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榕-传粉榕小蜂间的专一性与协同进化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艳
李宏庆
+1 位作者
刘敏
陈小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共生体系的长期维持引发了一系列进化问题,特别是共生双方的相互适应、协同进化成为进化理论的一大挑战。榕和传粉榕小蜂是目前所知的专性最强的共生体系之一,两者异常丰富的物种组成以及宿主多样的生活型为以上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
共生体系的长期维持引发了一系列进化问题,特别是共生双方的相互适应、协同进化成为进化理论的一大挑战。榕和传粉榕小蜂是目前所知的专性最强的共生体系之一,两者异常丰富的物种组成以及宿主多样的生活型为以上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体系。早期认为榕与其传粉小蜂间均为狭义协同进化,一对一原则在该体系中具有普适性。然而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例外,特别是宿主转移现象在某些地区、某些榕属类群中的普遍存在,使榕及其传粉小蜂间严格的物种专一性及协同进化发生在物种水平的观点受到质疑,最近提出了一个新的协同进化模式来解释榕与其传粉小蜂的对应关系。榕与传粉小蜂间的进化模式说明两者间既有狭义的协同进化,也有发散协同进化关系,从而导致它们之间物种专一性不同。目前,两种协同进化模式在该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仍存在很大争议,不同地区、不同榕属类群中两者的物种专一性程度和产生原因可能有很大差异,榕与传粉榕小蜂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将某些地区和某些类群的结论简单扩展,有关该体系协同进化主导模式的正确评判有待于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榕属类群对应传粉小蜂的物种组成、来源方式,以及共生双方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US
传粉小蜂
物种专一性
协同成种
宿主
转移
原文传递
汉坦病毒的进化及与宿主动物的关系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明霞
李琦
+2 位作者
韩占英
张艳波
许永刚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5-1117,共3页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宿主
动物
共进化
宿主
转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来寄生虫入侵及其对土著宿主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孔萌萌
李文祥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5,共6页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土著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外来物种带来的寄生虫入侵问题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结合外来寄生虫的入侵案例,阐述了寄生虫的引入、种群建立和宿主转移等入侵过程。通常寄生虫入侵后,致病力会变得更大,有些会直接引起土著...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土著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外来物种带来的寄生虫入侵问题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结合外来寄生虫的入侵案例,阐述了寄生虫的引入、种群建立和宿主转移等入侵过程。通常寄生虫入侵后,致病力会变得更大,有些会直接引起土著宿主的死亡,有些间接引起宿主死亡,有的则引起繁殖力下降,从而降低土著宿主的群落多样性,讨论了寄生虫入侵的管理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物种
外来寄生虫
土著
宿主
共同引进
宿主
转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布氏菌的宿主转移
被引量:
3
4
作者
冬青
崔庆禄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28-230,共3页
布氏菌各个种因其自己的主要宿主而命名,内蒙古地区从1952~1988年由不同宿主检出布氏菌1744株,1978年前检出布氏菌1249株中羊种菌占89.02%,牛种菌占9.79%,猪种菌占1.19%,只有7株羊种菌转栖到牛和犬,出菌宿主基本符合其命名特点。1979...
布氏菌各个种因其自己的主要宿主而命名,内蒙古地区从1952~1988年由不同宿主检出布氏菌1744株,1978年前检出布氏菌1249株中羊种菌占89.02%,牛种菌占9.79%,猪种菌占1.19%,只有7株羊种菌转栖到牛和犬,出菌宿主基本符合其命名特点。1979年后有所变化,现将1979~1988年检出的495株布氏菌宿主转移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宿主
转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榕-传粉小蜂化学通讯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扬
王嵘
陈小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00-4410,共11页
榕属植物与其传粉小蜂组成了高度专一的专性共生关系(榕-蜂共生系统),如此高度紧密的互作关系被认为是驱动两者多样化的关键因素。榕-蜂共生系统主要依靠化学通讯完成相互识别,但目前仍不清楚化学通讯是如何维系现有共生关系并促进物种...
榕属植物与其传粉小蜂组成了高度专一的专性共生关系(榕-蜂共生系统),如此高度紧密的互作关系被认为是驱动两者多样化的关键因素。榕-蜂共生系统主要依靠化学通讯完成相互识别,但目前仍不清楚化学通讯是如何维系现有共生关系并促进物种形成的。结合已有研究,系统梳理了榕-蜂共生系统化学通讯的基础与两者特异性识别的机制,阐述化学通讯在物种和种群层次对维持这一专性传粉关系的重要贡献,进而探讨化学通讯如何在协同成种和宿主转移成种两种模式中介导物种形成。最后,结合生理与多组学等技术展望榕-蜂共生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入解析植物与昆虫协同进化的机制以及全球变化下物种的潜在响应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和榕小蜂
化学通讯
宿主
专一性
协同成种
宿主
转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榕树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建峰
徐睿
彭艳琼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7-467,共11页
杂交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方式和新物种的重要来源,在植物界普遍存在,但在不同植物类群中的发生率差异很大。高度专性传粉体系中,宿主植物和传粉者经历长期协同进化,形成远高于其他物种的互利共生机制和合子前生殖壁垒,被认为不太可能发生...
杂交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方式和新物种的重要来源,在植物界普遍存在,但在不同植物类群中的发生率差异很大。高度专性传粉体系中,宿主植物和传粉者经历长期协同进化,形成远高于其他物种的互利共生机制和合子前生殖壁垒,被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种间杂交。榕树和传粉榕小蜂是动植物间专性传粉关系的典范,甚至发展出一对一高度专性关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一定程度的宿主转移现象,引发学者对榕树种间杂交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人工杂交、外来种和本地种杂交、岛屿种自然杂交、同域分布近缘种自然杂交,以及利用系统发育不一致推测杂交等5个方面,综述了榕树种间杂交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同一亚属内人工榕树种间杂交F1代一般可育,不同亚属榕树的种间杂交亲和性强度在不同性系统上表现有所不同。种间存在单向或不对称的双向基因流,依赖专性传粉榕小蜂传粉可能使得渐渗杂交成为榕树种间杂交的主要方式。一系列的合子前隔离机制,包括化学隔离、形态隔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季节隔离等有效维持了榕树物种在遗传和形态上的完整性;而合子后隔离作用较弱,传粉榕小蜂在非专性宿主上的繁殖适合度一般表现为显著降低。未来有待在评估杂交对榕树生物多样性和榕–传粉榕小蜂共生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榕树天然杂交带的杂交模式,以及探讨影响宿主转移和榕树杂交的因素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树
种间杂交
宿主
转移
隔离
传粉榕小蜂
原文传递
哈利特角形虫宿主新纪录及两个地理株系的比较
7
作者
黄艳梅
赵元莙
杨承忠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1,共6页
【目的】研究哈利特角形虫(Ceratomyxa hallettae)在不同地理分布和宿主种类下的遗传分化。【方法】基于哈利特角形虫的形态学、18SrDNA的分子特征、系统发育、宿主、地理分布等特征对哈利特角形虫中国株系与澳大利亚株系间的遗传分化...
【目的】研究哈利特角形虫(Ceratomyxa hallettae)在不同地理分布和宿主种类下的遗传分化。【方法】基于哈利特角形虫的形态学、18SrDNA的分子特征、系统发育、宿主、地理分布等特征对哈利特角形虫中国株系与澳大利亚株系间的遗传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褐蓝子鱼(Siganusf uscescens)为哈利特角形虫的新宿主;形态学分析显示哈利特角形虫两株系在形态量度上差异较小;分子特征分析显示两株系18S rDNA序列之间存在7个变异位点,且两者相似度为99.60%,遗传距离为0.003 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哈利特角形虫中国株系聚于海洋角形虫进化支,且与澳大利亚株系形成姐妹群关系。【结论】宿主种类差异与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是造成哈利特角形虫中国株系与澳大利亚株系在分子(18S rDNA)和形态上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综合角形虫的系统发育、地理分布、宿主类群等信息可知,哈利特角形虫的原始宿主可能为单斑裸颊鲷(Lethrinus harak),而褐蓝子鱼应为该寄生虫经历了宿主转移事件而获得的新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特角形虫
新纪录
宿主
转移
18S
rDNA
原文传递
题名
榕-传粉榕小蜂间的专一性与协同进化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艳
李宏庆
刘敏
陈小勇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870361)
文摘
共生体系的长期维持引发了一系列进化问题,特别是共生双方的相互适应、协同进化成为进化理论的一大挑战。榕和传粉榕小蜂是目前所知的专性最强的共生体系之一,两者异常丰富的物种组成以及宿主多样的生活型为以上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体系。早期认为榕与其传粉小蜂间均为狭义协同进化,一对一原则在该体系中具有普适性。然而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例外,特别是宿主转移现象在某些地区、某些榕属类群中的普遍存在,使榕及其传粉小蜂间严格的物种专一性及协同进化发生在物种水平的观点受到质疑,最近提出了一个新的协同进化模式来解释榕与其传粉小蜂的对应关系。榕与传粉小蜂间的进化模式说明两者间既有狭义的协同进化,也有发散协同进化关系,从而导致它们之间物种专一性不同。目前,两种协同进化模式在该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仍存在很大争议,不同地区、不同榕属类群中两者的物种专一性程度和产生原因可能有很大差异,榕与传粉榕小蜂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将某些地区和某些类群的结论简单扩展,有关该体系协同进化主导模式的正确评判有待于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榕属类群对应传粉小蜂的物种组成、来源方式,以及共生双方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FICUS
传粉小蜂
物种专一性
协同成种
宿主
转移
Keywords
Ficus
pollinating fig wasps
species-specificity
cospeciation
host switch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坦病毒的进化及与宿主动物的关系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明霞
李琦
韩占英
张艳波
许永刚
机构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5-1117,共3页
基金
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重点资助项目(200402)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宿主
动物
共进化
宿主
转移
分类号
R512.8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来寄生虫入侵及其对土著宿主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孔萌萌
李文祥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生物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5,共6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6-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409
31572658)
文摘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土著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外来物种带来的寄生虫入侵问题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结合外来寄生虫的入侵案例,阐述了寄生虫的引入、种群建立和宿主转移等入侵过程。通常寄生虫入侵后,致病力会变得更大,有些会直接引起土著宿主的死亡,有些间接引起宿主死亡,有的则引起繁殖力下降,从而降低土著宿主的群落多样性,讨论了寄生虫入侵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入侵物种
外来寄生虫
土著
宿主
共同引进
宿主
转移
Keywords
invasive species
alien parasite
native hosts
co-introduction
host translocation
分类号
S941.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布氏菌的宿主转移
被引量:
3
4
作者
冬青
崔庆禄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28-230,共3页
文摘
布氏菌各个种因其自己的主要宿主而命名,内蒙古地区从1952~1988年由不同宿主检出布氏菌1744株,1978年前检出布氏菌1249株中羊种菌占89.02%,牛种菌占9.79%,猪种菌占1.19%,只有7株羊种菌转栖到牛和犬,出菌宿主基本符合其命名特点。1979年后有所变化,现将1979~1988年检出的495株布氏菌宿主转移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宿主
转移
分类号
R378.5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榕-传粉小蜂化学通讯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扬
王嵘
陈小勇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00-441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0356)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32261123001)。
文摘
榕属植物与其传粉小蜂组成了高度专一的专性共生关系(榕-蜂共生系统),如此高度紧密的互作关系被认为是驱动两者多样化的关键因素。榕-蜂共生系统主要依靠化学通讯完成相互识别,但目前仍不清楚化学通讯是如何维系现有共生关系并促进物种形成的。结合已有研究,系统梳理了榕-蜂共生系统化学通讯的基础与两者特异性识别的机制,阐述化学通讯在物种和种群层次对维持这一专性传粉关系的重要贡献,进而探讨化学通讯如何在协同成种和宿主转移成种两种模式中介导物种形成。最后,结合生理与多组学等技术展望榕-蜂共生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入解析植物与昆虫协同进化的机制以及全球变化下物种的潜在响应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榕和榕小蜂
化学通讯
宿主
专一性
协同成种
宿主
转移
Keywords
figs and fig wasps
chemical communication
host specificity
co-speciation
host shift
分类号
Q948.12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榕树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建峰
徐睿
彭艳琼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7-46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0313
31672373)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文摘
杂交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方式和新物种的重要来源,在植物界普遍存在,但在不同植物类群中的发生率差异很大。高度专性传粉体系中,宿主植物和传粉者经历长期协同进化,形成远高于其他物种的互利共生机制和合子前生殖壁垒,被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种间杂交。榕树和传粉榕小蜂是动植物间专性传粉关系的典范,甚至发展出一对一高度专性关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了一定程度的宿主转移现象,引发学者对榕树种间杂交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人工杂交、外来种和本地种杂交、岛屿种自然杂交、同域分布近缘种自然杂交,以及利用系统发育不一致推测杂交等5个方面,综述了榕树种间杂交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同一亚属内人工榕树种间杂交F1代一般可育,不同亚属榕树的种间杂交亲和性强度在不同性系统上表现有所不同。种间存在单向或不对称的双向基因流,依赖专性传粉榕小蜂传粉可能使得渐渗杂交成为榕树种间杂交的主要方式。一系列的合子前隔离机制,包括化学隔离、形态隔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季节隔离等有效维持了榕树物种在遗传和形态上的完整性;而合子后隔离作用较弱,传粉榕小蜂在非专性宿主上的繁殖适合度一般表现为显著降低。未来有待在评估杂交对榕树生物多样性和榕–传粉榕小蜂共生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榕树天然杂交带的杂交模式,以及探讨影响宿主转移和榕树杂交的因素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关键词
榕树
种间杂交
宿主
转移
隔离
传粉榕小蜂
Keywords
Ficus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host shift
isolation
pollinating fig wasp
分类号
S792.9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原文传递
题名
哈利特角形虫宿主新纪录及两个地理株系的比较
7
作者
黄艳梅
赵元莙
杨承忠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970409,No.31672280)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No.cstc2018jcyjAX0738)
+1 种基金
重庆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No.cx2018108)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KJQN201900505)。
文摘
【目的】研究哈利特角形虫(Ceratomyxa hallettae)在不同地理分布和宿主种类下的遗传分化。【方法】基于哈利特角形虫的形态学、18SrDNA的分子特征、系统发育、宿主、地理分布等特征对哈利特角形虫中国株系与澳大利亚株系间的遗传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褐蓝子鱼(Siganusf uscescens)为哈利特角形虫的新宿主;形态学分析显示哈利特角形虫两株系在形态量度上差异较小;分子特征分析显示两株系18S rDNA序列之间存在7个变异位点,且两者相似度为99.60%,遗传距离为0.003 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哈利特角形虫中国株系聚于海洋角形虫进化支,且与澳大利亚株系形成姐妹群关系。【结论】宿主种类差异与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是造成哈利特角形虫中国株系与澳大利亚株系在分子(18S rDNA)和形态上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综合角形虫的系统发育、地理分布、宿主类群等信息可知,哈利特角形虫的原始宿主可能为单斑裸颊鲷(Lethrinus harak),而褐蓝子鱼应为该寄生虫经历了宿主转移事件而获得的新宿主。
关键词
哈利特角形虫
新纪录
宿主
转移
18S
rDNA
Keywords
Ceratomyxa hallettae
new record
host shift
18S rDNA
分类号
Q958.9 [生物学—动物学]
Q959.115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榕-传粉榕小蜂间的专一性与协同进化
陈艳
李宏庆
刘敏
陈小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4
原文传递
2
汉坦病毒的进化及与宿主动物的关系
张明霞
李琦
韩占英
张艳波
许永刚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外来寄生虫入侵及其对土著宿主的影响
孔萌萌
李文祥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布氏菌的宿主转移
冬青
崔庆禄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榕-传粉小蜂化学通讯机制研究进展
杨扬
王嵘
陈小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榕树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黄建峰
徐睿
彭艳琼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原文传递
7
哈利特角形虫宿主新纪录及两个地理株系的比较
黄艳梅
赵元莙
杨承忠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