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5篇文章
< 1 2 1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附注射液对动物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44
1
作者 杨芳炬 尹华虎 +3 位作者 林代平 王跃奇 史立丽 王正荣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动物心律失常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结扎冠状动脉法造成犬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 ;用乌头碱造成大鼠心律不齐模型 ;用心得安造成犬心动过缓模型 ,然后分别给予参附注射液观察其对上述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参附...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动物心律失常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结扎冠状动脉法造成犬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 ;用乌头碱造成大鼠心律不齐模型 ;用心得安造成犬心动过缓模型 ,然后分别给予参附注射液观察其对上述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参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对室性早搏 (VP)的发作率由给药前 5min的 39.3± 5 .2次降为 11.2± 2 .7次 ;室性心动过速 (VT)由给药前 5min的 37.2± 3.9次降至9.1± 2 .5次 ;同时对乌头碱所致VP、VT有显著的对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2
作者 王正 沈娟 宋庆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2期216-219,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简称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1]。心衰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并发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其中以房颤最多见且与预后密切相...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简称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1]。心衰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并发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其中以房颤最多见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另外还可合并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 疾病发展过程 室性心动过速 心衰患者 心肌损害 早搏
下载PDF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处理策略 被引量:45
3
作者 黄永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70-1072,共3页
临床上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室性早搏(室早),其他室性心律失常(室性融合波、室性逸搏、室性自身节律和心室停顿等)多数是心电图上的诊断或是继发于某些心律失常。本文重点讨论室速及室早的临床诊断和处... 临床上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室性早搏(室早),其他室性心律失常(室性融合波、室性逸搏、室性自身节律和心室停顿等)多数是心电图上的诊断或是继发于某些心律失常。本文重点讨论室速及室早的临床诊断和处理策略,而心室颤动(室颤)则是另一个诊断和治疗的大问题,本文只略加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临床处理 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诊断 颤动 融合波 早搏 逸搏
原文传递
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4
4
作者 高传玉 马业新 +4 位作者 朱中玉 沈玉祥 李牧蔚 张静 张嘉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2-363,共2页
目的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病人,胺碘酮3~5mg/kg稀释后10min内静脉注入,随后0 5~1 5mg... 目的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病人,胺碘酮3~5mg/kg稀释后10min内静脉注入,随后0 5~1 5mg/min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min再注射75~15 0mg ,同时口服胺碘酮2 0 0mgtid ,静脉平均用药3~9(5. 9±3. 2 )d。结果 第1天平均静脉用量115 3±183(90 0~15 0 0 )mg ,心律失常控制率18 7% ,第2天31. 3% ,72h全部控制。7d后2 0 0~6 0 0mg/d维持。30d时1例停服胺碘酮17d的病人,室性心动过速再次发生,除颤无效死亡;余15例病人,病情稳定后改用胺碘酮10 0~2 0 0mg口服,随访3~12 (7 .7±3 .1)个月无复发。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加口服应用对顽固性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完全有效,用药要个体化。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和心律,预防复发需坚持长期口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室性心动过速 颤动 药物剂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不同给药方式对静脉炎发生不同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41
5
作者 梁晶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胺碘酮最早在1960年作为动脉扩张剂应用,其血管扩张作用可见少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氧造成的心脏组织损害有对抗作用。1969年发现它有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它对控制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预防窜颤有显著的效果,对室上性的... 胺碘酮最早在1960年作为动脉扩张剂应用,其血管扩张作用可见少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氧造成的心脏组织损害有对抗作用。1969年发现它有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它对控制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预防窜颤有显著的效果,对室上性的心律失常有很好的疗效,能纠正房扑及房颤,使心脏恢复窦性节律。但是,胺碘酮对局部皮肤及外周静脉的刺激性较强常引起外周静脉炎。对此,我们选择2005年1月~2005年12月间本科使用外剧静脉泵入胺碘酮的患者90例,探讨性的采用3种不同给药方式,发现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与给药方式有关,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炎 给药方式 静脉泵入 胺碘酮 抗心律失常作用 心脏负荷 血管扩张作用 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起源于主动脉窦内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36
6
作者 杨平珍 吴书林 +3 位作者 陈纯波 詹贤章 李海杰 薛玉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38-340,共3页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简称左冠窦)的30例、无冠状动脉窦3例和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2例.左冠窦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rS或QS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2或V3导联,V5、V6导联为高振幅R波,无S波;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1.29±0.36.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起源的心电图特点:和左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基本相同,但V5、V6导联有S波.无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或R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3导联.34例消融成功,手术操作时间65~120 min,X光曝露时间12~30 min.1例出现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随访2~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室速和/或频发室早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早搏 主动脉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69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患者的随访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方正 华伟 +1 位作者 张澍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对全国 5 0家医院 6 9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m 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的患者通过较长期随访获得的实际经验 ,以期促进和提高我国 ICD的应用水平。方法 资料来自全国 5 0家医院的门诊随访、电话询问或厂... 目的 对全国 5 0家医院 6 9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m 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的患者通过较长期随访获得的实际经验 ,以期促进和提高我国 ICD的应用水平。方法 资料来自全国 5 0家医院的门诊随访、电话询问或厂家随访 ,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 ICD程控分析仪调出的资料 ,对患者情况及 ICD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 2 .3年中有 30例患者接受成功的 ICD治疗 ,占全组患者 43.5 % ,总共发作快速心律失常 2 76次 ,其中 VT 2 36次占 85 .5 % ,VF 40次占 14.5 %。VT由 ATP终止 135次 ,占 5 7.2 % ,由 CV终止 10 1次 ,占 42 .8%。VF经 DF(除颤 ) 4 0次 ,全部一次成功。 2例 VT加速转成 VF,2例无休止发作 VT,电击成功 ,但瞬间又转为 VT,2例服胺碘酮后 VT频率减慢 (140~ 10 0次 / m in)。 6 9例中有 6例死亡 ,其中半数因心力衰竭加重所致。结论  ICD的治疗效果肯定 ,需加强随访及时修改参数 ,更准确地识别和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同时需注意药物的辅助治疗 ,积极改善心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动过速 颤动 ICD
原文传递
静脉胺碘酮在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8
作者 杨艳敏 朱俊 +7 位作者 宋有城 袁贤奇 谭慧琼 贺丽霞 王国干 康连鸣 章晏 李建冬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5期298-300,共3页
介绍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 5 6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 /心室颤动 (VF)患者 ,男 42例、女 14例 ,年龄 49.6± 13.8岁 ,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 42例、心肌病13例、先... 介绍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 5 6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 /心室颤动 (VF)患者 ,男 42例、女 14例 ,年龄 49.6± 13.8岁 ,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 42例、心肌病13例、先天性心脏病 1例。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 3~ 5mg/kg,10min注入 ,继之以 1.0~ 1.5mg/min维持静脉点滴 ,以后依病情渐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 6 0 0~ 12 0 0mg/2 4h。第 1次负荷量后 ,若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 ,可每隔 15~30min再给 1.5~ 3.0mg/kg的追加负荷量。以VT、VF消失为有效。第 1个 2 4h静脉用量 15 86 .5± 316 .8mg。维持静脉点滴 4.5± 2 .6天。总有效率 85 .7%。对持续性VT终止率 2 6 .9%。静脉用药早期对PR、QTc间期、QRS波时限无影响。静脉用药期间 ,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经减量后恢复 ;1例出现一过性Ⅱ度房室阻滞 ;12例出现静脉炎。静脉胺碘酮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2 4h 10 0 0~ 15 0 0mg为较合适的初始静脉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颤动 胺碘硐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在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3
9
作者 袁贤奇 宋有城 +6 位作者 朱俊 王国干 贺丽霞 谭慧琼 杨艳敏 康连鸣 郝云霞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5期295-297,共3页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 (Am)静脉注射治疗顽固室性心动过速 (VT)和 (或 )心室颤动 (VF)的用药经验。选择 5 2例患者 ,男 34例、女 18例 ,年龄 47.0± 15 .6 (2 1~ 6 8)岁。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 ,静脉注射负荷量Am ,以3~ 5mg/k...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 (Am)静脉注射治疗顽固室性心动过速 (VT)和 (或 )心室颤动 (VF)的用药经验。选择 5 2例患者 ,男 34例、女 18例 ,年龄 47.0± 15 .6 (2 1~ 6 8)岁。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 ,静脉注射负荷量Am ,以3~ 5mg/kg稀释后 10min内注入 ,随后以 1.0~ 1.5mg/min泵入维持 ,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 ,可每隔 30min再注入 75~ 15 0mg追加负荷量 ,同时口服Am ,静脉用药平均 7.5 (6~ 12 )天。第 1个 2 4hAm静脉用量为 186 5± 2 72 (15 92~ 3 12 0 )mg ,心律失常控制占 5 6 % (2 9/ 5 2 ) ,72h心律失常全部控制。 1例 96h后VT复发 ,追加Am负荷量后获控制 ,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 :大剂量静脉注射Am对顽固VT和 (或 )VF安全有效 ,用药强调个体化。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心率、节律变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需长期口服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室性心动过速 颤动 药物剂量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1
10
作者 孙铃 毛丽鹏 +6 位作者 邹艾霖 迟博予 陈新 纪元 蒋建光 周学军 王庆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8-442,共5页
目的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264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264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出院诊断、住院期间生命体征、入院时心电图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介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并记录是否发生院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扑动或心室纤颤(VF)〕和死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VT/VF分为两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VF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2649例AMI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134例患者(5.06%)在住院期间发生VT/VF。VT/VF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非VT/VF组(38.1%比1.7%,P<0.01)。与非VT/VF组比较,VT/VF组患者基线收缩压(SBP)更低〔mmHg(1 mmHg=0.133 kPa):125.9±28.2比132.0±24.2〕,随机血糖水平更高(mmol/L:8.6±4.8比7.4±3.8),心功能更差〔心功能Killip分级≥3级:36.6%比10.7%,左室射血分数(LVEF)<0.50:56.7%比33.6%,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2.7%比1.2%〕,低钾比例更高(46.3%比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Killip分级≥3级〔优势比(OR)=3.540,95%可信区间(95%CI)为2.336~5.363〕、随机血糖>11.1 mmol/L(OR=1.841,95%CI为1.171~2.893)、LVEF<0.50(OR=0.546,95%CI为0.374~0.797)、频发室性期前收缩(OR=12.361,95%CI为6.077~25.144)、血钾<3.5 mmol/L(OR=4.268,95%CI为2.910~6.259)、SBP<90 mmHg(OR=0.299,95%CI为0.150~0.597)以及肌酐(Cr)>100μmol/L(OR=2.498,95%CI为1.170~5.334)为AMI患者发生VT/V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各项预测因子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性心动过速 扑动 纤颤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无人区心电轴是简单实用的宽QRS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标准 被引量:27
11
作者 郭继鸿 贾银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27-229,共3页
1.诊断问题 本例患者多次发生宽QRS波心动过速。发生时不伴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每次发作时的心率不同,有时160~170bpm(图1),有时205bpm(图2),发作时的心电图图形大同小异。我们科的几位医师对患者心动过速的诊断有两种... 1.诊断问题 本例患者多次发生宽QRS波心动过速。发生时不伴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每次发作时的心率不同,有时160~170bpm(图1),有时205bpm(图2),发作时的心电图图形大同小异。我们科的几位医师对患者心动过速的诊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①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右柬支阻滞;②室性心动过速。两种诊断意见都有自己的依据而争执不下,心动过速的诊断究竟如何,请您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QRS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无人区心电轴 宽QRS波心动过速 血液动力学改变 心动过速 标准 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室速发作与T波峰-末间期的关系 被引量:26
12
作者 程宏勇 张钲 +2 位作者 白锋 杨彩兰 朱惠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interval,Tpe)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44例患者是否出现室速分为两组:室速组20例,无室速组24例。对检查过程中记录的同步12导心电图各导联的T波峰-末间期进行手工... 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interval,Tpe)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44例患者是否出现室速分为两组:室速组20例,无室速组24例。对检查过程中记录的同步12导心电图各导联的T波峰-末间期进行手工测量,并计算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RR)。分别对研究对象各导联Tpe间期、Tpe/√RR以及12导联平均Tpe间期、Tpe/√RR进行两组之间比较的统计分析。结果①除V1导联外其余各导联的Tpe间期及Tpe/√RR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显著延长(P<0.05)。②12导联平均的Tpe间期及Tpe/√RR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亦显著延长(P<0.05)。③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Tpe/√RR延长的显著性要高于Tpe间期。结论室速发作前比无室速发作的Tpe间期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Tpe间期有望成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峰-末间期 室性心动过速 速发作 心律失常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勇 吕树铮 +2 位作者 王绿娅 马临安 李志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提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成活率。方法选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直接PCI)371例,根据直接PCI结束前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提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成活率。方法选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直接PCI)371例,根据直接PCI结束前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将其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8例)和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年龄、性别、既往心绞痛史、既往心肌梗死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心肌梗死位置、单多支病变、罪犯血管、心肌梗死距采血时间、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尿素氮、肌酐、血钾、尿酸、血糖、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血红蛋白等参数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后进入回归方程的只有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和肌酐,贡献最大的是患者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结论心功能Killip分级高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结束前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尼非卡兰与胺碘酮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杜春蕾 郭牧 +4 位作者 张云强 梁海青 田树光 王钊 宋昱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在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收集2015-10-2018-02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并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在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收集2015-10-2018-02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并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患者共84例。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胺碘酮组(42例)和尼非卡兰组(42例)。对有效率、转复时间、24h生存率、1个月生存率、转复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和无效患者死亡的原因等指标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尼非卡兰较胺碘酮可有效转复持续性室速/室颤(P<0.05),并可缩短转复时间(P<0.01),并提高24h生存率、1个月生存率(P<0.05)。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转复无效患者的死亡原因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1)。另外,尼非卡兰对舒张压(P=0.13)、收缩压(P=0.09)、心率(P=0.15)无明显影响,可有效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P<0.01)。结论:静脉应用尼非卡兰治疗持续性室速/室颤时,疗效优于胺碘酮,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非卡兰 胺碘酮 室性心动过速 颤动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5
15
作者 鲁端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8年第4期268-270,290,共4页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 ararrhythmias torms)系指24h内发生≥2~3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由于其死亡率... 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 ararrhythmias torms)系指24h内发生≥2~3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由于其死亡率高、处理棘手和预后恶劣,而近年倍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治疗 血流动力学障碍 诊断 室性心动过速 颤动 症候群 危重
下载PDF
急性心月兀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被引量:24
16
作者 林懿 王燕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4,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较多,尤其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时极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较多,尤其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时极为多见。恶性心律失常即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在4~6min就会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一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率高,抢救成功率低。因此,积极有效的救治与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有着重大意义。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9月抢救1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急救与护理 并发症 不可逆脑损害 抢救成功率 心肌细胞坏死 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心肌缺血致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探讨 被引量:21
17
作者 罗昭林 钟杭美 祝善俊 《心电学杂志》 1995年第2期73-75,共3页
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MI)时伴室性心动过速的19例病人(I组)与无室速的46例病人(I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组每天MI总阵次和总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O.01).I组全程持续性MI高于I组(P<0.05);I组中伴室速发作的MI持续时间、... 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MI)时伴室性心动过速的19例病人(I组)与无室速的46例病人(I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组每天MI总阵次和总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O.01).I组全程持续性MI高于I组(P<0.05);I组中伴室速发作的MI持续时间、最大ST段压低幅度高于无室速的MI(P均<0.01).I组心室晚电位阳性及3级以上室早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I组(P均<0.01).提示冠心病患者MI是导致室速的主病理生理基础,积极治疗MI是预防室速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诊断
下载PDF
电针“内关”对室性心动过速大鼠心率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华 邓丽霞 +1 位作者 吴绪平 白吉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0-182,187,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调节室性心动过速(VT)大鼠心率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每组10只。采用股静脉注射氯化铯(CsCl)的方法建立大鼠VT模型,并连续观测心电图,...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调节室性心动过速(VT)大鼠心率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每组10只。采用股静脉注射氯化铯(CsCl)的方法建立大鼠VT模型,并连续观测心电图,记录心率变化。电针内关组和电针列缺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电针"内关"穴和"列缺"穴5 min。采用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电针内关组及电针列缺组大鼠在注射CsCl造模后心率均显著增快(P<0.01);模型组与电针列缺组在整个观察期内心率未见恢复;电针内关组在电针治疗5 min后心率明显减慢,与模型组及电针列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组大鼠血浆NE、E含量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电针内关组较模型组和电针列缺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内关可能通过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调整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心率 儿茶酚胺 电针疗法 内关穴
原文传递
心血管急症早期目标性救治 被引量:21
19
作者 沈洪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9-70,共2页
心血管急症最重要的临床特点就是发病急、病情危重、猝不及防,如果判断不准确、抢救不及时,患者即发生猝死。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早期救治目标尤为关键,就是在有效“时间窗”内完成最必要的紧急救治,实现所预期的效果。如:在心搏骤停4... 心血管急症最重要的临床特点就是发病急、病情危重、猝不及防,如果判断不准确、抢救不及时,患者即发生猝死。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早期救治目标尤为关键,就是在有效“时间窗”内完成最必要的紧急救治,实现所预期的效果。如:在心搏骤停4min内,对心室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及时电除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急症 早期救治 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特点 病情危重 急症患者 紧急救治 心搏骤停
原文传递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罗昭林 陈禹 +3 位作者 钟杭美 刘春燕 刘世军 刘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室性心动过速(VT)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8例CHD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VT,分为VT组(43例)和无VT组(55例),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MI。结果①3组之间R-R间... 目的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室性心动过速(VT)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8例CHD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VT,分为VT组(43例)和无VT组(55例),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MI。结果①3组之间R-R间期无明显差异(P>0.05);②CHD患者中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在CHD患者中VT组SDNNindex与无VT组无差异(p>0.05),其余指标VT组明显低于无VT组(P<0.05);④VT组中MI的总发生率(19例,占44.2%)明显高于无VT组(10例,占18.2%)(P<0.05)。结论CHD患者中HRV减低,尤其伴有VT的患者中更为明显,反映了CHD伴VT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这类患者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VT CHD HRV 室性心动过速 冠心病 对照组 心率变异分析 MI R-R间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