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家国情怀”的内涵与现代价值 |
杨清虎
|
《兵团党校学报》
|
2016 |
104
|
|
2
|
论分家习惯与家的整体性——对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的批评 |
俞江
|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4
|
|
3
|
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家与个体自由原则 |
张龑
|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4
|
|
4
|
国外“家”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启示 |
封丹
李鹏
朱竑
|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1
|
|
5
|
旅游商业化背景下家的空间重构——以西双版纳傣族园傣家乐为例 |
郑诗琳
朱竑
唐雪琼
|
《热带地理》
|
2016 |
34
|
|
6
|
中国古代家训通论 |
徐秀丽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0
|
|
7
|
“一带一路”主要国家数字贸易水平的测度及其对中国外贸成本的影响 |
李轩
李珮萍
|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
2021 |
31
|
|
8
|
门禁社区边界和家的构建关系研究 |
封丹
朱竑
Werner Breitung
|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
2014 |
30
|
|
9
|
“去家化”与“再家化”: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在张力 |
陈赟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8
|
|
10
|
空间·身份·归宿——论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空间叙事 |
许克琪
马晶晶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7
|
|
11
|
自我叙事式解读回族宗教活动空间的意义 |
白凯
|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6
|
|
12
|
《一点慈悲》:关于“家”的建构 |
胡俊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3
|
|
13
|
季节性退休流动者“家”的地方依恋——以三亚为例 |
吴悦芳
徐红罡
|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4
|
|
14
|
“家”视野下的法治模式的中国面相 |
李拥军
|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3
|
|
15
|
“家”的结构分析:当代青年人“家”的内隐观研究 |
李海青
|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9
|
|
16
|
家的解码:空间句法对家空间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陶伟
丁传标
|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3
|
|
17
|
城镇化背景下广州流动儿童对“家”空间的建构 |
陈淳
袁振杰
朱竑
|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1
|
|
18
|
论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哲学”现代重生的可能性 |
孙向晨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0
|
|
19
|
重审家庭伦理片:家的镜像与情感重建 |
石川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0
|
|
20
|
中国古代关于“家”的哲学论纲 |
张再林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