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滆湖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王丽卿
吴亮
张瑞雷
张毅敏
-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90-1996,共7页
-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1-007)
上海市重点学科水生生物学建设基金项目(S30701)资助
-
文摘
2009年5月-2010年2月对滆湖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对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采集到底栖动物共35种,隶属于3门25属;优势种类为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克拉泊水丝蚓(L.claparedeianus)、中华河蚓(Rhyacodrilussinicus);滆湖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为374.1ind·m-2,寡毛类对密度的贡献最大,占年均密度的77.4%,最大密度出现在夏季,春季最低,St14年均密度高于其他站点;滆湖底栖动物的年均生物量为17.78g·m-2,软体动物对生物量的贡献最大,占年均生物量的97.4%,夏季生物量最大,冬季最低,St14年均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各个站点;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密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生物量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H')、Margalef多样性指数值(D)、Pielou均匀度指数值(J)和BI指数值表明滆湖水体处于中度到重度污染状态。
-
关键词
滆湖
底栖动物
密度和生物量
时空变化
水质评价
-
Keywords
Gehu Lake
zoobenthos
density and biomass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
分类号
Q958.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天鹅洲故道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马秀娟
沈建忠
王腾
王海生
黄丹
孙广文
龚成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52-3958,共7页
-
基金
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2985)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委托项目
-
文摘
于2011年1月、5月、7月和10月按季度对天鹅洲长江故道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并根据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对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天鹅洲故道底栖动物有30种,其中水生昆虫14种,占46.67%;寡毛类8种,占26.67%;软体动物6种,占20.00%;其它类2种,占6.67%.优势种类为菱附摇蚊(Clinotanypus)、指突隐摇蚊(Cryptochironomus digitatus)、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 claparedeianu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558.37 ind·m-2,最大密度出现在冬季,春季最低;底栖动物年均生物量为14.03 g·m-2,最大生物量出现在秋季,春季最低.10个采样点中,其中8号年均密度最大,为1986.00 ind·m-2,7号年均生物量最大,为50.22 g·m-2,而6号年均密度和生物量都最小,分别为98.00ind·m-2和0.85 g·m-2.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科级生物指数(FBI)和综合生物污染指数(BI)对故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显示故道水体处于中-重污染(Ⅲ-Ⅳ),相比2003~2004年(Ⅱ)其水质污染状况有所下降.
-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天鹅洲故道
密度和生物量
水质评价
-
Keywords
macrozoobenthos
Tian'e Zhou Oxbow
density and biomass
water quality
-
分类号
X17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824
-
-
题名滇池敞水区和湖滨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 3
-
-
作者
张志中
鲁斌
董晋延
郭艳英
潘珉
-
机构
滇池湖泊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
-
出处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69-76,共8页
-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2022年度省市一体化专项(编号:202202AH210006)
云南省科技厅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专项(编号:202305AM340008)
滇池“十四五”规划项目—滇池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建设与跟踪研究。
-
文摘
通过2022年开展滇池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对动物物种种类、密度与生物量、群落结构相似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滇池大型底栖动物隶属4门8纲20目32科,敞水区26种,湖滨带54种。敞水区平均密度167.76 ind./m^(2),湖滨带平均密度160.88 ind./m^(2)。软体动物生物量占比较高,节肢动物生物量湖滨带大于敞水区,环节动物生物量敞水区大于湖滨带。敞水区和湖滨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性显著,优势种差异大。敞水区底栖动物丰富度分布较湖滨带均匀,湖滨带底栖动物多样性较高但丰富度分布相对不均匀。以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分级,敞水区点位5%为“良好”,95%为“中等”;湖滨带点位41%为“良好”,47%为“中等”,6.0%为“较差”,6.0%为“很差”。以Pielou指数评价分级,敞水区点位5%为“优秀”,95%为“良好”;湖滨带点位5.9%为“优秀”,70.4%为“良好”,11.9%为“中等”,5.9%为“较差”,5.9%为“很差”。以期为滇池大型底栖动物监测及针对性开展区域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性资料参考。
-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密度和生物量
群落结构差异
-
Keywords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species composition
density and biomass
community structure difference
-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