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美国和中国栗疫病菌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朴春根 Kim Kyung-hee +2 位作者 Lee Sang-hyun Lee Seung-kyu Moon Byung-ju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286,共4页
用RAPD方法,对来自韩国、美国和中国的26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使用筛选的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了115个0.19~3.1 kb大小的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占61.7%。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系数为0.92时,26个菌株分为两大组,一组由21个... 用RAPD方法,对来自韩国、美国和中国的26个栗疫病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使用筛选的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了115个0.19~3.1 kb大小的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占61.7%。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系数为0.92时,26个菌株分为两大组,一组由21个菌株组成,包括大部分韩国菌株和美国菌株;另一组包括部分韩国菌株和中国菌株。表明美国菌株和大部分韩国菌株的遗传相似性很高,部分韩国菌株有较大的变异,而中国菌株则表现出了遗传上的远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 寄生 栗树 遗传变异
下载PDF
细菌嗜铁素、DAPG和PCA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旋 曹福祥 +2 位作者 李正楠 巫添辉 冉隆贤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4期404-408,共5页
为了探讨生防细菌防治板栗疫病的潜力,测定了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WCS358r菌株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转基因菌株WCS358::phl和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KB和板栗枝条韧皮部抽提液培... 为了探讨生防细菌防治板栗疫病的潜力,测定了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putida)WCS358r菌株及其嗜铁素缺失突变体JM218,转基因菌株WCS358::phl和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KB和板栗枝条韧皮部抽提液培养基(BA)中,WCS358r对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JM218几乎没有抑制效果;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 FeCl3后,WCS358r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显著降低,证明WCS358r产生的嗜铁素是抑制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重要因子。在PDA培养基中,WCS358r对病菌无抑制效果。在上述三种培养基中,产生抗生素2,4-二乙酰间苯三酚(DAPG)的转基因菌株WCS358::phl与原始菌株WCS358r相比,抑菌效果明显增强,而产生酚嗪-1-羧酸(PCA)的WCS358::phz的抑菌能力无明显提高。培养基中添加铁对WCS358::phl的抑菌活性无影响,但能降低WCS358::phz对板栗疫病菌的抑制效果。由此说明,嗜铁素和DAPG对抑制板栗疫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重要作用,而PCA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疫病 寄生 二乙酰间苯三酚 酚嗪羧酸 嗜铁素
下载PDF
寄生隐丛赤壳菌ITS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麻文建 朱天辉 韩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30,共6页
寄生隐丛赤壳菌是引起板栗疫病的致病菌。为建立该菌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分离自四川雅安、泸州及重庆的寄生隐丛赤壳菌及其他参试菌株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根据该片段与GenBank中隐丛赤壳属其... 寄生隐丛赤壳菌是引起板栗疫病的致病菌。为建立该菌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首先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分离自四川雅安、泸州及重庆的寄生隐丛赤壳菌及其他参试菌株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根据该片段与GenBank中隐丛赤壳属其他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寄生隐丛赤壳菌的特异性引物ITSP1/ITSP2,片段扩增大小为462bp。利用该引物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可以将寄生隐丛赤壳菌与其他参试菌区分开,检测灵敏度达30pg。而以引物ITS1/ITS4和ITSP1/ITSP2进行的巢氏PCR,可检测到30fg基因组DNA,其灵敏度较常规PCR提高了1 000倍。利用巢氏PCR检测体系对发病程度不同的组织和携菌组织进行检测,均能快速稳定地检测出寄生隐丛赤壳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 分子检测 ITS 特异引物 巢氏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