆少女最终必须死去。作为叛逆者的原型神话,哪吒被改写为青春期少女,而哪吒之死则指向女性观众的自我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女形象 电影史 镜像 主体性 话语空间 双主体 精神分析 幻想 寓言 岩井俊二
原文传递
废墟上的救赎——瓦尔特·本雅明“寓言”理论探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慧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79,共3页
本雅明认为,在异化没落的现代社会里,和谐、整一的象征艺术用一种形式的调和表现出肯定的思维,平和了人们反叛的欲望;而寓言艺术作为对没落现实的认识和批判,却以其忧郁性、破碎性、多义性把形式的不和谐推向了极端,引发人们的“震惊”... 本雅明认为,在异化没落的现代社会里,和谐、整一的象征艺术用一种形式的调和表现出肯定的思维,平和了人们反叛的欲望;而寓言艺术作为对没落现实的认识和批判,却以其忧郁性、破碎性、多义性把形式的不和谐推向了极端,引发人们的“震惊”,唤起人们对破碎世界的自觉关注,从而以一种批判的姿态,清醒地正视、思索并否定异化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 象征 废墟 瓦尔特·本雅明
下载PDF
伪经验时代的文学政治批评——本雅明与寓言论批评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志强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111,共8页
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去政治化趋势,令文学的政治批评陷入困境。而本雅明的寓言批评则向中国文学理论界贡献了政治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的有效范式。在今天,资本体制下的"伪经验"生产,呼唤一种崭新的政治批评模式,本雅明的寓言... 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去政治化趋势,令文学的政治批评陷入困境。而本雅明的寓言批评则向中国文学理论界贡献了政治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的有效范式。在今天,资本体制下的"伪经验"生产,呼唤一种崭新的政治批评模式,本雅明的寓言方式或可重建文学作品所面对的真实生命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政治批评 本雅明 寓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