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迁与调适:失独父母家庭稳定性的维护逻辑——基于家庭动力学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必春 陈伟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6,共8页
随着市场经济转型的日益深入,家庭稳定性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对于失独父母家庭而言,其家庭稳定性的大幅度下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课题首先从家庭结构失衡和家庭功能紊乱两个侧面总结了失独父母家庭稳定性的现状,然后... 随着市场经济转型的日益深入,家庭稳定性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对于失独父母家庭而言,其家庭稳定性的大幅度下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课题首先从家庭结构失衡和家庭功能紊乱两个侧面总结了失独父母家庭稳定性的现状,然后从家庭动力学的视角出发,思考家庭内部各种力量的发生、演变、碰撞与家庭稳定性下降的关系,提出家庭凝聚力和个体离心力的概念,分析这两种力量"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模拟这两种力量变迁对失独父母家庭稳定性影响的理论模型,最后根据模型的运行逻辑,从减缓两种力量的变迁速率,延长家庭凝聚力超越个体离心力时间,缩小两种力量的差距等角度出发,提出让失独父母家庭从失衡走向平衡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动力学 失独父母 家庭稳定性 维护逻辑
下载PDF
家庭动力学理论、评定与应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沙沙 陈一心 +1 位作者 詹明心 陈图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2-266,共5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家庭动力学的应用性研究情况,以及相关量表及其理论背景。详述了国内研制的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的编制及应用性研究情况。分析了目前国内家庭动力学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家庭动力学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家庭动力学 理论 评定量表 应用性研究 综述
下载PDF
系统家庭治疗前后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动力学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旭东 许秀峰 +8 位作者 杨昆 宣熙 徐飞 彭淑琨 张丽玲 汤宇 熊鹏 毛莉 梁志中 《中华精神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与家庭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 90例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实施系统家庭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家庭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改善索引患者症状的... 目的 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与家庭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 90例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实施系统家庭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家庭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改善索引患者症状的有效率为 91% ;社会功能均值分[(3.31± 0 .86 )分 ]高于治疗前 [(2 .0 3± 0 .79)分 ;t=12 .6 2 ,P <0 .0 1];家庭动力学指标发生以下变化 ,并与疗效呈正相关 :(1)系统逻辑向多元宽容方向发展 ;(2 )个性化程度增高 ;(3)疾病观念由“患者是受害者”向“患者可以有所作为”转变 ;(4)访谈气氛由沉闷变为轻松。结论 系统家庭治疗的疗效与家庭认知、情感模式及交往行为的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心理疗法 系统家庭治疗 家庭动力学
原文传递
行为问题儿童的系统家庭治疗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静 许秀峰 赵旭东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8期532-536,共5页
目的 研究系统家庭治疗是否适用于干预儿童的行为问题。方法 采用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调查 2 76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庭动力学特征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父母问卷 (简称CBCL量表 )调查他们的行为情况。在检出有行为问题的 5 7例儿童... 目的 研究系统家庭治疗是否适用于干预儿童的行为问题。方法 采用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调查 2 76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庭动力学特征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父母问卷 (简称CBCL量表 )调查他们的行为情况。在检出有行为问题的 5 7例儿童中 ,以全体家庭成员自愿参加干预活动的 2 0例作为干预组 ,以任何一名家庭成员不愿参加干预活动的 37例作为异常对照组 ,对干预组儿童及其父母进行 4个月的系统家庭治疗。 4个月后 ,对两组学生和家长重新发放上述量表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11 5软件。结果 干预治疗后 ,干预组家庭动力学和儿童行为发生了变化 ,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表现为家庭气氛由“沉闷、敌对”向“和谐愉快、平等开放”的方向转变 (P =0 0 0 0 ,P =0 0 0 0 ) ,家庭成员的个性化程度由低向高转变 (P =0 0 0 5 ,P =0 0 0 0 ) ,疾病观念由“认为患者是无能为力的受害者”向“患者可以有所作为”的方向转变 ,实现“疾病观念的软化”(P =0 0 0 3,P =0 0 0 0 ) ;干预前后以较 ,以及干预组与异常对照组比较 ,其CBCL总分下降 (P =0 0 0 3/ 0 0 0 0 ,P =0 0 33/ 0 0 14 )。结论 系统家庭治疗干预儿童行为问题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行为问题 家庭动力学 系统家庭治疗 调查 心理卫生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延迟就医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晶 马琴 +1 位作者 范珊 姜淑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延迟就医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64例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首...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延迟就医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64例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首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医时限,时间≥3 h为延迟就医组,时间<3 h为及时就医组。[结果]延迟就医组病人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及医疗保险、在职状态比例明显低于及时就医组病人(P<0.05);延迟就医组病人离异或丧偶比例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估量表得分(NIHSS)水平明显高于及时就医组病人(P<0.05)。延迟就医组病人家庭动力学评分、家庭气氛、个性化、疾病观念和系统逻辑得分均明显高于及时就医组病人(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IS病人家庭动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和延迟就医时间呈负相关(P<0.05)。以延迟就医为应变量,基线资料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离婚/丧偶与已婚)、家庭年收入(<10元万与≥10元万)、职业状态(退休/无业与在职)和家庭动力学评分(每标准差变化)是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IS病人家庭动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和延迟就医时间呈负相关关系,且家庭动力学评分是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延迟就医 影响因素 家庭动力学 护理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动力学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丽 黄朝红 +1 位作者 姚坚 张轶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动力学特征,为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昆明市盘龙区城市、农村、城郊结合部三所小学的627名四、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动力学特征,为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昆明市盘龙区城市、农村、城郊结合部三所小学的627名四、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27名学生中检出行为问题者131名,阳性率20.1%,其中男生67名(21.7%),女生64名(20.1%)。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单亲家庭阳性率显著高于双亲家庭(P<0.05),双亲家庭阳性率显著低于多代同堂家庭(P<0.05),城市家庭阳性率显著低于外来务工家庭(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有、无行为问题儿童家庭中,动力学个性化因子差异有极显著性(F=10.58,P<0.01)。结论单亲家庭和多代同堂家庭儿童行为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在家庭动力学因子中以个性化因子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行为问题 家庭动力学 系统家庭治疗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沙沙 陈一心 +2 位作者 詹明心 张宇琼 张久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相应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儿童84例,选取...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相应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儿童84例,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84例。对两组儿童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SSFD)评定家庭动力学特征的4个维度,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父母养育方式11个因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SSFD家庭气氛[(26.1±7.3)vs.(22.5±6.9),P<0.01)]、系统逻辑维度[(16.9±4.6)vs.(15.1±3.5),P<0.05]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3.3±10.6)vs.(56.6±9.6),P<0.05],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高于正常组[(12.1±2.8)vs.(10.9±3.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MBU中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β=-0.23、-0.28)、个性化(β=-0.26、-0.20)、疾病观念(β=-0.09、-0.09)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EMBU中父亲过分干涉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得分呈正相关(β=0.46,P<0.01),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星正相关(β=0.28、0.18.均P<0.05);EMBU中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维度呈正相关(β=0.5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父母低情感温暖和理解或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可能与家庭动力学不良的互动模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 父母养育方式 家庭动力学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家庭动力学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唐奇 侯斌 +2 位作者 柯昌萍 钟铃莹 魏临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33期4833-4837,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动力学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13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随访8周,比较高低家庭动力组患者不同... 目的探讨家庭动力学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13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随访8周,比较高低家庭动力组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康复治疗后患者积极率评分的差异、淋巴水肿治疗改善程度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探讨家庭动力学对淋巴水肿治疗改善程度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影响。结果高家庭动力组患者康复治疗后淋巴水肿改善程度、积极率提高程度均明显高于低家庭动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家庭动力学、康复前治疗积极性率、离婚或丧偶、高病理分级和高年龄是康复治疗对淋巴水肿的改善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家庭动力学、年龄、婚姻状况、康复前治疗积极性率和家庭年收入是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家庭动力评分和患者康复治疗积极性改善程度和生活治疗改善程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1,0.358;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康复治疗积极率较低,家庭动力学有待提高,家庭动力学是康复治疗患者积极率的影响因素,为从家庭动力学角度改善患者积极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 家庭动力学
原文传递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特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焦公凯 陈一心 +2 位作者 陈图农 张久平 张宇琼 《精神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特征。方法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71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128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 (1)研究组的家庭气氛和系...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特征。方法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71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128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 (1)研究组的家庭气氛和系统逻辑维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87,P<0.01;t=2.987,P<0.01),两组个性化、疾病观念维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研究组亲密度低于对照组(t=-3.955,P<0.01),矛盾性、独立性和控制性高于对照组(t=3.214,P<0.01;t=2.178,P<0.05;t=2.528,P<0.05)。(3)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气氛维度与家庭环境中矛盾性呈正相关(P<0.01),与亲密度、组织性呈负相关(P<0.01);个性化维度与亲密度、独立性呈负相关(P<0.01);系统逻辑维度与控制性呈正相关(P<0.01),与情感表达呈负相关(P<0.01);疾病观念维度与成功性呈正相关(P<0.01),与娱乐性呈负相关(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特征为亲密度低、情感疏远、矛盾性和控制性高,因此,家庭气氛倾向于"敌对、沉闷",系统逻辑倾向于"非此即彼"的二元认知对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精神分裂症 家庭动力学 家庭环境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动力、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特质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朝当 王秀锦 吴俊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动力、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特质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3例(研究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程≤1年)患者进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表(SSFD)、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MMPI-2中的神经质量表(Nf)、...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动力、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特质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3例(研究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程≤1年)患者进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表(SSFD)、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MMPI-2中的神经质量表(Nf)、精神质量表(PSY)、偏执量表(Pa)、病态人格量表(Pd)、忍耐(宽容)性量表(T0)评定,以谎量表(L)作为评定有效性控制指标,并对疗效进行分级评分。对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系统家庭动力学、父母教育方式评定,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并对研究组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SSFD中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高于对照组(t=4.04,3.295,2.44,均P〈0.05),EMBU中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2.925,3.450,均P〈0.01)、父母亲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得分高于对照组(t=4.715,4.971,4.331,4.067,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父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r=0.3378,0.4677,0.2895,均P〈0.05),父母亲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与偏执呈负相关(r=-0.2913,-0.3254,-0.5003,-0.3242,均P〈0.05),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与病态人格呈正相关(r=0.3417,0.2958,均P〈0.05)。精神质与疗效呈负相关(r=-0.3194,P〈0.05)。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质对疗效差的预测率为10.2%,父亲、母亲拒绝否认对精神质高分的预测率分别为11.41%和21.87%,母亲惩罚严厉对精神质高分的预测率为8.13%。结论父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质具有一定影响,心理特质中精神质对疗效有影响,精神质高分预示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父母教养方式 家庭动力学 心理特质 疗效
原文传递
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沙沙 陈一心 +3 位作者 陈图农 王明春 张宇琼 詹明心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确诊的情绪障碍儿童74例,同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抽取南京市普通学校的正常儿童148例。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确诊的情绪障碍儿童74例,同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抽取南京市普通学校的正常儿童148例。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研究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儿童的性别、年龄、父母的婚姻状况、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水平、家庭类型等情况。结果病例组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的家庭气氛、系统逻辑2个维度评分[分别为(30.54±8.28)分,(17.14±4.26)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45±7.40)分,(15.43±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个性化(OR=0.903,95%CI:0.834-0.977)、高疾病观念(OR=0.853,95%CI:0.750-0.970)是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的保护性因素,而高家庭气氛(OR=1.167,95%CI:1.101。1.236)是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表现为“沉闷、敌对”的家庭气氛,“非此即彼”的家庭系统逻辑。家庭气氛、疾病观念、个性化程度与儿童情绪障碍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情绪障碍 家庭动力学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家庭动力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欧丽萍 陈小梅 +1 位作者 潘雪 罗向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707-2708,共2页
目的探讨家庭动力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共同实施认知、心理、行为、血... 目的探讨家庭动力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共同实施认知、心理、行为、血压监测等方面干预,对照组仅对患者本人实施上述干预。评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血压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实验组的血压控制率为21.66%(13/60),对照组的血压控制率为23.33(14/60),两组的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642);干预2年后,实验组的血压控制率为51.66%(31/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1)。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年后,实验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2年后,实验组戒烟、限酒、低盐饮食、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生活方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护理能够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是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控制和防治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动力学 高血压 老年人 生活方式
下载PDF
家庭动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珊 马琴 +2 位作者 胡阳 邢娟 姜淑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33-637,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动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539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动力学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家庭动力学组及低家庭动力... 目的探讨家庭动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539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动力学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家庭动力学组及低家庭动力学组。2组患者分别于出院时至出院6个月内每月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测量其生活质量,并对2组不同心功能患者出院及出院后每月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2组患者治疗规范率、再入院率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的低家庭动力组和高家庭动力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6个月后各心功能分级的低家庭动力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高家庭动力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功能Ⅱ级患者第4、5、6个月高家庭动力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低家庭动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功能分别为Ⅲ、Ⅳ级患者出院第3、4、5、6个月高家庭动力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低于低家庭动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家庭动力组患者规范化治疗率明显高于低家庭动力组患者且再入院率明显低于低家庭动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家庭动力学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功能,提高患者治疗规范率,减少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家庭动力学 出院患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叙事疗法治疗情绪障碍患儿初步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兆 陈一心 +3 位作者 杜文东 陈图农 吴丹丹 李沙沙 《精神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叙事治疗对情绪障碍儿童家庭动力学和父母养育方式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童年情绪障碍诊断标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确诊的情绪障碍儿童21例,对患儿及父母实施... 目的探讨叙事治疗对情绪障碍儿童家庭动力学和父母养育方式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童年情绪障碍诊断标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确诊的情绪障碍儿童21例,对患儿及父母实施叙事治疗,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SSFD)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比较治疗前后家庭动力学、父母养育方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EMBU在父亲情感温暖、偏爱被试和母亲情感温暖、偏爱被试上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2.56、-3.25、-2.60,P<0.05),在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上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2.55,P<0.05)。治疗后SSFD家庭气氛、个性化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83,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母亲情感温暖、偏爱被试因子差值同治疗前后家庭气氛差值、个性化差值呈正相关(r=0.52、0.45、0.45、0.50,P<0.05)。结论叙事治疗可以使情绪障碍儿童家庭动力学和父母养育方式产生良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情绪障碍 叙事治疗 家庭动力学 父母养育方式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习得性无助感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燕飞 张云花 王金 《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第10期691-692,695,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习得性无助感与家庭动力学的关系,为护士对患者进行家庭评估及发挥家庭的潜在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56例青光眼患者运用习得性无助自评量表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青光眼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和系统家庭...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习得性无助感与家庭动力学的关系,为护士对患者进行家庭评估及发挥家庭的潜在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56例青光眼患者运用习得性无助自评量表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青光眼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和系统家庭动力学得分分别为(2.25±0.37)分和(2.37±0.43)分;家庭动力学中疾病观念、家庭气氛和个性化3个维度能预测习得性无助感(P<0.01)。结论青光眼患者习得性无助感较差,家庭动力学较好;疾病观念、家庭气氛和个性化是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建议眼科护士协助患者发挥家庭的良好作用,以减少患者的习得性无助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习得性无助感 家庭动力学 护理管理
下载PDF
爱,不沉重——《隐秘的角落》中的亲职化现象分析与摆脱亲职化的策略
16
作者 李滢如 《青春期健康》 2024年第4期92-94,共3页
在探讨家庭动力学与社会心理学的交汇点时,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独特群体,其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青春期家庭情感与行为互动的窗口。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和叶驰敏两个单亲家庭孩子的亲子... 在探讨家庭动力学与社会心理学的交汇点时,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独特群体,其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青春期家庭情感与行为互动的窗口。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和叶驰敏两个单亲家庭孩子的亲子关系,分析单亲家庭亲职化的成因及影响,以及摆脱亲职化的措施,为大众理解这一现象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家庭动力学 社会心理学 亲子关系 情感与行为 成因及影响 青春期 交汇点
下载PDF
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修订版在广东学生测试中的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于磊 赵旭东 +4 位作者 曾伟楠 谭健烽 禹玉兰 曾家勇 万崇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9-981,共3页
目的检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修订版在广东中、大学生测试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东省6115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Hoteling T2检验等方法分析其测量学特性。结果修订版... 目的检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修订版在广东中、大学生测试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东省6115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Hoteling T2检验等方法分析其测量学特性。结果修订版自评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与分半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4,4个领域的Cronbachα系数为0.58-0.83,分半信度为0.56-0.85;家庭气氛、个性化、疾病观念与总分相关在0.46以上,系统逻辑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37;因子分析显示的主成分结构与修订版自评问卷理论构建基本一致;以幸福感得分作为效标,四个领域得分与量表总分均与幸福感呈正相关。结论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修订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动力学 修订版自评问卷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创伤骨折患者家庭动力学与习得性无助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用知 蒋美琼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0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患者家庭动力学与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为骨科护士对患者进行家庭评估及发挥家庭的潜在作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162例创伤骨折患者运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和"习得性无助自评量表"进行测试...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患者家庭动力学与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为骨科护士对患者进行家庭评估及发挥家庭的潜在作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162例创伤骨折患者运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和"习得性无助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系统家庭动力学和习得性无助感的均分分别为(2.38±0.41)分和(2.33±0.39)分,家庭动力学和习得性无助感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创伤骨折患者家庭动力学呈较好状态;习得性无助感较低;家庭动力学与习得性无助感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骨科护士应继续发挥家庭的良好作用以减少患者的习得性无助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折 家庭动力学 习得性无助感
下载PDF
儿科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就医行为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鲍翠芳 余艮珍 +1 位作者 周荣 张晓乐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究儿科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就医行为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150例高热惊厥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儿及家属的相关信息,采用患儿父母就医行... 目的探究儿科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就医行为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150例高热惊厥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儿及家属的相关信息,采用患儿父母就医行为量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面向患儿家属开展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患儿家属的就医行为问卷总分为(30.49±12.52)分,就医行为差的患儿共31例(20.67%);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总分为(108.40±18.08)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科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就医行为问卷总分、维度评分与家庭动力自问卷总分、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332~-0.16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科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就医行为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患儿是否独生子女、患儿近期发热有无症状、患儿居住地、患儿家属与患儿关系、患儿家属学历、周围有无相关病例、家属是否接受相关宣教、患儿家属是否具有急救素养、患儿家属家庭动力水平(P<0.05)。结论不同特征的儿科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就医行为表现存在差异,患儿就医行为与家庭动力学有相关性,且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复杂,临床应加强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高热惊厥 就医行为 家庭动力学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动力学特征与母亲养育方式 被引量:6
20
作者 殷俊凤 解昌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动力学特征与母亲养育方式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母亲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的4个纬度以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动力学特征与母亲养育方式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母亲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的4个纬度以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母亲养育方式的5个因子,对35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35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组的SSFD家庭气氛和系统逻辑维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86,P<0.01;t=2.428,P<0.05);2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t=-2.122,P<0.05),母亲偏爱因子得分高于正常组(t=2.165,P<0.05);3EMBU中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得分与SSFD中家庭气氛、个性化、疾病观念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363,-0.449,-0.349;P<0.05),EMBU中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与SSFD中个性化和系统逻辑呈显著正相关(r=0.475,0.398;P<0.05),EMBU中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36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儿童的母亲养育方式和家庭动力学特征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母亲低情感温暖和理解或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偏爱的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不良的互动模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精神分裂症 养育方式 家庭动力学 母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