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启超营寒素家风略考
1
作者 华夏 《炎黄地理》 2023年第12期10-12,共3页
梁启超多次教育子女要继承“清白寒素”家风。“清白”“寒素”本为品评人物之语,后逐渐演化为士人品格及家风观念。从家书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对“清白寒素”的定义包括涵养品格、磨炼人格以及求学上进等理念,这对理解梁启超利用“寒士... 梁启超多次教育子女要继承“清白寒素”家风。“清白”“寒素”本为品评人物之语,后逐渐演化为士人品格及家风观念。从家书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对“清白寒素”的定义包括涵养品格、磨炼人格以及求学上进等理念,这对理解梁启超利用“寒士家风”培养子女成才具有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家风 寒素 教育子女 品评人物 深刻意义 清白
下载PDF
“一个伟大父亲”的家教之道--《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荐读
2
《读写月报》 2022年第20期46-49,共4页
1.内容简介回望晚清民国,我们发现了一个教育的传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个寒素之家,竟然诞生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梁启超;梁启超又进一步发扬家风,培养出了一大批梁家子弟,子女九人均龙跃凤鸣。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个院士,1948... 1.内容简介回望晚清民国,我们发现了一个教育的传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个寒素之家,竟然诞生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梁启超;梁启超又进一步发扬家风,培养出了一大批梁家子弟,子女九人均龙跃凤鸣。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个院士,1948年中国首次设立院士制度时,梁家的两个儿子思成、思永同时当选,思礼则于1987年、1993年分别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思永 国际宇航科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民国 院士制度 梁启超 寒素
原文传递
西晋后期玄学名士拔擢寒素研究
3
作者 张辞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160,共8页
西晋中后期,寒门子弟很难得到公平迁转的机会。西晋朝廷采取措施,试图打破“门调户选”的现状。提拔有才能的寒素之士,符合许多有识之士的期待。西晋后期,玄学名士拔擢了一批出身低微的友人,使他们进入官僚队伍,但这些寒门人士并无政治... 西晋中后期,寒门子弟很难得到公平迁转的机会。西晋朝廷采取措施,试图打破“门调户选”的现状。提拔有才能的寒素之士,符合许多有识之士的期待。西晋后期,玄学名士拔擢了一批出身低微的友人,使他们进入官僚队伍,但这些寒门人士并无政治才能。玄学名士并未实现世人“整齐人伦”的期待。他们以国家官职为禁脔,利用公权,为自己和友人提供便利。东晋的玄学名士不再擢举寒素,他们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利益共同体,垄断了清要职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玄学名士 寒素 交游
下载PDF
论西晋乐府诗的雅化
4
作者 常为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21,共5页
西晋乐府诗集中出现于太康之前,与西晋诗人多"寒素"出身,追求以儒学、文章入仕有关。受西晋礼乐的影响,西晋乐府诗具有雅化的特点,既正视现实、重视道德,又极力追求词采繁富、刻划精工,体现着自觉为政教服务的精神。
关键词 西晋文学 乐府诗 寒素 雅化
下载PDF
唐代社会族群划分与变动研究
5
作者 徐乐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2期79-83,共5页
唐代是我们中古时期最后一个讲究门第和郡望的朝代,其时族群可划分为士族、小姓和寒素三类。士族含义有三:一是虏姓、郡姓和蕃姓;二是传统的世家大族;三是新族。小姓一直以来较少受到关注,其含义指以地方大姓和豪强为主的群体,小姓群体... 唐代是我们中古时期最后一个讲究门第和郡望的朝代,其时族群可划分为士族、小姓和寒素三类。士族含义有三:一是虏姓、郡姓和蕃姓;二是传统的世家大族;三是新族。小姓一直以来较少受到关注,其含义指以地方大姓和豪强为主的群体,小姓群体为了保住既有经济地位或进入士族,往往需要在政治上谋求出路。小姓文士承担了家族兴盛的任务,需要与寒素文士一样寄身科举之途;但他们多富于财,求仕心理相对平和,当然有时也会以此打通关节,谋取仕进利益。小姓和寒素阶层要想进入士族,最为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科举考试之进士科成为衣冠户,享受免除赋役的特权,而士族则需要通过子弟进士登第保住既有的家族地位和特权,这就形成了唐代进士科越来越受重视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士族 小姓 寒素
下载PDF
树不会被夏天淹没
6
作者 李玫 《作文(初中年级)》 2019年第2期45-46,共2页
看见过两棵树。那两棵树直到清明过去一周才隐隐地露出些绿意来,清瘦的树干,稀疏的小枝,隐隐透着寒意,像留在春天深处的最后一抹雪,有倪瓒画里的简净和淡泊。在春天的深处,这样寒素的树,身上有一种临大事而有静气的从容。跟人类的呼朋... 看见过两棵树。那两棵树直到清明过去一周才隐隐地露出些绿意来,清瘦的树干,稀疏的小枝,隐隐透着寒意,像留在春天深处的最后一抹雪,有倪瓒画里的简净和淡泊。在春天的深处,这样寒素的树,身上有一种临大事而有静气的从容。跟人类的呼朋引伴相比,树的世界多少是有些疏离的。它们在季节里的变绿变红还是变黄,都有些各自为政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树 淡泊 小枝 两棵树 寒素 树干 静气 大事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寒素性质及其在文学上的体现 被引量:7
7
作者 钱志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5,共9页
陶侃出身于南方土著豪族,在两晋时代以北方高门士族为核心的士族社会中,其家族没有获得正统士族身份。陶渊明本人的真正身份为寒素士人,并且因生活贫困,常以庶民自居,与门阀士族社会有相当隔阂。渊明的立身制行也是典型的寒素士人的特点... 陶侃出身于南方土著豪族,在两晋时代以北方高门士族为核心的士族社会中,其家族没有获得正统士族身份。陶渊明本人的真正身份为寒素士人,并且因生活贫困,常以庶民自居,与门阀士族社会有相当隔阂。渊明的立身制行也是典型的寒素士人的特点,其文学创作则突破两晋士族社会贵族文学的趣味,直接继承汉魏以来寒素文学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陶氏家族 寒素士人 寒素文学传统
下载PDF
西晋时期的“拔寒素” 被引量:1
8
作者 韩莹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2-45,共4页
西晋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中,除了以九品中正制作为常举之外,还有诸如皇帝征聘、举贤良、方正、寒素等特举,常举与特举相互补充,为晋朝廷选拔所需人才。"拔寒素"是在"二品系资"之制固化之前,西晋政府为了再一次强调... 西晋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中,除了以九品中正制作为常举之外,还有诸如皇帝征聘、举贤良、方正、寒素等特举,常举与特举相互补充,为晋朝廷选拔所需人才。"拔寒素"是在"二品系资"之制固化之前,西晋政府为了再一次强调重视德、才之为选官重要标准的努力,旨在纠正九品中正制存在的弊端。中正全程参与并主导"寒素"的选拔,在此过程中不以出身、门第等"资"为限制,而是以乡论、清议的方式对候选者进行德、才的评定,似有恢复九品中正最初依德、才进行定品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寒素 九品中正制
下载PDF
寒素文士的“刺世愤歌”:西晋前期的疾邪论
9
作者 杨朝蕾 《唐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2-55,共4页
西晋前期与奢靡、结党、士无特操的政风紧密相关,刺世疾邪之作大量涌现。鲁褒《钱神论》、王沈《释时论》、刘寔《崇让论》、张载《榷论》皆讥世呵俗,火气甚大,文风多样。
关键词 寒素文士 刺世愤歌 西晋前期 疾邪论
下载PDF
论寒素诗人何逊对齐梁士族文风的接受与创变
10
作者 隋雪纯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92-97,共6页
何逊及其文学创作属于寒素文学谱系,受到南朝齐梁士族文学主导地位的影响,何逊未形成自觉的寒素文学传统创作意识,其诗学观念和风格有摹习与迎合士族文风的一面;同时南朝寒素受到了门阀制度压抑,这一因素又使何逊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较... 何逊及其文学创作属于寒素文学谱系,受到南朝齐梁士族文学主导地位的影响,何逊未形成自觉的寒素文学传统创作意识,其诗学观念和风格有摹习与迎合士族文风的一面;同时南朝寒素受到了门阀制度压抑,这一因素又使何逊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较士族更为复杂深刻,推动何诗恢复寒素文学的抒情传统、更充分汲取民间新声因素、兼用今古两体进行创作等特质的形成。以何逊为代表的寒素诗人群体推动了南朝诗歌风貌多样化,有助于诗歌向近体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逊 寒素文学 南朝文学 齐梁士族文风
下载PDF
简论寒素文人在两晋的处境
11
作者 刘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09-110,共2页
寒素文人是一个掌握文化、创造文化的阶层,而且是一个主要的阶层。在西晋的皇权政治中,为了平衡君权与势族之间的矛盾,又由于朝廷实行举寒素的政策,使得寒素文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经史文章跻身上层社会。但到了东晋,权力被门阀士族所把持,... 寒素文人是一个掌握文化、创造文化的阶层,而且是一个主要的阶层。在西晋的皇权政治中,为了平衡君权与势族之间的矛盾,又由于朝廷实行举寒素的政策,使得寒素文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经史文章跻身上层社会。但到了东晋,权力被门阀士族所把持,皇权政治被架空,寒素文人失去了进身之阶,境况更加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素文人 皇权政治 门阀政治 举步维艰
下载PDF
西晋“寒素科”略考
12
作者 苑恩达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7-101,共5页
“寒素科”作为西晋时期一种特殊的人才选拔方式,在西晋历史上一共曾举行过三次,分别为晋武帝太康九年的“拔寒素”、晋惠帝元康中的“诏求寒素”以及晋惠帝永康初年的“举寒素”。其中,又以晋惠帝元康中的“诏求寒素”资料最为丰富,但... “寒素科”作为西晋时期一种特殊的人才选拔方式,在西晋历史上一共曾举行过三次,分别为晋武帝太康九年的“拔寒素”、晋惠帝元康中的“诏求寒素”以及晋惠帝永康初年的“举寒素”。其中,又以晋惠帝元康中的“诏求寒素”资料最为丰富,但也只是相对于另外两次“寒素科”而言。事实上,西晋历史上的三次“寒素科”在时间、主持人、选拔人才等方面都留有考证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寒素科” 时间 主持人 选拔人才
下载PDF
论魏晋时期的寒素文人生活圈
13
作者 刘梅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33-134,共2页
魏晋时期,士族文人集团盛行,但由于门阀制度等级森严,普通的寒素文人很难挤入士族的圈子,寒素文人为了争取到自己的社会地位,也只能寻找自己的生活圈子。
关键词 魏晋 士族文人集团 寒素文人生活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