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组织中ARID1A基因突变和MSH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劳景茂 邓伟 +2 位作者 韦小波 刘广 简文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RC)组织中富含AT结合域1A(ARID1A)基因突变和mutS同种组织蛋白2(MSH2)蛋白表达,分析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42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RC癌组织中ARID1...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RC)组织中富含AT结合域1A(ARID1A)基因突变和mutS同种组织蛋白2(MSH2)蛋白表达,分析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42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RC癌组织中ARID1A基因突变。免疫组化检测癌及癌旁组织MSH2蛋白表达。Spearman秩相关分析ARID1A基因突变和MSH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ARID1A基因突变、MSH2蛋白表达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ARID1A基因突变和MSH2蛋白表达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CRC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142例CRC癌组织中,27例发生ARID1A基因突变,ARID1A基因突变率为19.01%(27/142)。MSH2棕黄色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CRC癌组织中MSH2阳性率为51.41%(73/14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91.55%(130/142)(χ^(2)=56.116,P=0.000)。不同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RC癌组织中ARID1A基因突变、MSH2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癌组织中ARID1A基因突变和MSH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r=-0.575,P=0.000)。ARID1A基因突变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37.04%(10/27),明显低于野生型组患者67.27%(74/110)(P=0.000);MSH2阳性表达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81.43%(57/70),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患者42.30%(27/67)(P=0.000)。ARID1A基因突变型、MSH2阴性表达、肿瘤TNM分期Ⅲ期及伴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RID1A基因、MSH2表达与CRC患者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CRC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基因突变 富含at结合1A mutS同种组织蛋白2 预后
下载PDF
染色质重塑分子富含AT结合域1A(ARID1A)在胃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星 王士博 刘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染色质重塑因子富含AT结合域1A(ARID1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ARID1A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法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其与临... 目的研究胃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染色质重塑因子富含AT结合域1A(ARID1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ARID1A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法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ARID1A蛋白在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胞质和胞核均有表达,在胃癌中的胞质和胞核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ARID1A在癌旁组织中的胞质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呈显著负相关,其在癌旁组织中胞核表达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与肿瘤大小呈显著负相关。生存分析显示,癌旁组织中ARID1A蛋白胞质表达与总生存预后有一定相关性。ARID1A在胃癌组织中的胞质表达和胞核表达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无关。结论 ARID1A在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at结合1A(ARID1A)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下载PDF
孕激素诱导耐药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邢宝玲 张咏英 +2 位作者 戎丹平 项霖涛 朱慧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 探讨孕激素诱导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为治疗耐药子宫内膜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IS)为母代,建立孕激素耐药细胞(PR);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对比PR细胞与IS细胞的表型特征;通过RT-PCR、Western b... 目的 探讨孕激素诱导耐药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为治疗耐药子宫内膜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IS)为母代,建立孕激素耐药细胞(PR);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对比PR细胞与IS细胞的表型特征;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PCR+毛细管电泳、RNA测序技术进行PR细胞、富含AT的结合域1A(ARID1A)敲除细胞(ARID1A KO)和MUTL同源物1(MLH1)敲除细胞(MLH1 KO)的B型孕激素受体(PRB)表达量、ARID1A表达量、微卫星不稳定(MSI)、基因转录组的检测对比。结果 与IS细胞相比,PR细胞凋亡率增高(P=0.026,P<0.05)、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P=0.041,P<0.05)及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与IS细胞相比,PR细胞的ARID1A m 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79和P=0.64),PR细胞无MSI,ARID1A KO和MLH1 KO细胞中PRB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RID1A KO和MLH1 KO细胞相比,PR细胞与IS细胞的基因转录组信息更相近。结论 与ARID1A突变和MLH1突变的癌细胞相比,孕激素诱导耐药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其母代子宫内膜癌细胞更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孕激素 B型孕激素受体 富含at结合1A 微卫星不稳定 基因转录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