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德国行政机关的裁量权和司法控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兆兴 《环球法律评论》 2001年第4期404-410,共7页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experts of constitutiona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in both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imes, have expounded issues of power of discretion exercised by administrative organs and supervision ove...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experts of constitutiona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in both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imes, have expounded issues of power of discretion exercised by administrative organs and supervision over i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control (mainly the judicial control) of power of discretion exercised by administrative organs in contemporary Germany have adopted and developed theory of supervision over administrative power of discretion upheld by some western countries. Based on Federal Basic Law, administrative law, statutes and orders, as well as cases decided by administrative courts, and on reference of works written by some famous legal experts in contemporary German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ory of judicial control over administrative power of discretion.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conno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of discretion in administrative law; important elements of judicial control of discretion overstepping its authority; manifestation of discretion overstepping its authority by means of action or inaction and consequences arising therefrom; primary manifestation of abuse of discretion (that is, a violation of principles of proportionality, appropriateness and necessity); the means to the exercise of discretion being contrary to objective of delegated legislation; the ground f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made through exercising discretion being an irrelevant fact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violating objectivity and fairness and principle of equal treatment. The article also illustrates meaning of uncertain legal concepts and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in relation to restrained and unrestrained judicial re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量权 宪法学 行政机关 行使 法官 权力 司法控制 英国 法定 德国
原文传递
现代国家违宪审查制度之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霞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宪法学 “依法治国” 违宪审查制度 现代国 法的适用 依宪治国 法律权威 应当 崇高 实践
下载PDF
宪法权利抑或刑事程序?——评美国宪法学家阿玛尔的《宪法与刑事程序》 被引量:4
3
作者 郑贤君 《环球法律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2-442,共11页
美国宪法《权利法案》第四、五、六条修正案所规定的内容并非仅仅是刑事程序,而是公民的宪法刑事程序权利。美国学界主流观点与司法实务判例对这些修正案的误读,导致有利于罪犯却伤及无辜的后果。通过重新赋予这些条款以宪法权利属性,... 美国宪法《权利法案》第四、五、六条修正案所规定的内容并非仅仅是刑事程序,而是公民的宪法刑事程序权利。美国学界主流观点与司法实务判例对这些修正案的误读,导致有利于罪犯却伤及无辜的后果。通过重新赋予这些条款以宪法权利属性,阿玛尔认为可以避免颠倒事实和压制真相,起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作用,并体现宪法的人民性。对该问题的研究,客观上有利于在回应全球司法改革趋势的前提下,思考我国的司法改革对策,并可帮助廓清宪法权利与公民普通法律权利之间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权利 刑事程序 美国 宪法学 阿玛尔 宪法与刑事程序》 宪法侵权 宪法救济
原文传递
新中国宪法变迁的见证——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来梵 刘义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8-191,共4页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变迁 新中国 福建人民出版社 宪法学 修改工作 史料整理 第一版 许崇德
原文传递
保守与鼎新——评《新英国宪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树忠 《中国法律评论》 2014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一英格兰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宪政的母国。整个启蒙时代,英国人的自由就曾令欧洲人神往,英国宪法被看做是继承了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混合宪法"思想的衣钵,成为启蒙思想家探索良好政体的范本。1但自19世纪以降,美国版的"成... 一英格兰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宪政的母国。整个启蒙时代,英国人的自由就曾令欧洲人神往,英国宪法被看做是继承了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混合宪法"思想的衣钵,成为启蒙思想家探索良好政体的范本。1但自19世纪以降,美国版的"成文宪法"成为世界潮流,一度引领着各国的制宪大业,"英格兰却成了例外……"究其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英格兰,也许是现代欧洲国家中最具宪法精神的国家,但却是唯一没有将其宪法诉诸于正式文件的国家"。2这种独特性往往让习惯于分析成文宪法的人们无所适从,抑或干脆视而不见。更让后进国家,难以效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宪法 丹诺 白芝浩 贵族院 联合王国 宪法变迁 宪政改革 宪法学
原文传递
论中国宪法学家的使命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叶中 梁成意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35,共16页
宪法学家的古典形象表明,学术追求与政治担当是宪法学家的双重使命。中国宪法学家的学术追求在于:发掘历史经验,拓展研究领域;洞悉历史逻辑,揭示宪政规律;立足客观实在,形成宪法共识;围绕中国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而中国... 宪法学家的古典形象表明,学术追求与政治担当是宪法学家的双重使命。中国宪法学家的学术追求在于:发掘历史经验,拓展研究领域;洞悉历史逻辑,揭示宪政规律;立足客观实在,形成宪法共识;围绕中国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而中国宪法学家政治担当(推进民主政治)的基本维度在于:中国国情是发展民主政治的基础,宪法思维是促进民主政治的核心,政治智慧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政治哲人 宪法学 学术追求 政治担当
下载PDF
中国宪法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1
7
作者 喻中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9-183,共5页
宪法文本寄托了立宪者对于本国国家形象的自我期许与自我想象,是对于本国国家形象的最权威、最正式的表达。百年中国宪法文本的变迁,折射出百年中国国家形象的变迁。宪法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功能,应当引起政治家和宪法学理论界的重视。
关键词 宪法文本 形象 宪法学 主权者
下载PDF
宪法监督的中国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梁成意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2,共4页
以创造者为标准,宪法监督及其相关概念可分为宪法概念与宪法学概念。宪法概念是指制宪者在宪法文本中使用的概念,本质上反映了制宪者对现实生活的判断;宪法学概念是宪法学家基于研究的需要而创造的概念,反映了宪法学家对现实生活的... 以创造者为标准,宪法监督及其相关概念可分为宪法概念与宪法学概念。宪法概念是指制宪者在宪法文本中使用的概念,本质上反映了制宪者对现实生活的判断;宪法学概念是宪法学家基于研究的需要而创造的概念,反映了宪法学家对现实生活的判断。两类概念的一致性程度标志着制宪者与宪法学家对基本问题判断的一致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监督 中国问题 法学概念 一致性程度 宪法学 宪法概念 现实生活 宪法文本
原文传递
逆境不馁的宪法学家吴家麟 被引量:1
9
作者 马瑛 张伟 《检察风云》 2009年第23期60-62,共3页
吴家麟1926年6月生,1951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法教研室任教,1984年获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国归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关键词 宪法学 中国 司法工作
原文传递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10
作者 童之伟 《中国宪法年刊》 2018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吴家麟教授是我国著名宪法学家、法学界深受爱戴的泰斗级人物。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17年在吉林大学召开的年会上决定出版吴家麟先生的纪念文集,这是一件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渊源而言,吴家麟先生算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学... 吴家麟教授是我国著名宪法学家、法学界深受爱戴的泰斗级人物。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17年在吉林大学召开的年会上决定出版吴家麟先生的纪念文集,这是一件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渊源而言,吴家麟先生算是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点的创始人之一,而我是那个博士点首届招收的4个博士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 自选集 宪法学
原文传递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纪念吴家麟先生
11
作者 周叶中 江国华 《中国宪法年刊》 2018年第1期91-109,共19页
2017年5月3日,我国著名宪法学家吴家麟先生辞世于福建省福州市,享年91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宪法学人,先生于宪法学领域孜孜不倦、辛勤耕耘近70载。中间虽因历史原因偶有中断,但在先生心无旁骛、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中,所谓&#... 2017年5月3日,我国著名宪法学家吴家麟先生辞世于福建省福州市,享年91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宪法学人,先生于宪法学领域孜孜不倦、辛勤耕耘近70载。中间虽因历史原因偶有中断,但在先生心无旁骛、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中,所谓'中断'亦只是表象,暗中之学习、潜心之钻研,毫无停歇。而这已然证明对待宪法,先生早已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痴。即使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亦初心不改,决然坚持……吴家麟先生与何华辉先生乃莫逆之交,其学术生涯曾与武汉大学有过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 司法部 宁夏大学 宪法 宪法草案 法律逻辑学 宪法学教材 形式逻辑 权力机关
原文传递
吴家麟教授与新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创建
12
作者 朱福惠 《中国宪法年刊》 2018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吴家麟教授对我国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长达50多年,在宪法学、法律逻辑学、法理学乃至政治学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国内各种... 吴家麟教授对我国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从事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长达50多年,在宪法学、法律逻辑学、法理学乃至政治学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国内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法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 宪法学 宪法监督机构 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浅谈积极权利的分析困境——兼评《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
13
作者 刘媛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4期54-57,共4页
著名的宪法学家路易斯.亨金说:“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的确,只消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充斥着权利的影子:财产权、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权、受到公正审判的权利、不受非法干涉的权利等等。
关键词 积极权利 人身自由权 成本 被选举权 言论自由权 宪法学 受教育权 公正审判
下载PDF
有注释又如何?——评周叶中抄袭事件
14
作者 杨支柱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第2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抄袭事件 《中国青年报》 注释 宪法学 学术委员会 共和主义 武汉大学 共和国 副会长
下载PDF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和保障人权——访著名宪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
15
作者 云翔 《人权》 2004年第2期29-30,共2页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大事件。著名宪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指出:把“人权”这一概... 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通过了14条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大事件。著名宪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指出:把“人权”这一概念明确地写入宪法,把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提升到宪法的高度,将有利于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便于我们在人权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这是一个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宪法学 许崇德 人权保障 修宪 公民权利 私有财产
原文传递
身随国运经霜雪 心与民情共乐忧——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著作者、诗人法学家许崇德
16
作者 徐燕 《中国人大》 2004年第4期32-37,共6页
采访许崇德那天,刚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见到老先生的时候,脱掉羽绒服的他露出了里面红色的夹克,衬上他清癯白皙的面容,慈祥的微笑,感到真是有几分过节的喜兴。正如媒体所预料的,到了春天,十届二次人代会对修改后的宪法将进行表决,届时... 采访许崇德那天,刚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见到老先生的时候,脱掉羽绒服的他露出了里面红色的夹克,衬上他清癯白皙的面容,慈祥的微笑,感到真是有几分过节的喜兴。正如媒体所预料的,到了春天,十届二次人代会对修改后的宪法将进行表决,届时势必把持续一年的修宪热推向一个炙点。可想而知,这位新中国宪法学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有多么的忙碌,而我们的话题也从这次修宪开始。对现行宪法部分内容进行第四次修正是《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来的。在有关修宪的座谈会上,许崇德提出的意见,大部分被宪法修正案采纳。在谈到将"三个代表"写进宪法时,他说,"三个代表"思想已经在现实中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理所应当在宪法中确立它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崇德 第一次 诗草 宪法 根本法 宪法学 诗人 民情 国运
原文传递
重读《“议行”不宜“合一”》——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配置原理
17
作者 任喜荣 《中国宪法年刊》 2018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吴家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宪法学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的重要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主编的《宪法学》,①'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学教科书的基本框架与体系。'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先生写作了上百篇学术论文,1996... 吴家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宪法学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的重要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主编的《宪法学》,①'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学教科书的基本框架与体系。'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先生写作了上百篇学术论文,1996年由其本人精选63篇结集而成《吴家麟自选集》,③成为全面了解先生学术思想的便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集中制 巴黎公社 根本法 议行合一 宪法学 机构 权力配置
原文传递
许崇德:中国宪政决策的谋士
18
作者 余玮 《决策与信息》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许崇德,著名宪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一生参与制定了我国四部法律——54宪法、82宪法、香港特区基本法、澳门特区基本法。在中国人民大学执教整整50载的许崇德,独著、主编、参著... 许崇德,著名宪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一生参与制定了我国四部法律——54宪法、82宪法、香港特区基本法、澳门特区基本法。在中国人民大学执教整整50载的许崇德,独著、主编、参著的学术著作和教材共57种之多。他不仅是一位潜心耕耘的学者、一名桃李芬芳的师长,更是一位中国宪政建立与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崇德 基本法 宪政 宪法学 中国宪法 法学研究 法学 决策 名誉会长 澳门特区
下载PDF
本刊作者简介
19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1928年生,法理学、宪法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拳副主任,《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编审,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比较法学会顾问,北京大学宪法学博上生导师组成员,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1928年生,法理学、宪法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拳副主任,《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编审,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比较法学会顾问,北京大学宪法学博上生导师组成员,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顾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法学 法理学研究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宪法学 北京大学 人权研究 广州大学
下载PDF
中国宪法学的奠基人钱端升
20
作者 李博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7年第5期23-25,共3页
钱端升建构了中国现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其科学化、体系化的发展方向。他一生从未停止过教书育人这项伟大的事业,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法学人才。【人物档案】钱端升(1900—1990年),字寿朋,生于上海,中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 钱端升建构了中国现代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其科学化、体系化的发展方向。他一生从未停止过教书育人这项伟大的事业,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法学人才。【人物档案】钱端升(1900—1990年),字寿朋,生于上海,中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活动家。他17岁考入清华大学,19岁被选送美国留学,24岁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相继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端升 政府 宪法学 宪法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