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 被引量:74
1
作者 夏丽丹 于姣妲 +3 位作者 邓玲玲 李小艳 周垂帆 徐永兴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2,共6页
杉木作为我国重要速生树种,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其地力衰退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文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特征,如土壤酸化、缺磷、富铝和化感等;... 杉木作为我国重要速生树种,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其地力衰退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文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特征,如土壤酸化、缺磷、富铝和化感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如酸沉降加剧、不适宜的营林活动、肥料施用不当等;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措施,如轮作、营造混交林、追肥等;概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地力衰退 低磷 化感作用
原文传递
江西东乡—相山中生代火山岩中富铝矿物的发现和成因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刘昌实 楚雪君 +2 位作者 沈渭洲 陈繁荣 王德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7-163,T001,共8页
本文讨论在江西东乡上侏罗统虎岩组凝灰岩和相山鹅湖岭组碎斑熔岩中新发现的石榴石、红柱石等富铝硅酸盐矿物。石榴石呈自形的菱形十二面体,常包裹含钛磁铁矿、针状磷灰石等矿物包裹体。电子探针分析表明,东乡产出的石榴石为铁铝榴石,... 本文讨论在江西东乡上侏罗统虎岩组凝灰岩和相山鹅湖岭组碎斑熔岩中新发现的石榴石、红柱石等富铝硅酸盐矿物。石榴石呈自形的菱形十二面体,常包裹含钛磁铁矿、针状磷灰石等矿物包裹体。电子探针分析表明,东乡产出的石榴石为铁铝榴石,相山为钙质铁铝榴石。根据石榴石—熔体成分计算石榴石形成时温度为1060℃,压力为6×10~8Pa。二长温度计计算长石形成温度为785℃。从而证实石榴石为岩浆成因,厘定了本区火山岩是S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矿物 石榴石 成因
下载PDF
太行山太古宙变质杂岩中富铝片麻岩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树文 梁海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太行山太古宙变质杂岩中富铝片麻岩主要分布在湾子岩系的底部,常常与大理岩密切伴生或者以似层状体产于花岗质片麻岩中。依据岩石结构和反应关系将变质作用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矿物组合为Gt(石榴石)+St(十字石... 太行山太古宙变质杂岩中富铝片麻岩主要分布在湾子岩系的底部,常常与大理岩密切伴生或者以似层状体产于花岗质片麻岩中。依据岩石结构和反应关系将变质作用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矿物组合为Gt(石榴石)+St(十字石)+Pl(斜长石)+Ms(白云母)+Bi(黑云母)+Ru(金红石)+Qz(石英)±K-fs(钾长石);中期矿物组合为Gt+Ged(铝直闪石)+Bi+Pl+Ilm(钛铁矿)+Co(刚玉)+Sil1(毛发状夕线石)+Qz+K-fs±Ms;晚期矿物组合为Hc+K-fs+Sil2(针柱状夕线石)。矿物温度压力计和内部一致性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早期矿物组合形成于680℃和0.8GPa左右,刚玉、铝直闪石和毛发状夕线石组合形成于730℃~750℃和0.7GPa左右的很窄的P-T范围内,夕线石和尖晶石矿物组合的形成温度与前一组合相似或略高,压力偏低。在P-T空间上上述矿物组合的演化构成了一条近等温减压(ITD型)的PTt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杂岩 片麻岩 变质作用
下载PDF
Enhancing ductility of the Al-Si coating on hot stamping steel by controlling the Fe-Al phase transformation during austenitization 被引量:7
4
作者 GUI ZhongXiang LIANG WeiKang ZHANG YiShe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1785-1793,共9页
In this study, austenitizing heat treatment before hot stamping of Al-10% Si coated boron steel is first investigated through en- viron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equipp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 In this study, austenitizing heat treatment before hot stamping of Al-10% Si coated boron steel is first investigated through en- viron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equipp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EDAX). The cracking be- havior of the coating was evaluated using Gleeble 3500, a thermo-mechanical simulator under uniaxial plastic deforma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extent and number of cracks developed in the coating were carefully assessed through an optical microscope. The coating layer under hot-dipped condition consists of an Al-Si eutectic matrix, Fe2Al7Si, Fe3Al2Si3 and Fe2Al5, from the coating surface to the steel substrate. The coating layer remains dense, continuous and smooth. During austenitization, the Al-rich Fe-Al intermetallics in the coating transform to more Fe-rich intermetallics, promoted by the Fe diffusion process. The coating finally shows the coexistence of two types of Fe-Al intermetallics, namely, FeAl2 and FeAl. Microcracks and Kirkendall voids occur in the coating layer and diffusion zone, respectively. The coating is heavily cracked and broken into segments during the hot tensile tests. Bare steel exposed between the separate segments of the coating is oxidized and covered with a thin FeOx layer. The appearance of the oxide decreases the adhesion of the Al-Si coat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ductile FeAl is preferred as a coating microstructure instead of the brittle FeAl2. Therefore, the ductility of the Al-Si coating on hot stamping boron steer could be enhanced by controlling the ductile Fe-rich intermetallic phase transformations within it during austenitization.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a higher austenitizing temperature or longer dwell time facilitate the Fe-rich inter- metallics transformation, increasing the volume fraction of FeAl. This phase transformation also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the crack density and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stamping Al-Si coating coating crack phase transformation DUCTILITY
原文传递
胶东早元古代荆山群富铝片麻岩中矿物共生的P-T-X关系及其演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卢良兆 董永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0-151,共12页
根据显微构造和矿物微区化学成分的详细研究,确定了胶东早元古代荆山群富铝片麻岩中存在平衡组合Grt-Crd-Bt-Sil-Kfs-Pl-Qtz,反映变质峰期Grt+Sil+Qtz→Crd,Bt+Sil+Qtz→Grt+... 根据显微构造和矿物微区化学成分的详细研究,确定了胶东早元古代荆山群富铝片麻岩中存在平衡组合Grt-Crd-Bt-Sil-Kfs-Pl-Qtz,反映变质峰期Grt+Sil+Qtz→Crd,Bt+Sil+Qtz→Grt+Crd+Kfs+H2O和Pl(An)→Grt(Grs)+Sil+Qtz①等转换反应和Fe-Mg交换反应均基本保持平衡状态。实验资料和地质温压计估算确定其峰期P-T-X关系:P为0.60~0.70GPa,T为700℃~750℃,XGrtMg为0.21~0.26,XCrtCa为0.044~0.053,XCrdMg为0.65~0.72,XBtMg为0.50~0.57,XPlAn为0.285~0.388。但Grt、Bt和Pl又都有明显的微区成分变化,反映峰期后降温过程各种交换反应的效应,其封闭温度在500℃~600℃之间,压力为0.40~0.50GPa。研究确立逆时针的PTt轨迹,其样式反映早元古代陆缘壳内拗陷带的闭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矿物共生 P-T-X关系 早元古代
下载PDF
富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鲍佩声 王希斌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40,共16页
富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床系指产于PTG系列蛇绿岩套地幔橄榄岩中的矿石,以富铝(Al2O3>20%)、低铬(Cr2O3<45%)为特征的铬铁矿床。该类型矿床以萨尔托海、贺根山及洪古勒楞铬铁矿床为代表。含富铝型铬铁矿床的岩体... 富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床系指产于PTG系列蛇绿岩套地幔橄榄岩中的矿石,以富铝(Al2O3>20%)、低铬(Cr2O3<45%)为特征的铬铁矿床。该类型矿床以萨尔托海、贺根山及洪古勒楞铬铁矿床为代表。含富铝型铬铁矿床的岩体以伴有丰富的基性分凝体、含长地幔橄榄岩的出现以及矿石四周发育绿泥石薄壳而区别于含富铬型铬铁矿床的岩体。作者的研究表明富铝型铬铁矿床是原始地幔岩不同程度部分熔融再造的产物。富铬矿浆代表高度部分熔融的最终残余。富铝型铬铁矿床的成矿模式有两种:一为原始地幔岩中低度部分熔融再造的产物,以缺失高熔杂岩带为特征,属中低熔再造成矿模式,以洪古勒楞矿床为代表;另一种为原始地幔岩高度熔融再造的产物,以发育高熔杂岩带为特征,基性熔体与富铬矿浆之间曾发生了再平衡作用,属高熔再造-再平衡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矿床 成矿模式 豆荚状矿床
下载PDF
高Cl^(-)环境对富铝磷酸盐涂层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红旺 李全德 +7 位作者 郭维华 郭龙蔚 戴君 李定骏 倪荣 隆彬 巩秀芳 孟惠民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3-22,148,共11页
为研究高Cl^(-)环境对富铝磷酸盐涂层腐蚀的影响,采用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并结合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磷酸盐涂层在高Cl^(-)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富铝磷酸盐涂层具有双层结构,涂... 为研究高Cl^(-)环境对富铝磷酸盐涂层腐蚀的影响,采用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方法,并结合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磷酸盐涂层在高Cl^(-)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富铝磷酸盐涂层具有双层结构,涂层内磷酸盐包裹Al粉使其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随着溶液中Cl^(-)浓度的升高,其腐蚀倾向和腐蚀速率均增大,涂层的耐蚀性下降;富铝磷酸盐涂层在低浓度Cl^(-)时首先在裂纹和缺陷处发生腐蚀,随着Cl^(-)浓度的升高磷酸盐发生腐蚀时,外表面和涂层中的Al粉发生脱落并形成腐蚀坑,腐蚀坑趋于向外扩展并增大,加速涂层和基体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涂层 高Cl^(-)环境 腐蚀行为 电化学腐蚀
下载PDF
In situ SIMS oxygen isotope analyses: Evid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aluminum-rich chondrules from ordinary chondrites 被引量:4
8
作者 JIANG Yun HSU WeiBiao +1 位作者 GUAN YunBin WANG Y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748-1757,共10页
Aluminum-rich chondrules (ARCs), which share mineralogic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both Ca, Al-rich inclusions (CAIs) and ferromagnesian chondru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vealing their temporal and petrog... Aluminum-rich chondrules (ARCs), which share mineralogic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ith both Ca, Al-rich inclusions (CAIs) and ferromagnesian chondru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vealing their temporal and petrogenetic relationships. In this work, seven ARCs were found in three ordinary chondrites GRV 022410 (H4), GRV 052722 (H3.7) and Julesburg (L3.6). They contain bulk Al2O3 - 17%-33% and exhibit igneous textures composed of olivine, high- and low-Ca pyroxene, plagioclase, spinel and glass. In situ SIMS analyses show that ARCs hav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δ18O=-6.1‰-7.1‰; δ17O= -4.5‰-5.1‰) close to ferromagnesian chondrules but far more depleted in 160 than CAIs (δ18O=-40‰; δ17O=-40‰). Most ARCs plot close to the terrestrial mass fractionation (TF) line, and a few between the TF and carbonaceous chondrite anhydrous mixing (CCAM) lines. Plagioclase, nepheline and glass suffered O-isotopic exchanges during the metamorphism processes in the parent body. Spinel, olivine and pyroxene represent the primary O-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ARCs, and define a fitted line with a slope of- 0.7±0.1.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shallower slope as well as more depleted 160 compositions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ARCs in ordinary chondrites are not a simple mixing product of ferromagnesian chondrules and CAIs. Instead, they probably experienced higher-degree oxygen isotope exchange with a δ6O-poor nebular gas reservoir during multiple melting epis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sotope SIMS Al-rich chondrule ordinary chondrite Antarctic meteorite
原文传递
纳米富铝β沸石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志光 宋守强 +1 位作者 宋家庆 何鸣元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6-721,共6页
以低硅铝比焙烧后的硅铝胶固体为初始原料,在含F-近中性与低含水量体系下晶化合成出相对高结晶度的纳米富铝β沸石。实验考察了合成条件、硅铝胶焙烧对晶化产物的影响和晶化过程中Al配位状况变化,并采用XRD、XRF、SEM/TEM2、7AlMAS NMR... 以低硅铝比焙烧后的硅铝胶固体为初始原料,在含F-近中性与低含水量体系下晶化合成出相对高结晶度的纳米富铝β沸石。实验考察了合成条件、硅铝胶焙烧对晶化产物的影响和晶化过程中Al配位状况变化,并采用XRD、XRF、SEM/TEM2、7AlMAS NMR物化方法对晶化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F-离子、H2O/SiO2摩尔比为2.4~6.0以及高温焙烧硅铝胶有利于合成高结晶度的纳米富铝β沸石;硅铝胶固体焙烧后能产生易于转化为β沸石晶核的Al四配位结构,而部分六配位Al在晶化过程中缓慢溶入β沸石晶核中而最终生成纳米富铝β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沸石 纳米
下载PDF
铝中杂质对其性能的影响
10
《资源再生》 2008年第5期44-45,共2页
一,合金元素的影响铜元素铝铜合金富铝部分在548℃时,铜在铝中的最大溶解度为5.65%,温度降到302℃时,铜的溶解度为0.45%。铜是重要的合金元素,有一定的固溶强化效果,此外时效析出的CuAl2有着明显的时效强化效果。铝合金中铜含... 一,合金元素的影响铜元素铝铜合金富铝部分在548℃时,铜在铝中的最大溶解度为5.65%,温度降到302℃时,铜的溶解度为0.45%。铜是重要的合金元素,有一定的固溶强化效果,此外时效析出的CuAl2有着明显的时效强化效果。铝合金中铜含量通常在215%~5%,铜含量在4%~6.8%时强化效果最好,所以大部分硬铝合金的含铜量处于这个范围。铝铜合金中可以含有较少的硅、镁、锰、铬、锌、铁等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对 铜合金 性能 强化效果 合金元素 时效析出 合金
下载PDF
Effect of Antimony o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Green Chinese Cabbage and Enzyme Activities of Allitic Udic Ferrisols
11
作者 XIAO Xi-Yuan GUO Zhao-Hui +3 位作者 LUO Yue-Ping BI Jun-Ping YANG Miao HUANG Dong-Q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24-129,共6页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ntimony(Sb) in soils and vegetables can cause potential health risk. However, the effect of Sb on the growth and response of crops are not well known and to date, there is still no Sb limit sta... High concentrations of antimony(Sb) in soils and vegetables can cause potential health risk. However, the effect of Sb on the growth and response of crops are not well known and to date, there is still no Sb limit standard for Allitic Udic Ferrisols in China. In this study,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imony(Sb) on biomass,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s,and macro- and micronutrient element concentrations of green Chinese cabbage(Brassica chinensis L.), as well as enzyme activities,in Allitic Udic Ferrisols from Hunan Province, China. Antimony was supplied at rates of 0(control), 2, 5, 10, 20, and 50 mg kg-1and thus with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1.0 mg kg-1, the Sb concentrations in the treated soil samples were 1, 3, 6, 11 21, and 51 mg kg-1,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leaf biomass and ascorbic acid content of cabbage significantly(P < 0.05) decreased by 30.6% and 48.3%, respectively, and soil urease and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also significantly(P < 0.05) decreased by 33.6%and 32.5%, respectively, when soil Sb concentration was 21 mg kg-1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uptake of essential nutrient elements such as Mg, Cu, and Zn by cabbage was obviously affected, while the leaf soluble sugar content slightly changed when the soil Sb concentration exceeded 21 mg kg-1. Based on cabbag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soil enzyme activities, the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 of 21 mg kg-1for Sb in Allitic Udic Ferrisols should be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orbic acid biomass DEHYDROGENASE nutrient elements permissible Sb concentration soluble sugar UREASE
原文传递
贺兰山孔兹岩系的变质时代及其对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57
12
作者 周喜文 耿元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43-1852,共10页
贺兰山孔兹岩系作为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质时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技术,对贺兰山孔兹岩系中3个代表性富铝片麻岩(石榴堇青钾长片麻岩、石榴堇青二长片麻岩与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样品进行... 贺兰山孔兹岩系作为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质时代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技术,对贺兰山孔兹岩系中3个代表性富铝片麻岩(石榴堇青钾长片麻岩、石榴堇青二长片麻岩与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样品进行了精确定年。发现这3种岩石虽处不同层位,但其碎屑锆石年龄却非常集中,各测点^(207)Pb/^(206)Pb年龄总体变化在2.0~2.1G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则在2017~2040Ma之间。这些碎屑锆石都具有岩浆结构特征,反映当时曾存在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所成岩体为孔兹岩系沉积提供了充足物源。另有少量大于2.5Ga的碎屑锆石(2520~2949Ma),表明本区存在太古代岩浆活动记录。本区石榴堇青二长片麻岩中发育典型的变质增生锆石,其成因很可能与黑云母的脱水熔融反应有关。利用该锆石确定贺兰山孔兹岩系的变质时代为1950±8Ma。该时代与东部大青山、乌拉山孔兹岩系变质时代相同,表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大体是以平行的方式正面拼贴到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孔兹岩系 变质时代 华北克拉通 演化 region KHONDALITE series metamorphic age North China Craton 黑云斜长片麻岩 碎屑锆石年龄 岩浆活动 石榴 magmatic origin 鄂尔多斯地块 time SHRIMP ages Ordos block 片麻岩
下载PDF
山东半岛荆山群富铝片麻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13
作者 刘平华 刘福来 +1 位作者 王舫 刘建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9-843,共15页
荆山群富铝片麻岩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之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U-Pb定年结果表明,荆山群富铝片麻岩中锆石成因比较复杂,可划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为继承性(岩浆或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该类锆石微区记录了~... 荆山群富铝片麻岩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之中。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U-Pb定年结果表明,荆山群富铝片麻岩中锆石成因比较复杂,可划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为继承性(岩浆或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该类锆石微区记录了~2 650 Ma和~2 100 Ma两组207Pb/206Pb年龄,这不仅表明研究区变质基底在中太古代末期和古元古代早期至少存在两期岩浆-热事件,同时,也说明荆山群原岩形成时代应晚于2 100 Ma;第二类为变质锆石,记录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在1 900~1 850 Ma之间,应代表荆山群富铝片麻岩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第三类亦为变质锆石,记录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在1 840~1 820 Ma之间,应代表荆山群富铝片麻岩峰后中低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该项成果准确地限定了荆山群富铝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和峰后中低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的年代学格架,对深入探讨华北克拉通东南缘高压麻粒岩的成因机制及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锆石 U-PB定年 荆山群 山东半岛
下载PDF
胶北荆山群富铝岩系石榴石扩散环带特征及其成因指示意义 被引量:31
14
作者 周喜文 魏春景 +1 位作者 董永胜 卢良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52-760,共9页
通过详细的微区成分测定,发现胶北荆山群富铝岩系中石榴石普遍发育扩散环带,但扩散环带的发育程度及样式很不均匀,明显受与其相邻矿物的控制。与黑云母接触时,石榴石晶体边部的镬含量最低,环带最为发育,与堇青石接触时次之,与长英质矿... 通过详细的微区成分测定,发现胶北荆山群富铝岩系中石榴石普遍发育扩散环带,但扩散环带的发育程度及样式很不均匀,明显受与其相邻矿物的控制。与黑云母接触时,石榴石晶体边部的镬含量最低,环带最为发育,与堇青石接触时次之,与长英质矿物接触时则环带发育较弱或不发育。这种特征的石榴石扩散环带样式与传统认识有很大差异,反映降温过程中石榴石与黑云母等镁铁矿物之间的Fe-Mg交换作用主要是通过彼此接触的界面来实现,粒间流体对组分的传输作用有限。但是当岩石中黑云母大量存在而石榴石含量又较低时,由于体系水活度增高,粒间流体也会传输一定的Fe、Mg组分,导致与长英质矿物相邻的石榴石晶体边部发育微弱的扩散环带。通过分析,确定粒径大于1500μm的石榴石晶体核部可以保存变质峰期的平衡成分,基质中远离石榴石等镁铁矿物处于长英质矿物之间的大颗粒黑云母颗粒核部也基本可以保存变质峰期的平衡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扩散环带 粒间流体 变质峰期成分 岩系 胶北荆山群
下载PDF
大青山—乌拉山变质杂岩带石拐地区富铝片麻岩成因矿物学与变质演化 被引量:27
15
作者 蔡佳 刘平华 +3 位作者 刘福来 刘建辉 王舫 施建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7-461,共25页
大青山——乌拉山变质杂岩中石拐地区富铝片麻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中段,包括夕线石榴堇青二长片麻岩、紫苏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和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与基性麻粒岩彼此呈互层或夹层产出。根据岩相学观察、成因矿物学和变质反... 大青山——乌拉山变质杂岩中石拐地区富铝片麻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中段,包括夕线石榴堇青二长片麻岩、紫苏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和夕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与基性麻粒岩彼此呈互层或夹层产出。根据岩相学观察、成因矿物学和变质反应结构的系统研究,结合地质温压计估算以及相平衡模拟的综合分析,揭示石拐地区富铝片麻岩的变质演化可划分为四个变质阶段。其中,早期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以石榴石核部及其包裹的细粒矿物黑云母+石英+斜长石±夕线石±钾长石±尖晶石为特征;峰期变质阶段(M2)的稳定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基质中粗粒夕线石+黑云母+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磁铁矿±钛铁矿,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840~860℃,P=10.0~10.5kbar;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以石榴石边部发育含堇青石的后成合晶为特征,并发生一系列典型的减压反应:Grt+Sil+Qz→Crd、Grt+Melt→Crd+Bt+Pl和Grt+Melt→Crd+Qz±Pl,形成新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夕线石±紫苏辉石,相应的温压条件为T=720~800℃和P=5.6~6.1kbar;晚期角闪岩相降温阶段(M4)的矿物组合是石榴石+石榴边部细粒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磁铁矿±钾长石±钛铁矿,记录的温压条件为T=616~661℃和P=3.4~5.2kbar。石拐地区富铝片麻岩及相关岩石具有典型的近等温减压的顺时针P-T轨迹,峰后经历了近等温减压和近等压降温的变质演化阶段。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石拐地区富铝片麻岩曾卷入到华北克拉通西部的阴山陆块和鄂尔多斯陆块间的俯冲——碰撞造山及随后的快速隆升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P-T演化轨迹 孔兹岩带 石拐地区 大青山
下载PDF
Al-Mg-Sc-Zr系富Al角相图评估 被引量:12
16
作者 曾凡浩 夏长清 古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6-19,共4页
总结了近年来Al-Mg-Sc-Zr四元系相图的发展情况,分析了Al-Mg-Sc-ZT四元系中富铝角存在的中间相Al_3Sc,Al_3Zr,Al_3(Sc_(1-x)Zr_x),AlMgZr及它们的相结构,概述了添加Sc,Zr对Al Mg合金的有益作用,指出了Al-Mg-Sc-Zr四元相图的价值和研究... 总结了近年来Al-Mg-Sc-Zr四元系相图的发展情况,分析了Al-Mg-Sc-ZT四元系中富铝角存在的中间相Al_3Sc,Al_3Zr,Al_3(Sc_(1-x)Zr_x),AlMgZr及它们的相结构,概述了添加Sc,Zr对Al Mg合金的有益作用,指出了Al-Mg-Sc-Zr四元相图的价值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角 相图 中间相 Al-Mg-Sc-Zr四元系 合金
下载PDF
对富铝型豆荚状铬铁矿矿床成因的新认识——以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矿床为例 被引量:21
17
作者 鲍佩声 王希斌 +4 位作者 郝梓国 彭根永 张让民 陈清植 杨廷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7-111,共15页
萨尔托海铬铁矿矿床产于萨尔托海蛇绿岩块的地幔橄榄岩中,属于富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床。该矿床与一套橄长岩和辉长岩类岩石紧密伴生,矿体周围常被一薄的绿泥石壳所包裹。本区铬铁矿的形成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地幔岩经高度熔融形... 萨尔托海铬铁矿矿床产于萨尔托海蛇绿岩块的地幔橄榄岩中,属于富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床。该矿床与一套橄长岩和辉长岩类岩石紧密伴生,矿体周围常被一薄的绿泥石壳所包裹。本区铬铁矿的形成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地幔岩经高度熔融形成富铬铬铁矿;第二阶段形成富铝铬铁矿。交代作用伴随着新生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形成。原始地幔岩的高度熔融以及基性熔体在地幔橄榄岩中的形成和存在是萨尔托海铬铁矿形成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矿 矿石 矿床 成因
下载PDF
冀西北麻粒岩相带富铝片麻岩的退变结构及其变质反应性质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福来 沈其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05-517,共13页
冀西北麻粒岩相带中的富铝片麻岩(夹层), 主要由石榴(紫苏) 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夕线石榴黑云二长(钾长) 片麻岩组成。根据矿物相转变结构及其演化的详细研究, 确定富铝片麻岩存在石榴石与石英、钾长石、夕线石反应生成斜方辉石、... 冀西北麻粒岩相带中的富铝片麻岩(夹层), 主要由石榴(紫苏) 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夕线石榴黑云二长(钾长) 片麻岩组成。根据矿物相转变结构及其演化的详细研究, 确定富铝片麻岩存在石榴石与石英、钾长石、夕线石反应生成斜方辉石、堇青石、铝直闪石和黑云母等一系列复杂的变质反应。根据拓扑学、热力学及温压条件的研究结果, 并结合前人的实验资料, 确定富铝片麻岩所发生的这些反应均为特征的以减压为主的反应, 且发生于变质作用近等温减压阶段(M3), 相应的变质温压条件: T= 740℃~820℃, P= 0.41~0.68GPa, 减压幅度达0.40~0.50GPa。研究表明该类反应及相应的矿物相转变不仅受控于温压条件,而且与体系局部水流体介入及其不均一性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结构 变质反应 片麻岩 麻粒岩相带
下载PDF
茶Camellia sinensis L.对铝的吸收与累积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海生 张志权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5,共4页
对广东省几个大型茶场中不同土壤背景值的 8个茶园 ,进行了土壤及茶树各部位的铝含量调查研究。地处我国南方的广东省茶园 ,其土壤中铝的含量都较高 ,全量在 6 0 0 0 0~ 15 0 0 0 0mg·kg- 1 之间 ,但有效态铝含量相对较低 ,仅为 3... 对广东省几个大型茶场中不同土壤背景值的 8个茶园 ,进行了土壤及茶树各部位的铝含量调查研究。地处我国南方的广东省茶园 ,其土壤中铝的含量都较高 ,全量在 6 0 0 0 0~ 15 0 0 0 0mg·kg- 1 之间 ,但有效态铝含量相对较低 ,仅为 30~ 40 0mg·kg- 1 之间 ,而且与土壤中全铝量大小无关 ,而与土壤酸碱度 (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r=- 0 9732。铝在茶树各部位含量大小依次为落叶 >成熟叶 >根 >枝条 >幼叶。茶树凋落叶铝含量最高 ,平均达 (112 71± 332 )mg·kg- 1 ,而用于加工成饮用茶的幼叶 (一芽两叶 )部分最低 ,平均只有 (6 39±2 32 )mg·kg- 1 ,同时期的相应茶场的茶叶制成品中 ,铝的含量亦接近这一水平 ,为 (978± 2 32 )mg·kg- 1 。土壤中的有机质、酸碱度 (pH)、总钾和有效钾、全铝和有效铝都对茶树各部位铝的累积产生较大影响 ,但只有土壤pH值对铝在茶树体内向幼叶部分的转移和累积影响达显著程度 ,幼叶铝含量与土壤pH之间的相关系数r =0 772 ,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 土壤酸碱度 土壤有机质 累积部位 植物
下载PDF
贺兰山北段贺兰山岩群富铝片麻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区域对比 被引量:18
20
作者 校培喜 由伟丰 +2 位作者 谢从瑞 李平 白生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6,共11页
贺兰山北段贺兰山岩群中发育一套富铝片麻岩,Al2O3含量较高,总体与粘土质岩石化学成分相似,显示孔兹岩系的特征,变质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子石、堇青石、硅线石、十字石、紫苏辉石等,变质级别达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从宗别立岩组含石榴矽... 贺兰山北段贺兰山岩群中发育一套富铝片麻岩,Al2O3含量较高,总体与粘土质岩石化学成分相似,显示孔兹岩系的特征,变质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子石、堇青石、硅线石、十字石、紫苏辉石等,变质级别达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从宗别立岩组含石榴矽线黑云二长片麻岩中选取100粒各种类型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47个测年数据,锆石年龄多数介于1.80-2.15Ga之间,峰值为2.00-2.05Ga。碎屑锆石年龄频谱图与鄂尔多斯地块北缘的集宁岩群和乌拉山岩群十分相似,总体与吕梁构造运动的时限一致,为华北克拉通成熟陆壳演化阶段的产物,证明孔兹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之后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很少受到构造热事件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北段 贺兰山岩群 片麻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古元古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