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实验室研究,分析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磷酸化AKT蛋白(P-AKT)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并进行二者之间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012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子...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实验室研究,分析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磷酸化AKT蛋白(P-AKT)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并进行二者之间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012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180例的活体组织样本和50例正常子宫组织制成蜡块切片,采用En Vi Sion免疫组化法和FISH法对每个标本中的GPR30和P-AKT进行其相关的基因阳性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免疫组化评分与FISH检测G蛋白偶联受体30和磷酸化AKT蛋白的高表达与基因扩增之间的重叠率,统计二者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表达率,影响二者的表达因素及二者相关性探究。结果:GPR30和P-AKT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其阳性表达与FISH检测结果重叠率分别为74.5%、56.6%,差异显著(P<0.05);GPR30和P-AKT在正常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腺癌内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R30和P-AKT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是否出现淋巴道转移及基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GPR30和P-AKT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且相关性较好(字2=14.08,P<0.05,Φ=0.2693)。结论:FISH法与En Vi 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GPR30和P-AKT重叠率较好,GPR30和P-AKT与子宫内膜腺癌之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且CPR30和P-AKT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GPR30和P-AKT判断组织分化程度和基层浸润深度,在明确诊断上有一定的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实验室研究,分析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磷酸化AKT蛋白(P-AKT)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并进行二者之间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012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180例的活体组织样本和50例正常子宫组织制成蜡块切片,采用En Vi Sion免疫组化法和FISH法对每个标本中的GPR30和P-AKT进行其相关的基因阳性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免疫组化评分与FISH检测G蛋白偶联受体30和磷酸化AKT蛋白的高表达与基因扩增之间的重叠率,统计二者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表达率,影响二者的表达因素及二者相关性探究。结果:GPR30和P-AKT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其阳性表达与FISH检测结果重叠率分别为74.5%、56.6%,差异显著(P<0.05);GPR30和P-AKT在正常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腺癌内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R30和P-AKT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是否出现淋巴道转移及基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GPR30和P-AKT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且相关性较好(字2=14.08,P<0.05,Φ=0.2693)。结论:FISH法与En Vi 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GPR30和P-AKT重叠率较好,GPR30和P-AKT与子宫内膜腺癌之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且CPR30和P-AKT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GPR30和P-AKT判断组织分化程度和基层浸润深度,在明确诊断上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