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蚜寄主专化型及其形成的行为机理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咏妙 张鹏飞 陈建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0-767,共8页
通过生活在甜瓜和棉花上的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的行为 ,研究棉蚜的寄主专化型及其形成的行为机理。生物学观察显示 :两类棉蚜在寄主植物相互交换以后 ,定居数显著减少 ,棉花蚜型棉蚜的繁殖系数及若虫存活率显著下降 ,说明棉蚜存在... 通过生活在甜瓜和棉花上的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的行为 ,研究棉蚜的寄主专化型及其形成的行为机理。生物学观察显示 :两类棉蚜在寄主植物相互交换以后 ,定居数显著减少 ,棉花蚜型棉蚜的繁殖系数及若虫存活率显著下降 ,说明棉蚜存在甜瓜蚜型和棉花蚜型两种寄主专化型。通过刺探电位技术研究棉蚜的取食行为 ,以探索其寄主专化型形成的行为机理。结果表明 :甜瓜蚜型棉蚜在棉花上的取食行为容易被中断 ,但其口针定位韧皮部的能力并没有显著削弱 ;而棉花蚜型棉蚜在甜瓜上的取食行为受到更大的影响 ,口针无法顺利定位至韧皮部 ,并在 2h内根本无法在筛管内取食。生物学观察和EPG取食行为分析都显示 :与甜瓜蚜型棉蚜相比 ,棉花蚜型棉蚜对寄主的要求更严格———寄主专化程度更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甜瓜 棉花 寄主专化 刺探电位技术
下载PDF
昆虫同域物种形成机制及检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顺 张友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6,共10页
从生物学、生态和遗传的角度阐述昆虫同域物种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可能性机制。昆虫同域种的分化与作用于同域初始种群的歧化选择密切相关,歧化选择间接导致种群生态特征和遗传特征的分化,促进同域近缘种群间的生殖隔离。同域物种形成的... 从生物学、生态和遗传的角度阐述昆虫同域物种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可能性机制。昆虫同域种的分化与作用于同域初始种群的歧化选择密切相关,歧化选择间接导致种群生态特征和遗传特征的分化,促进同域近缘种群间的生殖隔离。同域物种形成的过程中涉及到性状替换、性选择、同型交配等机制。寄主专化型多见于昆虫同域种的分化过程中,一般以植食性昆虫为主。有关昆虫同域物种形成的检验机制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同型交配的检验、遗传漂流的量化、遗传分化程度和连锁不平衡(LD)的检测、杂交后代适合度的估算等。目前发现在许多昆虫种类中存在同域物种形成的可能性,但是有关其隔离机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域物种形成 歧化选择 生殖隔离 寄主专化 检验机制
下载PDF
EPG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4
3
作者 罗晨 岳梅 +1 位作者 徐洪富 张芝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7-443,共7页
刺吸行为电图(electricalpenetrationgraph,EPG)技术在植食性刺吸式昆虫,如蚜虫、粉虱、叶蝉和蓟马等研究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尤其是对蚜虫和粉虱的研究,已涉及寄主专化性、植物的抗虫机制以及病毒传播等领域。该文从蚜虫和粉虱等典型的... 刺吸行为电图(electricalpenetrationgraph,EPG)技术在植食性刺吸式昆虫,如蚜虫、粉虱、叶蝉和蓟马等研究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尤其是对蚜虫和粉虱的研究,已涉及寄主专化性、植物的抗虫机制以及病毒传播等领域。该文从蚜虫和粉虱等典型的刺吸式昆虫入手,介绍EPG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吸式昆虫 刺吸行为电图 蚜虫 粉虱 寄主专化 传毒 植物抗性
下载PDF
蚜虫寄主专化型及其成因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向东 张孝羲 翟保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9-506,共8页
综述了蚜虫寄主专化型产生的可能原因。蚜虫寄主专化型的形成在生态学水平上主要与蚜虫对寄主的选择识别能力、天敌作用、其他共生 (共存 )生物作用、抗药性等有关 ;并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主要表现在蚜虫体内酶系的变化、染色体变异... 综述了蚜虫寄主专化型产生的可能原因。蚜虫寄主专化型的形成在生态学水平上主要与蚜虫对寄主的选择识别能力、天敌作用、其他共生 (共存 )生物作用、抗药性等有关 ;并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主要表现在蚜虫体内酶系的变化、染色体变异、有性繁殖中同型交配行为及种群的遗传分化上。但是对某种寄主专化型蚜虫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寄主专化 选择能力 遗传分化
下载PDF
烟蚜寄主专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文胜 古德就 +2 位作者 李卫 陈泽鹏 张维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4-56,共3页
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不同色型的个体对烟草和蔬菜具不同的选择性,红型烟蚜嗜食烟草,而绿型烟蚜嗜食十字花科蔬菜。烟草上的红型烟蚜转移至甘蓝上其存活率高;从甘蓝转至烟草上的红型烟蚜可以存活,而绿型... 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不同色型的个体对烟草和蔬菜具不同的选择性,红型烟蚜嗜食烟草,而绿型烟蚜嗜食十字花科蔬菜。烟草上的红型烟蚜转移至甘蓝上其存活率高;从甘蓝转至烟草上的红型烟蚜可以存活,而绿型烟蚜的死亡率高。表明了红型烟蚜取食烟草有利于生长和繁殖,而绿型烟蚜取食甘蓝则利于生长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寄主专化 烟草 甘蓝
下载PDF
多主棒孢菌在黄瓜、番茄和茄子寄主上致病力的分化 被引量:26
6
作者 高苇 李宝聚 +1 位作者 石延霞 谢学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5-470,共6页
对从山东、辽宁和北京蔬菜栽培地采集的黄瓜、番茄及茄子发病组织上分离的31株多主棒孢菌,和从海南橡胶上分离的10株多主棒孢菌,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在盆栽黄瓜、番茄和茄子上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致病力间... 对从山东、辽宁和北京蔬菜栽培地采集的黄瓜、番茄及茄子发病组织上分离的31株多主棒孢菌,和从海南橡胶上分离的10株多主棒孢菌,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在盆栽黄瓜、番茄和茄子上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致病力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寄主来源同致病力分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从而证明多主棒孢菌的种内菌株存在寄主专化性的特征。相同寄主和相同地理来源的病原菌群体中致病力也存在强、中、弱的差异,说明多主棒孢菌具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棒孢菌 致病力 寄主专化
原文传递
棉花型和瓜型棉蚜形态和生态适应力的分化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向东 翟保平 +1 位作者 张孝羲 陆杨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8-773,共6页
棉蚜由于长期在同种或同类植物上生活 ,形成了多种寄主专化型。本研究以室内长期用单一寄主培养的棉花型和瓜型棉蚜为材料 ,采用形态测定、生命表技术、对寄主的选择性试验 ,以及接触刺激等方法 ,研究了两寄主型棉蚜的形态分化和生态适... 棉蚜由于长期在同种或同类植物上生活 ,形成了多种寄主专化型。本研究以室内长期用单一寄主培养的棉花型和瓜型棉蚜为材料 ,采用形态测定、生命表技术、对寄主的选择性试验 ,以及接触刺激等方法 ,研究了两寄主型棉蚜的形态分化和生态适应力的差异。结果表明 ,瓜型棉蚜的一些形态特征值 (如体长 )极显著地大于棉花型个体 ,但是头宽、口针和各腿节的长度与体长的比值却极显著的小于棉花型个体。采用 7个形态指标与体长的比值 ,可将瓜型和棉花型棉蚜区分开来。在 2 4℃和 2 6℃下瓜型蚜的净增殖率 (R0 )极显著地高于棉花型蚜。 2 7℃和 3 2℃显著缩短了瓜型蚜的平均世代长度 ,而对棉花型蚜无影响。棉花型蚜对接触刺激的反应比瓜型蚜敏感。两寄主型蚜对寄主的选择能力表现为瓜型蚜显著强于棉花型蚜。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寄主专化 形态分化 生态适应
下载PDF
南京地区棉蚜寄主专化型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向东 翟保平 张孝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8,共5页
研究了南京地区棉蚜在不同寄主间的适合度。结果表明 ,木槿上的干雌蚜和有翅蚜转接到棉花上能正常存活、繁殖后代和建立种群 ;转接到甜瓜上第一、二代存活率低 ,但能建立种群 ;而转接到黄瓜和西瓜上所产仔蚜仅能存活 1~ 4d ,不能延续... 研究了南京地区棉蚜在不同寄主间的适合度。结果表明 ,木槿上的干雌蚜和有翅蚜转接到棉花上能正常存活、繁殖后代和建立种群 ;转接到甜瓜上第一、二代存活率低 ,但能建立种群 ;而转接到黄瓜和西瓜上所产仔蚜仅能存活 1~ 4d ,不能延续后代建立种群。黄瓜和甜瓜上的棉蚜不能在棉花上建立种群 ;反之 ,棉花上的棉蚜也不能在黄瓜和甜瓜上建立种群。不同寄主上棉蚜的口针长度表现为棉花、黄瓜 >甜瓜、木槿 ,棉花和黄瓜上棉蚜不能相互转接不是由于棉蚜口针长度差异所致。木槿上棉蚜在棉花、黄瓜、西瓜和甜瓜上口针取食时的行为表现为 ,黄瓜上棉蚜口针难以达到韧皮部筛管吸取植株养分 ,而在棉花、西瓜和甜瓜上均可 ;在甜瓜上棉蚜吸取养分前可不分泌水溶性唾液直接吸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区 成因 棉蚜 寄主转换 寄主专化 口针长度 取食行为
下载PDF
非寄生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致病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江柱 董金皋 王玉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9-104,共6页
近几年来,关于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NHST)的致病机制研究有很大进展,本文就镰刀菌(Fusarium)毒素、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ativum)毒素、大丽花轮枝菌(Verticil... 近几年来,关于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NHST)的致病机制研究有很大进展,本文就镰刀菌(Fusarium)毒素、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ativum)毒素、大丽花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毒素等多种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致病机制,尤其是作用于寄主植物后的原初反应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非寄主专化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在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中同样也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真菌 寄主专化 毒素 致病机制 植物
下载PDF
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适合度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向东 翟保平 +1 位作者 张孝羲 方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采用寄主转换建立生命表及触角电位 (EAG)方法比较了棉蚜两寄主专化型 (棉花型和黄瓜型 )对不同夏季作物的适合度。结果表明 ,棉花型蚜转到黄瓜上及黄瓜型蚜转接到棉花上均不能正常产仔繁殖和建立种群。两种蚜型均不能在茄子和苋菜上建... 采用寄主转换建立生命表及触角电位 (EAG)方法比较了棉蚜两寄主专化型 (棉花型和黄瓜型 )对不同夏季作物的适合度。结果表明 ,棉花型蚜转到黄瓜上及黄瓜型蚜转接到棉花上均不能正常产仔繁殖和建立种群。两种蚜型均不能在茄子和苋菜上建立种群。黄瓜型蚜能在豇豆上建立种群 ,但棉花型蚜不能 ,表现出两种寄主型棉蚜对夏寄主利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受棉蚜为害 12~ 36 h后的黄瓜或棉花植株仍不适合于棉花型或黄瓜型蚜 ,表现出黄瓜型蚜不能在被棉花型蚜为害过的棉株上正常存活和繁殖 ,棉花型蚜也不能在被黄瓜型蚜为害过的黄瓜苗上存活和繁殖。两种寄主型蚜对不同寄主叶片丙酮提取物的触角电位表明 ,黄瓜型蚜对棉花、哈密瓜和马铃薯叶片提取物的反应显著强于棉花型蚜 ,而对黄瓜和甜瓜叶片提取物的反应上两种蚜型差异不显著。文中同时对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产生的生态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寄主专化 适合度 触角电位
下载PDF
中国柑橘黑腐病和褐斑病病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斌 梅秀凤 +3 位作者 黄峰 王明爽 王洪凯 李红叶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9,共10页
近些年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类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柑橘褐斑病和黑腐病的病原却还是存在着一些争议。本研究从中国柑橘果实上收集了49株黑腐病菌菌株,并选取了8株从柑橘叶片上分离的具代表性的褐斑病菌菌株,基于Alta1、endoPG、LSU、OPA10-2、... 近些年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类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柑橘褐斑病和黑腐病的病原却还是存在着一些争议。本研究从中国柑橘果实上收集了49株黑腐病菌菌株,并选取了8株从柑橘叶片上分离的具代表性的褐斑病菌菌株,基于Alta1、endoPG、LSU、OPA10-2、OPAl-3和OPA2-1等6个基因位点串联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柑橘黑腐病和褐斑病都可由不止一种链格孢菌引起,均以Alternaria alternata为主。两种病害的病原菌之间不能通过该系统发育树区分,但在致病性上存在差异,且能通过扩增ACT毒素合成基因进行区分。为了使两种病害的病原更加方便阐述,作者建议以它们的主要类群对其进行命名,柑橘褐斑病病原学名还是遵循前人的称呼,为the tangerine pathotype of A.alternata,即链格孢菌橘致病型,而柑橘黑腐病病原应为A.alternata,即链格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菌 柑橘褐斑病 柑橘黑腐病 系统发育分析 寄主专化性毒素
原文传递
水花生病原菌——蕉斑镰刀菌菌株的筛选及其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15
12
作者 庄义庆 何东兵 +1 位作者 王源超 郑小波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66,共5页
蕉斑镰刀菌Fusarium stoveri是从自然界水花生植株上分离的、可致水花生表现萎蔫、地上茎腐烂、叶片上呈现褐色斑或黄化的生防真菌。室内研究表明,蕉斑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5-28℃,多数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8℃;菌株间的... 蕉斑镰刀菌Fusarium stoveri是从自然界水花生植株上分离的、可致水花生表现萎蔫、地上茎腐烂、叶片上呈现褐色斑或黄化的生防真菌。室内研究表明,蕉斑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5-28℃,多数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8℃;菌株间的产孢量有较大差异。在供试菌株中,32-6菌株的产孢量最大;供试的9个蕉斑镰刀菌菌株对水花生均有较强的致病力,但菌株间的致病力有所差异。根据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等因素,菌株32-6被选为水花生生防菌的优选菌株。采用生产上常见农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及物候上与水花生一致的杂草等42种植物对菌株32-6进行寄主专化性测定,结果表明,蕉斑镰刀菌菌株32-6具有高度的寄主专化性,只对水花生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对其他植物均不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花生 蕉斑镰刀菌 致病性 寄主专化
下载PDF
安阳棉蚜寄主专化型及其形成机制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丽 张帅 +3 位作者 雒珺瑜 吕丽敏 王春义 崔金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2-378,共7页
为了解安阳地区棉蚜寄主专化型情况,进行了棉蚜不同寄主转接的适合度测定。结果显示,棉花上与黄瓜上的棉蚜相互转接后其存活率及繁殖力均明显下降,不能建立种群;棉花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存活率及繁殖力与其原寄主无显著差异;黄... 为了解安阳地区棉蚜寄主专化型情况,进行了棉蚜不同寄主转接的适合度测定。结果显示,棉花上与黄瓜上的棉蚜相互转接后其存活率及繁殖力均明显下降,不能建立种群;棉花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存活率及繁殖力与其原寄主无显著差异;黄瓜上的棉蚜转接到西葫芦上时,其净增殖率及内禀增长率均显著地高于其原寄主;黄瓜上棉蚜对西葫芦的适应性比棉花上棉蚜强。表明安阳地区棉蚜存在黄瓜和棉花两种寄主专化型,且都可以利用西葫芦。进一步对3种植物苗期叶片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游离氨基酸种类及总量均在西葫芦中最多,棉花中次之,黄瓜中最少。寄主植物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多少会影响棉蚜的生长与繁殖,可能是棉蚜寄主专化型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寄主专化 存活率 繁殖力 内禀增长率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棉花型和瓜型棉蚜产生有性世代能力的分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雪 刘向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5,共6页
为了明确寄主专化性是否会影响棉蚜的繁殖策略或生活史对策,采用低温和短光照组合(18℃,L∶D=8∶16)分别对棉花型和瓜型棉蚜进行有性世代的诱导,比较两寄主专化型棉蚜产生有翅蚜、雄性母、雌性母及无翅孤雌蚜的能力。结果表明:两寄主专... 为了明确寄主专化性是否会影响棉蚜的繁殖策略或生活史对策,采用低温和短光照组合(18℃,L∶D=8∶16)分别对棉花型和瓜型棉蚜进行有性世代的诱导,比较两寄主专化型棉蚜产生有翅蚜、雄性母、雌性母及无翅孤雌蚜的能力。结果表明:两寄主专化型棉蚜在产生有性世代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棉花型棉蚜在诱导后代中产生有翅蚜、雄性母和雌性母的比率显著高于瓜型棉蚜,并且雌、雄性母产生的时间明显早于瓜型棉蚜。瓜型棉蚜在诱导条件下产生无翅孤雌蚜的比率显著高于棉花型棉蚜,并且发现有不产生有性世代的营专性孤雌生殖个体,而在棉花型棉蚜中没有发现。产生性母蚜的棉花型和瓜型棉蚜均可同时产生孤雌胎生后代。寄主型与诱导时间长短对棉蚜有性世代的产生存在交互作用。采集于田间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也表现为棉花上的易产生有性世代,在诱导的第2代中产生性母蚜的比率显著高于黄瓜上的棉蚜,并且性母蚜比率在诱导的第2代与第3代间无显著差异;但黄瓜上的棉蚜性母蚜产生比率第3代显著高于第2代。由此推测,棉蚜寄主专化性的形成与生活史特性的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寄主专化 有性世代 性母 棉花型棉蚜 瓜型棉蚜
下载PDF
菌寄生属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昭清 庄文颖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9-816,共8页
菌寄生属通常寄生于其他真菌子实体上,是子囊菌的重要类群之一,在生物医药和工农业等方面具有经济重要性。简述了菌寄生属在资源与分类、系统发育和寄主专化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已有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菌寄生属是多谱系类群,... 菌寄生属通常寄生于其他真菌子实体上,是子囊菌的重要类群之一,在生物医药和工农业等方面具有经济重要性。简述了菌寄生属在资源与分类、系统发育和寄主专化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已有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菌寄生属是多谱系类群,形成多个分支,各分支与其无性型特征和寄主种类有关。今后需进一步澄清属种概念,建立稳定的有性阶段‐无性阶段对应关系,在全面了解其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特点基础上,深入探讨种间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座菌科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分析 寄主专化
原文传递
浙江省瓜类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对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蕾艳 王迎儿 +3 位作者 邢乃林 古斌权 黄芸萍 王毓洪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43-1951,共9页
【目的】明确浙江省内西瓜、甜瓜、葫芦和南瓜等瓜类作物根部病害种类及筛选病害防治的有效杀菌剂。【方法】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学特征观察、基因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确定了造成瓜类根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目的】明确浙江省内西瓜、甜瓜、葫芦和南瓜等瓜类作物根部病害种类及筛选病害防治的有效杀菌剂。【方法】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学特征观察、基因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确定了造成瓜类根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病原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从不同瓜类作物上分离的主要根部病原菌从形态学上观察菌丝呈白色,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产生分生孢子。以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蛋白翻译延长因子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为引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病原菌与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聚为一类。病原菌寄主专化性测定表明,鉴定到的多个瓜类根腐病菌可同时侵染西瓜、甜瓜、葫芦和南瓜等4种瓜类作物,病原菌的寄主专化性不明显。不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对瓜类根腐病原菌的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有效中浓度EC50为0.135 mg·L^(-1);嘧菌酯的抑制作用最弱,所有测试菌株的EC50均大于800 mg·L^(-1)。【结论】在浙江省内首次鉴定到一种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西瓜、甜瓜、葫芦和南瓜等瓜类根腐病。杀菌剂敏感性测定表明,咪鲜胺对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 腐皮镰刀菌 寄主专化 杀菌剂敏感性
下载PDF
青海海东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广继 孙海宏 +2 位作者 周云 杨永智 王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3-556,共4页
50 isolat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potato plants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with 11 monogene R1-R11 of potato late blight differential host in Qinghai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07.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5... 50 isolat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potato plants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with 11 monogene R1-R11 of potato late blight differential host in Qinghai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07.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5 races in the Haidong Region of Qinghai province and the dominant race was race 3.4.10 with frequency of 36.0%.They were distributed in all collection areas.Race 3.10 with frequency of 16.0% was distributed in Huzu,Ledu,Huangyuan,Datong and Ping’an.Race 3 with frequency of 10.0% was distributed in Huzhu,Xunhua,Huangyuan and X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病菌生理小种 海东地区 毁灭性病害 组成 青海 抗病品种 寄主专化
原文传递
球孢白僵菌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致病力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翠 王品 +3 位作者 陈雪 杨欣 张大敏 李增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长期以来对于释放球孢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是否会导致或加重家蚕白僵病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并同时影响真菌杀虫剂的应用。为科学评价球孢白僵菌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致病风险,并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共使用南方8省(区)... 长期以来对于释放球孢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是否会导致或加重家蚕白僵病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并同时影响真菌杀虫剂的应用。为科学评价球孢白僵菌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致病风险,并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共使用南方8省(区)的64株松毛虫分离株和4省(区)的12株家蚕分离株对3龄家蚕进行了3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除其中1株松毛虫分离株外,不管是松毛虫分离株还是家蚕分离株,对家蚕都有一定致病性,但差异较大。在3×107孢子/mL 的浓度下,30株松毛虫分离株的平均侵染率10.2%极显著低于8株家蚕分离株的89.6%;在1.5×108孢子/mL的浓度下,34株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平均侵染率36.4%极显著低于6株家蚕分离株的90.6%;松毛虫分离株在1.5×108孢子/mL浓度下的侵染率极显著高于3×107孢子/mL下的侵染率,而家蚕分离株在两种浓度下无显著性差异。在1.5×108孢子/mL的浓度下4株对家蚕致病力较强的松毛虫分离株的LT50为7.45~8.20 d,平均7.83 d,比6株家蚕分离株LT50(3.43~3.72 d)的平均数3.62 d多4.21 d。根据毒力较强的家蚕分离株B1和B5与毒力最弱和最强的松毛虫分离株D26和D22的致死浓度的比较,家蚕分离株对家蚕的毒力是松毛虫分离株的132~15733倍;根据他们的致死剂量的比较,家蚕分离株的毒力是松毛虫分离株的43~2201倍。这一对比数据充分表明,尽管不同的松毛虫分离株对家蚕的毒力不同,但所有的松毛虫分离株都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综合分析表明,我国南方使用白僵菌杀虫剂防治松毛虫在家蚕中诱发流行病的风险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家蚕 寄主专化 致病力 生物测定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脂肪酸生物标记鉴别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波 胡桂萍 肖荣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998-5012,共15页
【目的】分析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脂肪酸生物标记的结构组成和分布特性,建立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脂肪酸生物标记鉴别模型。【方法】通过脂肪酸鉴定系统(Sherlock MIS)对来自于西瓜、香蕉和花生寄主的22株尖孢镰刀菌进行脂肪酸生物标记检... 【目的】分析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脂肪酸生物标记的结构组成和分布特性,建立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脂肪酸生物标记鉴别模型。【方法】通过脂肪酸鉴定系统(Sherlock MIS)对来自于西瓜、香蕉和花生寄主的22株尖孢镰刀菌进行脂肪酸生物标记检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尖孢镰刀菌脂肪酸的同质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特征脂肪酸,利用Bayes逐步判别方法,建立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判别模型。【结果】从供试的22个菌株中检测到8种脂肪酸,其中常见脂肪酸有6条,相对含量60%以上的主要脂肪酸有16:0、18:0和18:2 CIS 9,12/18:0a。对常见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与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的系统发育存在着对应关系。对常见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尖孢镰刀菌脂肪酸中的特征脂肪酸有5个,分别为14:0(X1)、16:0(X2)、16:1 CIS 9(W7)(X3)、18:0(X4)和18:2 CIS 9,12/18:0a(X5)。利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的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判别模型为Y1=-183.06+12.24X1+8.05X2+5.39X4+3.58X5、Y2=-174.09+10.40X1+7.96X2+5.40X4+3.42X5、Y3=-173.97+14.85X1+7.25X2+6.58X4+3.53X5,当1≤Yi<2时,菌株的寄主为西瓜;当2≤Yi<3时,菌株的寄主为香蕉;当Yi>3时,菌株的寄主为花生,且模型判对的概率为0.91。利用这套模型,对从西瓜、香蕉、花生上采集的56株尖孢镰刀菌寄主专化型进行判别,准确率达92.86%。【结论】脂肪酸生物标记可以作为尖孢镰刀菌寄主鉴别指标,脂肪酸14:0、16:0、18:0、18:2 CIS 9,12/18:0a是判别尖孢镰刀菌寄主的4个重要指标,建立的判别模型比较符合实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脂肪酸 寄主专化 判别模型 生物标记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燕麦炭疽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苏琴 荆卓琼 +3 位作者 赵桂琴 丁文姣 郭满库 柴继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2,共5页
2010年8月,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燕麦炭疽病病叶上分离得到产生镰刀形分生孢子的刺盘孢菌,依据柯赫氏法则、病菌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将其鉴定为Colletotrichum cereale Manns。病菌分生孢子盘生大量黑色针状刚毛;分生孢子单细胞,... 2010年8月,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燕麦炭疽病病叶上分离得到产生镰刀形分生孢子的刺盘孢菌,依据柯赫氏法则、病菌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将其鉴定为Colletotrichum cereale Manns。病菌分生孢子盘生大量黑色针状刚毛;分生孢子单细胞,镰刀形,无色,(17.43~24.90)μm×(1.99~3.74)μm,平均(22.02±1.80)μm×(2.85±0.36)μm;分生孢子萌生的附着胞黑色,卵圆形或近圆形,(6.23~7.97)μm×(4.98~6.23)μm,平均(7.30±0.52)μm×(5.82±0.48)μm;菌丝生附着胞黑色,近圆形、长椭圆形或裂瓣状,(7.47~14.94)μm×(4.98~9.96)μm,平均(10.87±1.46)μm×(6.74±1.01)μm。病菌菌丝在5~35℃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离体叶片,23~25℃),菌株蒙-3-1对供试的2个裸燕麦品种和8个皮燕麦品种均具有强的致病性,但不侵染小麦、玉米、谷子和高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cereale 寄主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