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RT同步剂量补偿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大体积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路顺 范子煊 +7 位作者 孙畅 谭明宇 张菡奕 冯梅 阴骏 尹刚 黎杰 郎锦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IMRT同步剂量补偿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方法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10-2015年四川省肿瘤医院病理诊断明确的120例肿瘤最大径≥6cm或最大径≥5cm且肿瘤呈偏心性生长的宫颈癌患者接受盆腔外放疗,之后予以后装联合同步I... 目的探讨IMRT同步剂量补偿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方法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10-2015年四川省肿瘤医院病理诊断明确的120例肿瘤最大径≥6cm或最大径≥5cm且肿瘤呈偏心性生长的宫颈癌患者接受盆腔外放疗,之后予以后装联合同步IMRT剂量补偿同步顺铂化疗。IMRT45Gy分25次,后装联合同步IMRT剂量补偿HR-CTV7Gy/次、IR-CTV5~6Gy/次,共5次;危及器官勾画直肠、乙状结肠、膀胱及毗邻小肠。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以顺铂75mg/m2,每3周1次为基础同步化疗。结果全组患者随访14~96个月(中位数46个月)。5年局部控制、无进展生存、总生存率分别为92.8%、76.6%、81.0%。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急性1-2级早期不良反应分别为57.8%、14.6%,3级分别为8.1%、2.9%;晚期1-2级不良反应分别为8.4%、5.3%,3级分别为0.97%、1.3%。结论IMRT联合同步剂量补偿HDR-ICBT方法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具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是肿瘤体积较大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同步剂量补偿 宫颈肿瘤/高剂量率后装疗法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以CT图像为基础的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 被引量:23
2
作者 晏俊芳 于浪 +2 位作者 孙玉亮 李文博 张福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 探讨CT模拟图像引导下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实施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对12例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的55次腔内施源器置入CT图像,分别设计二维、三维计划,并行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目的 探讨CT模拟图像引导下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实施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对12例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的55次腔内施源器置入CT图像,分别设计二维、三维计划,并行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三维计划双侧A点剂量、D90、V100、CI、CI’均高于二维(P =0.015、0.016、0.000、0.000、0.000),三维计划的膀胱、直肠点剂量及直肠D2cm3略高于二维计划,但热点剂量明显减少.两组计划的膀胱、乙状结肠、小肠D2cm3相近(P=0.140、0.123、0.214).膀胱D2cm3明显高于膀胱点剂量(P =0.000).乙状结肠D2cm3较直肠D2cm3与直肠最高3点剂量平均值更相关(r =0.314、0.63,P=0.000、0.000).V100与高危CTV体积呈线性关系(r =0.981,P=0.000).膀胱D2cm3在膀胱体积>80 cm3后达430 cGy以上,小肠D2cm3在膀胱体积< 115 cm3内变化不明显,一旦超过明显下降.结论 CT引导下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较传统二维腔内放疗显著增加了靶区覆盖率、提高了适形度,但未明显增加OAR剂量且能及时发现减少OAR热点剂量.点剂量评估并不准确.可以通过膀胱体积调控膀胱、直肠、小肠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近距离疗法 三维 剂量体积参数
原文传递
493例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残端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光荣 冉立 +4 位作者 吉维 余淼 常建英 李凤虎 李杰慧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阴道残端复发的相关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07-2016年间收治初诊的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493例随访至 2018 年5月30日,随访率96.6%(474/493),...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阴道残端复发的相关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07-2016年间收治初诊的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493例随访至 2018 年5月30日,随访率96.6%(474/493),中位年龄 45 岁,高发年龄40~50岁。451例(91.48%)无复发,平均无残端复发时间51.2个月,中位无残端复发时间44.8个月。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外照射、后装治疗是阴道残端复发的影响因素(P=0.000、0.000),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及盆腔外照射是影响总生存的因素(P=0.045、0.022、0.000)。结论盆腔外照射及近距离治疗对降低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阴道残端复发的风险尤其重要,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盆腔外照射是影响Ⅰ-ⅡA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总生存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外科学 根治术 阴道残端复发 宫颈肿瘤/盆腔外照射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原文传递
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ⅢB期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志鹏 管薇 +2 位作者 赵红福 毛壮 程光惠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BT)中的应用。方法对23例外照射(45 Gy分25次)后宫旁受侵袭范围较大的ⅢB期宫颈癌患者行MRI引导自适应BT,处方剂量为7 Gy/次,共4次。根据外照射前后MRI中肿瘤消退...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BT)中的应用。方法对23例外照射(45 Gy分25次)后宫旁受侵袭范围较大的ⅢB期宫颈癌患者行MRI引导自适应BT,处方剂量为7 Gy/次,共4次。根据外照射前后MRI中肿瘤消退情况确定BT范围,预估应用标准化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施源器剂量欠量区域。对欠量区域虚拟经会阴组织间插植针道,并优化植入角度、间距、深度等。应用图形设计软件设计辅助插植模板,并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辅助模板,并与标准化施源器结合紧密。在全麻条件下超声引导完成IC+IS,术后对患者行MRI定位扫描。将定位MRI传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并给予IC+IS治疗计划设计优化,最终完成计划评估及治疗。结果3D打印个体化插植模板平均打印时间为(3.5±1.0)h,辅助模板共引导植入插植针382根,单分次(4.2±1.5)根,剂量权重比为(16.49±9.50)%。靶区EQD2Gy,α/β=10剂量高危靶区D90%为(90.45±3.03)Gy,中危靶区D90%为(66.46±3.68)Gy。膀胱、直肠、小肠、乙状结肠的D2cm3EQD2Gy,α/β=3分别为(82.69±2.60)、(73.20±2.52)、(69.35±3.32)、(69.39±3.27)Gy,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6%和87%、87%和70%、96%和78%。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辅助插植施源器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标准化施源器在ⅢB期宫颈癌临床BT时大体积靶区剂量的不足,为晚期宫颈癌BT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标准化施源器 辅助模板 3D打印
原文传递
宫颈癌内外照射中基于CBCT外照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倩 王培 +3 位作者 王先良 程川东 刘力豪 黄成剑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利用CBCT数据分析研究宫颈癌内外照射中的摆位误差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3—6月间肿瘤医院收治的ⅡA—ⅢB 期宫颈癌内外联合照射患者60例,以及同期收治的常规宫颈癌外照射ⅡA—ⅢB 期患者60例。统计每例患者首次治疗的C... 目的:利用CBCT数据分析研究宫颈癌内外照射中的摆位误差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3—6月间肿瘤医院收治的ⅡA—ⅢB 期宫颈癌内外联合照射患者60例,以及同期收治的常规宫颈癌外照射ⅡA—ⅢB 期患者60例。统计每例患者首次治疗的CBCT摆位误差,即x、y、z轴向摆位误差及计算的三维向量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技术误差。结果将数据线性拟合后发现,随定位参考点与靶区中心点距离变大,x、y、z轴向摆位误差均有增大趋势。与常规外照射摆位误差相比,内外联合照射的分别在 x、y、z轴向缩小,分别为0.13±0.12∶0.31±0.24(P=0.000)、0.23±0.18∶0.47±0.36(P=0.001)、0.18±0.11∶0.27±0.18(P=0.001)。结论为更好减少摆位误差,定位CT扫描时除尽可能靠近肿瘤治疗中心位置设定参标记点外,还应尽量选择更精确可靠的体位固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位误差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CT引导组织间插植BT与腔内BT剂量学与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忠山 郭杰 +6 位作者 赵杨祉 林霞 任晓俊 王红勇 邱玲 李云峰 王铁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8-592,共5页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 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 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研究的剂量学结果,包括总剂量(体外放疗和BT)的HR-CTV D90和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cc,与之前一组接受传统腔内BT (宫腔管+卵圆体对)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R-CTV D90的平均值在腔内BT组、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76.9±5.7)、(88.1±3.3)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中分别为(84.7±6.8)、(69.2±4.2)、(67.8±4.5) Gy 和(81.8±6.5)、(66.8±4.0)、(64.8±4.1) Gy。1年LC率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59.3%和85.2%。结论 与传统腔内BT相比较,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具有剂量学优势或许是临床可行的,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近距离疗法 组织间捅植 近距离疗法 腔内 剂量学
原文传递
经阴道3D打印个体化模板在宫颈癌后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彬冰 郑光浩 +1 位作者 张翔 刘吉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288,共6页
目的 介绍一种经阴道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比较该方法和徒手插植方法的剂量学和操作安全性差异。方法 研究选取40例行192Ir高剂量率腔内联合插植后装治疗计划。实验组为20例使用经阴道3D后装个体化模板设计方... 目的 介绍一种经阴道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比较该方法和徒手插植方法的剂量学和操作安全性差异。方法 研究选取40例行192Ir高剂量率腔内联合插植后装治疗计划。实验组为20例使用经阴道3D后装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用基于CT影像的预计划方法设计插植针路径,用3D打印技术创建个体化模板实体和插植针路径,最后在CT引导下置入模板。对照组选取20例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治疗计划,徒手插植方法不做预计划并且插植针方向由操作医生经验决定。结果 两组计划HR-CTV的分次D90相近,实验组正常组织D2cm3的剂量有较显著改善,且肿瘤靶区内高剂量区体积和剂量适形性指数均有改善。实验组共使用27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为1次,未出现插植针刺穿正常组织事件。对照组共使用20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4次,且观察到3次刺穿正常组织事件。结论 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方法对比徒手插植方法有剂量学优势,并且操作更安全,实际治疗可达到预计划剂量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剂量学
原文传递
MRI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肖遥 欧阳翼 +1 位作者 陈锴 曹新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7-950,共4页
宫颈癌是造成全球女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后装治疗是宫颈癌放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照射联合后装治疗适用于无远处转移的各期初治或复发宫颈癌患者。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在精确靶... 宫颈癌是造成全球女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后装治疗是宫颈癌放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照射联合后装治疗适用于无远处转移的各期初治或复发宫颈癌患者。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在精确靶区范围、保护OAR以及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近来许多研究证实了MRI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本文主要从相关MR成像技术、施源器选择、靶区勾画与评估以及MRI引导下的三维后装治疗所带来的临床效应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原文传递
ICRU89号报告解析之临床篇——宫颈癌自适应近距离放疗靶区勾画 被引量:7
9
作者 程光惠 施丹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0-257,共8页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近距离放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宫颈癌近距离放疗ICRU89号报告,在三维近距离治疗基础上引入时间的概念,正式提出自适应(4D)近距离放疗。本文在ICRU89号报告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中心经验,针对文中靶区勾...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近距离放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宫颈癌近距离放疗ICRU89号报告,在三维近距离治疗基础上引入时间的概念,正式提出自适应(4D)近距离放疗。本文在ICRU89号报告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中心经验,针对文中靶区勾画相关章节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希望能帮助同行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靶区勾画
原文传递
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插植针路径优化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祥 周剑良 +1 位作者 张翔 王彬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比较宫颈癌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IC/IS BT)时徒手方式插针计划与虚拟优化插针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探讨现有插植后装计划的改善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宫颈癌高剂量率放疗计划,利用Nucletron Oncentra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在已实... 目的比较宫颈癌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IC/IS BT)时徒手方式插针计划与虚拟优化插针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探讨现有插植后装计划的改善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宫颈癌高剂量率放疗计划,利用Nucletron Oncentra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在已实施的徒手方式插植后装治疗计划(Treatment-Plan)的基础上,再为每例患者设计一个虚拟优化插植后装治疗计划(Optimized-Plan)。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种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及计划执行效率。结果两种计划相比较,Optimized-Plan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P=0.000、0.00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D0.01 cm3、D1 cm3、D2 cm3和D5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imized-Plan可以降低危及器官受量,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D2 cm3分别减小60.41、36.43、27.53、12.43 cGy。计划执行时间上,Treatment-Plan为(857.92±243.39)s,Optimized-Plan为(804.53±239.13)s,平均缩短53.39s(P<0.001)。结论虚拟优化插针计划比徒手方式插针计划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同时各危及器官受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计划执行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组织间插植 腔内照射
原文传递
宫颈癌术后近距离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曲虹达 施丹 +2 位作者 张宁 程光惠 汤玉环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7-720,共4页
放疗为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近距离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宫颈癌术后患者,多用作外照射的后期加量。本文将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指征及近距离治疗应用情况予以阐述。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不同位置子宫颈癌三维与二维近距离放疗剂量学研究和最适治疗人群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采虹 刘利 +2 位作者 曾曼婷 刘琼 朱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CT引导的宫颈癌三维与二维近距离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探讨不同位置子宫对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和靶区适形度的影响以及二维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最适人群。方法 纳入我科30例宫颈癌患者的72 次三维近距离放疗计划,并重新设... 目的 通过对CT引导的宫颈癌三维与二维近距离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探讨不同位置子宫对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和靶区适形度的影响以及二维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最适人群。方法 纳入我科30例宫颈癌患者的72 次三维近距离放疗计划,并重新设计二维计划,测量子宫位置前后、左右偏离角度。分别按照宫体前后偏离角度(T)及HRCTV体积(VHRCTV)将数据分为A、B、C、D及Ⅰ、Ⅱ、Ⅲ、Ⅳ组,以探寻二维计划最适子宫位置和HRCTV体积范围。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宫体前后偏离角度与两种计划的CI值及HRCTV D90无相关性(P值为0.077~0.633),与两种计划中膀胱D2 cm^3呈正相关(P值为0.001~0.030),直肠D2 cm^3呈负相关(P值为0.011~0.016)。B组(|T|≤10°)及Ⅲ组(VHRCTV为86~96 cm^3)中两种计划危及器官参数及CI 值均相近(P值为0.040~0.463);而其他组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P值为0.000~0.940)。结论 子宫前后位置虽然不影响靶区适形度,但会干扰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分布,而当子宫位置接近平位(前后偏离角度≤10°)、靶区体积适当(VHRCTV为86~96 cm3)时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相近,此时最适采用二维近距离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子宫位置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乌德勒支施源器在宫颈癌3D—IGBT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志鹏 张宁 +3 位作者 程光惠 何明远 施丹 赵红福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0-954,共5页
目的观察乌德勒支施源器在局部晚期宫颈癌3D—IGBT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揭示其在IC—IS的应用规律。方法回顾分析45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后行3D.IGBT,其中45例130次IC—IS入组。将满足计划目标剂量分次定义为A... 目的观察乌德勒支施源器在局部晚期宫颈癌3D—IGBT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揭示其在IC—IS的应用规律。方法回顾分析45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后行3D.IGBT,其中45例130次IC—IS入组。将满足计划目标剂量分次定义为A组(37例86人次)。余为B组(22例44人次),成组t检验差异。结果施源器使用15、20、25mm卵圆体的频率分别为50.0%、20.0%、30.0%,30mm型号无使用。共置插植针499根,6、7、10、11孔位使用频率分别为23.1%、21.2%、21.2%、24.1%。A组平均插植针数为3.7根明显少于B组4.2根(P=0.008)。A组的HR-CTV平均体积为(40.71±18.43)cm3小于B组(51.81±14.74)cm3(P=0.001),A组HR.CTV的宽和高小于B组(P=0.011、0.006);而厚相似(P=0.595)。高与插植深度的差两组相似(P=0.366),宽与左右针孔间距的差A组小于B组(P=0.007)。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行IC—IS时.乌德勒支施源器的卵圆体多选用25mm及以下型号,插植孔位多选用6、7、10、11号。在插植针数≥4根、深度≥3cm时,宽度是影响计划剂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近距离疗法 三维图像引导 乌德勒支施源器 腔内联 合组织间插植 计划目标剂量
原文传递
单管式子宫颈癌后装施源器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近期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丹 文恩 +10 位作者 林盛 张颖杰 何丽佳 任培蓉 尚昌玲 向莉 杨红茹 张建文 范娟 文庆莲 吴敬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3-758,共6页
目的观察自主研发的单管式子宫颈癌后装施源器与标准Fletcher三管施源器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7年就诊的子宫颈癌初诊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单管式后装组(专利单管组)和外照射+Fletcher三管式后装组。外照射采用6... 目的观察自主研发的单管式子宫颈癌后装施源器与标准Fletcher三管施源器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7年就诊的子宫颈癌初诊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单管式后装组(专利单管组)和外照射+Fletcher三管式后装组。外照射采用6MYX线四野盒式或前后对穿野照射,30Gy后改野挡铅行后装治疗,1次/周,剂量为A点7Gy,共5~6次(A点生物等效剂量:80~90Gv)。外照射时同步使用顺铂(40mg/m2)化疗,1次/周,治疗结束随访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比。结果符合入组条件并完成治疗,Fletcher三管组150例,专利单管组149例。两组近期疗效以及急性期不良反应相近(P〉0.05)。Fletcher三管组有效率为94.0%,专利单管组为94.7%。≥3级急性期血液学不良反应,Fletcher三管组为76例(50.7%),专利单管组为61例(40.9%)(P=0.195)。结论专利单管式子宫颈癌后装施源器与标准Fletcher三管施源器近期疗效相当,且急性期不良反应相似。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TRC-12002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超声图像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静 庞青松 +2 位作者 王平 曲芃芃 姜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0,共3页
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图像引导已应用到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三维超声凭借其优越的软组织成像特点,兼具经济、高效、便捷等优势,继CT和MRI后逐渐应用于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治疗。... 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图像引导已应用到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三维超声凭借其优越的软组织成像特点,兼具经济、高效、便捷等优势,继CT和MRI后逐渐应用于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本综述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了超声图像引导宫颈癌近距离治疗的研究进展,以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超声图像引导 图像配准
原文传递
宫颈癌高剂量率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红福 程光惠 韩东梅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7-532,共6页
治疗计划的制定是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对40余篇有关宫颈癌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相关文献阅读,总结归纳了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制定原则和方法。三维近距离治疗难点较多,涉及到不同情况下的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 治疗计划的制定是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对40余篇有关宫颈癌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相关文献阅读,总结归纳了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制定原则和方法。三维近距离治疗难点较多,涉及到不同情况下的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剂量平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另外,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希望能给从事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高剂量率 三维治疗计划
原文传递
基于全卷积网络U-Net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三维剂量分布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向艺达 周剑良 +2 位作者 白雪 王彬冰 单国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目的基于全卷积网络U-Net预测宫颈癌近距离治疗(BT)感兴趣区(ROI)三维剂量分布,并评估其预测精度。方法首先选取100例宫颈癌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病例作为整个研究数据集,并将其划分为训练集(72例)、验证集(8例)、测试集(20例);然后利用U-... 目的基于全卷积网络U-Net预测宫颈癌近距离治疗(BT)感兴趣区(ROI)三维剂量分布,并评估其预测精度。方法首先选取100例宫颈癌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病例作为整个研究数据集,并将其划分为训练集(72例)、验证集(8例)、测试集(20例);然后利用U-Net建立模型,将是否包含宫腔管及插针作为区分因素训练两个模型;最后对20例测试集病例进行预测,并进行对比分析。模型的性能通过ΔD90%、ΔD_(2cm)^(3)以及平均绝对离差共同评估。结果包含与未包宫腔管与插植针的模型相比,直肠的ΔD_(2cm)^(3)上升了(16.83±1.82)cGy(P<0.05),其余ROI的ΔD90%或ΔD_(2cm)^(3)均相近(均P>0.05);高危靶区、直肠、乙状结肠、小肠、膀胱平均绝对离差分别上升了(11.96±3.78)、(11.43±0.54)、(24.08±1.65)、(17.04±7.17)、(9.52±4.35)cGy(均P<0.05);中危靶区的下降了(120.85±29.78)cGy(P<0.05);6个ROI的平均绝对离差的平均值下降了(7.8±53)cGy(P<0.05),更接近实际计划。结论利用全卷积网络U-Net可以实现宫颈癌患者BT的三维剂量分布预测;结合宫腔管与插植针作为输入参数,比单一使用ROI结构作为输入能得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卷积网络 三维剂量分布预测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原文传递
宫颈癌IMRT与BT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欣宇 赵晶 +2 位作者 顾菲 纪天龙 李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1-623,共3页
BT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放疗技术不断发展,对于盆腔体外IMRT后残存肿瘤体积大、伴有宫旁浸润的宫颈癌患者,有学者提出了BT同步IMRT的治疗技术。本文回顾近年来IMRT与BT综合应用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宫颈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形变配准在螺旋断层治疗联合近距离治疗宫颈癌剂量叠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为 周晴 蒋马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形变配准在螺旋断层(HT)调强联合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的宫颈癌放疗中评估膀胱直肠受量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宫颈癌患者回顾分析, 比较直肠和膀胱D2cm3及高危临床靶区(HR-CTV) D90%的二维参数相加的均匀剂量法(EUD)和高剂量重叠法... 目的探讨形变配准在螺旋断层(HT)调强联合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的宫颈癌放疗中评估膀胱直肠受量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宫颈癌患者回顾分析, 比较直肠和膀胱D2cm3及高危临床靶区(HR-CTV) D90%的二维参数相加的均匀剂量法(EUD)和高剂量重叠法(OHD)的受量, 以及应用MIM Maestro?软件的刚性图像配准(RIR)和形变图像配准(DIR)受量。用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平均一致性距离(MDA)评估配准精度。结果 EUD、OHD、RIR、DIR的膀胱和直肠D_(2cm)^(3)分别为(80.11±3.59)、(82.23±3.46)、(80.99±6.01)、(81.19±3.11) Gy (EQD2Gy)(P=0.516)和(72.90±3.58)、(73.83±4.28)、(72.45±6.05)、(71.98±2.89) Gy (EQD2Gy)(P=0.625), HR-CTV的D90%分别为(85.51±2.91)、(87.65±3.46)、(81.53±3.63)、(85.81±3.30) Gy (EQD2Gy)(P<0.001)。RIR和DIR的膀胱、直肠、HR-CTV的DSC均值分别为0.69、0.65、0.63和0.85、0.81、0.78(P<0.001), DIR的MDA均值分别为2.88、2.48、2.66 mm。结论 4种方法膀胱、直肠D2cm3相近, DIR匹配优于RIR (DSC>0.8)。DIR在HT和后装剂量叠加中具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图像配准 剂量评估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宫颈肿瘤/螺旋断层疗法
原文传递
宫颈癌3 DBT直肠实测剂量与参考剂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丽琼 赵志鹏 +4 位作者 程光惠 何明远 赵红福 朱永刚 施丹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3DBT中直肠实测剂量与参考剂量的相关性,评估直肠实测剂量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在完成全盆腔外照射后行三维近距离治疗(3DBT)。依据ICRU38号报告推荐的直肠监测方法,通过在体监测得到直肠... 目的:探讨宫颈癌3DBT中直肠实测剂量与参考剂量的相关性,评估直肠实测剂量的意义。方法选取50例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在完成全盆腔外照射后行三维近距离治疗(3DBT)。依据ICRU38号报告推荐的直肠监测方法,通过在体监测得到直肠实测剂量、参考点剂量( DICRU )及D2.0 cm3,在计划系统中得到计划剂量。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它们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直肠实测剂量大于计划剂量(3.48∶3.25,P=0.000)、小于DICRU(3.48∶3.71, P=0.000)和D2.0 cm3(3.48∶3.87,P=0.002)。直肠实测剂量与计划剂量存在线性关系,二者偏差百分数为-20%~40%,偏差平均数为8.16%,其中63%宫颈癌患者偏差<±10%,最大偏差达60%。实测剂量与DICRU相关性强( r=0.722)、与D2.0 cm3相关性弱( r=0.284)。结论宫颈癌3DBT中直肠实测剂量存在一定偏差,但与计划剂量呈线性相关。实测剂量及计划剂量均会低估直肠剂量参考点剂量。直肠在体监测方法可作为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近距离疗法 三维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