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生”的寓喻叙事:浅析李提摩太对《西游记》的翻译理解方案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晖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28-35,共8页
本文拟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清代来华的英国浸信会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小说翻译进行个案研究。本文将侧重分析译者如何出于宗教政治的考量,而刻意认定中国传统文化里早已具备皈依基督精神的潜质;以及他如何通过翻译底本的选择和基本概念置换... 本文拟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清代来华的英国浸信会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小说翻译进行个案研究。本文将侧重分析译者如何出于宗教政治的考量,而刻意认定中国传统文化里早已具备皈依基督精神的潜质;以及他如何通过翻译底本的选择和基本概念置换,来实现全面的话语调整,从而使英译《西游记》成为一部表述基督教"永生"精神的寓喻叙事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提摩太 《西游记》 虚构叙事 宗教话语 永生
下载PDF
“寓言”与“寓喻”:略论《西游记》英译的“文类通约性”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晖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6年第1期40-58,共19页
迥异的语言文学传统之间辨析出共通的文类属性,这是中外古典文学著作实现跨文化转译时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纵观《西游记》的百年英译史,不同时期的译者对原著文类属性的理解分歧、在源语与译入语境间建立'文类通约性'的动机差... 迥异的语言文学传统之间辨析出共通的文类属性,这是中外古典文学著作实现跨文化转译时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纵观《西游记》的百年英译史,不同时期的译者对原著文类属性的理解分歧、在源语与译入语境间建立'文类通约性'的动机差异,以及他们对待文类概念与社会文化意识变迁的基本态度,导致其译文分别遵循不同的次文类模式,以便处理原著内部纯粹异质、难以转换的文学一文化成分,从而深刻影响到整体翻译阐释方案的设定、完善和规范化,并形成了意义结构与叙事效果的鲜明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类通约性 《西游记》英译 整体阐释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