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70
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6-518,共3页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0%以上。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体外循环(CPB)辅助下外科手术修补,二是经皮导管介入封堵。近年,国内外学者融合传统外科手术和心导管介入治疗的技术...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0%以上。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体外循环(CPB)辅助下外科手术修补,二是经皮导管介入封堵。近年,国内外学者融合传统外科手术和心导管介入治疗的技术特点,探索了在食管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的封堵器和输送系统、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微创 传统外科手 心导管介入治疗 专家 中国 先天性心脏病 食管超声引导
原文传递
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区曦 张智伟 +6 位作者 钱明阳 王慧深 李渝芬 石继军 王树水 李俊杰 谢育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即时治疗效果,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4 8例,与同一时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73例患儿,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室间隔缺损大小、...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即时治疗效果,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4 8例,与同一时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73例患儿,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室间隔缺损大小、手术及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比较。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小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术组的室间隔缺损较手术组的小,但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封堵组术中及术后出现左前分支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多见,其他并发症包括再次外科手术、残余分流、术中出血多、神经受损、溶血、术中或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气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关闭不全及术后感染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作为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新方法,即时的疗效确切。采用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应遵循治疗原则,术中遵守操作规范,术后严密观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治疗 介入封堵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Ⅲ度房传导阻滞 室间隔缺损封堵 主动脉关闭不全 肺动脉压力 住院时间 成功率 并发症 治疗效果 效果 卡方检验 左前分支 残余分流 中出血 神经受损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处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育梅 张智伟 +2 位作者 李渝芬 钱明阳 王慧深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术期出现的心律失常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82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患儿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经心电监测、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围术期出现心律失常的31例患儿根据病情进行不同的处理。...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术期出现的心律失常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82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患儿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经心电监测、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围术期出现心律失常的31例患儿根据病情进行不同的处理。结果本组患儿无死亡,3例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安装了临时起搏器,2例恢复窦性心律,1例转外科手术,外科术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术中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转心外科手术。左束支传导阻滞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均行内科治疗并恢复,其他非严重心律失常病例给予内科对症治疗。结论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围术期的心电监测十分重要,术后要进行密切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导管插入 心律失常 室间隔缺损封堵 经导管封堵 三度房传导阻滞 动态心电图检查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二度房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延军 刘罡 +1 位作者 杜德禄 李俊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与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VSD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VS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与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讨VSD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VS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VSD封堵术,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所有患者于术后即刻、出院当日及术后1、3、6个月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新发主动脉瓣反流、封堵器移位或脱落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 78%(81/82)、100. 00%(78/78),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51,P> 0. 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 350、1. 981,P <0. 05),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t=2. 522,P <0. 05),2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921,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 44%(2/82)、11. 54%(9/78),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 171,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VSD封堵术具有微创、无需体外循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超声引导 室间隔缺损封堵
下载PDF
探条辅助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红昕 张慧 +5 位作者 郭文彬 袁贵道 朱梅 张文龙 张海洲 邹承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1-272,共2页
近几年,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室缺)封堵术迅速发展。我们采用探条辅助微创封堵室缺(探条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微创 探条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泉 秦廷英 +4 位作者 杨秀环 何江 付宝军 李恒 邵兵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在小儿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小儿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4组(D1组、D2组、D3组和C组),每组15例。D1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在小儿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小儿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4组(D1组、D2组、D3组和C组),每组15例。D1组、D2组和D3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Dex 0.5μg/kg,术中分别持续静脉泵注Dex 0.3μg/(kg·h)、0.5μg/(kg·h)和0.7μg/(kg·h)至术毕;C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丙泊酚1 mg/kg,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5 mg/(kg·h)至术毕。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后(T3)、放置封堵器时(T4)、拔管时(T5)和拔管后10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_2)和BIS值;记录舒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呼吸抑制、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2组和D3组的HR在T1、T2、T3和T4时点明显慢于C组和D1组,在T5时明显慢于C组(P<0.05),且在T1时明显慢于T0时(P<0.05);D2组和D3组的SBP在T2、T3和T4时明显低于C组(P<0.05)。D3组的DBP在T3时明显慢于C组。D2组和D3组的舒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和D1组(P<0.05)。D2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快于C组(P<0.05)。D1组、D2组和D3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Dex在小儿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能有效抑制患儿麻醉和手术操作过程中引起的应激反应,减慢HR,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能节约舒芬太尼用量,缩短患儿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其推荐最佳剂量为Dex 0.5μg/kg诱导,0.5μg/(kg·h)术中维持,可在临床中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室间隔缺损封堵 食管超声 小儿
下载PDF
小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8
7
作者 马若男 林红妃 +2 位作者 胡智勇 叶莉芬 陈旋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2-713,共2页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VSD修补术,手术方法成熟,但创伤较大,存在与CPB相关的诸多不良反应;另一种是经皮介入封堵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得到了...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VSD修补术,手术方法成熟,但创伤较大,存在与CPB相关的诸多不良反应;另一种是经皮介入封堵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外周血管损伤、放射性损伤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问题。1999年Amin等在肌部和膜部VSD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首先开展经心室封堵VSD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麻醉管理 微创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外周血管损伤 并发症发生率 介入封堵
下载PDF
完全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的中期随访结果
8
作者 龚雪阳 杨一峰 +2 位作者 赵天力 胡世军 张伟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5-801,共7页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改良封堵器、选择更优的路径等方法拓展了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有望彻底解决VSD封堵造成的传导阻滞...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改良封堵器、选择更优的路径等方法拓展了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有望彻底解决VSD封堵造成的传导阻滞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比较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与金属封堵器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胸骨下段小切口VSD封堵术的中期随访结果,并分析术后发生心电图及瓣膜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9年1月1日至11月7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VSD封堵术的27例患者术后3年内的随访资料,通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发生心电图及瓣膜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分别有12例和15例患者采用金属封堵器和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进行VSD封堵,患者随访期间均存活,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较大残余分流、封堵器过快吸收、明显瓣膜反流等严重并发症。金属封堵器组与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组术后1、2、3年的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SD封堵器大小是影响术后2、3年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封堵器大小与缺损大小的差值是影响术后2年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小型VSD封堵中的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并具有与传统镍钛合金封堵器相同的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完全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 金属室间隔缺损封堵 瓣膜反流
下载PDF
麻醉管理在小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河志 朱涤非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25-727,730,共4页
目的分析麻醉管理在小儿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运用。方法选取94例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的VSD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及七氟烷组,每组各47例,均给予麻醉管理,并在麻醉... 目的分析麻醉管理在小儿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运用。方法选取94例接受经胸微创封堵术的VSD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及七氟烷组,每组各47例,均给予麻醉管理,并在麻醉维持过程中分别给予丙泊酚和七氟烷,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循环指标、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丙泊酚组丙泊酚用量为(5.29±3.81)mg/(kg·h),七氟烷组七氟烷用量为(7.29±3.55)mg/(kg·h),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清醒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儿麻醉管理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保持稳定;丙泊酚组患儿切皮时心率显著下降,呼吸频率显著上升,心内操作、手术结束时心率均持续下降,与七氟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94例患儿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7±0.6)年,随访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有效的麻醉管理能够保持患儿术中呼吸、循环的稳定,保证术后恢复良好,在VSD患儿的麻醉管理中应用七氟烷,具有安全性好、镇痛效果佳等多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管理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经胸微创 室间隔缺损封堵
下载PDF
微创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52例手术配合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增金 郭尚耘 郑青榕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配合 经胸小切口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 微创 先天性心脏病 治疗方法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弹簧圈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和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伟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10,共4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弹簧圈 AMPLATZER 肌部室间隔缺损 多发性室间隔缺损 Sideris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TTE监测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51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秀芬 李守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监测 TTE 导管封堵 超心动图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效果检验
13
作者 孟建朝 宋青青 张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6期846-851,共6页
目的构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预测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共100例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梳理患儿基本人口学资料... 目的构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预测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共100例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梳理患儿基本人口学资料、病历等,以获取变量信息,结合诊断、分析结果,统计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合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外部应用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经诊断、统计得到,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患儿9例,发生率为9.00%;单因素分析显示,VSD封堵术患儿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穿刺方法、穿刺次数、穿刺按压方式、大导管鞘、肢体制动时间、术前使用抗凝药(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3岁、穿刺次数>2次、体表解剖定位穿刺、穿刺后人工按压、大导管鞘、术前使用抗凝药(P<0.05)。预测VSD封堵术后穿刺血管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为0.789~0.894,最大约登指数为0.553,对应灵敏度、特异度系数分别为0.694、0.859;外部验证显示,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1.67%。结论CHD-VSD患儿封堵术后存在血管并发症风险,年龄<3岁、穿刺次数>2次、体表解剖定位穿刺、穿刺后人工按压、大导管鞘、术前使用抗凝药的患儿发生穿刺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识别影响因素,配合临床预防护理干预,能降低穿刺血管并发症风险,促进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封堵 穿刺部位 血管并发症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超声漏诊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并发溶血1例报告
14
作者 陈乾 张莎 +3 位作者 白元 许旭东 赵仙先 秦永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0-53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发现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年,劳累后头晕胸闷1年”于2020年8月9日收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3年前健康体检时心脏超声发现VSD,无不适主诉。1年前劳累后出现头... 1病例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发现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年,劳累后头晕胸闷1年”于2020年8月9日收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3年前健康体检时心脏超声发现VSD,无不适主诉。1年前劳累后出现头晕、胸闷,休息后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残余分流 溶血 心脏超声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小儿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泉 秦廷英 +4 位作者 杨秀环 何江 付宝军 李恒 邵兵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23-3025,3029,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小儿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D组和C组,每组30例。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Dex 0.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小儿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D组和C组,每组30例。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Dex 0.5μg/kg,术中分别持续静脉泵注Dex 0.5μg/(kg·h)至术毕;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丙泊酚1 mg/kg,术中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5 mg/(kg·h)至术毕。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后(T3)、放置封堵器时(T4)、拔管时(T5)和拔管后10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和BIS值;分别测定T0、T2、T4和T6的血糖(BG)、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胰高血糖素(GN)、乳酸(LAC)浓度。结果 D组的HR在T1、T2、T3、T4和T5时点明显慢于C组(P<0.05);D组的SBP在T2、T3和T4时明显低于C组(P<0.05)。C组LAC浓度在T4和T6时明显高于T0和T2(P<0.05);D组BG、ACTH、Cor、GN和LAC浓度在T4和T6时点明显低于C组(P<0.05),且D组ACTH浓度在T2时点明显低于C组(P<0.05);D组和C组BG、ACTH、Cor和GN的浓度在T4和T6时明显高于T0和T2(P<0.05);D组和C组Cor和GN在T6时明显高于T4(P<0.05)。结论 Dex在小儿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应用,能有效抑制围手术期HR的增快和血压的升高,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适当的镇静深度,有效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室间隔缺损封堵 食管超声 小儿
下载PDF
食管超声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洁琼 米燕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3期319-320,共2页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其治疗方法为体外循环下进行的开胸手术及介入封堵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治疗VSD在多家心脏中心应用.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胸小切口 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 非体外循环 价值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指导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丽萍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861-864,共4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封堵
下载PDF
经胸微创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冲 崔传玉 +2 位作者 何飞 李青 郭士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66-367,共2页
室间隔缺损(VSD)居先天性心脏病之首,约占20%。外科手术修补缺损需体外循环,有创伤大、术后患者恢复慢、遗留手术瘢痕等缺点。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VSD的新技术,2012年起,我们开展该项技术,取得了... 室间隔缺损(VSD)居先天性心脏病之首,约占20%。外科手术修补缺损需体外循环,有创伤大、术后患者恢复慢、遗留手术瘢痕等缺点。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VSD的新技术,2012年起,我们开展该项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 介入封堵治疗 微创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修补 后患者
原文传递
室间隔缺损儿童封堵术后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影 谢爱玲 陈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791-794,共4页
目的调查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焦虑状态,分析影响患儿术后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18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入院当天和术后1 d、术后7 d分别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对患儿的... 目的调查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的焦虑状态,分析影响患儿术后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18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入院当天和术后1 d、术后7 d分别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对患儿的焦虑水平进行评估,调查患儿术后焦虑原因并分析患儿术后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入院时相比,患儿术后1 d、7 d的mYPA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F=10.247、9.551、8.781、11.362、7.051、6.995,P<0.05)。学龄前期患儿入院时、术后1 d、术后7 d的mYPAS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学龄期患儿(t=3.321、6.328、4.01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儿术后1 d的焦虑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对穿刺疼痛恐惧、对手术过程恐惧、对手术室/病房恐惧,其对患儿术后1 d焦虑的解释率为66%;术后7 d的焦虑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对手术室/病房恐惧、出血与血肿,其对患儿术后7 d焦虑的解释率为59%。结论患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障碍,对手术室/病房恐惧、术后出血与血肿是影响患儿术后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室间隔缺损封堵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原文传递
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月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6期58-59,共2页
目的探究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经食道超声引导对患者实施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的同时应用胸部超声对手术全程检测,比较两种超声检测方法在室间隔缺损部位监测的准确性。并... 目的探究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经食道超声引导对患者实施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的同时应用胸部超声对手术全程检测,比较两种超声检测方法在室间隔缺损部位监测的准确性。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对比两种超声检测的情况发现,经胸超声对于缺损类型的诊断上要优于食道超声,而在缺损大小的检测上经食道超声检测更为准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肺静脉血各项参数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超声能够实时的检测到手术对患者心脏造成的影响,在此类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在早期发现手术中各项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超声 微创 室间隔缺损封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