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17年中国不同等级寒冷天气日数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孔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基于气象行业的"寒冷程度等级",采用1961~2017年中国545个日值最低气温站点数据,从气候态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3个方面分析近57年来中国不同寒冷天气日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7年中国寒冷天气日数随着寒冷... 基于气象行业的"寒冷程度等级",采用1961~2017年中国545个日值最低气温站点数据,从气候态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3个方面分析近57年来中国不同寒冷天气日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7年中国寒冷天气日数随着寒冷等级降低而逐渐增多。其中极寒和严寒天气日数仅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随着寒冷等级降低,寒冷天气日数逐渐向南方发展。(2)1961~2017年中国不同等级寒冷天气日数变化趋势具有各自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高等级寒冷天气日数以减少趋势为主,且主要集中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随着寒冷等级降低,寒冷天气日数呈增加和减少趋势的范围不断增加。1991~2017年的高等级寒冷天气日数变化趋势相比1961~1990年偏小;随着寒冷等级增高,趋势偏大的地区不断增多。(3)1961~2017年中国高等级寒冷天气日数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波动较大;随着寒冷等级降低,寒冷天气日数波动较大的地区逐渐向南方发展,且呈现出南方波动大、北方波动小的特征。中低等级寒冷天气日数波动差异特征分别集中在长江流域地区和南方沿海沿边地区。高等级寒冷天气日数波动差异特征则主要集中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寒天气 寒冷等级 空间格局 变化趋势 波动特征 中国
原文传递
1960-2017年黄土高原不同等级寒冷日数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安彬 肖薇薇 +2 位作者 朱妮 刘宇峰 单治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7-335,共9页
为正确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不同等级寒冷天气日数的变化特征,利用1960—2017年黄土高原58个站点的逐日最低气温数据,分析了不同等级寒冷(严寒、大寒、小寒、轻寒、微寒、凉)和总寒天气日数时空演变和波动特征,并探讨其对Hia... 为正确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不同等级寒冷天气日数的变化特征,利用1960—2017年黄土高原58个站点的逐日最低气温数据,分析了不同等级寒冷(严寒、大寒、小寒、轻寒、微寒、凉)和总寒天气日数时空演变和波动特征,并探讨其对Hiatus现象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寒冷等级的降低,1960—2017年黄土高原不同寒冷等级日数逐渐增加,且表现出明显空间差异特征,研究期黄土高原多数区域以大寒日数为主,其次是轻寒和凉日数。(2)黄土高原严寒、大寒、凉和总寒日数多呈减少趋势,小寒、轻寒和微寒日数均以增加趋势为主,且总寒日数减少主要是由大寒日数减少导致的;变暖停滞(Hiatus)现象发生后,严寒、大寒、微寒和凉天气日数变化趋势均以偏高为主,小寒和轻寒日数变化趋势均以偏低为主,总寒日数变化趋势偏高与偏低分布相当。(3)黄土高原寒冷日数的变异系数随着寒冷等级的升高逐渐变小,各等级寒冷日数的波动特征空间分布较为复杂;Hiatus现象发生后,小寒、轻寒和微寒日数波动变化以偏低为主,大寒日数以偏低为主,总寒、严寒和凉日数波动偏高和偏低大致相当。综上,未来需要提防黄土高原地区小寒、轻寒和微寒对农业造成的低温冻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等级 寒冷日数 时空演变 变暖停滞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漠河市发展寒地测试产业气候资源优势分析
3
作者 许丽玲 沈月钊 +2 位作者 桂花 朱红 刘春芳 《黑龙江气象》 2023年第4期42-45,共4页
本文利用1974-2022年10月至次年4月漠河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气温(≤-20℃)、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等气象要素,分析了漠河的寒冷程度及冰雪特征,气温决定着发动机冷启动性能、采暖性能、轮胎试验、非金属制品,电子器件等寒区适应性试验... 本文利用1974-2022年10月至次年4月漠河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气温(≤-20℃)、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等气象要素,分析了漠河的寒冷程度及冰雪特征,气温决定着发动机冷启动性能、采暖性能、轮胎试验、非金属制品,电子器件等寒区适应性试验;积雪地面测定最大牵引力快动力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燃料供给系统寒区适应性试验、雪花侵入试验等测试项目。并与黑河市、牙克石市气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漠河开展寒地测试产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低温寒冷,寒冷期长,冰雪期长,具备各种寒地测试产业的气象条件。开展气候资源研究,为寒地测试产业提供气象理论和政策支撑依据,助力寒地经济产业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赋能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测试 寒冷等级 气候优势
下载PDF
我国寒冷天气等级分布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广娜 吴岩 +2 位作者 齐铎 关铭 孙琪 《黑龙江气象》 2020年第3期25-29,共5页
利用1981-2010年30 a气温资料,分析了30 a全国2089个站点极端最低气温分布特征,不同日最低气温阈值的平均日数分布特征。以地方标准《寒冷天气等级》中的分项评估指标计算方法为基础,进行取值订正,讨论《寒冷天气等级》划分方法在全国... 利用1981-2010年30 a气温资料,分析了30 a全国2089个站点极端最低气温分布特征,不同日最低气温阈值的平均日数分布特征。以地方标准《寒冷天气等级》中的分项评估指标计算方法为基础,进行取值订正,讨论《寒冷天气等级》划分方法在全国范围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黑龙江西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为全国日最低气温≤-30.0℃平均日数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取值订正后的寒冷天气等级划分计算方法,可适用于表征全国范围的寒冷程度对比。当日平均最低气温取-30.0℃时,该级别的寒冷天气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北部、新疆。最寒冷站点为黑龙江呼中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最低气温 寒冷天气 寒冷天气等级 地方标准
下载PDF
寒冷天气等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广娜 吴岩 +2 位作者 齐铎 关铭 孙琪 《黑龙江气象》 2020年第2期11-15,共5页
本文规范了寒冷天气定义,分析了寒冷天气时空分布特征。用寒冷强度指标、持续时间指标、覆盖范围指标作为评估寒冷天气的分项指标,对三个分项评估指标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估指标。根据综合评估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将寒冷天气等级分为四个... 本文规范了寒冷天气定义,分析了寒冷天气时空分布特征。用寒冷强度指标、持续时间指标、覆盖范围指标作为评估寒冷天气的分项指标,对三个分项评估指标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估指标。根据综合评估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将寒冷天气等级分为四个级别:Ⅰ级特重、Ⅱ级重度、Ⅲ级中度、Ⅳ级轻度。最后,通过寒冷天气等级与最低气温距平较好的相关性验证和分析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天气 寒冷天气等级 寒冷天气指数 地方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