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化自然与家园建构:云南一个多民族移民村生态振兴之路
1
作者 倪慧 马翀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塑造过程,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完整内涵。原本不适宜人居住的云南省元阳县南沙镇呼山村,在政府和多民族移民久久为功的共同努力下,攻克重重困难,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绿水青山”,实现乡村自然生态振兴,又在生活实践和治理实践中建设和美家园,促成乡村人文生态振兴。这一家园建构目标的达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绿水青山” 多民族移民村 人文生态 家园建构
下载PDF
电影叙事学视域下《不朽的园丁》中的“家园”建构
2
作者 王舒琦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23期99-102,共4页
电影《不朽的园丁》是由费尔南多·梅丽尔斯执导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本文从电影叙事学批评方法入手,分析本片如何通过设置限制式视角、打造多重叙事空间与采用困境叙事这三个叙事方法,实现对于“家园”概念的解构与重构。
关键词 家园建构 限制式叙事视角 空间叙事 困境叙事
下载PDF
论中亚东干文学的家园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建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东干文学用中亚东干族华人自创的东干文书写,东干文学属海外华人文学的一支。本文以东干书面文学为研究对象,研究中亚东干文学的家园意识。本文认为,东干文学的地理家园意识归属于中亚和中国两地,中亚"唐人村"家园书写展示了... 东干文学用中亚东干族华人自创的东干文书写,东干文学属海外华人文学的一支。本文以东干书面文学为研究对象,研究中亚东干文学的家园意识。本文认为,东干文学的地理家园意识归属于中亚和中国两地,中亚"唐人村"家园书写展示了海外华人乡土文学的魅力。东干文学的文化家园意识中,俄罗斯文化、突厥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等是构成元素,"伊儒交融"型文化是核心元素。东干文学对海外华人共同面对的家园问题的书写的启示意义有三方面:文化家园建构、文化家园传承、文化家园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东干文学 家园意识 家园建构 海外华人文学
原文传递
《呼兰河传》的家园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计红芳 何艮艮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17,共6页
萧红在香港创作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叙述了生活在故乡呼兰河小城的"小民们"的家园故事。属于老青幼三代无家的三个小人物,是生活在呼兰河小城民众的缩影,作者用冷暖递进的孩童的眼光,观察这三个人物凉薄困苦的生存状态,展... 萧红在香港创作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叙述了生活在故乡呼兰河小城的"小民们"的家园故事。属于老青幼三代无家的三个小人物,是生活在呼兰河小城民众的缩影,作者用冷暖递进的孩童的眼光,观察这三个人物凉薄困苦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底层"小民们"的家园建构,也透露了萧红自身投射在文本中的家园意识和"小民"身上所体现的家园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呼兰河传》 小民 家园建构
下载PDF
美国华裔流散者新家园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海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37-139,共3页
美国华裔流散者因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既无法孤立地拒绝同化,成为与美国社会隔绝的中国人,也无法真正地亲近美国社会,成为与之相融的美国人。因此,他/她们必须主动地转换这一尴尬的认同处境,勇敢地跨越中美文化边界,积极缔造一种崭新... 美国华裔流散者因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既无法孤立地拒绝同化,成为与美国社会隔绝的中国人,也无法真正地亲近美国社会,成为与之相融的美国人。因此,他/她们必须主动地转换这一尴尬的认同处境,勇敢地跨越中美文化边界,积极缔造一种崭新的、独特的、混杂的自我空间,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园,并藉此来安放自己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者 边缘情境 中国情结 家园建构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构的基本理路
6
作者 梁炳辉 《商情》 2022年第5期164-166,共3页
新形势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伴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如火如荼地推进,我国也开始进入转型的重要时期,为中华民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现代精神家园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科学... 新形势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伴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如火如荼地推进,我国也开始进入转型的重要时期,为中华民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现代精神家园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为文化基础建设中华现代文化。在本体、载体、路径、价值等维度上,将文化传统融入到中华现代文化之中,以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华民族精神 家园建构
下载PDF
澳大利亚家园建构中的“祛魅”自然观反思——解读大卫·马洛夫小说《柯洛溪边的对话》
7
作者 孔一蕾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2-98,共7页
自然维度是家园建构的重要维度之一,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大卫·马洛夫在小说《柯洛溪边的对话》中对澳大利亚家园建构中常见的"祛魅"自然观进行了探讨。马洛夫在作品中为读者呈现了两种自然——精致美丽的爱尔兰庭园与空... 自然维度是家园建构的重要维度之一,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大卫·马洛夫在小说《柯洛溪边的对话》中对澳大利亚家园建构中常见的"祛魅"自然观进行了探讨。马洛夫在作品中为读者呈现了两种自然——精致美丽的爱尔兰庭园与空阔寂寥的澳大利亚荒野。前者是"祛魅"成功的自然,一切在人的掌控之中,因此令人眷恋和怀念;而澳大利亚荒野既空且阔,是"祛魅"不成功的自然,让人焦虑恐惧。作家藉此对"祛魅"自然观进行了反思,认为其实质是用工具理性将自然完全纳入人类的框架之中,使之为人所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它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断裂,而"家园"也因此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马洛夫 《柯洛溪边的对话》 “祛魅”自然观 工具理性 家园建构
下载PDF
澳大利亚的文学表征与家园建构
8
作者 孔一蕾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3-58,共6页
文学表征是澳大利亚人寻找民族认同、建构家园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白人移民澳洲大陆至20世纪末,澳大利亚作家对于这片土地的文学表征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过程。殖民地时期的澳大利亚文学表征主要聚焦于澳大利亚独特... 文学表征是澳大利亚人寻找民族认同、建构家园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白人移民澳洲大陆至20世纪末,澳大利亚作家对于这片土地的文学表征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过程。殖民地时期的澳大利亚文学表征主要聚焦于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但把它当作处于边缘地位的"他者";民族主义时期的文学表征则是丛林,具有鲜明的澳大利亚的特色;二战后,表征澳大利亚的重心开始偏向了城市,最终成功书写了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文学主要表征对象的变化过程,也正是澳大利亚人在文化上从附庸英国、惶惑自卑,到独立、自信地表征澳大利亚,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文学 文学表征 家园建构
下载PDF
杜甫成都草堂诗中的家园建构
9
作者 曹晔 《文史杂志》 2019年第3期66-70,共5页
唐代诗人杜甫具有高度的诗礼文化自觉。他的成都草堂诗,用诗歌来言说自己在成都的居游体验。成都草堂作为杜甫避乱的隐匿之所,为其提供了求索人伦世界的宝贵瞬间。成都草堂也因此成为后人纪念杜甫的朝圣之地。
关键词 杜甫 成都草堂 家园建构 诗礼文化
下载PDF
昨日世界的诗意重现——论《河水煮河鱼》中精神家园的建构
10
作者 李振龙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8-30,共3页
安元奎的散文集《河水煮河鱼》通过五个章节的叙述与描写,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古龙川"世界。作家着眼于现代人的病态精神状态,在文中对现代社会理性化进程进行讽刺与批判,并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学追求,利用散... 安元奎的散文集《河水煮河鱼》通过五个章节的叙述与描写,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古龙川"世界。作家着眼于现代人的病态精神状态,在文中对现代社会理性化进程进行讽刺与批判,并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学追求,利用散文自由灵动的文体特点,吸收了中国古典文艺作品中史传与地方志的体裁特征,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向后大踏步撤退,以求建立一个作为现代人精神家园的文学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元奎 古龙川 《河水煮河鱼》 诗意重现 家园建构
下载PDF
农村传统丧礼文化异化与精神家园建构研究——基于经济人类学的一个族群考察
11
作者 董兴华 向东梅 +1 位作者 张伟军 俞家海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第19期154-157,共4页
人类的行为总是与一定的现实情况相联系,丧葬礼仪是当地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反映,它直接反映与影响当地人的生死观。因此,丧葬礼仪的异化、变革与精神家园的建构是密不可分的。以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南山苗族的丧葬礼仪改革入... 人类的行为总是与一定的现实情况相联系,丧葬礼仪是当地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反映,它直接反映与影响当地人的生死观。因此,丧葬礼仪的异化、变革与精神家园的建构是密不可分的。以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南山苗族的丧葬礼仪改革入手,探讨如何通过当地的丧葬礼仪映射出其中精神文化问题,并就如何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精髓,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农村传统丧葬 异化与改革 精神家园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