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维氏弧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及检测技术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晓华 钟英斌 陈吉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0-748,共9页
哈维氏弧菌是1种革兰氏阴性、发光的海洋细菌,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它是最近10多年才被认识到的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致病菌。文中综述哈维氏弧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密度感应系统、检测技术、疾病的防治及其应用。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流行病学 致病机制 密度感应系统 检测技术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2
作者 胡金树 赵建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519-2520,共2页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 密度感应系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安徽分离株luxS和pfs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细胞外合成AI-2活性检测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先干 白灏 +5 位作者 刘蕾 陈文静 丁铲 胡青海 祁克宗 于圣青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67-1172,共6页
【目的】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存在于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中,可产生用于细菌种间交流的通用自诱导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AI-2),细菌许多生理功能都受此系统的调节。本研究开展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 【目的】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存在于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中,可产生用于细菌种间交流的通用自诱导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AI-2),细菌许多生理功能都受此系统的调节。本研究开展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自诱导信号分子AI-2的检测和建立体外合成、定量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APEC的AI-2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哈维弧菌BB170(Vibrio harveyi BB170)开展对APEC AI-2的检测;利用表达、纯化的LuxS和Pfs在体外催化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进行AI-2的体外合成。【结果】APEC能产生自诱导信号分子AI-2;成功表达可用于AI-2合成的可溶性重组蛋白LuxS和Pfs;纯化的重组蛋白LuxS和Pfs与SAH同时作用后,合成了浓度为300μmol/L的AI-2;运用哈维弧菌BB170对合成的AI-2活性检测表明,其活性是阴性对照的700倍。【结论】APEC存在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APEC的LuxS和Pfs可以在体外催化SAH生成有活性的AI-2分子。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PEC的AI-2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密度感应系统 信号分子AI-2 LUXS
原文传递
细菌密度感应系统的信号干扰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远帅 尹一兵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89,共4页
密度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QS)是细菌的一种群体行为调控机制,它控制着细菌的多种生命活动,在医学、工业和农业上都有重要意义。微生物QS信号分子和信号传导机制的发现有利于研究设计出各种信号干扰方法来阻断QS信号传导从而应用于微... 密度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QS)是细菌的一种群体行为调控机制,它控制着细菌的多种生命活动,在医学、工业和农业上都有重要意义。微生物QS信号分子和信号传导机制的发现有利于研究设计出各种信号干扰方法来阻断QS信号传导从而应用于微生物感染的防治。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QS信号干扰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感应系统 信号干扰 细菌
下载PDF
信号分子调控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涂春田 汪洋 +3 位作者 易力 王瑜欣 刘宝宝 宫胜龙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8-566,共9页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F)是黏附于机体黏膜或生物材料表面、由细菌及其分泌的多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组成的被膜状生物群体,是造成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菌在生长繁殖时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部分会作为生物信号分...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F)是黏附于机体黏膜或生物材料表面、由细菌及其分泌的多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组成的被膜状生物群体,是造成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菌在生长繁殖时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部分会作为生物信号分子在细胞内或细胞间传递信息,使细菌在多细胞水平协调统一相互配合,以完成一些重要的生理学功能,如生物发光、BF的形成、运动与固定态生活方式的转换等。信号分子在BF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文中从密度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 systems,QS)、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ate,c-di-GMP)、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和sRNA等方面介绍影响BF形成的相关信号分子,重点对BF形成过程中的信号分子调控机制进行概述,这对于深入揭示信号分子调控BF形成的机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信号分子 密度感应系统 SRNA C-DI-GMP
原文传递
氧浓度变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崔冬清 孙铁英 +1 位作者 黎建 黄秀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研究氧浓度变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产生量的影响,探讨密度感应系统在生物被膜调控中的作用以及Ⅲ型分泌系统表达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方法将23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在不同氧浓度环境下连续培养3 d,检测生物被膜和藻酸盐产生... 目的研究氧浓度变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产生量的影响,探讨密度感应系统在生物被膜调控中的作用以及Ⅲ型分泌系统表达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方法将23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在不同氧浓度环境下连续培养3 d,检测生物被膜和藻酸盐产生量,银染色法观察ATCC27853产生胞外多糖的时间窗,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测定密度感应系统中调控基因LasI和RhlI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观察Ⅲ型分泌系统的代表毒素胞外酶S分泌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产生量(R=0.455,P=0.000)及藻酸盐产生量(R=0.367,P=0.000)均与氧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银染色法结果显示,高氧条件下胞外多糖合成时间缩短。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LasI、RhlI的相对表达量与氧浓度(R=0.025,P=0.794;R=-0.044,P=0.653)、生物被膜产生量(R=0.001,P=0.990;R=0.011,P=0.909)和藻酸盐产生量(R=0.029,P=0.770;R=0.193,P=0.064)间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氧浓度为10%~30%条件下可分泌胞外酶S,在高氧条件下不分泌胞外酶S。结论高氧可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产生。Las系统和Rhl系统可能因为菌群数量处于低水平而未在生物被膜形成早期阶段参与生物被膜的调控过程。生物被膜的产生增多可能抑制Ⅲ型分泌系统的表达,使该菌毒力发挥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氧浓度 密度感应系统 Ⅲ型分泌系统
下载PDF
黄柏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平 夏飞 +2 位作者 李晓超 胡茫 张宁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黄柏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刚果红降解试验检测弹性蛋白酶活性,氯仿盐酸法测定绿脓菌素分泌量,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生物被膜起始量,平碟法检测菌体集群运动与泳动。结果:在3.12mg/ml、6.25mg/ml和12.5mg/ml时,细... 目的:观察黄柏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刚果红降解试验检测弹性蛋白酶活性,氯仿盐酸法测定绿脓菌素分泌量,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生物被膜起始量,平碟法检测菌体集群运动与泳动。结果:在3.12mg/ml、6.25mg/ml和12.5mg/ml时,细菌悬液A600值分别维持在1.752、1.749和1.781,均与对照组A600值1.760无显著差异。此时弹性蛋白酶生成量A495值从0.829降至0.46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495值0.892。绿脓菌素A540值受黄柏水提液干扰,但维持在0.328至0.429,显著低于对照组A495值0.505,且随实验浓度增加而与相应浓度的黄柏水提液对照差值逐渐缩小。生物被膜起始量A560值在3.12 mg/ml时为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507和0.505,高于此浓度时,起始量显著降低。选择12.5mg/ml开展菌体运动实验,24 h泳动直径为28.4mm,显著低于对照55.1mm;实验组和对照组24 h和48 h集群运动分别为18.0mm和18.1mm,22.4mm和24.4mm,均未受到显著抑制。结论:黄柏可能含有对密度感应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在不影响细菌增殖的条件下便可抑制多种细菌生物学特性,有助于降低细菌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铜绿假单胞菌 密度感应系统 毒力因子
原文传递
黄连提取物及小檗碱对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平 夏飞 +1 位作者 贺立群 胡茫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观察黄连提取物和小檗碱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同浓度(25.00、12.50、6.25、3.12、1.56、0.78、0.39mg/mL)的黄连提取物共同培养,刚果红降解试验检测弹... 目的观察黄连提取物和小檗碱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同浓度(25.00、12.50、6.25、3.12、1.56、0.78、0.39mg/mL)的黄连提取物共同培养,刚果红降解试验检测弹性蛋白酶表达活性;氯仿盐酸法测定绿脓菌素分泌量;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生物被膜起始量;苔黑酚法Ⅲ测定鼠李糖脂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密度感应基因lasR、rhlR和弹性蛋白酶lasB的表达。结果随着实验浓度的增加,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小檗碱均能够不同程度抑制细菌增殖、毒力因子产生、生物被膜形成,以及鼠李糖脂分泌。各组lasR和rhlR基因转录随实验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强,lasB基因转录随之显著降低。结论在面对生存压力条件下,铜绿假单胞菌可能通过增强密度感应系统基因lasR和rhlR的表达,降低毒力因子表达等生物学功能以增加群体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提取物 小檗碱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学特性 密度感应系统
下载PDF
哈维氏弧菌密度感应系统对几种胞外酶的活性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白方方 张晓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5,共5页
密度感应系统是细菌通过感受群体密度变化而控制基因特定表达的1种机制。对病原菌密度感应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找到新的抗感染策略。目前哈维氏弧菌分泌的蛋白酶、脂酶、磷脂酶和溶血素等致病相关因子是否受密度感应系统的控制尚不清楚。... 密度感应系统是细菌通过感受群体密度变化而控制基因特定表达的1种机制。对病原菌密度感应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找到新的抗感染策略。目前哈维氏弧菌分泌的蛋白酶、脂酶、磷脂酶和溶血素等致病相关因子是否受密度感应系统的控制尚不清楚。哈维氏弧菌有3个平行的密度感应系统。本研究通过检测3个密度感应系统基因突变株的胞外酶(如蛋白酶、脂酶、磷脂酶和溶血素等)活性,发现明胶酶的活性受密度感应系统的信号分子HAI-1和AI-2的正控制,且受AI-2的控制程度更大;脂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HAI-1和AI-2的正控制;卵磷脂酶受HAI-1的负控制;溶血素受HAI-1和AI-2共同的负控制。结果表明,哈维氏弧菌胞外分泌的几种毒力相关因子都受密度感应系统的调控,但控制方式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密度感应系统 胞外酶 酶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雪霏 丁军颖 +2 位作者 赵京霞 郭玉红 刘清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950-1954,共5页
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近年细菌耐药率越来越高。临床尤以感染性疾病的多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突出,不仅是临床急危重症的棘手问题,也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和焦点。为此,作者综述了近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并对β... 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近年细菌耐药率越来越高。临床尤以感染性疾病的多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突出,不仅是临床急危重症的棘手问题,也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和焦点。为此,作者综述了近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并对β-内酰胺酶、主动外排系统、密度感应系统等主要耐药机制着力阐述,进而阐释相关的中医药治疗措施,以期为抗生素治疗无果时探索中医药治疗思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酶 主动外排系统 密度感应系统 中医药
下载PDF
HtrA基因缺陷对肺炎链球菌毒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远帅 许颂霄 +5 位作者 朱旦 阳强 刘明芳 陈淑惠 张雪梅 尹一兵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542-1546,共5页
目的HtrA基因可编码肺炎链球菌的一种重要蛋白酶,本文目的是探索HtrA基因缺陷对细菌毒力的影响.方法用插入复制失活的方式使HtrA基因缺失,通过RT-PCR分析毒力因子表达,并通过动物试验观察HtrA基因缺陷株毒力改变情况.结果RT-PCR显示Htr... 目的HtrA基因可编码肺炎链球菌的一种重要蛋白酶,本文目的是探索HtrA基因缺陷对细菌毒力的影响.方法用插入复制失活的方式使HtrA基因缺失,通过RT-PCR分析毒力因子表达,并通过动物试验观察HtrA基因缺陷株毒力改变情况.结果RT-PCR显示HtrA缺陷株毒力因子表达低于野毒株,两组比较P<0.05;转化试验发现缺陷菌株转化力下降;小鼠毒力试验表明野毒株半数致死时间22h,而缺陷株半数致死时间8d,P<0.01,有显著性差异;缺陷菌在小鼠体内被清除速度也显著快于野毒株.结论HtrA基因缺陷使肺炎链球菌多种毒力因子表达减弱,自然转化能力下降,毒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毒力因子 密度感应系统 HtrA基因
下载PDF
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密度感应系统信号分子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小敏 余加林 +2 位作者 林丽华 林雅茵 邹志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59-1562,共4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BF)密度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信号分子酰化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lactone,AHL)以及AHL合成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成熟的体外BF模...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BF)密度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信号分子酰化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lactone,AHL)以及AHL合成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成熟的体外BF模型,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鉴定生物膜的形成情况。不同浓度氨溴索干预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AHL感应菌株根癌土壤杆菌(WCF47)分别检测其对铜绿假单胞菌AHL合成酶编码基因rhlI和lasI mRNA及AHL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氨溴索3.75mg/ml作用组基因lasI和rhlI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5)。氨溴索1.875mg/ml干预后,有同样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P<0.05)。氨溴索3.75mg/ml作用后AHL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氨溴索1.875mg/ml作用后亦有减少(P<0.05)。结论氨溴索可以通过下调信号分子AHL合成酶编码基因以及AHL的表达来抑制B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密度感应系统 信号分子
下载PDF
密度感应系统——细菌信号分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雯 刘岚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1-436,共6页
细菌利用散在的细胞间信号分子产物介导细胞间通讯的这个整个过程被叫做密度感应系统。这些信号分子在细菌基础水平时产生,生长过程积累。当细菌密度达到阈值时信号分子则激活或抑制相关系列基因表达,从而影响毒力因子、生物膜等的产生... 细菌利用散在的细胞间信号分子产物介导细胞间通讯的这个整个过程被叫做密度感应系统。这些信号分子在细菌基础水平时产生,生长过程积累。当细菌密度达到阈值时信号分子则激活或抑制相关系列基因表达,从而影响毒力因子、生物膜等的产生。在抗生素耐药及多重耐药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研究者们希望明确此系统作用机制,了解可否寻找抑制它的物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协同抗生素治疗。但密度感应系统远比预想的复杂,不同细菌甚至是同种细菌不同分型可能有差异,同一细菌也可能有不同密度感应系统。故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多种细菌的密度感应系统及其信号分子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感应系统 细菌 信号分子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早期混合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更森 孔晋亮 +4 位作者 罗劲 包崇喜 丁雨迪 王可 蔡双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1-965,970,共6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QS)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混合生物被膜(BF)的体外影响。为临床相关混合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建立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缺陷菌株(P.aΔlasI/rhlI)分...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QS)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混合生物被膜(BF)的体外影响。为临床相关混合微生物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建立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缺陷菌株(P.aΔlasI/rhlI)分别与临床分离的烟曲霉菌株(A.f)形成混合BF,及单独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缺陷菌株(P.aΔlasI/rhlI)、烟曲霉菌生物被膜,pH为7.0的RPMI-1640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于孵育24h,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二甲氧唑黃(XTT)比色法评价生物被膜体外生长动力学;正置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表面形态。结果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24h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提示,P.aΔlasI/rhlI+A.f混合生物被膜厚度大于其他各组(P<0.05);PAO1+A.f混合生物被膜厚度与单纯烟曲霉生物被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TT比色法生长动力学检测显示,P.aΔlasI/rhlI+A.f混合组活力强于PAO1+A.f组(P<0.05);正置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表面形态提示,镜下P.aΔlasI/rhlI+A.f混合生物被膜中可见烟曲霉菌丝密度大于PAO1+A.f组,PAO1+A.f组菌丝密度较单独A.f组减少。结论 QS对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烟曲霉菌株(A.f)早期混合生物被膜的形成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烟曲霉菌 密度感应系统 混合生物被膜
原文传递
细菌中LuxS/AI-2密度感应系统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瑞宁 操敏 +1 位作者 李先富 牛雷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856-861,共6页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细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许多细菌都能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为自诱导物质(autoinducer,AI)的信号分子。胞外的AI浓度能随细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临界浓度时,AI能结合并激活细胞内受体,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细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许多细菌都能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为自诱导物质(autoinducer,AI)的信号分子。胞外的AI浓度能随细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临界浓度时,AI能结合并激活细胞内受体,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菌的生理行为,产生毒力因子等,使细胞的活动具有组织性,成为类似于多细胞生物的群体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S AI-2 密度感应系统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密度感应系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立明 侯萌 《口腔生物医学》 2022年第3期198-202,共5页
变形链球菌是口腔中主要的致龋菌之一,种内与种间的信息交流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繁殖尤为重要,信息素的释放和摄取调控着一系列的信息交流,形成了复杂的密度感应系统(QS)。本文将对近年来关注较多的变形链球菌Q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龋... 变形链球菌是口腔中主要的致龋菌之一,种内与种间的信息交流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繁殖尤为重要,信息素的释放和摄取调控着一系列的信息交流,形成了复杂的密度感应系统(QS)。本文将对近年来关注较多的变形链球菌Q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龋病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密度感应系统 调控
下载PDF
鮰爱德华菌密度感应系统LuxI/LuxR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7
作者 郭锦志 马士杰 +1 位作者 韩先干 付立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8期107-114,共8页
克隆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YCH株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s, AHLs)合成酶(LuxI)和AHLs受体蛋白(LuxR)的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LuxI全长666 bp,共编码221个氨基酸;LuxR全长... 克隆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YCH株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s, AHLs)合成酶(LuxI)和AHLs受体蛋白(LuxR)的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LuxI全长666 bp,共编码221个氨基酸;LuxR全长720 bp,编码239个氨基酸。构建LuxI/LuxR的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鮰爱德华菌LuxI/LuxR与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杀鱼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保科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hoshinae)等有较近亲缘关系。利用SWISS-Model软件,分别以1K4J.1.A(46.15%)和5l09.1.A(40.83%)蛋白作为模板对LuxI蛋白的8-189区域和LuxR蛋白2个功能结构域Pfam:Autoind_bind(9~151氨基酸)和HTH_LUXR(171~228氨基酸)进行分子模拟,其中LuxI结构域内有明显的“V”形疏水腔结构,LuxR的N-端结构域有α-β-α排列,C-端结构域内有螺旋—转角—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鮰爱德华菌 密度感应系统 LuxI/LuxR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调控的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简丽娟 陈一强 温红侠 《国际呼吸杂志》 2011年第8期612-615,共4页
铜绿假单胞菌可以产生多种毒力因子,是引起细菌慢性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密度感应系统与其毒力因子的合成密切相关。近年,有大量研究发现其分泌的毒力因子可以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致病作用。因此,现在就毒力因子的致病作... 铜绿假单胞菌可以产生多种毒力因子,是引起细菌慢性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密度感应系统与其毒力因子的合成密切相关。近年,有大量研究发现其分泌的毒力因子可以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致病作用。因此,现在就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密度感应系统 毒力因子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对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苹 杨青梅 沈策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3-96,163,共5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的密度感应系统(QS)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野生型菌株PAO1组、QS基因突变型菌株PAO1-JP2组和对照组),分别将包被不同亚型PA的硅胶管置入大鼠一侧主支气管,建立慢性肺部感染模型,...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的密度感应系统(QS)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野生型菌株PAO1组、QS基因突变型菌株PAO1-JP2组和对照组),分别将包被不同亚型PA的硅胶管置入大鼠一侧主支气管,建立慢性肺部感染模型,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浸泡硅胶管。28d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AB-PAS染色、ELISA和RT-PCR等方法检测气道内黏蛋白MUC5AC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野生型菌株PAO1和QS突变型菌株PAO1-JP2对大鼠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结果PAO1组较PAO1-JP2组气道黏膜上皮的杯状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对照组的杯状细胞数目极少。PAO1组MUC5AC mRNA表达量较PAO1-JP2组显著增多(P<0.05),对照组MUC5AC mRNA仅有少量表达。PAO1组BALF中MUC5AC蛋白分泌量明显高于PAO1-JP2组(P<0.05)。结论PA的QS重要基因缺损导致气道黏液分泌的能力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密度感应系统 气道黏液高分泌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自诱导物2信号分子的体外合成与活性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鹰 李明勇 +1 位作者 霍丽 孟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体外合成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自诱导物2(AI-2)信号分子,为进一步研究S-核糖高半胱氨酸裂解酶(Lux S)/AI-2信号系统对于变异链球菌和口腔生物膜的致病性、耐药性的调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稳定高效的Lu...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体外合成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自诱导物2(AI-2)信号分子,为进一步研究S-核糖高半胱氨酸裂解酶(Lux S)/AI-2信号系统对于变异链球菌和口腔生物膜的致病性、耐药性的调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稳定高效的Lux S和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Pfs)原核表达载体,异丙基β-D-1-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进行镍柱层析分离纯化与鉴定。利用纯化表达的Lux S蛋白和Pfs蛋白体外合成AI-2信号分子,以哈维氏弧菌菌株BB170作为报告菌株,通过生物发光效应检测体外合成的变异链球菌AI-2信号分子的生物活性,并以此间接检测Lux S蛋白和Pfs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体外合成的AI-2可诱导哈维氏弧菌菌株BB170强烈发光。以变异链球菌UA159标准株菌液中自然生成的AI-2为对照,体外合成AI-2诱导发光效果强于菌液。结论体外合成的AI-2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获得了高效表达、可溶性的Lux S和Pfs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密度感应系统 自诱导物2 S-核糖高半胱氨酸裂解酶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