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会与宴飨——人类旅游活动起源新探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德刚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4,共7页
人类旅游活动萌芽于何时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未解之题,目前流传较广的是"商旅起源说"。最新的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旅游活动萌芽应发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人类不仅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审美、交往以及休... 人类旅游活动萌芽于何时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未解之题,目前流传较广的是"商旅起源说"。最新的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旅游活动萌芽应发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人类不仅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审美、交往以及休闲娱乐诉求及相应的活动,而且会经常举行以聚会为主要形式、以宴飨为标志性内容的部落联欢、仪式、祭祀、庆典等活动,这些活动,无论是在时间、空间、内容还是活动特征上,都更加接近今天所定义的"旅游"的概念。由此形成本文关于旅游起源的一种新判断,即"聚会起源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起源 原始部落 聚会
下载PDF
汉代宴飨之风与汉人审美追求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旭晓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8-53,共6页
汉代宴飨之风盛行,是达官贵人们穷奢极欲、淫乐恣肆的享乐生活的突出反映,也是汉人整体饮食水平的一种表现,更体现出汉时人们的审美追求。以食材的丰富,饮食种类的多样,美味(味觉追求),食器(视觉追求),乐舞,游戏(审美追求)六方面而论,... 汉代宴飨之风盛行,是达官贵人们穷奢极欲、淫乐恣肆的享乐生活的突出反映,也是汉人整体饮食水平的一种表现,更体现出汉时人们的审美追求。以食材的丰富,饮食种类的多样,美味(味觉追求),食器(视觉追求),乐舞,游戏(审美追求)六方面而论,汉代饮食文化以汉代农业经济高度发达为基础,既张扬着汉代人极富生活气息的现实理想,也表明汉代人对全面的感官享受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审美 美味 乐舞 游戏 食器
下载PDF
邿召簠及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耿超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共5页
邿召簠出土于山东仙人台周代邿国贵族墓中的M3,由其铭文可知,此器为男性贵族邿召的自作器,用于宴飨"诸母"、"诸兄"等亲族成员。而M3墓主为成年女性,其身份应为邿召的妻子、宗族的宗妇,此器应为其生前所用并随葬墓... 邿召簠出土于山东仙人台周代邿国贵族墓中的M3,由其铭文可知,此器为男性贵族邿召的自作器,用于宴飨"诸母"、"诸兄"等亲族成员。而M3墓主为成年女性,其身份应为邿召的妻子、宗族的宗妇,此器应为其生前所用并随葬墓中。该器的出土一方面体现了两周时期宗妇在家族中的职责与权力,也从另一方面表明除宗妇外,家族内的"诸母"即各小宗宗族长之妇也有权力参与家族内的宴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邿召 M3墓主 宗妇
原文传递
动物考古视角下的宴飨行为研究
4
作者 赵潮 李涛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3,共5页
本文结合中西方民族学与考古学研究案例,探讨了动物遗存及其反映的人为加工等信息在宴飨活动鉴别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强调,通过动物遗存研究宴飨活动,需加强埋藏学研究,关注动物遗存的出土情境,利用多条线索识别和检验宴飨活动的特... 本文结合中西方民族学与考古学研究案例,探讨了动物遗存及其反映的人为加工等信息在宴飨活动鉴别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强调,通过动物遗存研究宴飨活动,需加强埋藏学研究,关注动物遗存的出土情境,利用多条线索识别和检验宴飨活动的特征。同时,还应加强理论模型的构建,将宴飨活动的具体分析融入对古代社会、经济组织的探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骨骼 考古背景 中国史前时期
原文传递
周代“宴飨”铭文青铜礼器用器观念变化
5
作者 赫德川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8,共9页
周代青铜礼器中“宴飨”类铭文上常见“用+功能+对象”的表述形式,这其中的“功能”限定词和“对象”群体在不同的时期有着较为稳定的变化,功能词从单一的“飨”到多样化的功能词运用,对象从早期单一的公务群体到晚期的私人亲属群体,标... 周代青铜礼器中“宴飨”类铭文上常见“用+功能+对象”的表述形式,这其中的“功能”限定词和“对象”群体在不同的时期有着较为稳定的变化,功能词从单一的“飨”到多样化的功能词运用,对象从早期单一的公务群体到晚期的私人亲属群体,标识着周代青铜器的器用范围不断地扩大,从祭祀、公务的尊贵向着私人化、生活化扩展。结合作器群体的变化和使用这类铭文的中心区域的变化,反映出周王朝所建立的礼仪制度向下、向外的普及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铭文 用器功能 器用对象
原文传递
宋代曲宴及其相关仪制考论
6
作者 张志云 石佳翔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7-101,共5页
宴飨是古代行于朝廷的宫廷礼仪活动。宋代宴飨分为大宴、曲宴以及节日赐宴等。曲宴的主要特点为其设置未有定制,唯以皇帝决断。宋代曲宴主要包括内苑赐宴、垂拱殿宴辽使臣、其他内殿赐宴将相或外国使者,此外还有修书宴、讲书宴、观书宴... 宴飨是古代行于朝廷的宫廷礼仪活动。宋代宴飨分为大宴、曲宴以及节日赐宴等。曲宴的主要特点为其设置未有定制,唯以皇帝决断。宋代曲宴主要包括内苑赐宴、垂拱殿宴辽使臣、其他内殿赐宴将相或外国使者,此外还有修书宴、讲书宴、观书宴等。对于宋代不同曲宴之仪制,文献未有详尽记载,然徽宗朝大观三年所制定垂拱殿曲宴仪包括皇帝降座入殿后阁;皇帝御殿,群臣贺拜、进酒;行酒、宣示盏、宣劝;百官退出、皇帝降座等仪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仪制
下载PDF
东汉时期的宴飨及其政治功用
7
作者 赵静文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宴飨,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及社会风俗和伦理观念的透视口。东汉时期的宴飨因其时代的特性亦具有除休闲享乐之外的政治功用。朝堂之上君主频频宴邀功臣宿将,是笼络与控驭臣下、维护政权稳固的一种帝王策略;臣僚之间的往来宴... 宴飨,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及社会风俗和伦理观念的透视口。东汉时期的宴飨因其时代的特性亦具有除休闲享乐之外的政治功用。朝堂之上君主频频宴邀功臣宿将,是笼络与控驭臣下、维护政权稳固的一种帝王策略;臣僚之间的往来宴会以及形形色色的'鸿门宴'背后,则更包含着各种复杂的政治动机。纵观前、后期帝王举行宴饮的不同动因,亦可折射出东汉一朝政治生态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政治功用
原文传递
最早驯化的是奢侈食品吗?东南亚民族考古学的视角
8
作者 布赖恩·海登 奚洋 陈淳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225,共4页
有重要理由认为,最初驯化的动植物主要是用于宴飨的奢侈食品。以东南亚的部落为个案研究,本文证明,驯化动物和最重要的驯化植物构成了财富形式,专门用于宴飨。另外有许多研究表明,宴飨产生的权力提高和增加了奢侈食品以及主食的产量。... 有重要理由认为,最初驯化的动植物主要是用于宴飨的奢侈食品。以东南亚的部落为个案研究,本文证明,驯化动物和最重要的驯化植物构成了财富形式,专门用于宴飨。另外有许多研究表明,宴飨产生的权力提高和增加了奢侈食品以及主食的产量。这些动力最终导致了野生物种的驯化并使奢侈食品变成了主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物种 民族考古学 植物构成 主食 驯化 动植物 东南亚
原文传递
闽南“尾牙”宴飨的文化溯源研究
9
作者 洪秋艳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2-76,共5页
"尾牙"在闽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间习俗。以"尾牙"习俗为研究对象,运用地方文献调研法对"祭牙""牙祭""祭土神"等习俗是如何升华到当今尾牙宴飨的文化进行溯源分析,得出结论:"尾... "尾牙"在闽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间习俗。以"尾牙"习俗为研究对象,运用地方文献调研法对"祭牙""牙祭""祭土神"等习俗是如何升华到当今尾牙宴飨的文化进行溯源分析,得出结论:"尾牙"的文化内涵的提升及民俗功能的嬗变与其所处的民间宗教活动、民俗民风、民间信仰、社会经济形态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尾牙 文化
下载PDF
“合族”之欢与“亲亲”之意——试论《诗经》中的宴飨诗
10
作者 李树军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117-118,共2页
《诗经》宴飨诗中有几篇以周王宴飨族人的私宴为主要内容,它是在当时周王“收族”、“合族”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收族”是周王以宗子身份联合其他小宗以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合族”是“收族”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宗子以饮食之礼亲近... 《诗经》宴飨诗中有几篇以周王宴飨族人的私宴为主要内容,它是在当时周王“收族”、“合族”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收族”是周王以宗子身份联合其他小宗以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合族”是“收族”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宗子以饮食之礼亲近其他小宗和亲族。“亲亲”之意是这些诗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族 合族 亲亲
下载PDF
禁酒令前后的祭祀与宴飨——浅论《酒诰》对商周时期青铜酒器种类的影响
11
作者 李晓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9期62-63,共2页
商周时期,青铜酒器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宴飨。西周初期,周公旦发布的《酒诰》是中国第一个禁酒令,对青铜酒器的种类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对商周时期酒器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器型分析,得出禁酒令发布前后青铜酒器种类数量的变化情况... 商周时期,青铜酒器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宴飨。西周初期,周公旦发布的《酒诰》是中国第一个禁酒令,对青铜酒器的种类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对商周时期酒器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器型分析,得出禁酒令发布前后青铜酒器种类数量的变化情况,总结了禁酒令对商周时期用酒活动和酒器种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诰》 青铜酒器 祭祀
下载PDF
先秦至两汉宴飨音乐流变考
12
作者 邹莉娟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2期7-8,共2页
先秦时期,宴飨音乐的形态主要反映了当时的宗法体制,又有着一定的政治伦理因素的隐喻,体现了礼治教化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宴飨音乐经历了由"神化"到"人化"再到"俗化"的转变过程。两汉时期,宴飨音乐... 先秦时期,宴飨音乐的形态主要反映了当时的宗法体制,又有着一定的政治伦理因素的隐喻,体现了礼治教化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宴飨音乐经历了由"神化"到"人化"再到"俗化"的转变过程。两汉时期,宴飨音乐朝着更加专业化、独立化的方向发展,与先秦时期相比,其表演形式、乐人技艺、音乐结构各方面都大不相同,其所具备的政治功能以及平民化、娱乐化色彩也更加浓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伦理因素 独立化 娱乐化 平民化
下载PDF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郑玄“正小雅”之《毛诗序》作者与“国史”人员的关系
13
作者 林素英 《厦大中文学报》 2020年第1期69-82,共14页
本文从历史发展之角度,针对郑玄所列22篇"正小雅"之《毛诗序》作者问题进行讨论。全文在前言之后,先针对郑玄所列"正小雅"所属的文、武、成王三世代再作思考。然后分别就《仪礼》之《乡饮酒礼》《燕礼》所见或未见... 本文从历史发展之角度,针对郑玄所列22篇"正小雅"之《毛诗序》作者问题进行讨论。全文在前言之后,先针对郑玄所列"正小雅"所属的文、武、成王三世代再作思考。然后分别就《仪礼》之《乡饮酒礼》《燕礼》所见或未见的诗篇,逐一探讨其《毛诗序》作者与相关"国史"人员的关系。最后,发现其中已夹杂几篇宣王世代的诗,存在"首序""续序"部分与诗文不甚贴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小雅 《仪礼》 《乡饮酒礼》 《燕礼》 国史 历史发展
原文传递
陶器、聚会与政治:美国西南部的集体宴飨
14
作者 诸诣(译) 陈淳(校)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250,共9页
过去十年里,考古学家对集体宴飨作为小型社会不平等的一个方面兴趣日增。而在新几内亚、非洲、北美西北沿海及其他地方,那些备受注目的复杂宴飨活动的民族志案例,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兴趣。因此毫不奇怪,近来有关社会不平等起源的考古学文... 过去十年里,考古学家对集体宴飨作为小型社会不平等的一个方面兴趣日增。而在新几内亚、非洲、北美西北沿海及其他地方,那些备受注目的复杂宴飨活动的民族志案例,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兴趣。因此毫不奇怪,近来有关社会不平等起源的考古学文献,充斥着将竞争宴飨作为中程社会里(即酋邦——译注)推动、维持以及挑战社会权力分配差别关键所在的报道。实际上,对于那些探索人类社会复杂化与不平等最初发展形式的考古学家来说,宴飨已经成了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不平等 美国西南部 新几内亚 民族志 考古学
原文传递
偃师商城的仪式宴飨与权力获得(四)
15
作者 孙瀚龙 陈星灿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5-253,226,共20页
4、陶工社区的仪式宴飨以上关于偃师商城食物行为的研究将宫殿区里大规模的、复杂的仪式宴飨和陶工社区普通的家庭内部的饮食进行了比较。这当然与贵族排他性宴飨的模式相符合(Dietier,1996,2001),其中贵族阶层和那些地位较低的人... 4、陶工社区的仪式宴飨以上关于偃师商城食物行为的研究将宫殿区里大规模的、复杂的仪式宴飨和陶工社区普通的家庭内部的饮食进行了比较。这当然与贵族排他性宴飨的模式相符合(Dietier,1996,2001),其中贵族阶层和那些地位较低的人群之间的身份地位上的差异显而易见,贵族宴飨的本质是营造的、展示的和与众不同的,同时同盟关系也通过奢华的宴飨而得以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商城 贵族阶层 同盟关系 身份地位 仪式 排他性
原文传递
唐代礼乐大曲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柏互玖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61,共6页
前人治唐代大曲研究,多关注俗乐大曲曲目、曲名、创作者等方面之考证,对《唐六典》所载"雅乐大曲"鲜有研究。本文通过对《唐六典》、《唐会要》、《通典》等文献的梳理认为,唐代大曲有礼、俗之分,其中雅乐大曲承袭西周以降礼... 前人治唐代大曲研究,多关注俗乐大曲曲目、曲名、创作者等方面之考证,对《唐六典》所载"雅乐大曲"鲜有研究。本文通过对《唐六典》、《唐会要》、《通典》等文献的梳理认为,唐代大曲有礼、俗之分,其中雅乐大曲承袭西周以降礼乐大曲之传统,主要有"十二和乐"大曲与"文、武二舞"大曲两类,它们以"变(或成)"为结构体制;宴飨礼乐大曲包括"多部伎"和立部伎内各大曲,以及皇帝新创、地方军镇、边防节度使进献的各种大曲形式,它们兼具雅、俗大曲结构体制。这些形态各异、性质不同的礼乐大曲,共同架构起唐代礼乐大曲繁盛的局面,成就了唐代礼乐大曲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雅乐大曲 礼乐大曲 《唐六典》
原文传递
周代宴飨礼的功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志刚 《古代文明》 CSSCI 2012年第4期29-37,112-113,共9页
宴飨礼是周代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场合的具体礼仪细节有所不同,但普遍施行于上层贵族,甚至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宴飨礼的功能性,包括亲宗、敬友、安宾、乐民四部分。从同宗到民众,从同姓到异姓,宴飨影响所及体现出周人交往圈络的多... 宴飨礼是周代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场合的具体礼仪细节有所不同,但普遍施行于上层贵族,甚至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宴飨礼的功能性,包括亲宗、敬友、安宾、乐民四部分。从同宗到民众,从同姓到异姓,宴飨影响所及体现出周人交往圈络的多元化,也表明在宗法制度下,周人的交往具有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功能
下载PDF
宴飨赋诗与“合语”之礼
18
作者 李树军 蒋启荣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2-34,共3页
赋诗言志是周代贵族交往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它经常发生在宴飨之礼中,是宴飨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宴飨之礼中,赋诗言志在典礼“正歌备”到仪式结束这一过程内的“合语”之礼中进行,或在旅酬时,或在仪式的最后。赋诗之礼有着严格的... 赋诗言志是周代贵族交往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它经常发生在宴飨之礼中,是宴飨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宴飨之礼中,赋诗言志在典礼“正歌备”到仪式结束这一过程内的“合语”之礼中进行,或在旅酬时,或在仪式的最后。赋诗之礼有着严格的仪节和威仪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诗 合语 乐语
下载PDF
“二雅”及清华简《耆夜》所见宴飨诗酒意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霞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2-57,共6页
酒在《诗经》"二雅"及清华简《耆夜》的宴飨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作为一种媒介,沟通神人、君臣、宾主,是贯串宴飨礼的纽带。酒是宴飨礼的中介物,也是宴飨诗的关键意象,它是为礼乐文明服务的。酒是宗族血缘网络的纽带,也是祭... 酒在《诗经》"二雅"及清华简《耆夜》的宴飨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作为一种媒介,沟通神人、君臣、宾主,是贯串宴飨礼的纽带。酒是宴飨礼的中介物,也是宴飨诗的关键意象,它是为礼乐文明服务的。酒是宗族血缘网络的纽带,也是祭祀祖先神灵的媒介。周人重德,在对酒的态度上重视酒德。周人饮酒是为礼乐文明服务的,德是礼的内化,酒德是周人对酒的态度的表现。周人不杜绝饮酒,但反对纵酒失德。从某种程度上说,宴飨诗是周人礼乐制度嬗变的镜子。《耆夜》展现了宴飨礼典尤其是赋诗的具体过程,反映了周公的"无逸"思想,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二雅” 酒意象 清华简
下载PDF
清宫乐舞概貌及其入关前的境况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林 杨久盛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7-124,共8页
17世纪女真人占领辽沈地区不久,便定都于沈阳,后皇太极将沈阳更名为莫克敦,汉译盛京。盛京做为清朝都城近20年。虽然这时清宫乐舞尚处于草创阶段,但是,它为后来定都北京的清宫乐舞之满蒙特色打下了基础。1644年清虽然迁都北京,但由于盛... 17世纪女真人占领辽沈地区不久,便定都于沈阳,后皇太极将沈阳更名为莫克敦,汉译盛京。盛京做为清朝都城近20年。虽然这时清宫乐舞尚处于草创阶段,但是,它为后来定都北京的清宫乐舞之满蒙特色打下了基础。1644年清虽然迁都北京,但由于盛京为隆兴之地,还是做为留都加以保护。清列帝东巡均驻跸于此,并在此举行朝会、宴飨和萨满祭祀活动。特别是乾隆年间,从北京运来朝会、宴飨、祭祀使用的全套乐器,使盛京清宫乐舞完备。历代宫廷乐舞都是文字记述,唯有清代宫廷保存大量乐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使我们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即从清宫乐舞概貌、入关前的清宫乐舞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宫廷乐舞 郊庙祭祀乐舞 朝会乐 清帝东巡 萨满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