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配合个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宋鸿 王新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309-1314,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配合个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3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家庭分型标准分为:极端型、中间型以及平衡型3组,探讨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平衡型、中间型...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配合个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3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家庭分型标准分为:极端型、中间型以及平衡型3组,探讨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平衡型、中间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极端型(χ~2=8.34,7.64;P<0.05)。治疗后各分型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付方式问卷(SCS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9.23,P<0.05),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6.22~8.17,P<0.05)。治疗后,中间型、平衡型组HAMA、HAMD、SCSQ评分均显著低于极端型组(t=4.36~6.48,P<0.05)。治疗6周后,中间型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极端型(t=6.87,7.99;P<0.05),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平衡型、极端型组(t=4.39~7.44,P<0.05)。结论:rTMS联合个性化护理对中间型、平衡型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极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个性化护理 家庭分型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家庭类型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若楠 戴立磊 邹韶红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类型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定量表(FACESII-CV)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并愿意参与研究的114例...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类型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定量表(FACESII-CV)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并愿意参与研究的114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调查,按照FACESII-CV评分标准,分为极端型40例,中间型43例,平衡型31例。结果三种家庭自杀意念发生率明显不同,极端型家庭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中间型和平衡型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0%vs.46.5%vs.48.4%,P均<0.05)。三种家庭类型患者的SIOSS总评分、绝望因子、乐观因子、睡眠因子、掩饰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极端型SIOSS总评分、绝望因子、乐观因子、睡眠因子评分高于中间型和平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中间型乐观因子评分高于平衡型,掩饰因子评分高于极端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种家庭类型的其余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抑郁症患者SIOSS评分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与经济状况、家庭亲密度评分、家庭适应性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极端型家庭抑郁症患者的绝望感更强、乐观性更差、睡眠更差、自杀风险更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状况越差、家庭亲密度越差,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家庭分型 自杀意念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戴立磊 杜晖 +2 位作者 李芬 邹韶红 杨玉清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2年第10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及其他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住院的12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6个月内是否有自杀行为分为自杀组(n=76)及非自杀... 目的探讨家庭及其他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住院的12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6个月内是否有自杀行为分为自杀组(n=76)及非自杀组(n=50)。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定量表(FACESⅡ-CV)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抑郁程度、自杀意念、家庭分型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自杀行为与一般资料、PHQ-9、SIOSS、FACESⅡ-CV评分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自杀组饮酒者占40.8%(31/76),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占27.6%(21/76),分别高于非自杀组的20.0%(10/50)、12.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组患者PHQ-9评分、SIOSS总分、绝望因子评分及睡眠因子评分高于非自杀组[19.0(15.0,21.8)分比15.0(10.8,19.0)分、15.0(14.0,16.8)分比13.0(11.0,15.0)分、12.0(10.3,12.0)分比10.0(7.8,12.0)分、3.0(2.0,3.0)分比2.0(1.0,3.0)分],家庭亲密度评分低于非自杀组[50.5(43.3,57.0)分比57.5(48.8,6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组患者中极端型家庭占67.1%(51/76),高于非自杀组的44.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杀行为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r=-0.224,P<0.05),与PHQ-9评分、SIOSS总分、绝望因子评分、睡眠因子评分、饮酒、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呈正相关(r=0.346、0.373、0.361、0.324、0.206、0.217、0.186;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OR=3.066,95%CI=1.184~7.941)、家庭适应性高(OR=1.126,95%CI=1.034~1.227)、PHQ-9评分高(OR=1.197,95%CI=1.087~1.317)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亲密度高是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OR=0.878,95%CI=0.813~0.948)。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自杀 家庭分型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