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处是“家” 心安何处——儒家文化振兴中的家国心态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翠翠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2年第1期44-48,167,168,共7页
个体化家庭如何成为儒教伦理得以践行的载体,这一问题将成为以家庭为本位的儒家伦理及其权力秩序不断变迁的基本问题。儒家之“家”在人口流动、土地流转、阶层跨越、多元文明等进程中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变迁,“个体家庭”越来越成为当... 个体化家庭如何成为儒教伦理得以践行的载体,这一问题将成为以家庭为本位的儒家伦理及其权力秩序不断变迁的基本问题。儒家之“家”在人口流动、土地流转、阶层跨越、多元文明等进程中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变迁,“个体家庭”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人的选择。为此,儒家之“家在何处”及个体中国人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乡村家族伦理虽经由地方精英等中介呈现一种儒家文化复兴的现状,却不免深陷权力依附及各种利益整合等矛盾之中。重新构建家—国关系及其心态连接的良性机制,促使儒家真正生发符合个体化时代的文明心态与价值规则,不仅关系城乡融合、现代文明构建,也同时关系到儒学进一步发展等重大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乡村振兴 家国共建 现代文明构建
原文传递
于成龙家训:家国共建有德有“分”社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娟 康长春 《廉政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85-90,共6页
家训以治家训子为本务。好的家训既是家族繁荣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家训,蕴含着家国共建有德有“分”社会的治家治国理念与路径。于成龙家训立意于家国共建,主张通过官员改善家风来引领社会风气,实现国... 家训以治家训子为本务。好的家训既是家族繁荣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家训,蕴含着家国共建有德有“分”社会的治家治国理念与路径。于成龙家训立意于家国共建,主张通过官员改善家风来引领社会风气,实现国家风清气正。“德”是其思想内核,包括孝敬不违礼、勤俭不奢靡、宽仁不刻薄、公道不欺诈、高洁并立志五种美德。“分”是其精魂所在,通过要求家族成员遵守在家庭与社会中的本分、随分而行,来实现家国的和谐稳定。于成龙家训以训治家、以家治国,最终谋求家、国的共同发展,具有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成龙 《于氏家训》 家国共建 “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