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家庭苦情”系列对“伤痕文学”的艺术超越——重读张平1980年代的“家庭苦情”系列
1
作者
王春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5-31,共7页
张平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小说处女作《祭妻》之所以在当时"伤痕文学"的小说创作潮流中,显得有些不同流俗,至今看来仍然没有被完全地遮蔽和淹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兰子这样一位带有一定的精神超拔性...
张平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小说处女作《祭妻》之所以在当时"伤痕文学"的小说创作潮流中,显得有些不同流俗,至今看来仍然没有被完全地遮蔽和淹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兰子这样一位带有一定的精神超拔性,别具相当人性深度的悲剧性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姐姐》讲述的依然是一个类似于《祭妻》的悲剧故事。《姐姐》之所以能够在当时众多的小说作品中脱颖而出,能够被评为1984年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同样与小说成功塑造了姐姐这一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有关。与当时的"伤痕"、"反思"小说作品中普遍地把历经"反右"、"文革"磨难,后又获得平反的知识分子设定为文本的视角性人物不同,张平的中篇小说《梦中的情思》的艺术视点又一次聚焦在了作为女性的秀兰身上,从而也使《梦中的情思》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平
家庭
苦情
伤痕文学
艺术超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家庭苦情”系列对“伤痕文学”的艺术超越——重读张平1980年代的“家庭苦情”系列
1
作者
王春林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5-31,共7页
文摘
张平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小说处女作《祭妻》之所以在当时"伤痕文学"的小说创作潮流中,显得有些不同流俗,至今看来仍然没有被完全地遮蔽和淹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兰子这样一位带有一定的精神超拔性,别具相当人性深度的悲剧性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姐姐》讲述的依然是一个类似于《祭妻》的悲剧故事。《姐姐》之所以能够在当时众多的小说作品中脱颖而出,能够被评为1984年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同样与小说成功塑造了姐姐这一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有关。与当时的"伤痕"、"反思"小说作品中普遍地把历经"反右"、"文革"磨难,后又获得平反的知识分子设定为文本的视角性人物不同,张平的中篇小说《梦中的情思》的艺术视点又一次聚焦在了作为女性的秀兰身上,从而也使《梦中的情思》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化的意义。
关键词
张平
家庭
苦情
伤痕文学
艺术超越
Keywords
Zhang Ping
family suffering
females
literature of trauma
artistic transcendence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家庭苦情”系列对“伤痕文学”的艺术超越——重读张平1980年代的“家庭苦情”系列
王春林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