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富裕”的宪法表达:自由平等共享与法治国 被引量:20
1
作者 范进学 《交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6期40-57,共18页
共同富裕作为高度凝练的政治话语与崇高的道德理想,只有转化为宪法上的权利与义务,进而通过权利、义务与法治的法学话语,才能阐明“共同富裕”的宪法意义与价值,并从纷繁复杂的政治话语中看清共同富裕所蕴涵的宪法意义与价值。因此,共... 共同富裕作为高度凝练的政治话语与崇高的道德理想,只有转化为宪法上的权利与义务,进而通过权利、义务与法治的法学话语,才能阐明“共同富裕”的宪法意义与价值,并从纷繁复杂的政治话语中看清共同富裕所蕴涵的宪法意义与价值。因此,共同富裕实现问题必须以宪法为总依据,以宪法上的权利、权力与义务为支撑,构建基本权及其限定的基本框架与方法。“共同富裕”之“共同”在宪法上是表达了全体公民人人平等的价值、原则与权利;共同富裕之“富裕”在宪法上的表达则是公民自由权的保障与实现;“共享”发展理念是实质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共享就由执政党的主张或政策载入《宪法》进而成为宪法原则,借助宪法文本关于“社会主义”“人权”“平等”等宪法条款的规范体系解释,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权即共享权。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需运用税收、社会保障与财政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权力作再分配,因而这种再分配权作为国家重要的权力必须遵循均等化与法治化的原则,以此确保共同富裕实现方式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宪法表达 自由权 平等权 法治化
下载PDF
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属性与宪法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思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4-178,共5页
经济制度入宪肇始于德国的《魏玛宪法》,自此,许多国家的宪法开始出现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国家干预的条款。然而,由于对经济制度的宪法属性的忽视和对宪法政治功能的偏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宪法规范的形式明确规定"坚持公有制为... 经济制度入宪肇始于德国的《魏玛宪法》,自此,许多国家的宪法开始出现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国家干预的条款。然而,由于对经济制度的宪法属性的忽视和对宪法政治功能的偏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宪法规范的形式明确规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然而私人财产权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的平等,某种所有制经济能否占"主体"地位应视其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应由国家基本法直接规定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主次地位。本文基于经济制度宪法属性的分析,提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模式,以期避免经济制度因不科学的设定而频繁修改,使其能够稳定地指导经济立法和经济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经济制度 属性 宪法表达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人民利益观演进逻辑及其宪法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奕霏 李明臻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5-26,共12页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从立党之初就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身的使命。人民利益的实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回溯百年,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观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到建国初期的“...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从立党之初就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身的使命。人民利益的实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回溯百年,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观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到建国初期的“巩固政权和增强国力”,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而“以人为本和依法治国”的演进过程。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定程序将人民利益观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认于纲领性文件、宪法性文件及宪法之中,使人民利益的实现具有了法治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人民利益观 演进逻辑 宪法表达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宪法表达和价值意蕴
4
作者 李曼 《大连干部学刊》 2021年第6期24-29,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现实和人民的需求,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意志和宪法规范的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现实和人民的需求,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意志和宪法规范的统一。通过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宪法归因的缘由;以宪法文本为支点,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宪法中的生成脉络,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宪法表达中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置于宪法文本视域下探究其价值意蕴所在。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宪法法律的保障,发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指引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的生态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球生态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生态文明建设 宪法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