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宪政简论 被引量:68
1
作者 郭道晖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8-9,共2页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种修改,是近年来我国第二次重大的宪政运作,它使宪法更符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符合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需要。经党的十四大提出、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建立社会...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种修改,是近年来我国第二次重大的宪政运作,它使宪法更符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符合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需要。经党的十四大提出、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势必要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的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更加要求权利与机遇的平等,竞争的自由和政治的民主化。它促成了宪法的修改,也必将促进宪法的实施。于是,进一步弘扬宪政精神,切实实行宪政的任务,提到了全国人民、执政党和政府的面前。什么是宪政?笔者认为党政是以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原则,以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和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的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包含以下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正案 宪政运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宪政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法治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国人大 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贿选的成因与治理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世涛 《人大研究》 2004年第12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贿选 制宪 宪政运动 新中国 社会制度 蔓延 中国 境遇 现象
下载PDF
联合政府的谈判与抗战末期的中国政治 被引量:19
3
作者 邓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7-202,共16页
1944年 5月至 1 945年 2月的国共谈判 ,是一次中共主导下的、以联合政府为主题的、抗战时期国共最后一次谈判。此次谈判的主要特点是 ,背景决定谈判的进程。背景的构成及其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 :日军的进攻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和政治... 1944年 5月至 1 945年 2月的国共谈判 ,是一次中共主导下的、以联合政府为主题的、抗战时期国共最后一次谈判。此次谈判的主要特点是 ,背景决定谈判的进程。背景的构成及其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 :日军的进攻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 ;美国对国共关系的干预导致中共问题国际化 ;民盟对联合政府的支持决定了中共的政治优势 ;而预测中的苏军入华参战问题则制约着国民党的妥协程度。联合政府口号的提出 ,标志着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政府 中国 政治 抗日战争末期 宪政运动 多党制 国共关系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史迪威事件 政治背景 政治谈判
原文传递
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笃才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0-158,共9页
清末宪政运动是中国近代宪政史的开端。本文重新讨论了清末宪政运动中的三个问题,认为:清末预备立宪不是骗局,而是清末统治者认真权衡自身利害做出的政治抉择;立宪派领导的国会请愿运动不是乞求统治者的恩赐,实际上是一场同清政府... 清末宪政运动是中国近代宪政史的开端。本文重新讨论了清末宪政运动中的三个问题,认为:清末预备立宪不是骗局,而是清末统治者认真权衡自身利害做出的政治抉择;立宪派领导的国会请愿运动不是乞求统治者的恩赐,实际上是一场同清政府争夺立宪主导权的斗争;清末君主立宪虽然失败,清末宪政运动的方向仍然应当给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运动 清末 宪政 预备立宪 国会 君主立宪 骗局 问题 主导权 领导
原文传递
从救亡到启蒙:近代中国宪政运动之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0
5
作者 占美柏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在“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大背景下 ,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始于救亡 ,却止于启蒙。近代中国宪政运动之“所指”与宪政之“能指”错位 ,尤其是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社会格局并不支持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基础的宪法与宪政 ,因此 ,近代中国之宪政运动... 在“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大背景下 ,近代中国宪政运动始于救亡 ,却止于启蒙。近代中国宪政运动之“所指”与宪政之“能指”错位 ,尤其是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社会格局并不支持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基础的宪法与宪政 ,因此 ,近代中国之宪政运动虽始于救亡 ,但却注定无法完成这一过于沉重的历史使命 ,其现实及历史意义仅止于有限的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宪政运动 宪法 中国法制史 历史背景
原文传递
民国宪政史上追求“直接民主”的尝试及论争——从“国民大会”观民国政制的演变 被引量:7
6
作者 邓丽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国民大会是 2 0世纪 2 0年代中国人追求直接民权的制度构思 ,孙中山的政制设计也使用了这一组织形式。南京政府 30年代的制宪过程中 ,“改造代议制”抑或“重回代议制”的不同意见反映在有关国民大会职权设置的争论中。 40年代的宪政运... 国民大会是 2 0世纪 2 0年代中国人追求直接民权的制度构思 ,孙中山的政制设计也使用了这一组织形式。南京政府 30年代的制宪过程中 ,“改造代议制”抑或“重回代议制”的不同意见反映在有关国民大会职权设置的争论中。 40年代的宪政运动中 ,国民大会职权问题再次在国民党内外掀起轩然大波。中间势力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合作使 1 947年宪法走上了“重回代议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宪政运动 直接民主 国民大会 政治制度 职权设置 “重回代议制” 间接民主
下载PDF
论中间党派在1939—1945年宪政运动中的宪政设计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永祥 王丽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2-59,共8页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参政会宪法期成会所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修正案》是中间党派宪政设计的代表作。“期成会修正案”以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论作为学理依据,对“五五宪草”作了重大原则修正,充实和发展了孙中山所提出的...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参政会宪法期成会所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修正案》是中间党派宪政设计的代表作。“期成会修正案”以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论作为学理依据,对“五五宪草”作了重大原则修正,充实和发展了孙中山所提出的“人民有权”、“权能分治”的原则。这是“期成会修正案”最为突出的贡献光是其特质的最重要方面。与此同时,这一修正案又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西方三权分立的制衡理论,对孙中山“三权分立”的宪政模式作了某些修正,与孙中山的思想不尽一致,这又构成其特质的另一方面。“期成会修正案”的上述基本特质的形成,与中间党派既反对国民党的专制体制,又囿于分权制密观念的影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党派 宪政运动 五权宪法论 五五宪草 宪政期成会宪法修正案
下载PDF
“五五宪草”公布后知识界的批评 被引量:6
8
作者 尹伟琴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14,共6页
2 0世纪 3 0年代的宪政进程由于其独特的国内外政治环境而具有深远影响 ,同时也是目前中国宪政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拟围绕当时知识界人士对“五五宪草”的批评来探究他们对宪政进程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 宪政运动 “五五宪草” 宪法 法制史
下载PDF
论留日学生在立宪运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学继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9-166,共18页
1901年1月,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奖励游学成为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有力地刺激了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据统计,到1904年留日学生人数达到1300人,到最高峰的1905—1906年间,更猛增至8000人。有学者估计,清末十年间,留日学生总数在2万人... 1901年1月,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奖励游学成为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有力地刺激了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据统计,到1904年留日学生人数达到1300人,到最高峰的1905—1906年间,更猛增至8000人。有学者估计,清末十年间,留日学生总数在2万人以上。留日学生旅居日本,深深感到中国的积弱和日本的强盛,强烈的忧患意识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推上了从事政治活动的道路。过去,史学界对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而对同一时期众多留日学生参与立宪运动的现象则很少有人涉及。鉴于此,本文即拟探讨留日学生在立宪运动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立宪派 宪政运动 立宪运动 谘议局 辛亥革命 预备立宪 日本 清政府 《东方杂志》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第三种力量 被引量:10
10
作者 闻黎明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15,共12页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第三种力量闻黎明第三种力量,是指国共两大势力之外由具有中间政治倾向的党派、社团及群体集合而成的一种社会性力量。这种力量具有独立性、政治性、社会性三个特点。独立性主要通过思想意识而表现,即它既不苟同执...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第三种力量闻黎明第三种力量,是指国共两大势力之外由具有中间政治倾向的党派、社团及群体集合而成的一种社会性力量。这种力量具有独立性、政治性、社会性三个特点。独立性主要通过思想意识而表现,即它既不苟同执政的国民党,也不依附与其对抗的共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种力量 国民党 抗日战争时期 宪政运动 中间党派 国民参政会 国民大会 张君劢 统一建国 政治民主化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若干问题的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闻黎明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6,共16页
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争取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曾推出过许多研究成果。不过,某些与宪政运动直接相关的问题,似乎或缺乏足够重视,或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对1939年与1943年前后两次宪政运动的实际发起因素... 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争取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曾推出过许多研究成果。不过,某些与宪政运动直接相关的问题,似乎或缺乏足够重视,或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对1939年与1943年前后两次宪政运动的实际发起因素、不同的争取重点、获得的有形成果三个方面进行了重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宪政运动研究提出个人认识:第一,最早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实施宪政的提案,并非迄今认为的发起第一次宪政运动的七提案,只是由于七提案合并讨论,方形成共同发起宪政运动的既成事实。第二,第一次宪政运动的成果,虽然包括宪政思想宣传与宪政观念普及,但唯一的有形成果则是体现西方议会模式的“期成宪草”。第三,第二次宪政运动虽与联合政府运动有承继关系,但它不仅独立存在,而且也取得了三项成果,需要给予承认并加以客观评价。这三个问题关系到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的完整性,因此也是今后这一研究中需要重视与补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运动 期成宪草 言论自由 身体自由 预算初审权
原文传递
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的民主诉求——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先初 《求索》 CSSCI 2003年第6期233-237,共5页
20世纪 30、40年代 ,中国社会活跃着一批以民主为主要诉求的中间党派。这些党派出于对民主价值的认同和对现实问题的关切 ,高扬民主、宪政的旗帜 ,认真谋划制度方案 ,并在实际民主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国没有走上他们所设计... 20世纪 30、40年代 ,中国社会活跃着一批以民主为主要诉求的中间党派。这些党派出于对民主价值的认同和对现实问题的关切 ,高扬民主、宪政的旗帜 ,认真谋划制度方案 ,并在实际民主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国没有走上他们所设计的民主之路 ,但他们的追求却显示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它表明 ,民主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价值 中国型民主 宪政运动 中间路线
下载PDF
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发生及其反思——关于清末“立宪”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殷啸虎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22-26,共5页
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发生及其反思——关于清末“立宪”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殷啸虎20世纪初,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埸亘古未有的以君主立宪的政治变革为中心的宪政运动。作为这埸宪政运动发起者的清朝统治集团的主观动机和目的,是为了“自... 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发生及其反思——关于清末“立宪”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殷啸虎20世纪初,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埸亘古未有的以君主立宪的政治变革为中心的宪政运动。作为这埸宪政运动发起者的清朝统治集团的主观动机和目的,是为了“自救”,是在持续不断的外部冲击和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运动 近代中国 立宪派 民主宪政 宪政主张 统治集团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立宪运动 宪政制度
原文传递
论近代中国宪政期成之争 被引量:8
14
作者 闾小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92,共17页
西方政治文明中的宪政作为舶来品于清末输入中国。自20世纪初梁启超率先揭示宪政的意涵并提出中国20年宪政期成的方案以来,宪政很快由民间话语转为官方话语,宪政之期成遂成为朝野纷争的焦点。清末、民初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均发布过宪政... 西方政治文明中的宪政作为舶来品于清末输入中国。自20世纪初梁启超率先揭示宪政的意涵并提出中国20年宪政期成的方案以来,宪政很快由民间话语转为官方话语,宪政之期成遂成为朝野纷争的焦点。清末、民初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均发布过宪政期成的路线图,朝野围绕这一议题的论辩与对抗从未停息。宪法是处常之法,而非处变之法。于处变之际立处常之法,不仅更具挑战性,且考验着一个民族的政治智慧,而政治智慧离不开历史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立宪 训政 宪政运动
原文传递
历史性妥协的瞬间:近代中国移植西式宪政之最后尝试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毕凡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4-219,共6页
20世纪 4 0年代 ,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所发起的宪政运动在 194 6年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前后达到高潮。作为政协五方妥协的结果 ,“宪法草案案”集中体现了中间党派的自由主义宪政理想。本文通过对“宪法草案案”主要内容的分析 ,特别... 20世纪 4 0年代 ,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所发起的宪政运动在 194 6年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前后达到高潮。作为政协五方妥协的结果 ,“宪法草案案”集中体现了中间党派的自由主义宪政理想。本文通过对“宪法草案案”主要内容的分析 ,特别是将它与孙中山五权宪法和西方宪政模式进行比较 ,试图阐明中间党派宪政理念的特质和近代中国引进西式宪政制度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运动 政治协商会议 “宪法草案案” 宪政体制 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制度决定论的贫困:近代中国立宪政治失败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勇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3期97-101,共5页
立宪政治是西方社会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近代中国孜孜以求的政治范式。但是,为什么极具“现代性”和社会认同度的西方立宪政治,在近代中国却最终以失败告退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关注于近代中国立宪政治的客观社... 立宪政治是西方社会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近代中国孜孜以求的政治范式。但是,为什么极具“现代性”和社会认同度的西方立宪政治,在近代中国却最终以失败告退呢?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关注于近代中国立宪政治的客观社会环境。而笔者认为,从立宪运动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决定论 宪政 近代中国 宪政制度 孙中山 宪政运动 政治民主化 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代 君主立宪
下载PDF
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祝天智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67,共6页
抗战时期的宪政运动是在国共联合抗战的背景下,在双方有限合作的基础上,国内各派政治势力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抗战时期的宪政运动改善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后一段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 抗战时期的宪政运动是在国共联合抗战的背景下,在双方有限合作的基础上,国内各派政治势力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抗战时期的宪政运动改善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后一段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但由于国共合作的有限性和暂时性,决定了抗战时期的宪政运动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宪政运动 博弈论
下载PDF
从传统的家园意识看近代中国的宪政建设 被引量:3
18
作者 苗连营 王钰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47-55,共9页
传承久远、底蕴深厚的家园意识使得中国的传统社会形成了一种拒斥宪政文明的天然屏障。传统家园意识与宪政运动纠缠在一起,注定了近代中国宪政建设飘渺无驻的命运,也演绎了几多英雄悲歌。今天的考察或可注解前人的失落。深刻反思传统家... 传承久远、底蕴深厚的家园意识使得中国的传统社会形成了一种拒斥宪政文明的天然屏障。传统家园意识与宪政运动纠缠在一起,注定了近代中国宪政建设飘渺无驻的命运,也演绎了几多英雄悲歌。今天的考察或可注解前人的失落。深刻反思传统家园意识在近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角色功能,对两种传统作细致地、剖根溯源地比较并对宪政本身作解构性的思考和探索,以消解传统的家园意识对宪政建设的消极影响,必将是我国宪政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建设 宪政文明 近代中国 传统社会 宪政运动 中国 基础性工作 拒斥 家园意识 命运
下载PDF
宪政概念的辨析——“宪法比较研究”理论研讨会要论概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喆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年前,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中国东方文化研究院法律文化分会联合举办的“宪法比较研究”理论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外学者围绕着宪政的概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所论及的观点涉及到宪政的性质、结构、特点和定义及与宪法的关系等方... 年前,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中国东方文化研究院法律文化分会联合举办的“宪法比较研究”理论研讨会上,与会的中外学者围绕着宪政的概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所论及的观点涉及到宪政的性质、结构、特点和定义及与宪法的关系等方面。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宪政概念的内涵“宪政”(constitution government)一词源于西方,在英文中意指以宪法为依据的民主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运动 比较研究 美国宪法 理论研讨 东方文化 观点综述 法律文化 法学研究 概念 民主政治
原文传递
伊斯兰宪政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鸿钧 《环球法律评论》 1995年第1期22-33,共12页
伊斯兰宪政理论与实践高鸿钧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存在需要某种权威形式,需有必要的权力维护社会秩序。同时认识到。任何掌权者都有趋于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倾向。如何既能保证权威有效地行使又能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是所... 伊斯兰宪政理论与实践高鸿钧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存在需要某种权威形式,需有必要的权力维护社会秩序。同时认识到。任何掌权者都有趋于腐败和滥用权力的倾向。如何既能保证权威有效地行使又能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是所有文化类型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法 哈里发 伊斯兰教 伊斯兰国家 沙里亚 穆罕默德 宪政理论 伊斯兰世界 宪法原则 宪政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