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昌陵 王文斌 +1 位作者 曹永强 宋书宏 《辽宁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56-61,共6页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获得转基因植物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目前,很多研究都集中在转化的细胞过程和分子机制方面,即细菌DNA进入寄主细胞并与其基因组发生交换、重组的一系列过程。对于农杆菌参与此过程各因子的研究历史较长并已基本...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获得转基因植物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目前,很多研究都集中在转化的细胞过程和分子机制方面,即细菌DNA进入寄主细胞并与其基因组发生交换、重组的一系列过程。对于农杆菌参与此过程各因子的研究历史较长并已基本明确其作用机制,但对寄主细胞作用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最近的研究中,针对转化过程中农杆菌如何利用和控制寄主因子以完成基因整合,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阐述。针对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过程,介绍和分析了农杆菌参与转化过程的关键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和寄主因子在促进转化效率方面的作用,包括农杆菌转移外源基因的机制、农杆菌与寄主相互控制遗传转化的机制、改造寄主基因组提高遗传转化效率的机制等。作者对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发展方向,同时指出,新细菌的利用标志着农杆菌在基因工程中作为植物遗传转化唯一介导工具的时代结束,发掘适合不同植物的菌种并提高遗传转化效率的历史性转折时期已经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遗传转化 寄主因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P互作的寄主因子
2
作者 宾羽 张琦 +3 位作者 王春庆 赵晓春 宋震 周常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81-1892,共12页
【目的】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是威胁我国柑橘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病毒,但其在柑橘上的侵染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CYVC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为诱饵筛选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 Burm.... 【目的】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是威胁我国柑橘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病毒,但其在柑橘上的侵染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CYVC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为诱饵筛选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 Burm.f.)c DNA文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其互作的寄主因子在病毒侵染和致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Trizol法提取尤力克柠檬叶片总RNA,用SMART法反转录合成First-Strand c DNA,以其为模板通过Long-Distance PCR获得ds c DNA,均一化处理后与线性化p GADT7质粒重组链接构建尤力克柠檬初级c DNA文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10B获得尤力克柠檬大肠杆菌c DNA文库并对文库质量进行鉴定;PCR扩增CYVCV的CP序列并构建到载体p GBKT7上,鉴定诱饵质粒对酵母细胞的毒性以及CP蛋白对酵母报告基因的自激活性。将尤力克柠檬c DNA文库质粒转化含有诱饵质粒p GBKT7-CP的Y2H Gold酵母菌株,共转化子依次涂布SD/-Leu-Trp、SD/-Leu-Trp-His/X-α-Gal和SD/-Leu-Trp-His-Ade/X-α-Gal平板,最终筛选蓝色且长势较好的阳性菌落,提取酵母质粒并测序比对获得候选基因,利用Uniprot在线网站的gene ontology(GO)注释候选基因,分析候选互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根据分析结果,选取可能参与寄主抗病或症状发展的候选因子,扩增其CDS全长序列并构建到靶标载体p GADT7后分别与p GBKT7-CP共转化酵母细胞进行点对点酵母双杂交互作验证。【结果】尤力克柠檬大肠杆菌c DNA文库滴度为1.02×10^(8)cfu/m L,库容符合试验标准;成功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 GBKT7-CP,该载体没有自激活性且对酵母菌没有毒性;在SD/-Leu-Trp-His-Ade/X-α-Gal平板上筛选得到41个酵母阳性克隆,经序列相似性比对,去除重复,共筛得32个候选寄主因子;GO通路注释结果表明这些寄主因子参与多个叶绿体相关的生物过程,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光合作用、光刺激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化脉明病毒 尤力克柠檬 酵母双杂交 外壳蛋白 寄主因子
下载PDF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草莓镶脉病毒P6蛋白互作的森林草莓寄主因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帅 蒋西子 +5 位作者 梁伟芳 陈思涵 张享享 左登攀 胡亚会 江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519-3528,共10页
【目的】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是侵染草莓的主要病毒,但其侵染草莓的机制尚不清楚。论文以SVBV的P6蛋白为诱饵筛选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c DNA文库的寄主因子,为解析SVBV侵染草莓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 【目的】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是侵染草莓的主要病毒,但其侵染草莓的机制尚不清楚。论文以SVBV的P6蛋白为诱饵筛选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c DNA文库的寄主因子,为解析SVBV侵染草莓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VBV接种森林草莓,提取出现明显症状叶片的总RNA,Dnase I处理后,用SMART法反转录合成ds c DNA,均一化处理c DNA并酶切纯化,将<400 bp的短片段去除,其余片段连接到p GAD-T7质粒载体上,构建森林草莓初级c DNA文库。同时将SVBV P6构建到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 GBK-T7上,再将p GBK-P6和p GBK-T7分别转化酵母菌株AH109,阳性酵母菌株接种SD/-Trp液体培养基,鉴定诱饵载体对酵母细胞的毒性。将转化p GBK-P6的酵母菌分别涂布SD/-Trp、SD/-Leu-Trp和SD/-His-Trp平板,测定菌落生长情况,分析P6蛋白对酵母报告基因的自激活活性。然后用森林草莓初级c DNA文库质粒转化含有诱饵载体p GBK-P6的AH109酵母菌株,共转化子依次涂布SD/-Leu-Trp、SD/-Leu-Trp-His和SD/-Trp-Leu-His-Ade/X-α-Gal平板,最终筛选蓝色且长势较好的阳性菌落,提取酵母质粒并测序,Gen Bank中初步比对候选基因,利用Uniprot在线网站的gene ontology(GO)通路注释互作蛋白因子,分析互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3种c DNA文库平均库容超过2.0×106 cfu,平均文库重组率为97%,文库插入片段平均扩增长度>1 kb,表明森林草莓c DNA文库符合试验标准。最终利用SD/-Trp-Leu-His-Ade/X-α-Gal培养基筛选得到230个酵母阳性克隆,经过序列相似性比对,除去重复序列、载体序列和移码序列,共筛得15个与SVBV P6互作的寄主因子。GO通路注释结果表明这些寄主因子参与了13种生物过程,包括泛素化、转录因子调节、防御反应、代谢过程、氧化还原和胞内氨基酸代谢等过程;这15个寄主因子的分子功能多样,包括乙酰转移酶活性、萜烯合酶活性、脱氢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镶脉病毒 森林草莓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筛选 寄主因子
下载PDF
介导植物病毒病症状发生的病毒元件与寄主因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超 龚前园 +1 位作者 张永强 李为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49,共6页
植物遭受病毒侵染后,常表现出花叶、发育畸形、褪绿、坏死等症状。在农业生产中,这些症状的发生直接导致作物的产量/品质下降,有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而,病毒病症状发生的分子机制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 植物遭受病毒侵染后,常表现出花叶、发育畸形、褪绿、坏死等症状。在农业生产中,这些症状的发生直接导致作物的产量/品质下降,有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而,病毒病症状发生的分子机制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报道,分别从病毒和寄主两个方面,总结归纳了介导症状发生的病毒元件以及参与症状发生的寄主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病毒病症状发生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症状发生 病毒元件 寄主因子
原文传递
一个与拟南芥RNA病毒寄主因子同源的水稻基因OsTOM3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蒙姣荣 彭靖茹 陈保善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5-189,共5页
从水稻品种桂99中克隆了参与烟草花叶病毒的复制的拟南芥A tTOM 3的同源基因O sTOM 3。该基因全长cDNA共有1 3 0 0个核苷酸,包含一个含8 8 5个核苷酸的编码区、1 7 7个核苷酸的5′非编码区和239个核苷酸的3′非编码区,编码一个含294个... 从水稻品种桂99中克隆了参与烟草花叶病毒的复制的拟南芥A tTOM 3的同源基因O sTOM 3。该基因全长cDNA共有1 3 0 0个核苷酸,包含一个含8 8 5个核苷酸的编码区、1 7 7个核苷酸的5′非编码区和239个核苷酸的3′非编码区,编码一个含29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4.0 ku,等电点为9.51。O sTOM 3的氨基酸序列包含多个高疏水性区域,推测是一种8次跨膜蛋白。O sTOM 3与A tTOM 3的同源性为74.9%。用PCR的方法克隆了O sTOM 3基因的全长转录区,共3 885 bp,包含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寄主因子 基因克隆 OsTOM3
下载PDF
RSV-寄主-介体三者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坤 徐红梅 +2 位作者 张定谅 贺振 刘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115,共12页
为了解国内外关于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寄主-介体三者间互作关系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RSV自身编码蛋白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直接互作,从而保证了病毒生命过程的有... 为了解国内外关于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寄主-介体三者间互作关系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RSV自身编码蛋白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直接互作,从而保证了病毒生命过程的有序衔接。2)RSV与寄主水稻及介体灰飞虱间的间接互作,大多与病毒造成的在植物上症状,病毒经介体卵传播等特点相吻合。3)RSV编码蛋白与介体因子间的直接互作,参与了病毒在介体中的复制,传播及抵御介体免疫等生命过程。4) RSV-寄主-介体三者间互作关系的研究已成为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国内每年高水平研究论文不断涌现。针对RSV-介体互作研究中病毒与介体遗传体系均不成熟的现状,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加快RSV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的构建或者RSV微小复制子的构建;另外可以对现有的CRISPR/Cas9技术进行优化,尽快实现对灰飞虱进行高通量的基因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病毒-寄主-介体互作 SIRNA 寄主因子
原文传递
筛选与黄瓜花叶病毒CP互作的寄主因子 被引量:1
7
作者 邱艳红 雷荣 +1 位作者 李志红 朱水芳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5,共5页
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是病毒最重要的致病因子。在病毒的侵染过程中扮演多种角色,尤其是对病毒侵染症状起了决定作用。本研究首先构建了烟草叶片c DNA文库,并将CP构建到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上,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筛选出与CP互作的寄主... 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是病毒最重要的致病因子。在病毒的侵染过程中扮演多种角色,尤其是对病毒侵染症状起了决定作用。本研究首先构建了烟草叶片c DNA文库,并将CP构建到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上,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筛选出与CP互作的寄主因子。结果显示,获得了高质量的烟草c DNA文库,并利用该文库筛选到与CP互作的多个潜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CP 互作 寄主因子 c 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原文传递
MNSV p42与寄主因子3-HIBADH互作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会杰 彭斌 +1 位作者 康保珊 古勤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3-591,共9页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是侵染甜瓜的重要病毒之一,为害严重。为了明确MNSV的致病机制,本研究以pGBK-p42为诱饵载体,利用Mating的方法从感染MNSV的甜瓜cDNA文库中筛选出6个与p42互作的寄主因子,进一步利用酵...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是侵染甜瓜的重要病毒之一,为害严重。为了明确MNSV的致病机制,本研究以pGBK-p42为诱饵载体,利用Mating的方法从感染MNSV的甜瓜cDNA文库中筛选出6个与p42互作的寄主因子,进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等验证p42与寄主因子3-羟基异丁酸脱氢酶(3-Hydroxyisobutyrate dehydrogenase-like 1,3-HIBADH)的互作,并明确了p42蛋白的s-domain是与3-HIBADH互作的关键区域。此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42 s-domain与3-HIBADH作用改变了3-HIBADH蛋白在烟草表皮的亚细胞定位,进一步证实p42可与3-HIBADH发生相互作用。该结果为阐明甜瓜响应MNSV侵染的互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坏死斑点病毒 外壳蛋白p42 寄主因子 3-羟基异丁酸脱氢酶 互作
原文传递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草莓镶脉病毒移动蛋白P1互作的寄主因子
9
作者 张享享 蒋西子 +2 位作者 李帅 蒋磊 江彤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3,共8页
构建感染草莓镶脉病毒(SVBV)森林草莓的酵母c DNA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与SVBV P1蛋白互作的15种寄主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15种寄主因子参与茉莉酸途径、泛素化、光合作用、抗病抗逆、蛋白修饰、蛋白运输和氧化还原等... 构建感染草莓镶脉病毒(SVBV)森林草莓的酵母c DNA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与SVBV P1蛋白互作的15种寄主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15种寄主因子参与茉莉酸途径、泛素化、光合作用、抗病抗逆、蛋白修饰、蛋白运输和氧化还原等多种生物过程。另外,这些寄主因子还具有其他分子功能,包括氧化还原酶活性、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活性和金属离子结合活性等。本研究初步探讨了P1与寄主因子的互作机理,为揭示SVBV侵染森林草莓以及SVBV在寄主中扩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镶脉病毒 移动蛋白P1 森林草莓 寄主因子 互作
原文传递
叶绿体介导的植物抗病毒防卫反应及病毒的反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宗迪 王亚琴 +1 位作者 吴建祥 周雪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17,269,共8页
植物拥有复杂且精密的免疫系统以识别并应对各种病原物的侵染,保护自身免受侵害。叶绿体作为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为细胞提供碳源和能量,还是植物细胞内活性氧、钙离子信号、水杨酸和茉莉酸等免疫分子产生的重要场... 植物拥有复杂且精密的免疫系统以识别并应对各种病原物的侵染,保护自身免受侵害。叶绿体作为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为细胞提供碳源和能量,还是植物细胞内活性氧、钙离子信号、水杨酸和茉莉酸等免疫分子产生的重要场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叶绿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抵抗植物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叶绿体免疫反应在抵抗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及病毒如何通过与叶绿体互作来抑制叶绿体免疫反应,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免疫 植物病毒 病毒蛋白 叶绿体寄主因子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植物RNA病毒寄主因子基因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熊伟 《孝感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5-19,共5页
文章综述了植物RNA病毒寄主因子基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 RNA病毒 寄主因子基因
下载PDF
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邱鸿贵 邱中良 +1 位作者 沈伯钧 符文俊 《昆虫天敌》 CSCD 2001年第3期97-108,共12页
啮小蜂Tetrastichus sp.是一种群聚性蛹的内寄生蜂,主要寄生于茶长卷叶蛾的蛹。在实验室中,它还能寄生蓖麻蚕、粘虫、亚洲玉米螟、棉褐带卷蛾和家蝇等寄主蛹。在小环境中,啮小蜂雌蜂搜寻大蛹(粘虫)花费的时间要明... 啮小蜂Tetrastichus sp.是一种群聚性蛹的内寄生蜂,主要寄生于茶长卷叶蛾的蛹。在实验室中,它还能寄生蓖麻蚕、粘虫、亚洲玉米螟、棉褐带卷蛾和家蝇等寄主蛹。在小环境中,啮小蜂雌蜂搜寻大蛹(粘虫)花费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寻找小蛹(棉褐带卷蛾)所花费的时间。雌蜂多戮从寄主的腹部爬上蛹,其次为胸部和头部。88%的雌蜂产卵管插入蛹的位置与上蛹的部位一致。蜂龄(2-6天龄)对雌蜂接受寄主的行为无明显影响。雌蜂对寄主蛹龄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第7天龄粘虫蛹中产的子蜂数明显减少,对第9天龄的粘虫蛹雌蜂虽作刺探,但未见寄生。随着寄主密度增加,平均每雌寄生的蛹数和产的子蜂数均相应增加,而寄主蛹的寄生率却逐渐下降。随着雌蜂密度增加,寄主蛹的寄生率和平均每头寄生蛹中的子蜂数相应提高,但平均每雌产的子蜂数则逐渐减少。雌蜂在寄生(平均1.74±5.05分.秒)和未寄生(平均2.90±6.50分.秒)寄主中产卵管插入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寄生(平均每蛹为182.20± 85.06头)和未寄生(平均为87.80±69.50头)寄主中产的子蜂数则有明显差异(P<0.02)。表明啮小蜂雌蜂对已寄生寄主蛹无明显的辩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小蜂 寄主接受行为 寄主接受因子 寄生蜂
下载PDF
白蛾黑基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颜学武 郭同斌 +5 位作者 蒋继宏 王焕臣 赵明杨 姚遥 王虎诚 杜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125,共5页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在徐州地区主要寄生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在小环境中,它搜寻寄主蛹平均耗时(93.12±66.53)s。搜寻到寄主后,多数小蜂从寄主蛹腹部爬上蛹体并产卵,只有少数小蜂在...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在徐州地区主要寄生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在小环境中,它搜寻寄主蛹平均耗时(93.12±66.53)s。搜寻到寄主后,多数小蜂从寄主蛹腹部爬上蛹体并产卵,只有少数小蜂在蛹的头部和胸部爬上寄主蛹并产卵。1~3d龄小蜂寄生能力无差异,其寄生率均为100%,4d龄小蜂寄生能力开始显著下降,5d龄的寄生率已降至20%。白蛾黑基啮小蜂能寄生杨小舟蛾老熟幼虫、预蛹、1~5d龄蛹,不能寄生6d龄蛹。1d龄杨小舟蛾蛹被寄生率最高,达(92.59±12.83)%,随着蛹龄的增长,小蜂对寄主蛹的寄生能力逐渐下降。在增加寄主蛹密度的情况下,小蜂的寄生能力并不能显著提高。随着雌蜂密度的增加,寄主蛹的被寄生率和每头寄主子代出蜂量也相应提高,当蛹蜂比为1:5时开始出现过寄生现象,并随着雌蜂数量的增加,过寄生现象呈上升趋势。速冻蛹(蛹动)对白蛾黑基啮小蜂接受寄主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蛾黑基啮小蜂 杨小舟蛾 寄主接受 寄主接受因子
下载PDF
杆状病毒的寄生范围决定因子 被引量:2
14
作者 代小江 庞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2期201-207,共7页
综述了近十年来杆状病毒寄生范围决定因子(hostrangedeterminant)研究进展.杆状病毒能进入蜚非受纳(nonpermissive)昆虫离体培养细胞、昆虫虫体和哺乳动物离体培养细胞中,侵入细胞不是杆状病毒... 综述了近十年来杆状病毒寄生范围决定因子(hostrangedeterminant)研究进展.杆状病毒能进入蜚非受纳(nonpermissive)昆虫离体培养细胞、昆虫虫体和哺乳动物离体培养细胞中,侵入细胞不是杆状病毒寄主特异性的限制步骤.杆状病毒的早期启动子(earlypromoter,EP)能在较广泛的昆虫寄主范围内激活基因表达,晚期(latepromoter,LP)或最晚期启动子(verylatepromoter,VLP)仅在受纳昆虫细胞中激活基因表达,晚期或最晚期基因表达与寄主范围特异性密切相关.在已经鉴定出的晚期和最晚期基因表达所必需的18种基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寄主范围决定因子 晚期基因表达 解旋酶基因 细胞凋亡抑制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