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 被引量:145
1
作者 支东明 唐勇 +4 位作者 杨智峰 郭旭光 郑孟林 万敏 黄立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4-534,共11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咸化湖盆型沉积地层富含...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咸化湖盆型沉积地层富含有机质,是烃源岩层也是储层,页岩油藏具有"源储一体"的地质特征,存在粉砂岩类与泥岩类和白云岩类与泥岩类两类岩性组合类型。芦草沟组大面积整体含油、"甜点"富集且原油成熟度较低。页岩油赋存岩石的润湿性为亲油性,生烃增压是页岩油运聚的主要动力。微纳米孔喉、层理缝与构造裂缝形成页岩油的有利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页岩油整体为源内或近源聚集,并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于芦草沟组"甜点"段与泥页岩层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增压 页岩油 烃源岩 源储一体 富集机理 咸化湖盆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 被引量:74
2
作者 赵玲 尹平河 +1 位作者 Qiming Yu 齐雨藻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5,共4页
为了探讨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及其藻壁多糖的重金属富集机理 ,用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活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分别进行重金属离子Cu2 +、Pb2 +、Ni2 +、Zn2 +、Ag+、Cd2 +的生物吸附实验 .重金属生物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 ... 为了探讨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及其藻壁多糖的重金属富集机理 ,用赤潮生物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活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分别进行重金属离子Cu2 +、Pb2 +、Ni2 +、Zn2 +、Ag+、Cd2 +的生物吸附实验 .重金属生物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 ,吸附过程可在 3 0min内完成 ,pH对吸附的影响较大 ,适宜范围是 5 0以上 .用热水法提取的藻体多糖对上述 6种离子的混合液吸附量约为藻体的 5倍 ,比较藻体与多糖对 6种离子的吸附结果可知 ,藻体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藻壁多糖的作用 ,红外研究表明 ,—OH和—CONH2 基是吸附的活性中心 .机理研究对于利用赤潮生物进行重金属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原甲藻 赤潮生物 重金属离子 生物吸附 海藻多糖 富集机理
下载PDF
陆相页岩形成演化与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3
作者 黎茂稳 金之钧 +8 位作者 董明哲 马晓潇 李志明 蒋启贵 鲍云杰 陶国亮 钱门辉 刘鹏 曹婷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9-505,共17页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深化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细粒沉积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和盆地构造演化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混合细粒沉积物非均质性强,不...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深化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细粒沉积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和盆地构造演化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混合细粒沉积物非均质性强,不同粒序沉积岩多尺度一体化研究是构建陆相页岩油储层发育模式的关键环节。湖相泥页岩孔缝结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但成岩过程动态研究不能满足页岩油有效储层预测的要求。陆相页岩热演化过程中生排烃和页岩油赋存机理逐渐清晰,不同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下的页岩油资源分类评价方法还有待完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中烃类流体多相多尺度流动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迫切需要明确不同页岩微相中烃类的流动方式和时间尺度效应。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远远滞后于生产实践,建立适合不同地质条件的陆相页岩油选区评价参数、甜点预测方法和实验技术标准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富集机理 细粒沉积 流动机理 资源评价
下载PDF
海相和湖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分析与思考: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 被引量:83
4
作者 郭旭升 胡东风 +5 位作者 李宇平 魏祥峰 刘若冰 刘珠江 燕继红 王庆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8,共11页
本文关注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两个页岩气代表层段,以涪陵页岩气田龙马溪组和元坝、涪陵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比较系统的实验分析资料为基础,从页岩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气性、有机地球化学特性、脆性等"六性"... 本文关注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两个页岩气代表层段,以涪陵页岩气田龙马溪组和元坝、涪陵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比较系统的实验分析资料为基础,从页岩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气性、有机地球化学特性、脆性等"六性"对比的角度,对海相和湖相页岩气形成基本条件、富集机理和潜力层段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有机孔隙的发育程度是造成其含气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受TOC含量、热演化程度和有机质类型的影响,海相页岩有机质孔隙更加发育。两套页岩层系都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发育条带状或纹层状灰岩的浅湖-半深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是湖相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相带;龙马溪组底部深水陆棚含骨针放射虫笔石页岩岩相是龙马溪组勘探最有利的页岩岩相,另外富含有机质的浅水陆棚相带泥页岩发育的区域、保存条件受到一定程度破坏但吸附气含量仍较高的区域同样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集机理 有机质孔隙 龙马溪组 大安寨段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关键金属元素的多圈层循环与富集机理:主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被引量:79
5
作者 蒋少涌 温汉捷 +3 位作者 许成 王焰 苏慧敏 孙卫东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关键金属对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尖端武器等新兴产业非常关键,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加强关键金属矿产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找矿勘查和绿色利用等研究迫在眉捷。本文对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应该重视... 关键金属对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尖端武器等新兴产业非常关键,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加强关键金属矿产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找矿勘查和绿色利用等研究迫在眉捷。本文对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应该重视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疏理,建议重点加强如下三个方面的深入研究:一是开展关键金属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的研究,二是开展重大地质事件和层圈物质循环过程与关键金属成矿关系的研究,三是开展关键金属元素超常富集条件的研究。针对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稀土金属和其他稀贵金属(如铂族元素、铬和钴)的不同特性,本文分别对它们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元素 地球化学性质 壳幔循环 富集机理
原文传递
中国陆相页岩油富集特征 被引量:77
6
作者 聂海宽 张培先 +2 位作者 边瑞康 武晓玲 翟常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62,共8页
文章对页岩油的富集机理、富集过程和富集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研究。页岩油比页岩气的发育条件苛刻,分布区域比页岩气局限,勘探难度较大。美国目前勘探开发的页岩油赋存于海相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大、成熟度高、石油密度小、含蜡量低和黏度... 文章对页岩油的富集机理、富集过程和富集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研究。页岩油比页岩气的发育条件苛刻,分布区域比页岩气局限,勘探难度较大。美国目前勘探开发的页岩油赋存于海相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大、成熟度高、石油密度小、含蜡量低和黏度低等特征,为轻质油;我国页岩油主要为陆相页岩,具有分布范围小、成熟度低、石油密度大、含蜡量高和黏度高等特征,为稠油。美国产油页岩的矿物组成的石英和碳酸盐多为生物来源,石英含量、碳酸盐含量与有机碳含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与页岩油的含量也是正相关关系,且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我国陆相含油页岩的石英多为碎屑来源,碳酸盐多为化学沉积,石英含量、碳酸盐含量与有机碳呈负相关关系,与页岩油的含量也是负相关关系,且不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海陆相页岩油特征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页岩油产量较低的原因,制约了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我国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应寻找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相对较高的深凹区和砂岩夹层发育的斜坡区,深凹区具有"油稀、高压和可改造"等特点,斜坡区具有"夹层发育、可改造"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富集机理 富集特征 陆相
下载PDF
农田暴雨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磷的富集机理 被引量:48
7
作者 黄满湘 章申 晏维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6-310,共5页
关键词 农田 暴雨 富集机理 地表径流 侵蚀泥沙 团聚体 富集系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富铀烃源岩的铀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 被引量:55
8
作者 秦艳 张文正 +1 位作者 彭平安 周振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69-247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段是一套深湖相富铀烃源岩,岩石富含草莓状黄铁矿、有机质纹层、胶磷矿等。本文通过电子探针、LA-ICPMS、逐级化学提取、α径迹蚀刻等方法研究了长7段烃源岩中铀的赋存状态,发现烃源岩中约50%以上的铀赋...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段是一套深湖相富铀烃源岩,岩石富含草莓状黄铁矿、有机质纹层、胶磷矿等。本文通过电子探针、LA-ICPMS、逐级化学提取、α径迹蚀刻等方法研究了长7段烃源岩中铀的赋存状态,发现烃源岩中约50%以上的铀赋存于胶磷矿中,20%以上的铀以吸附形式赋存于有机质中。因此,胶磷矿在铀的富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岩石地球化学参数表明长7段烃源岩沉积于缺氧环境,频繁的火山喷发活动为长7段富铀烃源岩层提供了丰富的铀源。在缺氧的沉积环境下,成岩作用早期底层水和裂隙水的交换作用使铀从凝灰岩中向长7段黑色页岩中迁移,赋存于胶磷矿和有机质纹层中。总之,缺氧的沉积环境、丰富的铀、高含量的有机质及胶磷矿共同促进了铀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富铀烃源岩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长 烃源岩层 铀赋存状态 富集机理 胶磷矿 有机质 沉积环境 逐级化学提取 岩石地球化学 缺氧环境 源岩沉积 吸附形式 晚三叠世 上三叠统 喷发活动 径迹蚀刻 交换作用 黑色页岩 富集过程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理论: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0
9
作者 郭旭升 赵永强 +4 位作者 申宝剑 魏祥峰 卢龙飞 潘安阳 李宇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自重庆涪陵焦石坝焦页1井实现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后,通过解剖和探索提出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的认识。通过"十三五"科技攻关的持续深化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是页岩气"... 自重庆涪陵焦石坝焦页1井实现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后,通过解剖和探索提出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规律的认识。通过"十三五"科技攻关的持续深化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是页岩气"成烃控储"的基础和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的深刻内涵。该套页岩浮游藻类与浮游硅质生物共生、繁盛,硅质生物骨屑的成岩多孔性有利于藻类所生成烃类的原位滞留和后期裂解形成有机孔隙的大量发育与保存,而顶底板封堵条件与后期构造运动强弱是页岩气富集保存的关键要素,揭示了海相页岩气"源储一体,早期滞留,原位富集,晚期改造"的富集保存机理,明确了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深层、常压和陆相页岩气将是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十四五"期间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将有望得到更大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深水陆棚相 富集机理 储集机理 保存机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富集机理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李士祥 牛小兵 +4 位作者 柳广弟 李继宏 孙明亮 游富粮 何昊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9-729,共11页
页岩油是亟待开发利用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富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长7段沉积了平均残余有机碳丰度达7.4%的特高丰度富有机质泥页岩,该套... 页岩油是亟待开发利用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富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长7段沉积了平均残余有机碳丰度达7.4%的特高丰度富有机质泥页岩,该套泥页岩中发育丰富的微纳米孔隙,为页岩油的富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长7段页岩油富集的主要机制包括:①高有机物生产力和强还原水体令长7段沉积期的超富营养化湖盆中的有机质得以有效保存,形成高有机质丰度的泥页岩,为页岩油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②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生油能力强、转化效率高、排油强度大,为页岩油的规模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③有机质吸附与孔隙容留双机制的页岩油赋存方式,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了多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富集机理 页岩油 延长组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系统地层超压与页岩油富集机理 被引量:46
11
作者 柳波 吕延防 +3 位作者 赵荣 涂小仙 郭小波 申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9-705,共7页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流体压力特征和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探讨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系统地层超压形成的原因以及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表明,芦草沟组页岩油是烃源岩在低成熟—成熟早期演化阶段生成的液态烃,具有高密度、高黏...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流体压力特征和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探讨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系统地层超压形成的原因以及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表明,芦草沟组页岩油是烃源岩在低成熟—成熟早期演化阶段生成的液态烃,具有高密度、高黏度的物性特点;烃源岩厚度大,渗透率低,造成流体启动阻力增大,油气不具备大规模向外排运的条件而滞留在源岩层中,其为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芦草沟组泥页岩生烃潜力大,源内储集空间发育,是其生成的油气滞留其中的基础;生烃造成的地层压力不足以突破油气运移的阻力,是页岩油富集的直接原因。页岩油的富集程度受控于不同岩相在不同演化阶段的生烃、储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超压 富集机理 马朗凹陷
下载PDF
南方复杂地区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37
12
作者 解习农 郝芳 +5 位作者 陆永潮 何生 石万忠 姜振学 熊永强 张金川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5-1056,共12页
针对我国南方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时空非均质强、热演化程度高、构造演化历史复杂、页岩气具差异富集和保存条件多样等特点,采用多学科方法对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区进行精细解剖,形成了针对南方复杂地区海相高过成熟页岩气评价... 针对我国南方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时空非均质强、热演化程度高、构造演化历史复杂、页岩气具差异富集和保存条件多样等特点,采用多学科方法对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区进行精细解剖,形成了针对南方复杂地区海相高过成熟页岩气评价参数表征的多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富泥硅质页岩和富泥/硅混合质页岩是五峰组-龙马溪组的优质岩相;页岩中孔和宏孔提供了主要的孔体积,微-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受页岩组分及其孔隙发育程度双重控制;页岩气富集演化具"二高、三复杂"特点(古温度高,热演化程度高,温压演化复杂,页岩气赋存方式复杂及保存条件复杂).研究中所提出的页岩岩相表征和优选技术、多尺度储集空间全息表征技术、海相页岩复杂演化改造过程表征技术、初步形成的甜点评价参数体系表征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评价.研究成果可为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富集机理 关键技术 扬子地区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未熟—低熟油生成机理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27
13
作者 卢双舫 刘晓艳 +3 位作者 付晓泰 冯亚丽 王振平 薛海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对树脂体、木栓质体、可溶有机质、富硫有机质、经细菌强烈改造过的有机质等各类与未熟─低熟油产出密切相关的样品及部分参照样品所进行的系统的化学动力学定量研究显示 ,虽然未熟─低熟油的产出和富集可能与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或因素... 对树脂体、木栓质体、可溶有机质、富硫有机质、经细菌强烈改造过的有机质等各类与未熟─低熟油产出密切相关的样品及部分参照样品所进行的系统的化学动力学定量研究显示 ,虽然未熟─低熟油的产出和富集可能与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或因素有关 ,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这些有机质较常规有机质具有明显偏低的成烃活化能。化学动力学模型的初步应用显示 ,这些有机质的确能在浅于常规生烃门限的地质条件下开始大量成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油 低熟油 化学动力学 成烃机理 干酪根 富集机理 有机质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富氦气藏氦气富集机理——古老地层水脱氦富集 被引量:32
14
作者 秦胜飞 李济远 +2 位作者 梁传国 周国晓 袁苗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03-1217,共15页
氦气是天然气中的伴生资源,是重要的稀缺战略物资,但对其富集机理研究却比较薄弱。针对富氦气藏中的氦气如何富集这一备受关注的难点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在分析中国主要富氦气藏中氦气富集的基础上,认为氦气之所以在少数气藏中富... 氦气是天然气中的伴生资源,是重要的稀缺战略物资,但对其富集机理研究却比较薄弱。针对富氦气藏中的氦气如何富集这一备受关注的难点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在分析中国主要富氦气藏中氦气富集的基础上,认为氦气之所以在少数气藏中富集,是因为气藏额外捕获了古老地层水中释放出的氦气。古老地层水溶解的氦气释放到气藏,是富氦气藏中氦气富集的主要机理。首次提出富氦气藏的形成经历过“多源供氦、主源富氦”的观点,氦源来自烃源岩、储集层中U和Th的放射性衰变,以及地层水中溶解的来自其他岩石U和Th的衰变,主源是古老地层水中溶解的氦气,来自古老地层中U和Th经长时间的衰变积累的水溶氦。当溶有氦气的古老地层水与游离气或气藏相遇,由于水中氦气的分压远高于游离气或气藏中氦气的分压,根据亨利定律,水中的氦气几乎完全可以释放到气藏中,形成富氦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氦气藏 氦气 富集机理 水溶气 脱气 地层水
原文传递
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中三稀元素赋存状态、富集机理及资源潜力 被引量:33
15
作者 金中国 刘玲 +5 位作者 黄智龙 刘辰生 郑明泓 谷静 邹林 王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47-2861,共15页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与下伏志留系下统韩家店组或上石炭统黄龙组及上覆中二叠统梁山组均呈假整合接触,古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湖相,矿床成因属古风化壳沉积型。勘查实践及研究表明:①含铝岩系的各类岩石、矿...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与下伏志留系下统韩家店组或上石炭统黄龙组及上覆中二叠统梁山组均呈假整合接触,古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湖相,矿床成因属古风化壳沉积型。勘查实践及研究表明:①含铝岩系的各类岩石、矿石中均富含Li、Ga、Sc、REE等三稀元素,在空间分布及不同矿石中含量变化大,相差1~3个数量级。Li在研究区东、西两侧含量相对高,常富集于含矿岩系上部及矿体中致密块状、豆鲕状矿石中;Ga在研究区北侧及含矿岩系中部较富集,Sc在道真沙坝-平木山一带富集程度高,在含矿岩系中含量变化小;REE相对富集于南部、显著富集于含矿岩系的下部。②含矿岩系形成于古赤道附近气候温湿、开放的氧化环境,铝矿物及高岭石、蒙脱石等富铝黏土矿物丰富,促进Li、Ga、Sc和REE等三稀元素以离子吸附态形式随铝土矿脱硅、去铁、降硫的成矿过程同迁移、同富集;同时由于Li、Ga、Sc、REE等三稀元素与Al、Zr、Ti、Nb、Ta、Hf、Ti、Cr、Th、U等亲石元素离子半径相近,地球化学性质相似,在铝土矿成矿过程中可能部分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③次生淋滤改造作用及环境pH变化,是促进独立稀土矿物形成及REE在含矿岩系底部富集的重要因素,含矿岩系下部的富稀土层中应有大量稀土以独立矿物存在(特别是∑REE>800×10-6的地段);古沉积环境、成岩成矿期后的地形地貌及构造运动影响约束了Li、Ga、Sc和REE的不均匀分布。④以含铝岩系为评价对象,研究区Li、Ga、Sc资源潜力及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岩系 三稀元素 赋存状态 富集机理 资源潜力 务-正-道地区
下载PDF
陆相湖盆沉积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慧芳 吴欣松 +3 位作者 王斌 段云江 屈洋 陈德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3-477,共15页
有机质富集机理的研究对于寻找优质烃源岩、评价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页岩气、致密气、油页岩等非常规资源的勘探开发影响下,其研究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和紧迫。而有机质富集机理总体研究程度并不高,... 有机质富集机理的研究对于寻找优质烃源岩、评价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页岩气、致密气、油页岩等非常规资源的勘探开发影响下,其研究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和紧迫。而有机质富集机理总体研究程度并不高,对于陆相湖盆有机质的研究相对更为薄弱。以陆相湖盆为研究对象,开展大量国内外关于有机质富集机理的调研,从有机质的生产、有机质分解与保存、有机质的稀释作用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陆相湖盆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并对湖泊与海洋有机质形成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湖盆有机质的生产受地区光照率、营养盐供给、湖盆地貌、气候环境、湖泊水介质条件、藻类季节性勃发、自养型细菌等的影响;有机质分解与保存受水体分层、细菌生物、无机矿物、水介质条件、黏土矿物、沉积速率等的影响;有机质的稀释作用受沉积速率的影响,并最终得出湖盆中有机质的含量实际上是"有机质生产—有机质分解—有机质稀释"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提出今后值得进一步关注和亟待深入研究的两个方向:自养型细菌在何种环境条件下可以创造高有机质生产力以及不同的水介质条件对有机质分解与保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有机质 有机质生产 富集机理 有机质稀释
下载PDF
高煤阶煤层气富集机理的深化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桑树勋 韩思杰 +4 位作者 刘世奇 周效志 李梦溪 胡秋嘉 张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8-403,共16页
高煤阶煤层气资源相对丰富是中国煤层气资源的重要禀赋之一,实现高煤阶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突破是中国煤层气产业的世界贡献。以沁水盆地为代表的高煤阶煤层气生产基地是目前中国煤层气产量的主体来源,基于沁水盆地等高煤阶煤层气勘... 高煤阶煤层气资源相对丰富是中国煤层气资源的重要禀赋之一,实现高煤阶煤层气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突破是中国煤层气产业的世界贡献。以沁水盆地为代表的高煤阶煤层气生产基地是目前中国煤层气产量的主体来源,基于沁水盆地等高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实践数据和大量研究工作积累,开展了高煤阶煤层气富集机理的系统深化研究。研究工作表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成因高阶煤是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基本地质背景,沁水盆地南部(晋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延川南)、沁水盆地北端(寿阳—阳泉)、黔北—川南(织金—筠连)等中国高煤阶煤层气富集区煤储层均以区域岩浆热变质成因为主;高煤阶煤层气富集规律是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在不同埋深和构造条件下耦合配置的结果,在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向斜富集模式、褶曲翼部斜坡带富集模式、构造高位富集模式分别对应于煤层埋深约500 m以浅、500~800 m埋深、约800 m以深;决定高阶煤储层渗透率的主控地质因素构成高煤阶煤层气富集关键主控地质因素,主要为煤层埋深、地质构造(含构造应力场)、煤体结构等;煤层渗透率随埋深呈负指数关系减小,煤层拉张裂隙发育且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的构造部位煤层渗透率高,不同煤体结构高阶煤中碎裂煤渗透率最高;埋深、地质构造、煤体结构等关键主控地质因素通过煤储层地应力变化、裂隙发育与应变破坏等方式控制高阶煤储层渗透性,这是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主要机理,在地应力场作用下煤岩应变破坏过程对煤层中裂隙发育的自然改造作用是高阶煤储层原始渗透率变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煤阶煤层气 富集 基本地质背景 关键主控地质因素 富集机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床铀矿物赋存状态及富集机理 被引量:26
18
作者 谢惠丽 焦养泉 +4 位作者 刘章月 李西得 易超 荣辉 万璐璐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1-1543,共13页
为了进一步深化铀矿物的富集机理.利用α径迹放射性照相、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床中铀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该区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少量沥青铀矿和含铀钛矿物.沉积-成岩期碎屑铀矿物赋存在碎屑... 为了进一步深化铀矿物的富集机理.利用α径迹放射性照相、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床中铀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该区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少量沥青铀矿和含铀钛矿物.沉积-成岩期碎屑铀矿物赋存在碎屑颗粒内部,吸附在锐钛矿周围,为铀储层中预富集的铀.成矿期铀矿物大部分赋存在碎屑颗粒填隙部位,与黄铁矿、碳质碎屑相伴生,与石英颗粒及方解石胶结关系密切;部分吸附在包裹碎屑颗粒的蒙脱石薄膜上.另外发现了,沥青铀矿-赤铁矿-黄铁矿的矿物组合,以及硒铅矿(PbSe)和白硒铁矿(FeSe2)与铀矿物相伴生,并伴有REE含量明显升高.分析得出,沥青铀矿形成于成矿早期,氧化酸性流体与还原碱性流体的过渡界面,偏向于氧化酸性一侧;而铀石主要形成于成矿晚期的还原碱性环境.双重铀源供给、丰富的还原介质、多源流体的耦合,局部的热液流体叠加改造,共同造就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矿、富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铀矿物 富集机理 铀矿床 鄂尔多斯盆地 矿床地质
原文传递
济阳坳陷页岩油富集机理 被引量:25
19
作者 宁方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0,152,共4页
近年来,由于对页岩油富集机理认识不清,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未获得突破。在大量岩心、分析化验资料、模拟实验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明确了济阳坳陷页岩油富集机理:有机质是页岩油生成的基础,页岩储集空间是页岩油富集的空间基础,异常压力... 近年来,由于对页岩油富集机理认识不清,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未获得突破。在大量岩心、分析化验资料、模拟实验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明确了济阳坳陷页岩油富集机理:有机质是页岩油生成的基础,页岩储集空间是页岩油富集的空间基础,异常压力是页岩油富集动力,有机质演化程度控制了烃类流体类型,油气的可动性利于页岩油富集,岩相决定了页岩油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页岩油富集模式,对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富集机理 可动性 富集模式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富银矿体地质特征、银赋存状态及富集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胡正华 唐菊兴 +7 位作者 丁枫 郑文宝 邓世林 杨毅 张志 王艺云 林彬 丁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8-680,共13页
位于西藏墨竹工卡县的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中东段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矿床,已探明伴生银资源量大于6000t。根据产出特征可将甲玛矿区的银矿体分为矽卡型与大理岩型两种。通过矿相学、电子显微探针研究发现银均以不可见银和可见银... 位于西藏墨竹工卡县的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中东段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矿床,已探明伴生银资源量大于6000t。根据产出特征可将甲玛矿区的银矿体分为矽卡型与大理岩型两种。通过矿相学、电子显微探针研究发现银均以不可见银和可见银两种形式存在。不可见银以晶格银的形式赋存于铜矿物中;其次以次显微包体银的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可见银通常以4种独立矿物(碲银矿、银金矿、银铅矿、自然银)交代斑铜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或充填在硫化物和脉石的显微裂隙内。甲玛矿区铜、钼、金、铅、锌、银等金属离子在成矿早期高温阶段以氯络合物的形式搬运,随着成矿热液温度和氧逸度的降低以及pH值的升高,氯络合物因稳定性降低而解体。解体之后的铜、钼、金、铅、锌、银等金属离子主要以硫氢络合的形式迁移,在迁移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首先是铜、钼等金属硫氢络合物的分解,形成辉钼矿、黄铜矿和斑铜矿等硫化物,此时部分银以显微和次显微包体银和晶格银的形式分布于这些硫化物中。随着温度的持续降低矿区铅、锌硫化物的大量沉淀引起成矿热液组成和性质的显著变化,最终导致银从硫氢络合物中彻底解体,并与铜等离子结合形成大量独立银矿物,而溶液中过饱和的银则以自然银的形式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玛 银矿体特征 赋存状态 富集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