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宿松群、红安群、海州群的时代归属与讨论
被引量:
28
1
作者
汤加富
侯明金
+1 位作者
高天山
钱存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6-171,共6页
系统介绍了分布于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南部的原红安群、原宿松群、原肥东群、原海州群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将其分别解体为变形变质侵入体及含磷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的基础上,对有关地层时代及其中磷矿层位归属提出了新的论证。
关键词
时代归属
宿松
群
红安
群
海州
群
磷矿层
新元古代
地层时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群石榴角闪岩变质P-T演化史对其构造属性的制约
被引量:
21
2
作者
石永红
朱光
王道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35-3345,共11页
通过对张八岭隆起南端肥东群中磁铁石榴铁闪石岩的岩相学、矿物成分分析和热力学评价,并结合野外地质填图和共生围岩分析表明,该岩石经历了5期变质作用,展现了顺时针的P-T演化特征,早期阶段表现为近等压升温,晚期阶段为降温降压的过程,...
通过对张八岭隆起南端肥东群中磁铁石榴铁闪石岩的岩相学、矿物成分分析和热力学评价,并结合野外地质填图和共生围岩分析表明,该岩石经历了5期变质作用,展现了顺时针的P-T演化特征,早期阶段表现为近等压升温,晚期阶段为降温降压的过程,其峰期变质平均P-T条件为:524℃和0.49GPa。结合地质背景和郯庐断裂带的演化特征分析,早期过程可能反映的扬子基底所经历的区域变质过程,晚期过程可能是由于郯庐断裂的后期抬升分量所致,不具有造山带的P-T演化特征。对比前人对宿松群的变质演化历史的研究,肥东群和宿松群峰期变质压力差可达0.8GPa,表明两者属于不同变质级别的块体。因而,肥东群和宿松群不能作为被郯庐断裂左行错开的标志层。由此表明,张八岭隆起南段所出露的肥东群变质杂岩,属于扬子板块上的变质基底,郯庐断裂带活动中将其剥露地表,并没有经历过大别造山带的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张八岭隆起
肥东
石榴角闪岩
峰期变质
演化史
构造属性
influence
fault
zone
演化特征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alysis
late
stage
宿松
群
belong
to
过程
变质作用
southern
TERRAIN
peak
PRESSUR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别山南部的低级变质岩:宿松群和张八岭群
被引量:
7
3
作者
徐树桐
吴维平
+1 位作者
陆益群
汪德华
《安徽地质》
2010年第1期5-13,共9页
大别山南部的浅变质岩指宿松群和张八岭群。前者为扬子大陆被动边缘沉积,不整合在扬子大陆晚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之上,后者为古大别洋的洋壳,它和北部浅变质岩佛子岭群和梅山群一起,与洋壳俯冲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低级变质岩
宿松
群
张八岭
群
大别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接触关系性质的厘定
被引量:
5
4
作者
侯明金
汤加富
+1 位作者
高天山
荆延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1-547,共7页
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解剖了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在几个重要地段(猪婆寨、梓树坞、杨岩、大新屋和柳坪)接触关系的性质,提出宿松群南西部的大别群主要是变形变质侵入体,与宿松群为先侵入、后构造的接触关系。在宿...
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解剖了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在几个重要地段(猪婆寨、梓树坞、杨岩、大新屋和柳坪)接触关系的性质,提出宿松群南西部的大别群主要是变形变质侵入体,与宿松群为先侵入、后构造的接触关系。在宿松群大新屋组厚层白云质大理岩之上发现多层透镜状层间砂砾岩层,沉积和构造标志均显示其层位在大新屋组之上(新建为梓树坞组),对原来认为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和底砾岩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松
群
大别
群
接触关系
构造砾岩
砾岩
地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别山南部宿松群的组成及形成时代
被引量:
5
5
作者
高道明
吴维平
《安徽地质》
2008年第2期85-91,100,共8页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对大别山南部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对宿松群的组成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宿松群可解体为以变质侵入岩为主的蒲河杂岩和变质沉积岩为主的宿松岩群两部分。前者主要分别在原宿松群虎踏石...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对大别山南部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对宿松群的组成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宿松群可解体为以变质侵入岩为主的蒲河杂岩和变质沉积岩为主的宿松岩群两部分。前者主要分别在原宿松群虎踏石组和蒲河组的范围内,组成岩石变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其原岩主要为形成于新元古代的花岗岩类和基性侵入岩;后者主要分布在原宿松群大新屋组和柳萍组范围内,组成岩石主要为变质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可分为大新屋岩组和柳坪岩组,是不整合在古元古代二长花岗片麻岩之上,时代为中元古代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
变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
宿松
群
大别山南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中东部大别山的几何结构和运动学
6
作者
徐树桐
刘贻灿
+1 位作者
陈冠宝
吴维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几何结构
大别山
运动学
构造混杂岩
东部
中国
榴辉岩带
三度空间
超镁铁岩
大陆俯冲
大别杂岩
分布表
单位
岩石
复理石
宿松
群
变质
基底
成因
剖面
盖层
地慢
盆地
洋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被引量:
56
7
作者
汤加富
许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9-456,共8页
本文根据新近1∶5万地质填图和构造调查所获资料,依据郯庐断裂带两侧标志地质体(西冷岩组火山岩、宿松岩群和肥东岩群中磷矿层、大别岩群和阚集岩群)的构造型式和错位情况、拉伸线理的性质和动向,以及郯庐断裂带两侧的次级断裂带特征等...
本文根据新近1∶5万地质填图和构造调查所获资料,依据郯庐断裂带两侧标志地质体(西冷岩组火山岩、宿松岩群和肥东岩群中磷矿层、大别岩群和阚集岩群)的构造型式和错位情况、拉伸线理的性质和动向,以及郯庐断裂带两侧的次级断裂带特征等,都不能判定郯庐断裂带存在巨大左行平移。故认为大别—苏鲁造山带呈弧形展布,基本代表了原始构造方位。郯庐断裂带是多期构造变动形成的负向构造带,综合造就的一种假位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平移断裂
安徽
西冷岩组
宿松
岩
群
构造形式
位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宿松群的甄别及时代归属
被引量:
19
8
作者
汤加富
侯明金
高天山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0年第1期1-10,共10页
通过对原宿松群的深入研究 ,将其解体为蒲河片麻岩套与宿松岩群。宿松岩群与大别群在南部经历了先侵入 ,后韧性剪切变形 ,再构造破碎的复杂过程 ,并非不整合接触 ;在北部为过渡或构造叠置关系。重新厘定宿松岩群的构造地层序列自下而上...
通过对原宿松群的深入研究 ,将其解体为蒲河片麻岩套与宿松岩群。宿松岩群与大别群在南部经历了先侵入 ,后韧性剪切变形 ,再构造破碎的复杂过程 ,并非不整合接触 ;在北部为过渡或构造叠置关系。重新厘定宿松岩群的构造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甘田坳岩组 (新建 ) ,柳坪岩组、大新屋岩组、梓树坞岩组 (新建 )所组成 ,并从地层序列、微古组合、地质年代等方面论证了宿松岩群属新元古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松
岩
群
蒲河片麻岩套
新元古代
时代归属
地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新认识宿松群
被引量:
15
9
作者
侯明金
汤加富
+1 位作者
高天山
荆延仁
《安徽地质》
1995年第3期41-49,共9页
本文在对原宿松群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剖基础上,将其解体为浦河片麻岩套与宿松岩群。重新厘定了宿松岩群自下而上,由甘田拗岩组(新建)、柳坪岩组、大新屋岩组、梓树坞岩组(新建)所组成的构造地层序列。分析了宿松岩群在南部与原大别...
本文在对原宿松群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剖基础上,将其解体为浦河片麻岩套与宿松岩群。重新厘定了宿松岩群自下而上,由甘田拗岩组(新建)、柳坪岩组、大新屋岩组、梓树坞岩组(新建)所组成的构造地层序列。分析了宿松岩群在南部与原大别群非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北部为过渡关系。从孢粉组合,地层序列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宿松岩群属震旦系。为重新认识大别山变质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及高压带形成折返机制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松
岩
群
浦河片麻岩套
甘田坳岩组
梓树坞岩组
震旦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别山造山带宿松岩群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特征:宿松地体物源和属性
被引量:
12
10
作者
李俊辉
于洋
+2 位作者
韦龙猛
胡昭平
陈福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21-33,共13页
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南部的宿松地体主要由高压变质宿松岩群或杂岩组成,其岩性和物源构成复杂,历来的研究颇具争议。报道了宿松岩群的片麻岩、片岩和变质基性岩石等主要岩石类型的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组成,限定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南部的宿松地体主要由高压变质宿松岩群或杂岩组成,其岩性和物源构成复杂,历来的研究颇具争议。报道了宿松岩群的片麻岩、片岩和变质基性岩石等主要岩石类型的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组成,限定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宿松地体的属性及地壳演化。两个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750 Ma至约770 Ma,初始εNd值为-7.3^-1.6,可以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岩浆岩;两个片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值分布范围较大,并主要集中于晚太古代(2 700Ma至约2 800 Ma)、早元古代(2 000 Ma至约2 500 Ma)、中元古代(1 100 Ma至约1 500Ma)和新元古代(700Ma至约800Ma),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沉积岩。片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初始εNd值(回扣至750 Ma)为-20.2^-1.4,暗示剥蚀区的物质组成复杂。相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也普遍地记录在扬子陆块的基底岩石或沉积盖层中。新元古代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宿松岩群、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地体乃至扬子陆块边缘,指示宿松高压变质地体具有扬子陆块属性和相似的地壳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演化
构造属性
前寒武纪
U-Pb年龄
ND同位素
宿松
岩
群
扬子陆块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宿松群、红安群、海州群的时代归属与讨论
被引量:
28
1
作者
汤加富
侯明金
高天山
钱存超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6-171,共6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项目(编号20011390070)
地质行业基金项目(HY979829)
文摘
系统介绍了分布于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南部的原红安群、原宿松群、原肥东群、原海州群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将其分别解体为变形变质侵入体及含磷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的基础上,对有关地层时代及其中磷矿层位归属提出了新的论证。
关键词
时代归属
宿松
群
红安
群
海州
群
磷矿层
新元古代
地层时代
Keywords
Susong Group
Hong'an Group
Haizhou Group
phosphatic bed
Neoproterozoic
分类号
P534.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群石榴角闪岩变质P-T演化史对其构造属性的制约
被引量:
21
2
作者
石永红
朱光
王道轩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35-334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131
90714004)资助
文摘
通过对张八岭隆起南端肥东群中磁铁石榴铁闪石岩的岩相学、矿物成分分析和热力学评价,并结合野外地质填图和共生围岩分析表明,该岩石经历了5期变质作用,展现了顺时针的P-T演化特征,早期阶段表现为近等压升温,晚期阶段为降温降压的过程,其峰期变质平均P-T条件为:524℃和0.49GPa。结合地质背景和郯庐断裂带的演化特征分析,早期过程可能反映的扬子基底所经历的区域变质过程,晚期过程可能是由于郯庐断裂的后期抬升分量所致,不具有造山带的P-T演化特征。对比前人对宿松群的变质演化历史的研究,肥东群和宿松群峰期变质压力差可达0.8GPa,表明两者属于不同变质级别的块体。因而,肥东群和宿松群不能作为被郯庐断裂左行错开的标志层。由此表明,张八岭隆起南段所出露的肥东群变质杂岩,属于扬子板块上的变质基底,郯庐断裂带活动中将其剥露地表,并没有经历过大别造山带的变质作用。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张八岭隆起
肥东
石榴角闪岩
峰期变质
演化史
构造属性
influence
fault
zone
演化特征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alysis
late
stage
宿松
群
belong
to
过程
变质作用
southern
TERRAIN
peak
PRESSURE
Keywords
Feidong Group Magnetite-garnet grunerites Biotite-magnetite-garnet amphibolite P-T evolution
分类号
P58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别山南部的低级变质岩:宿松群和张八岭群
被引量:
7
3
作者
徐树桐
吴维平
陆益群
汪德华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安徽地质》
2010年第1期5-13,共9页
基金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大别山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42012)
+1 种基金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基金匹配项目的支持
文摘
大别山南部的浅变质岩指宿松群和张八岭群。前者为扬子大陆被动边缘沉积,不整合在扬子大陆晚元古代的结晶基底之上,后者为古大别洋的洋壳,它和北部浅变质岩佛子岭群和梅山群一起,与洋壳俯冲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低级变质岩
宿松
群
张八岭
群
大别山
Keywords
Dabie Mt.
low-grade metamorofic rocks
Susong Group
Zhangbaling Group.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接触关系性质的厘定
被引量:
5
4
作者
侯明金
汤加富
高天山
荆延仁
机构
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1-547,共7页
基金
地质矿产部地质行业基金
文摘
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解剖了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在几个重要地段(猪婆寨、梓树坞、杨岩、大新屋和柳坪)接触关系的性质,提出宿松群南西部的大别群主要是变形变质侵入体,与宿松群为先侵入、后构造的接触关系。在宿松群大新屋组厚层白云质大理岩之上发现多层透镜状层间砂砾岩层,沉积和构造标志均显示其层位在大新屋组之上(新建为梓树坞组),对原来认为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和底砾岩提出质疑。
关键词
宿松
群
大别
群
接触关系
构造砾岩
砾岩
地层
Keywords
the Susong Group, the Dabie Group, contact relationship, tectonic breccia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88.212.5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别山南部宿松群的组成及形成时代
被引量:
5
5
作者
高道明
吴维平
机构
华东冶金地勘局马鞍山地勘总院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安徽地质》
2008年第2期85-91,10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2117)
安徽省地质勘查专项费项目(皖国土资(2005)2版)资助
文摘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对大别山南部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对宿松群的组成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宿松群可解体为以变质侵入岩为主的蒲河杂岩和变质沉积岩为主的宿松岩群两部分。前者主要分别在原宿松群虎踏石组和蒲河组的范围内,组成岩石变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其原岩主要为形成于新元古代的花岗岩类和基性侵入岩;后者主要分布在原宿松群大新屋组和柳萍组范围内,组成岩石主要为变质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可分为大新屋岩组和柳坪岩组,是不整合在古元古代二长花岗片麻岩之上,时代为中元古代早期。
关键词
中元古代
变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
宿松
群
大别山南部
Keywords
mid-Proterozoic
meta-grano-gneiss and plagioclaseamphibolite
Susong Group
southern Dabie Mt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中东部大别山的几何结构和运动学
6
作者
徐树桐
刘贻灿
陈冠宝
吴维平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几何结构
大别山
运动学
构造混杂岩
东部
中国
榴辉岩带
三度空间
超镁铁岩
大陆俯冲
大别杂岩
分布表
单位
岩石
复理石
宿松
群
变质
基底
成因
剖面
盖层
地慢
盆地
洋壳
分类号
P54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O561.1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被引量:
56
7
作者
汤加富
许卫
机构
安徽地质调查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9-456,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KD2001010-1)
地质行业基金项目(编号HY970829)
文摘
本文根据新近1∶5万地质填图和构造调查所获资料,依据郯庐断裂带两侧标志地质体(西冷岩组火山岩、宿松岩群和肥东岩群中磷矿层、大别岩群和阚集岩群)的构造型式和错位情况、拉伸线理的性质和动向,以及郯庐断裂带两侧的次级断裂带特征等,都不能判定郯庐断裂带存在巨大左行平移。故认为大别—苏鲁造山带呈弧形展布,基本代表了原始构造方位。郯庐断裂带是多期构造变动形成的负向构造带,综合造就的一种假位错效应。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平移断裂
安徽
西冷岩组
宿松
岩
群
构造形式
位错
Keywords
Tancheng-Lujiang fault, left-handed strike slip, no huge strike slip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宿松群的甄别及时代归属
被引量:
19
8
作者
汤加富
侯明金
高天山
机构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0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地质行业基金!(959632)资助项目
文摘
通过对原宿松群的深入研究 ,将其解体为蒲河片麻岩套与宿松岩群。宿松岩群与大别群在南部经历了先侵入 ,后韧性剪切变形 ,再构造破碎的复杂过程 ,并非不整合接触 ;在北部为过渡或构造叠置关系。重新厘定宿松岩群的构造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甘田坳岩组 (新建 ) ,柳坪岩组、大新屋岩组、梓树坞岩组 (新建 )所组成 ,并从地层序列、微古组合、地质年代等方面论证了宿松岩群属新元古代 。
关键词
宿松
岩
群
蒲河片麻岩套
新元古代
时代归属
地层
Keywords
Susong litho group
Puhe Gneiss unit
New Proterozoic
分类号
P534.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新认识宿松群
被引量:
15
9
作者
侯明金
汤加富
高天山
荆延仁
机构
安徽省区调所
出处
《安徽地质》
1995年第3期41-49,共9页
文摘
本文在对原宿松群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剖基础上,将其解体为浦河片麻岩套与宿松岩群。重新厘定了宿松岩群自下而上,由甘田拗岩组(新建)、柳坪岩组、大新屋岩组、梓树坞岩组(新建)所组成的构造地层序列。分析了宿松岩群在南部与原大别群非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北部为过渡关系。从孢粉组合,地层序列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宿松岩群属震旦系。为重新认识大别山变质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及高压带形成折返机制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
宿松
岩
群
浦河片麻岩套
甘田坳岩组
梓树坞岩组
震旦系
Keywords
Susong rock group,Puhe gneiss suite,Gantianao Formation, Zhishuwu Formatio,Sinian,Con-tact relationship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别山造山带宿松岩群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特征:宿松地体物源和属性
被引量:
12
10
作者
李俊辉
于洋
韦龙猛
胡昭平
陈福坤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21-3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3042
41090372)
文摘
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南部的宿松地体主要由高压变质宿松岩群或杂岩组成,其岩性和物源构成复杂,历来的研究颇具争议。报道了宿松岩群的片麻岩、片岩和变质基性岩石等主要岩石类型的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组成,限定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宿松地体的属性及地壳演化。两个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750 Ma至约770 Ma,初始εNd值为-7.3^-1.6,可以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岩浆岩;两个片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值分布范围较大,并主要集中于晚太古代(2 700Ma至约2 800 Ma)、早元古代(2 000 Ma至约2 500 Ma)、中元古代(1 100 Ma至约1 500Ma)和新元古代(700Ma至约800Ma),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沉积岩。片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初始εNd值(回扣至750 Ma)为-20.2^-1.4,暗示剥蚀区的物质组成复杂。相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也普遍地记录在扬子陆块的基底岩石或沉积盖层中。新元古代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宿松岩群、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地体乃至扬子陆块边缘,指示宿松高压变质地体具有扬子陆块属性和相似的地壳演化历史。
关键词
地壳演化
构造属性
前寒武纪
U-Pb年龄
ND同位素
宿松
岩
群
扬子陆块
大别造山带
Keywords
crustal evolution
structure provenance
Precambrian
U-Pb age
Nd isotope
Susong Group
Yangtze Block
Dabie orogen belt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宿松群、红安群、海州群的时代归属与讨论
汤加富
侯明金
高天山
钱存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群石榴角闪岩变质P-T演化史对其构造属性的制约
石永红
朱光
王道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别山南部的低级变质岩:宿松群和张八岭群
徐树桐
吴维平
陆益群
汪德华
《安徽地质》
201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接触关系性质的厘定
侯明金
汤加富
高天山
荆延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别山南部宿松群的组成及形成时代
高道明
吴维平
《安徽地质》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中东部大别山的几何结构和运动学
徐树桐
刘贻灿
陈冠宝
吴维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郯庐断裂带南段并无巨大平移——来自安徽境内的证据
汤加富
许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5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安徽宿松群的甄别及时代归属
汤加富
侯明金
高天山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0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重新认识宿松群
侯明金
汤加富
高天山
荆延仁
《安徽地质》
1995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大别山造山带宿松岩群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特征:宿松地体物源和属性
李俊辉
于洋
韦龙猛
胡昭平
陈福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