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民抗击疫情的伦理审思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20年第6期5-12,共8页
从局部隔离到全民宅家守护家国,万众一心抗战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这一壮举无不彰显其出背后伦理的强力支撑。从最初对延长假期号召响应的、“快乐抗战”背后的“亲亲伦理”的支撑,响应全民居家抗战的“自觉奉献”背后是“家—国”一体... 从局部隔离到全民宅家守护家国,万众一心抗战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这一壮举无不彰显其出背后伦理的强力支撑。从最初对延长假期号召响应的、“快乐抗战”背后的“亲亲伦理”的支撑,响应全民居家抗战的“自觉奉献”背后是“家—国”一体伦理的支撑,认同所有小区(村落)隔离的孤岛生活的崇高牺牲背后是个人—集体和谐伦理呵护的道德选择,再到后期自愿对全世界援助、推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统一战线的构建的背后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伦理、国际主义精神的强力支撑。彰显了中华伦理文明的辉煌与价值。也为当代社会治理提供了学理性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亲亲伦 国伦 集体主义 国际伦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式科幻电影的伦理立场
2
作者 宿傲男 袁智忠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自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以来,中国开启了科幻电影蓬勃发展的元年。不同于西方科幻电影,中国式科幻电影不仅将中国式审美情感与伦理立场纳入科技幻想当中,而且凝聚着中国的民族想象与文化记忆。在科技景观的背后进行着深刻的伦理思... 自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以来,中国开启了科幻电影蓬勃发展的元年。不同于西方科幻电影,中国式科幻电影不仅将中国式审美情感与伦理立场纳入科技幻想当中,而且凝聚着中国的民族想象与文化记忆。在科技景观的背后进行着深刻的伦理思辨,用独特的中国方式书写着宇宙存亡、人类灾难的故事,同时也表达出人类全体共通的情感和伦理价值观。中国式科幻电影展现宏大宇宙题材的同时,注重在其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观念。电影中常常呈现家国情怀,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于守护家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立场 个体伦 国伦 共同体伦
下载PDF
“不隐于亲”“重罪不可容隐”与儒家家国伦理
3
作者 宋磊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4,157,158,共11页
许多学者根据孔子“不隐于亲”的评价,认为儒家主张只有攘羊这样的小罪可以容隐,而受贿枉法这样的重罪不可以容隐,并把后世法律中谋反等重罪不可容隐制度的渊源追溯至此。然而此观点所依据的是两个独立案件结合成的孤证,忽视了先秦儒家... 许多学者根据孔子“不隐于亲”的评价,认为儒家主张只有攘羊这样的小罪可以容隐,而受贿枉法这样的重罪不可以容隐,并把后世法律中谋反等重罪不可容隐制度的渊源追溯至此。然而此观点所依据的是两个独立案件结合成的孤证,忽视了先秦儒家在解决道德两难困局时思维的复杂性。“重罪不可容隐”与“不隐于亲”在适用场域和内在精神上都有较大的差异,更可能是汉儒以君权为本位的思想与亲亲相隐原则相互协调的产物。在亲亲与尊尊难以兼得的情况下,儒家根据身份、关系的不同在家国之间反复权衡,最大限度地调和了亲情与公义,奠定了中国古代家国伦理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隐于亲 重罪不可容隐 国伦 亲情与公义
原文传递
家国伦理与启蒙救赎:《高山清渠》的“新主流”叙事
4
作者 徐汉晖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8期88-90,共3页
《高山清渠》近期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段播出。该剧以黄大发的真实事迹为故事原型,在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下,由贵州省委组织部和贵州省宣传部联合出品。全剧践行“新主流”叙事理念,故事以小见大,镜头灵动,情节曲折,将时代... 《高山清渠》近期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段播出。该剧以黄大发的真实事迹为故事原型,在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下,由贵州省委组织部和贵州省宣传部联合出品。全剧践行“新主流”叙事理念,故事以小见大,镜头灵动,情节曲折,将时代楷模与农村百姓同构,剧情既充满人间烟火味,又生动诠释贵州精神与中国风貌,让读者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清渠 国伦 启蒙 救赎
下载PDF
传统家国伦理与“游牧民”世界观——论席慕蓉的风景话语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颜水生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37,共7页
席慕蓉的风景话语是一种以传统家国伦理和"游牧民"世界观为核心内容的想象建构,家国之思是席慕蓉描绘蒙古高原风景的起源和归宿,是她最为重要的思想文化诉求,"风景"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乡愁的重要形式。席慕蓉的风景... 席慕蓉的风景话语是一种以传统家国伦理和"游牧民"世界观为核心内容的想象建构,家国之思是席慕蓉描绘蒙古高原风景的起源和归宿,是她最为重要的思想文化诉求,"风景"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乡愁的重要形式。席慕蓉的风景话语代表了对中华传统家国伦理和"游牧民"世界观的尊崇与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话语 国伦 游牧文明 世界观
原文传递
新主流电影的家国伦理叙事 被引量:1
6
作者 田鹏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家国一体的伦理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的逻辑起点,亦是各时代艺术创作内蕴的民族传统。新世纪以来,新主流电影秉承家国伦理,再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路,彰显出鲜明的大国意志和家国情怀。同时,其将目光投向更... 家国一体的伦理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的逻辑起点,亦是各时代艺术创作内蕴的民族传统。新世纪以来,新主流电影秉承家国伦理,再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路,彰显出鲜明的大国意志和家国情怀。同时,其将目光投向更广泛的国际视野,在打击恐怖分子、跨国缉毒、营救难民、拯救人类等叙事母题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谋求本民族利益不受侵害的基础上,呼唤国际正义,发扬同舟共济的传统精神,偕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构建和守护人类家园共同体,家国伦理意识由此升华为人类家园伦理意识。但新主流电影仍需要通过丰富的叙事形式,传承和转化中华传统美德等叙事内容,不断创新,走向国际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国伦 园伦 叙事 国情怀
下载PDF
历史·伦理·人性——论《小姨多鹤》的叙事伦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勐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7-31,共5页
近年来严歌苓在她的小说叙事中选择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构建其民间伦理,而对政治意识表现出刻意的疏离。她通过个人的生存史书写解构了革命式的叙事伦理,在历史长河中突出了"个人史"存在的合理性。《小姨多鹤》是严歌苓书写的一... 近年来严歌苓在她的小说叙事中选择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构建其民间伦理,而对政治意识表现出刻意的疏离。她通过个人的生存史书写解构了革命式的叙事伦理,在历史长河中突出了"个人史"存在的合理性。《小姨多鹤》是严歌苓书写的一部跨越几十年历史,具有传奇性的长篇小说。严歌苓本着对"人"的伦理关怀,在小说中通过家庭关系反映现实矛盾,在家国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冲突中传达了向善的伦理追求。在"小写的"的历史里凸显出"大写的"人性,通过多种叙事策略引发读者对历史与人性的伦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姨多鹤》 国伦 个体伦 人性
下载PDF
疾病书写中的身体与家国伦理变迁:论晚清《申报》的疾病报道
8
作者 林丹菁 何扬鸣 《媒介批评》 2022年第1期275-288,共14页
晚清《申报》当中有大量与疾病相关的报道。维新之前,《申报》围绕着忠孝节烈价值观书写疾病,并在身国通一的观念影响下,将身体、宗族与君主国家紧密相连,呈现“身—家—国”一体的伦理身体观,赋予了身体疾病家国同治的政治理想。维新之... 晚清《申报》当中有大量与疾病相关的报道。维新之前,《申报》围绕着忠孝节烈价值观书写疾病,并在身国通一的观念影响下,将身体、宗族与君主国家紧密相连,呈现“身—家—国”一体的伦理身体观,赋予了身体疾病家国同治的政治理想。维新之后,此类言说渐渐减少,且在1905年《申报》改版后,报刊更侧重卫生与疾病防治的报道,建构了身体疾病与卫生管理、隔离控制的关系,原先的伦理身体逐渐变成现代西医视野中的生物身体,背后隐含了国家理念的变化轨迹。研究晚清《申报》对疾病的报道,有助于我们了解晚清报刊对疾病文化观念的建构,也能够借此管窥社会文化观念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申报》 疾病书写 身体 国伦
下载PDF
明末清初士大夫的家国伦理与学术趋向——以王夫之为中心
9
作者 郭钦 《求索》 CSSCI 2020年第2期62-70,共9页
王夫之是明清鼎革之际“不著名”的时代人物,是后世尊崇的明末清初著名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其人生选择和学术经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面对剧烈的社会变动,王氏父子均不愿独善其身而慷慨赴险以成就父子之伦,这也是后来王氏父子“移孝作忠... 王夫之是明清鼎革之际“不著名”的时代人物,是后世尊崇的明末清初著名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其人生选择和学术经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面对剧烈的社会变动,王氏父子均不愿独善其身而慷慨赴险以成就父子之伦,这也是后来王氏父子“移孝作忠”赴国难的伦理所在。面对王朝更替的政治变动,王夫之直面生死、气节、出处进退等家国伦理,从乱离、抗争、幻灭走向了隐逸。而孤忠持守、匡复道学的士大夫情怀,又引发了其学术反思、追问和总结,从而在出逃现实政治之时转向追求文化生命。不忘士大夫的责任,正是任何一个伟大和平凡的中国士人应有的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国伦 学术趋向
原文传递
解读《舌尖上的中国》:集体回忆·丰收仪式·家国伦理
10
作者 陈静 《前沿》 2013年第8期163-165,共3页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创下高收视率的同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部纪录片不仅唤起人们尊重食物、寻求美食的热情,更由渐逝传统的集体回忆、农耕社会丰收仪式的展现,达到家国伦理的最终构建,正因为融合了社会学...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创下高收视率的同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部纪录片不仅唤起人们尊重食物、寻求美食的热情,更由渐逝传统的集体回忆、农耕社会丰收仪式的展现,达到家国伦理的最终构建,正因为融合了社会学、人类学和伦理学的思索,美食在这部纪录片中超越本身,成为文化表达的形象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尖上的中国 美食纪录片 集体记忆 仪式 国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