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化媒体对家庭伦理剧的撕裂与弥合——以电视剧《都挺好》为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嫚 《艺海》 2020年第8期96-97,共2页
热播剧《都挺好》抛却传统家庭伦理剧的套路,以触及“原生家庭”“养老”和“重男轻女”等热点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多屏智能的社会化媒体为用户赋权,使用户可以利用网络表情包进行思想交流,演员在媒体平台以“自嘲”方式实现与饰演角色... 热播剧《都挺好》抛却传统家庭伦理剧的套路,以触及“原生家庭”“养老”和“重男轻女”等热点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多屏智能的社会化媒体为用户赋权,使用户可以利用网络表情包进行思想交流,演员在媒体平台以“自嘲”方式实现与饰演角色之间的穿越,起到撕裂社会大众情感的功能,同时又通过蓄积集体情感,借助巧妙的叙事弥合社会大众的情感创伤,较好地体现了家庭伦理剧的主题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家庭伦理 原生家庭 表情包
下载PDF
“背叛”结构——新时期家庭伦理剧叙事结构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吕乐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112,共4页
背叛是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叙事中的一种结构类型,它以代际或夫妻间的背叛作为本质关系来组织情节和设置人物。在家庭伦理剧的叙事中,它所反映的冲突是最严重的一种。这一结构类型主要有两种情形,其一是背叛作为"主干结构",是... 背叛是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叙事中的一种结构类型,它以代际或夫妻间的背叛作为本质关系来组织情节和设置人物。在家庭伦理剧的叙事中,它所反映的冲突是最严重的一种。这一结构类型主要有两种情形,其一是背叛作为"主干结构",是指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沿着背叛方、被背叛方,有的还加上第三方这些大的轨迹进行安排;其二是背叛作为"子结构",是指作品的局部结构或副线以背叛作为本质关系对全剧的主干结构和主题形成有力的支撑,或者为全剧营造一个规定情景,使主要叙事由此导出。本文把作品的主要功能结构凸显出来,以期抓住这类作品叙事结构的一些本质方面,这种分析对家庭伦理剧的创作存在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叛结构 家庭伦理 叙事结构 主干结构 子结构 功能
下载PDF
解读近年来中国大陆家庭伦理剧中的“第三者”想像 被引量:9
3
作者 景秀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2-38,共7页
从电视剧类型的特征看,近年来中国大陆家庭伦理剧对"第三者"想像日呈类型化特点。这一特点不仅影响了家庭伦理剧对第三者想像的艺术创新,同时也给社会道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情节设置、人物角色安排两个方面分析描... 从电视剧类型的特征看,近年来中国大陆家庭伦理剧对"第三者"想像日呈类型化特点。这一特点不仅影响了家庭伦理剧对第三者想像的艺术创新,同时也给社会道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情节设置、人物角色安排两个方面分析描述了近年来家庭伦理剧对第三者想像的类型化特点,并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作了一些揭示,对今后家庭伦理剧如何想像"第三者"做出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第三者 情节 角色 类型
下载PDF
二十年家庭伦理电视剧综述 被引量:9
4
作者 杨爱君 王海波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0,共3页
当电视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类型现象。家庭伦理剧作为电视剧的一个类型.成为电视剧分类中的主力军。所谓家庭伦理剧.概括地说,就是以家庭为表现对象.以社会和时代为故事背景,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透过一个或一组家庭中发... 当电视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类型现象。家庭伦理剧作为电视剧的一个类型.成为电视剧分类中的主力军。所谓家庭伦理剧.概括地说,就是以家庭为表现对象.以社会和时代为故事背景,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透过一个或一组家庭中发生的错综复杂的事件,探讨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裂变与升华,在还原个体家庭生活的过程中,艺术地映射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电视 传统伦理道德 综述 故事背景 表现对象 家庭生活 主力军
原文传递
“人伦和谐”的重构——近年来中国家庭伦理剧的艺术趋向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韦晓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2,共2页
近年来家庭伦理剧在精神内涵与艺术审美上不断创新和突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近年来对国内家庭伦理剧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家庭伦理剧的重构的主要目的是建构和谐人伦家庭与和谐社会。
关键词 和谐 家庭伦理 重构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与电视剧女性形象嬗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女性文本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佩菊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89,共5页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进入了举世瞩目的社会转型期,由原来单一的"总体性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过渡,这种转型的过程是全局性的,从经济领域开始,辐射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关键词 电视创作 女性文本 家庭伦理 文本自身 西方思潮 公众情绪 情感问题 女性角色 结构变迁 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从苦情叙事到幸福叙事——家庭伦理叙事变化与现代性实践关系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志军 张建珍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39,共4页
近年来,《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幸福来敲门》等一系列家庭伦理剧的热播,不仅创下收视佳绩,也给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提供了形象、生动的伦理学解读范本,堪称当代中国人的幸福实践。这些作品或以中国现当代历史为大背景,或以... 近年来,《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幸福来敲门》等一系列家庭伦理剧的热播,不仅创下收视佳绩,也给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提供了形象、生动的伦理学解读范本,堪称当代中国人的幸福实践。这些作品或以中国现当代历史为大背景,或以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工作生活的根本转型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实践关系 伦理叙事 文化分析 幸福 现代性 中国社会 当代中国人
原文传递
“后物质”世代的个体化困境——从家庭伦理剧看大众价值观的情感缺失 被引量:7
8
作者 蒋磊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120,159,160,共10页
以《都挺好》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常常表现挣脱家庭束缚的"超强个体",却又总使之生硬地回归传统的家庭共同体,这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后物质"价值观转向与个体化进程的症候式表达。家庭伦理剧通过"... 以《都挺好》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常常表现挣脱家庭束缚的"超强个体",却又总使之生硬地回归传统的家庭共同体,这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后物质"价值观转向与个体化进程的症候式表达。家庭伦理剧通过"乡土性"和新都市空间叙事,呈现出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混杂的多重价值观倾向。有着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倾向的新世代,试图抛弃物质主义世代的社会伦理,实现个体从乡土社会中的"脱嵌"。然而由于其情感向度缺失,脱嵌的个体不得不以传统的方式十分勉强地"再嵌入"家庭共同体。较之西方,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年轻世代的个体化,由于缺少"情感现代化"的向度,产生了极端利己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不少沦为"无情的个体"。后物质世代的情感结构尴尬地处于"不再"与"尚未"之间,呼唤着情感的"再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物质主义 个体化 家庭伦理 情感现代化
原文传递
试论家庭伦理剧的性别建构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贺艳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121-126,共6页
1990年代以来的家庭伦理剧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大众文化形式,在家庭伦理剧中,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复杂纠葛成为其叙事主线,并由此而表达了复杂的文化意蕴。家庭伦理剧通过"夫妇之伦"这一叙事主线,对当下中国现实图景以大... 1990年代以来的家庭伦理剧是一种颇受欢迎的大众文化形式,在家庭伦理剧中,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复杂纠葛成为其叙事主线,并由此而表达了复杂的文化意蕴。家庭伦理剧通过"夫妇之伦"这一叙事主线,对当下中国现实图景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做了自己的表达;通过性别建构的各种策略,家庭伦理剧复制了男女两性的性别"神话"、表达着吸纳了情感自由伦理的传统责任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夫妇之伦 性别建构
下载PDF
家庭伦理片与家庭伦理剧的发展渊源与叙事流变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东哲 陈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6-67,共2页
家庭伦理叙事的电影和电视剧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影视类型之一。一方面这是源于"家文化"理念对文艺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源自家庭本身所具备的文学叙事"潜文本"的形态特征。家庭伦理叙事的电影... 家庭伦理叙事的电影和电视剧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影视类型之一。一方面这是源于"家文化"理念对文艺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源自家庭本身所具备的文学叙事"潜文本"的形态特征。家庭伦理叙事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在中国成为一个重要影视类型并受到大众广泛欢迎。本文将从历史延承与媒介属性的角度探讨传统家庭伦理片失落和现代家庭伦理剧繁荣的原因,并重点分析从家庭伦理片到家庭伦理剧在创作思想和叙事手法上的继承与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家庭伦理 家文化 媒介属性 叙事
下载PDF
后家庭伦理剧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的颠覆与重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红梅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71,共3页
从《老大的幸福》引发的"幸福"探讨到《大女当嫁》、《张小五的春天》点燃的关注"剩女"现象,作为反映社会的"公共文本",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走红并非偶然现象。以真诚之心触摸现代人的喜怒哀乐,以诚挚之态... 从《老大的幸福》引发的"幸福"探讨到《大女当嫁》、《张小五的春天》点燃的关注"剩女"现象,作为反映社会的"公共文本",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走红并非偶然现象。以真诚之心触摸现代人的喜怒哀乐,以诚挚之态感受时代进程的热度,以悲天悯人的文化姿态投入创作,观众欣喜地看到电视剧创作者在全球化的多元文化视野下解读当前社会问题所做的努力。在对现实问题的追问与反思中,拥有精神与信仰上的坚守,这也许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真正崛起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家庭伦理 中国传统 重构 家庭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问题 社会价值取向 社会生活
原文传递
中国家庭伦理剧“女主”符号修辞演变与创作批评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立新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2-55,共4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文化视点下移之势,已深刻映现在家庭伦理剧的叙事领域和人物符号修辞中,家庭伦理剧"女主"经历从"家国同体"的概念式诗性符号,到当下社会性话题符号的演变,形成了一系列呼应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文化视点下移之势,已深刻映现在家庭伦理剧的叙事领域和人物符号修辞中,家庭伦理剧"女主"经历从"家国同体"的概念式诗性符号,到当下社会性话题符号的演变,形成了一系列呼应社会文化变迁的热播剧文本。本文通过考察不同时期中国家庭伦理剧中的"女主"符号修辞,梳理并总结其历史演变脉络,辨析当下家庭伦理剧作品中的话语模式,以期为中国电视剧类型化创作的自觉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女主” 符号修辞 演变
原文传递
现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发展创新的叙事学解读 被引量:6
13
作者 邢星 王甫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27,共6页
随着创作题材更加多样化,在多姿多彩的中国电视剧大花园里,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题材成为创作主流。2014年全年生产现实题材剧目达243部8335集,分别占全年总部数、总集数的56.64%和52.52%。1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 随着创作题材更加多样化,在多姿多彩的中国电视剧大花园里,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题材成为创作主流。2014年全年生产现实题材剧目达243部8335集,分别占全年总部数、总集数的56.64%和52.52%。1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创作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创作 中国电视 文艺工作者 中国价值 第四季度 现实主义精神 家庭伦理 电视艺术 叙事空间 叙事结构
原文传递
浅析婚姻家庭剧“大团圆”叙事模式的回归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晓光 刘杰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92,共2页
婚姻家庭剧是家庭伦理剧的一个分支,是电视剧创作的一个主要类型。相较于家庭伦理剧的错综复杂的家庭成员关系,婚姻家庭剧更加微观,着眼点更为集中,主要是立足于以婚姻为基础的小家庭叙事之上,尤其倾向于展现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虽如此... 婚姻家庭剧是家庭伦理剧的一个分支,是电视剧创作的一个主要类型。相较于家庭伦理剧的错综复杂的家庭成员关系,婚姻家庭剧更加微观,着眼点更为集中,主要是立足于以婚姻为基础的小家庭叙事之上,尤其倾向于展现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虽如此,婚姻家庭剧还是因囊括了诸如裸婚、房子、"凤凰男"、就业、婚外恋等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而拥有宏大的叙述空间,因其与受众"零距离"而始终广受关注,具有强大的收视号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大团圆” 婚姻 叙事模式 家庭伦理 回归 家庭成员关系 电视创作
原文传递
近十年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宜君 马晶晶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4,1,共4页
近十年来,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不断形成荧屏收视热点。本期"评论空间"刊登了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宜君和其学生马晶晶联合撰写的文章《近十年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文章认为,近十年来,中国家庭伦理... 近十年来,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不断形成荧屏收视热点。本期"评论空间"刊登了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宜君和其学生马晶晶联合撰写的文章《近十年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文章认为,近十年来,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取向,可以通过题材选取、主题旨意、人物塑造、叙事策略、文化指归等几个方面得到表征,值得认真探讨和反思。而如何着眼于当下社会与现阶段中国家庭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创新与突破,是中国家庭伦理剧创作所面临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中国电视 审美取向 社会变迁 21世纪 生活经历 家庭变迁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下的家庭伦理剧二十年历程扫描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颖琦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从1990年的《渴望》到2009年的《蜗居》,家庭伦理剧持续热播,其主要原因在于家庭伦理剧折射出社会时代和文化心理的变迁,它既反映出中国人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家国一体的心理和情感诉求,又顺应了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
关键词 家庭伦理 社会转型 和谐社会 理性反思
下载PDF
从家庭伦理剧的发展解析中国人婚恋观的嬗变 被引量:5
17
作者 但敏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8,52,共5页
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与社会生活最为紧密相联的一种电视剧类型,它探讨和折射当代夫妻伦理、婚姻质量和家庭责任等,对社会有一定的观照意义。本文选取了从1990年到2011年这20年间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婚姻伦理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 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与社会生活最为紧密相联的一种电视剧类型,它探讨和折射当代夫妻伦理、婚姻质量和家庭责任等,对社会有一定的观照意义。本文选取了从1990年到2011年这20年间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婚姻伦理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电视剧中主人公所体现出的对爱情、婚姻、家庭的态度,试图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婚恋观 嬗变
下载PDF
近年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审美文化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雪梅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4-55,共2页
近年来一系列家庭剧不断热播,成为支撑当下电视剧荧屏的主要类型。家庭剧将平民叙事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将人伦之和作为一种文化诉求,充分再现和表达平民的世俗情怀和人性的世俗诉求,可以更好地发挥电视剧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平民视角 人伦之和 美善合一
下载PDF
向生活刨根问底——当前家庭伦理剧的现状分析与文化阐释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瑶琴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34,共4页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第一页的第一句话,就为安娜、卡列宁、渥伦斯基埋设下复杂的情感关系。家庭伦理剧对家庭的想象,从总体上看,也是基于对“幸福”和“不幸福”...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第一页的第一句话,就为安娜、卡列宁、渥伦斯基埋设下复杂的情感关系。家庭伦理剧对家庭的想象,从总体上看,也是基于对“幸福”和“不幸福”的独立叙事与平行对比。细察家庭伦理剧的故事构思,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当下社会热点关键词,如房价、婚外恋、“凤凰男”、裸婚、拆迁、择校、下岗、就业、炒股、改制、农民工,都能被其一网打尽。不可否认,它拥有庞大的叙事容建和宏阔的表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文化阐释 现状 生活 “凤凰男” 托尔斯泰 情感关系 社会热点
原文传递
用父辈的爱情关照当下的婚姻——评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新英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5-37,共3页
近年来,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家庭伦理剧火爆荧屏,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当下国人形形色色的婚恋观,但亦因其“缺乏对现实的批判力度和对重大问题的关注,逐渐走向了一种卑琐和平庸”而被观者批评为“普遍缺乏健康的婚恋观”。①诞生于... 近年来,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家庭伦理剧火爆荧屏,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当下国人形形色色的婚恋观,但亦因其“缺乏对现实的批判力度和对重大问题的关注,逐渐走向了一种卑琐和平庸”而被观者批评为“普遍缺乏健康的婚恋观”。①诞生于这一背景下的44集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却跳出了同类题材作品的常见模式,令人眼前一亮。没有走苦情、煽情乃至滥情的固有套路,而是以清新自然的叙事、醇厚绵长的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婚姻 电视连续 父母 父辈 家庭伦理 清新自然 婚恋观 形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